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许多父母常常会困扰,明明自己对孩子有天然的爱,为什么这样的爱在表达的过程中却被异化、被扭曲,以至于孩子根本感受不到自己的爱。而当我们去回想生活中父母与孩子谈话的场景,便能从中窥见一二。“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我起早贪黑的,你怎么就一点都不懂我的苦心呢”“你这孩子怎么这样”……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父母向孩子表达“关爱”的例子。  相似文献   

2.
男人的谎言     
女人自古就戴上了“爱说谎”的帽子,这实在是冤枉。男人不说谎吗?历朝历代那些争权夺利谗害他人的政客,说的不都是“指鹿为马”的弥天大谎吗? 不过,撇开其他对象或场合不论,单说在夫妻两人的小天地里,我认为男人说谎在所难免,这是维系夫妻情感、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的必要手段。男人对女人的说谎,从恋爱期就开始了,中国人谈恋爱,男人首先发起进攻,属于男追女的模式。当然,泼泼辣辣的飘起长发追男人的女人也是有的,但至今仍不是主流。女人喜欢一个男人,习惯于展示自己的美丽温柔,对男人施些温情,缓慢地表露心迹。男人却没有这个耐性,冒冒失失地从情壕里  相似文献   

3.
陈巧凤 《天风》2003,(6):31-31
今天在许多基督徒当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无论追求长进也好、事奉也好,常陷入一个“属灵”的舆论当中。当众人都谈论某位弟兄真热心、真爱主时,他就越发“热心、爱主”;当大家都说某姊妹真是好、殷勤,她也就越“好”起来。相反,假如有人讲他的热心、爱心是假的,他就因此灰心,甚至一蹶不振,再也不“热心”了。当然啦!在社会上也是如此,有人曾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你今天活着是为别人而活,还是为自己而活?”这句话听  相似文献   

4.
论耶稣圣心     
“你爱我吗?主!你知道我爱你。”这是吾主耶稣同宗徒伯多禄的对话。耶稣问伯多禄的话,也就是耶稣圣心不断地向我们发出的问话:你爱我吗?你对我的爱情是真实的吗?是恒久的吗?你的教友生活是正确的吗?你的心如同我的心一样正直吗?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有什么答复呢? 1.我们应当爱耶稣圣心。 1.耶稣为我们舍了性命,耶稣圣心显示给圣女玛加利大说:“你看!这颗心是  相似文献   

5.
散文的感染力量在于其美的意境。意境,亦称境界。有人说,境界是“景与情的契合”,这是不错的。但是,在一篇散文中,景与情究竟如何“契合”,才能产生优美的意境呢?这可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广阔的平原上,孤零零地出现一座小山,自然也能为生活添色,给人以美感。但它比起层峦迭嶂的崇山峻岭,却显得兀突、单调。缺乏层次,一览无余的景色往往只给人以暂时的快感,而不能给人以美感。因此,散文所创造的美的境界,不应该是单层  相似文献   

6.
弟:在《中学生与逻辑》里,我看到一篇“半费之讼”的小故事,很有意思。文中说那是用的二难推理,故事中的师生两个人都错了。哥哥,什么叫二难推理?怎么才能正确地运用这种推理形式呢?你能给我讲讲吗? 兄:好!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们中学里讲过什么叫充分条件,什么叫必要条件吗? 弟:讲过,这都指的假言判断。充分条件指的是:有了前件就一定有后件,没有前件不一定就没有后件;必要条件却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7.
爱与伤害     
父母对子女的爱无微不至,可子女却常常不领情,朋友间的爱亲密温暖,可往往又有分离误会, 爱,伤害,为什么如影随形,牵扯不断?寻寻觅觅后,我们找到了一些理由:世事难料,缺乏沟通.但是,在找到了这一大堆理由之后,它们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呢?难道找到了所有的理由之后,我们就能放心享受爱而永不会受伤害了吗?  相似文献   

8.
明尧居士 《法音》2006,(12):19-24
疑情宗门下这一法,最重要的就是要“起疑情”。什么叫“疑情”呢?它是指我们对一桩事情不明了,不明了这桩事情究竟是什么东西,体现在禅宗这一法里面,就是禅宗历史上诸多的公案。过去祖师也讲:父母未生前,如何是我本来面目?我未生以前,究竟哪一个是我本来面目呢?自己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这就是一个疑情。也有祖师提“狗子无佛性”。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无佛性”呢?大家就可以从这里入手,去参究它。这就是从那个你不明白的地方去起疑情。明万历年间以后,念佛的人就多了。念佛的人多了以后,就提出一个“念佛是谁?”——我明明…  相似文献   

9.
清贫如水     
顾大卫 《天风》2002,(5):21-21
父母对子女的爱无微不至,可子女却常常不领情,朋友间的爱亲密温暖,可往往又有分离误会, 爱,伤害,为什么如影随形,牵扯不断?寻寻觅觅后,我们找到了一些理由:世事难料,缺乏沟通。但是,在找到了这一大堆理由之后,它们又能带给我们什么呢?难道找到了所有的理由之后,我们就能放心享受爱而永不会受伤害了吗?  相似文献   

