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临床难题。控制医院感染,仅仅通过专职管理人员是不够的,应充分发挥国家政策导向作用,通过宏观调控与微观干预相结合的方法,促使医院真正重视医院感染,变“要我控制医院感染”为“我要控制医院感染”,使医务人员变“被动接受感染控制”为“主动参与感染控制”,促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2.
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临床难题.控制医院感染,仅仅通过专职管理人员是不够的,应充分发挥国家政策导向作用,通过宏观调控与微观干预相结合的方法,促使医院真正重视医院感染,变"要我控制医院感染"为"我要控制医院感染",使医务人员变"被动接受感染控制"为"主动参与感染控制",促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3.
“老公,你晚上早点回来,我有好消息要告诉你!”当我忐忑不安地接过医生的化验单时,我高兴得差点晕过去,因为这已经是我结婚4年来第10次到医院做检查了。离开医院,我急忙给老公打电话。  相似文献   

4.
正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我们都说好不彼此责怪爱妻打来电话告诉我:"小女儿需要马上到医院检查,我们正在赶去医院的路上,你快来医院。"电话迅速挂断,但爱妻的语调是冷静的。当时我正在与一位远道而来的牧者吃着午饭,我心不在焉地急速把饭吃完就告辞了,以最快的速度赶去医院。我头脑中不断闪过各种糟糕的想法——孩子出事了吗?  相似文献   

5.
神爱世人     
高雅琴  曲红艳 《天风》2004,(2):45-45
2001年的冬天,我的小女儿,被医院确诊为骨癌,对我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在医院治疗光手术费预计就要4万元……  相似文献   

6.
米纪阳 《天风》2017,(10):43-43
去医院给父亲检查身体,忽然听见医院广播:外科37号病房急需输血,病人生命垂危!我赶紧安顿好父亲,跑到采血室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当我看着自己的血流入采血袋的时候,我的心里满怀感恩:主啊,这是我的血,那是我的兄弟!  相似文献   

7.
妈妈的树     
6岁的时候我曾大病过一场。父亲背着我去医院,长长的路父亲就那么背着我一步步地往医院走。那时我对父亲而言已经有一点重量。父亲停下了,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把背上的我往上顿了顿。我说,爸爸,你累了,放下我吧,我自己能走。说着,我就从父亲的背上往下跳。但父亲不许,坚持着将我一路背到了医院。后来,父亲去世了,是因为车祸。母亲在几天几夜的昏迷之后醒来,对我和两个哥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家里的树倒了!"母亲是上海宜川电子配件厂的一个普通工  相似文献   

8.
我是宣城地区技工学校一名实习指导教师,正当我生命走向辉煌、工作成绩蜚然(我曾被评为全国和省职教优秀教师)的时刻,上海肿瘤医院的一纸切片确诊我患了鼻咽癌,已到三期,且存活率不超过5年。当时悲哀、绝望弥漫着我的身心,三天不思吃喝,直到校长到沪安排我才住进医院接受治疗。 生命只有5年了,“5年”两个字一直  相似文献   

9.
江肖文 《天风》2011,(1):22-23
记得20年前,我在明州Methodist医院做院牧值班时遇到了一件事。那是在半夜一点多钟,急诊电话铃响了。我拿起电话,听到对方的声音很慢、很弱、很轻,好像是哭泣的样子哀求道:“牧师,你能帮助我吗?”因为医院牧师有时也要处理“危机干预”(crisisintervention),我就耐心地听她讲。  相似文献   

10.
我依然爱你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蓦然回首,已到而立之年的我,仍然孤身一人。由于长年疾病缠身,已微微有些“驼峰”了。 我又一次住进了医院,已不知是第几次了。在医院的日子里,陪伴我的只有母亲,只要你没有结婚,无论多大年岁,在母亲眼里,仍然是一个未长大的孩子。坐在床  相似文献   

11.
1诱发医疗纠纷的原因 2008年4月16日《健康报》上刊登了一篇乡村医生求援的文章,题目是《病人瘫在我家怎么办》,文章的原文是这样的:我是山西的一名乡村医生,去年6月,附近乡镇卫生院的一名护士来我所在的村卫生室输液。我按照规范,给她做了皮试。没想到患者立即出现抽搐,并昏迷过去。我赶紧拨打120将她送往县医院。第二天县医院给患者做了脑部CT检查,未见异常。但患者仍昏迷不醒。我又把她送往山西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给患者做了核磁共振。之后医生分析患者可能患有病毒性脑炎,才导致其一直昏迷。  相似文献   

