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窗漫笔     
佛教旗的来历1880年5月17日,一位美国佛教徒满怀宗教热情,从印度抵达锡兰(今斯里兰卡),从事复兴佛教的工作。此人就是著名的佛教活动家柯尔葛特(1832~1907)上校。他和他的学生、印度摩诃菩提会创始人达磨波罗(1864~1933)一起,为复兴印度、锡兰等国的佛教,开展佛教文化和教育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7,(10)
<正>本刊讯9月21日,斯里兰卡摩诃菩提会主席乌帕提萨长老一行7人来到北京广济寺访问我会,受到学诚会长的热情接待。会见中,学诚会长指出,斯里兰卡佛教传统深厚久远,摩诃菩提会也是历经百年的佛教组织,对中斯两国乃至东南亚佛教文化交流都有重要贡献。自己于2011年赴斯参加世佛联大会,也访问了摩诃菩提会,进行了友好交流。六年已过,两国佛教事业也有许多变化发展。如今中国正积  相似文献   

3.
达磨波罗的佛教民族主义思想初探黄夏年在近代亚洲和世界佛教史上,有一个人是不得不提到的,他就是达磨波罗大师。他为佛教在亚洲和世界范围内复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之受到人们的怀念。本文拟就达磨波罗大师的佛教民族主义思想进行探讨,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4.
《法音》1989,(10)
达磨波罗于1864年9月17日出生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当时的斯里兰卡已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达半个世纪之久。虽然以康提为中心的中部山区的佛教有了复兴的趋势,但人口聚居的西部、南部沿海平原地带基督教仍占着统治地位。那时,婴儿出生后必先到教堂接受洗礼才能申报户口,只有通晓英语的基督教徒才有资格谋到政府部门的职业。在这种形势下,达磨波罗虽然生长在一个富有民族精神的僧伽罗佛教家庭,也不得不到教会学校去读圣经。达磨波罗的父亲东·卡楼利斯·赫瓦维达拉那从南方省到科伦坡市经营木材,发为  相似文献   

5.
《法音》1986,(4)
本刊讯 1986年4月27日至5月8日,斯里兰卡著名佛教学者罗喉罗法师一行,应赵朴初会长的邀请,对我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同行的有印度摩诃菩提会秘书长、世界佛教僧伽大会秘书长、亚洲佛教徒和平大会副主席维普拉沙拉法师及维摩拉斯利居士。罗喉罗一行在华的十天中,先后访问了北京、西安、洛阳、南京、上海的十三座寺院,参观了龙门石窟和上述各地部份名胜古迹,并在中国佛学院、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上海佛学院分别讲学.他们还访问了北京外国语学院,同该院负责人  相似文献   

6.
太虚大师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高僧,是佛教改革派的领袖,被誉为佛教界的马丁·路德。他提出了"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提出了人间佛教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佛教的转型。创办世界佛学苑是太虚大师进行世界佛教运动的重要实践之一,旨在将佛教传播到世界各地,通过佛教改造人类的思想,从而促进世界和平。成立"世界佛教联合会",是太虚大师创办世界佛学苑的远因;太虚环游欧美各国,使"创办世界佛学苑"从设想转化为实践;世界佛学苑的分支机构———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成立;太虚提出中国佛学者应成为世界佛学苑的倡导人以及太虚与印度摩诃菩提会等佛教团体的交流合作;最后总结了世界佛学苑失败的原因和它对后世汉传佛教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上座部佛教的传人在我幼年时代,一位在家佛教老师对我说:“只是在壁画上还有佛教僧人,在地球上没有活着的僧人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佛教僧侣,是在1935年。那是在印度的拘尸那,该地是佛陀涅槃处。第二年我十八岁,就在那个圣地——拘尸那出家。我的师父是缅甸的旃陀罗摩尼大长老。我出家以后,旃陀罗摩尼把我送到摩诃普拉伽耶长老处。在尼泊尔的现代佛教史  相似文献   

8.
一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印度佛教,从释迦佛初转法轮起,到信奉异教的一些民族侵入印度而衰灭(公元十二世纪末期)止,约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末后的二百年(波罗王朝晚期以后),印度佛教已濒临衰亡边缘。这一千五百年的印度佛教史,在中国的学者中,有的分为四个阶段,有的分为五个阶段或六个阶段,都各有根据,我对此并无异议。我为什么要讨论太虚法师对印度佛教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禅宗的传承一直上溯至昔日灵山会上"拈花微笑"之间传佛心印的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云南鸡足山则被认为是摩诃迦叶的道场。从"释迦拈花,迦叶微笑"所体现的"传佛心印",到菩提达摩的"祖师西来意",再到中国禅宗"以心传心"的确立,其中既体现了中国禅宗"心"的宗教形成的脉络,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鸡足山在中国佛教中特殊地位的形成。本文就"拈花微笑"、禅宗传法世系的确立与禅学向"心宗"的过渡之互动关系略做探讨,并以此来说明鸡足山在中国佛教中特殊地位形成的佛教中国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
从佛教圣地吠舍离,到加尔各答的印度博物馆,神奇的佛传故事,精美的佛教雕塑,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相似文献   