10.
关于欲望     
“耶稣抬起头来,看见富人把献金放进奉献箱里,又看见一个可怜的寡妇投了两个小钱币。他就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个穷寡妇的奉献比众人都多。因为众人捐的都是他们的余钱,而她是自己不够,却将她仅有的生活费献出了。’”(路21:1-4)我们看过不少信德与爱心的例子,但这个穷寡妇留给我们的印象格外的深刻,以致于说起这方面的道理,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她。难怪耶稣如此赞许她,她的举动道出了信德与爱心这端道理的真髓。爱,需要条件吗?不幸的是,我们经常用“心有余而力不足”来为自  相似文献   

11.
“爱国爱教”重在实行。为“爱教”,我们要开展许多教会事工。强调“爱国爱教”,并不是说要在教会活动中,生硬地结合政治,宣传爱国,而是在进行一切工作时,都不能忘记“爱国”的责任与要求。本文仅就这个方面提出几点供弟兄姊妹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女人问男人:“你会爱我多久?”男人说:“永远。”什么是永远?已经愈来愈少人说永远了。我们能够爱一个人比他的生命更长久,却不可能比自己的生命更长久。我们爱的人死了,我们仍然能够永远爱他,但是也只能够爱到我们自己生命终结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1989年8月,中国大陆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扫黄”战役。 “扫黄”,即清查和取缔各种宣传淫秽、色情、暴力和封建迷信的出版物和音像制品。这次“扫黄”,决不是“小题大作”。因为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近几年来文化市场特别是图书报刊市场、音像市场出现了一股逆流。传播淫秽、色情的书刊、音像制品和低级庸俗的表演泛滥一时。在图书报刊市场上,一些人肆无忌惮地销售、出租色情、淫秽、凶杀暴力的书刊,他们所设计的广告多是充满挑逗、刺激意味的字眼,不堪入目,严重污染了社会空气。 在国外,黄色文化充斥西方社会,意大利最淫  相似文献   

14.
我们心中的佛不也就在家里吗?耶稣不就在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身上吗? 不也正在邻居的老人、病人身上吗?不也就在同事同学之中吗?我们想找耶稣基督,又何必一定要出远门! 这则比喻同时也告诉我们,爱不可太斤斤计较,助人也不必常想到“为主而作”的超然动机。比喻  相似文献   

15.
黄凤想 《天风》2002,(7):40-41
圣经启示我们,上帝非常重视信从他之人的伦理道德生活。上帝希望我们择善避恶,离恶行善,要人在世界中作义人。处在21世纪全社会强烈要求重新重视伦理道德作用之时,我认为基督教伦理中“爱”的原则更应受到重视,并付诸于行动。一、基督教伦理是动机伦理伦理学所讨论的是善恶问题,这个善恶问题是指着什么说的呢?一般的伦理学回答这个问题有两个伦理观点。其一为目的伦理,即强调人所应该达到的目的。其二为行为伦理,即注重的是行为本身。大多数基督教伦理学家皆认为上面的两种答案虽能回答一些伦理问题,但还有许多缺点,从而提出动机伦理将之完善。动机伦理最重要之点是察看人的行为的动机,如果我们分辨善恶,首先应该判别动机的善恶。圣经四福音书就证实了这一点:“你们或以为树好,果子也好;树坏,果子也坏。因为看果  相似文献   

16.
父母总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却渴望一片自己的天空。“关怀”或者“关心”别人,一直被认为是好的行为,你把它们和“强迫症”连起来,好像关怀、关心别人倒成了问题了?家长爱孩子,才会去关心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这还有错吗?对孩子所有的关心爱护,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幸福。你要爱孩子,就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你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就要让他有生活的能力,有足够的经验。要让他有足够的经验,你现在就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有个17岁男孩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傻,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必须得替他…  相似文献   

17.
李敖一生倨傲,有才情却屡屡不得志,但这并不妨碍他做个“爱情皇帝”——一生艳遇不断,其中不乏才女和女明星,几乎段段情都爱得回肠荡气,死去活来,倒是让旁人羡慕不已。  相似文献   

18.
德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新费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埃里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论述:“性爱是对与另一异性的完全融合、结为一体的渴望,是一种排他的意愿与承诺行为。人们没有看到性爱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意愿,故性爱也许是所有形式的爱之中最靠不住的。”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性爱中的自私者只对自己感兴趣,一切为自己,对对方的需要、尊严和人身尊重,漠然视之的失常心理的浓缩与喷发,便会兽性显现,发生“婚内性强暴行为”。为此,我们有必要将性门诊心理咨询所获案例做一次——  相似文献   

19.
两性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它和我们的联系是如此密切,以致每个人都无法避开它,尤其每一个对生活持严肃态度的人都不能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只要我们考虑到现实的两性生活还存在许多令人不满意的现象,考虑到两性理论的指导对两性生活的必要性,就会发现在这方面已经做出的工作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正因如此,我们才觉得有必要向读者介绍《性爱的报告》。 正象这本书的副标题“马克思主义两性观”所标明的,它是揭示马克思主义科学两性理论的一部专著。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两性理论为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到上一期为止,《科学与无神论》杂志已经走过了十年路程。如果说十年坚持宣传无神论的历程能够说明点什么,那就是本期两篇论文的题目:“宣传科学无神论责任重于泰山”,而“《科学与无神论》的创刊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