12.
16年前的那个寒冷的冬天,我的父亲在家里的浴室里,用一片锋利的刀片割腕自杀了。那年父亲44岁,而我才12岁。父亲以前在一家小医院做后勤工作,一年前,因为医院要精减人员,所以他被院方安排在家待业。“失业”后的父亲几乎没有收  相似文献   

13.
《思维与智慧》是我喜欢的刊物。2003年夏,我患病住院,像植物人一样在医院躺了二十一天,醒来后,听医院的护士说,在我未醒的二十一天里,父亲从书店买来贵刊,即使我听不见,父亲仍然坚持每天读一篇,直到2003年7月11日我醒来。听了护士的述说,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醒后,父亲又为我买来贵刊,并一篇一篇地给我读,直到我完全康复出院。从那时我就与贵刊成了朋友。如果说她是新娘,那我就是新郎,今生有不解之缘。在此,我想以此文献给在我病重时,奔波劳累苦苦守候我苏醒的双亲和给我以勇气和力量的《思维与智慧》。病魔要把我摧毁是您把我苦苦争回命运…  相似文献   

14.
妻是医院的心理医生,日前她说了一个特别的病例,要考我的判断能力。但她揭开“谜底”时,我却很吃一惊。自然,我的推断与真实情况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5.
正年少的时候,常会有意无心间说到"等我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对"死"这个字眼,说出来已经变得很小心了,尤其是在我爸爸得了重病以后,这已经成为我们家里的禁忌字了。我的父母都是在没有明显的离去征兆下离开了。很遗憾,在生死交际瞬间,我都没有在场。尤其是我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正在北京出差,第二天还要给医院管理班的学员们上课。晚上9点接到我弟弟的电话,说母亲状态不太好,要送医院。到晚上10  相似文献   

16.
等待     
在生活中,我常常有这样的体验,每当我遇到心情不好、困惑、抑郁或工作中遇到不快时,只要等晚上睡一宿好觉,第二天晨起,我的心情大不一样,好像什么事都没有了似的。 有一次,我们医院放射科晚上下班没关×光机,结果×光机白白地亮了一夜。当第二天早晨上班,有人汇报此事时,我一听,这还了得,这×光机是花70多万买的,一旦机器烧坏了,这责任谁负得起呀!我又一想,一旦晚上线路烧热着了火,医院大楼也全完了……想到这些,我  相似文献   

17.
正上个月陪家属去医院看了个急诊。大医院的急诊科通宵忙碌,有种巨大的压迫与恐惧感,果然人生就是"日常活着最怕穷,去了医院就怕死"。人有恐惧是好事,恐惧催生智慧,同时也催化自律。从医院出来,站在刚下完雨的街上,我决定在为人生的柴米油盐和稻粱  相似文献   

18.
别怕,有我呢     
正天气渐渐冷了,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阳光稀薄,寒冷的风夹杂着小雪花,冰晶一般扑面而来,打得脸有生疼的感觉。我穿着厚厚的棉袄仍然觉得冷,下了车,三步两步拐进医院里。我是来探望朋友的。何时何地,医院似乎都是最热闹的地方,与冷冷清清的大街上形成鲜明的反差。医院里似乎永远人满为患,挂号的窗口排着一条条长龙,就连电梯间里也是人挤人,我提着手里的水果,紧紧抱着怀里的鲜花,穿越层层封锁钱,终于在一个病房里见到朋友。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个发小,非常有智慧,隔着二十年,我依然记得她那句话,她说:"不必占有,看看就好!"那时节,我们都是刚刚毕业的穷孩子,她在一家医院当护士,我在工厂当技术员,挣的钱仅够糊口,为了省钱,我们合住一间小屋,自己动手,煮最简单的饭食。在她医院对面,有一家百货大楼,楼上有一家卖绢花的,花做  相似文献   

20.
有两则误诊误治的典型事例长久地萦绕在我的脑际,促使我下决心以此来谈谈心理的模糊性问题。误诊的事来来自美国,据合众国际社报道:1992年8月,美国地方法院判决弗吉尼亚州一家医院向一位女病人支付500万美元的赔偿费,原因是该医院未对这位女病人的病作出正确诊断和处置,致使病人落下残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