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文化品牌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旅游资源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乡村文化品牌对于当地的经济来说意义非凡。文章以永泰县永阳古城近几年的品牌建设为例,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给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在乡村文化品牌建设的理论和对应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完善乡村文化品牌建设的大环境、创造更为良好的品牌建设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江西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工艺品种繁多,琳琅满目,但在民间工艺品的包装方面却欠缺必要的包装装潢和品牌形式标识,设计人才匮乏,严重影响民间工艺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提升。因而,应当注重提升江西民间工艺品包装品牌形象的文化品位,提高江西民间工艺品包装质量水平,拓展江西民间工艺品包装品牌形象的营销手段,大力培养本土包装品牌形象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3.
宋代人爱好奇石,《云林石谱》等著作是理论总结,太湖石、灵璧石等园林石和文人石是其实践形态。宋人极力发展这种爱好,同时内心又充满矛盾。奇石因此被赋予了多重价值。在视听享受上,他们推出了"瘦、皱、漏、透"的赏石标准;在经济价值上,奇石跻身奢侈品行列;在道德价值上,奇石是反映人性变迁的镜子;在审美价值上,奇石更新了当时的审丑、审怪的观念。究其原因,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石崇拜和道教"石为云根"的观念导致了持久不衰的赏石行为。"石头"称谓的形成是其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4.
张泽群 《美与时代》2020,(2):104-106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精神生活的满足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文章通过分析台儿庄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其文化品牌建设现状,指出台儿庄古城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台儿庄古城的文化品牌建设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文化的建设是国家文化和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也是时代进步对我国社会文化发展提出的重要要求。文化底蕴不仅是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的依据,还是城市文化品牌发展的重要内容。构建良好的城市文化和品牌形象,能够满足实际的民族文化传承需求,并且能够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基础条件。针对当下我国城市建设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科学的对策希望能够优化和完善相关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发展文化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困境的深入调查和系统分析,明确指出投资方和地方政府在投资环境、利益格局、发展理念方面存在的差异是造成项目建设困境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优先优化投资环境、保持政策连续性、平等合作实现共赢的三大策略,以此破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文章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探讨其对研究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以常德城头山文化遗产资源为例,提出常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策略,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文化品牌塑造可从哪入手,提出一些可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学校园不仅是科学研究、培育人才、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经济和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文化发展阵地。持续不间断地进行文化创新是学校品牌文化的主要支撑。基于此,以大学校园品牌文化为依据,阐述大学校园品牌文化建设的意义,并从志愿服务育人、网络文化、文化艺术活动、实践育人等方面,对大学校园品牌文化建设的策略进行简单剖析。  相似文献   

9.
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充分发掘千年古都西安的历史文化价值,深入认识"文化+"战略对大西安发展的现实影响力,是提升西安文化影响力,使大西安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路径。通过开展实证调研和数据分析可知,"文化+"背景下西安文化影响力不足的症结主要体现在文化品牌建设遭遇困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面临危机以及民间文化资源未能有效转化等方面。主要原因在于文化产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文化宣传方式单一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投入相对不足等。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必须要借助西安"文化+"战略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信息化、数字化平台,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加速推动西安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区域品牌的形象建设对提升地域的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构建兼具品牌视觉识别性与区域特色的农业区域品牌,需要对地域文化进行充分挖掘。以河北沧州农业区域品牌为例,深入挖掘沧州地区地域文化特色,从品牌文化建设、品牌标志设计、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三个方面出发,将地域文化特色和品牌形象建设进行整合,形成系统性的品牌形象设计融合策略,增强沧州农业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南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作为旅游城市,南阳的旅游工艺品设计还存在较大缺陷,缺乏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将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旅游工艺品设计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展现南阳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南阳文化的视觉形象。从南阳旅游工艺品市场现状、剪纸与旅游工艺品结合的优势及二者结合的方式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地方文化的传播和南阳旅游工艺品的开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原农村有着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其社区文化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时代内涵。同时,要与目前新农村建设相适应,本地的文化形态和建设尚面临诸多困境。为实现中原新农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及文化自强,本文力求通过对其当前现状分析,了解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构想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出产朱砂石的国家的很多矿区,资源已经面临枯竭。因而,具有观赏价值的贵州万山朱砂石,已成为国内外自然博物馆和奇石收藏家争相收藏的珍品。万山朱砂石历史悠久,驰名天下,颗粒硕大并伴有围岩。然而,万山地区朱砂旅游工艺品的产品、形态、材质、图案、色彩等过于单一,因此,须对其进行改良设计,帮助其提升朱砂旅游工艺品的价值,将贵州万山地区朱砂旅游工艺品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推广,从而发展出适合现代的时尚旅游工艺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赵诣博 《美与时代》2024,(1):112-114
城市品牌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集中表现,而文化是城市品牌的轴心所在。城市品牌建设能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更好地吸引游客、招商引资,强化社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进而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地域文化视角出发,梳理浦江稻作文化、诗书画文化、治水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并提出相应的品牌优化策略,以期促进浦江城市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交流的载体和增强文化影响力的支撑。当前,以文化为内容、旅游为平台的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从文旅融合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福建福州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资源,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福州三坊七巷在文化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福州三坊七巷文化品牌的建设提供相关助力,以期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对提高城市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将红色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长春市红色文化的发展面临群众认同度不高、解读方式单一等现实困境,针对这些问题,应重视挖掘长春市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创建全民参与的城市文化建设模式,推动城市文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刘铁彬 《美与时代》2023,(2):105-107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极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他的艺术和他艺术上的探索精神,对当代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新时代,开发张大千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不仅能启发当代艺术创作,还能促进内江及周边地区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推动张大千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分析张大千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深入探讨内江及周边地区对张大千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指出张大千文化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提升空间,有助于打造张大千文化品牌,扩大张大千文化艺术影响力,实现城市文化建设和经济增长双赢。  相似文献   

18.
包公园是合肥市重要的旅游景点,是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旅游品牌。就合肥包公文化发展的现状来看仍存在许多不足。要想把合肥打造成以包公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城市,就需要合肥积极弘扬包公文化,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树立起特色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与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河南作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要把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文化品牌形象是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程度及特点的集中体现,在河南特色文化品牌形象设计中,应结合自身特点和文化特点,建立独特的品牌定位,继承品牌的核心价值,创新品牌形象,立足市场,深入挖掘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合理运用营销手段,设计合理的品牌延伸,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河南经济发展、弘扬和传承河南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是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文化是区域文化发展的最高境界,是城市生存的根本,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支撑,是城市发展的最大资源与资本。太原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多处古迹遗址,盛产数量众多的文物。在新时期,如何保护和利用独特的地域文化塑造城市文化品牌,如何通过城市文化建设推动与引导城市建设,目前已成为太原建设面临的困难。文章分析了太原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太原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当前,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管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协调城乡发展,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太原的特色优势,保护历史文物和古迹遗址,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积极勇于开拓创新,从而使太原的文化产业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