11.
董鑫 《五台山研究》2021,(1):54-57,64
五台山在东亚佛教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要归功于它在汇聚与传播佛教思想上的卓越功绩,还要归功于它所输出的"五台山圣地观"对整个东亚佛教圣地形成模式的影响.这其中以日本的灵山信仰最为明显.作为整体的"五台山圣地观",至迟7世纪后期传入日本,通过以菩提仙那为代表的入日弘法僧的推介、以圆仁为代表的入唐求法僧的弘扬,在日本广...  相似文献   

12.
五台山是东亚的佛教圣地。自古以来,就有印度、西域、日本、朝鲜的许多朝拜者前来五台山巡礼,因为它是文殊菩萨的圣地。韩国、日本有以五台山命名的佛教圣地。由此可知,五台山佛教在东亚的影响是多么大啊!  相似文献   

13.
周拉 《法音》2009,(5):31-32,33-38
公元8世纪末,印度瑜伽行中观自续派论师莲花戒来到吐蕃,与摩诃衍进行辩论。辩论结束后,根据吐蕃佛教的特点,撰写《修习次第论》三篇。这部论典成为藏传佛教前弘期佛教思想及修习次第理论之纲领  相似文献   

14.
邱晶 《美与时代》2014,(3):24-24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意指透过自身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掌握真理,最后达到真正认识自我。禅宗佛教在1192年从印度经中国传到日本,僧人荣西在日本建起了第一座禅寺,禅宗佛教吸引了武士阶层,并迅速渗入到日本人的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以斯里兰卡暹罗派佛教阿斯羯利寺乌都格玛大长老为团长的斯里兰卡佛教代表团一行10人,于10月16日至26日来我国友好访问。代表团主要成员还有斯里兰卡暹罗派佛教花园寺副主持尼严格达大长老、斯里兰卡西古城佛教圣地著名的圣菩提寺主持达玛达西大长老、斯里兰卡暹罗派佛教阿斯羯利佛学院院长曼格拉大长老以及斯里兰卡康提佛牙寺总管纳兰贾居士等。10月17日上午,斯里兰卡佛教代表团拜访了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一诚会长,学诚副会长兼秘书长,丛铭、蘧俊忠、陈文尧副秘书长等的热情接待。当日下午,代表团拜访了国家宗教事…  相似文献   

16.
佛教,乃释迦牟尼所创,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同基督教,伊斯兰教号称世界三大宗教。五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同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被誉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国的佛教因五台山诸佛教圣地而“金光流照、法轮常转”,五台山以佛教盛行而“宝刹高标”、驰誉中外,尤其是在印度、日本、斯里兰卡及东南亚各国享有极高声望。佛教何时传入中国?以“永平求法”始传入中国之说为最多(参见1985年7月30日《太原日报》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8月3日至8日,应斯里兰卡佛教电视台的邀请,中国佛教协会组成以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北京灵光寺方丈常藏法师为团长的友好访问团一行15人,出席在斯里兰卡中部山区佛教圣地康提举行的一年一度的佛牙节庆祝活动。8月3日凌晨,代表团抵达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班达拉奈克国际机场,受到斯里兰卡佛教电视台大导师、圣菩提寺善法长老的热情欢迎。  相似文献   

18.
应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邀请,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上海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为团长,上海市民宗委宗教三处沈固强处长为顾问的“天竺·心之旅”上海佛教界赴印度佛教圣迹参访团一行126人,于1月5-13日访问印度。在印度期间,参访团参访了鹿野苑、菩提迦耶、那烂陀、王舍城等佛教圣迹。  相似文献   

19.
慧光 《法音》2006,(4):32-32,33-36
《入中论》(Madhyamakqvatqra)是公元7世纪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著名论师月称(Cadrak]rti,600—650)[1]的代表作,也是印度中期中观二学派之一应成中观派的重要论典。《入中论》对后来的印度佛教和藏传佛教影响很大。继月称之后出现的中观学派大家寂天(1qntideva,650—700)的《入菩提行论》(Boddhi-caryqvatqra)[2]就是继承月称《入中论》的思想,如《入菩提行论》第九章中对唯识学说的批判和对二谛思想的解说,其立场观点与《入中论》是一脉相承的。注释《入菩提行论》的般若行慧(Praj`qkaramati,950—1030)在《入菩提行论细疏》(Boddhicary…  相似文献   

20.
公元1998年9月25日,佛历2542年八月初五日,星期五,三五汇聚,事当圆融,中国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圣像开光大法会按计划,如期在佛教圣地五台山清是室朝山拜佛时所建皇帝驻肿之所皇城故址召开。五台山是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圣地,乃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的应化道场。以“大智”为德号的文殊菩萨所弘扬之法门谓“般若法门”,凡以开发大脑之聪明智慧而断灭因由成就佛陀正果者,必然修学文殊之法。有鉴于此,故《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说:“菩提萨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三世请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