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结构呈现明显的老龄化特点,老年人的居住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老年人室内环境的无障碍设计变得愈加重要。老年人的住宅应该在整个规划、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考虑到他们的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健康、方便的室内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但年轻人因为生活节奏加快,无法承担照顾多位老年人的重任,所以,各种形式的养老机构不断出现,并在设计中融入绿色建筑的理念。文章探究绿色建筑的定义,明确了影响中原地区养老机构绿色建筑居住环境质量的因素,提出了优化其环境质量的有效措施,即科学选址并优化室外环境、树立节约环保的理念、提升室内隔音效果、增加无障碍设计、降低空气污染、实现自然通风。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居住本身是人的基本要求。首先介绍了国内外老年公寓的发展及现状,分析说明了我国老年住宅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老年公寓进行了展望,提出了适合我国老年新型公寓的设计既要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又要运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来创造出老年无障碍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4.
任薇 《美与时代》2014,(5):34-36
针对我国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分析目前老年人居住环境特点,从老年人生理和心理角度状态出发,探讨老年人居住环境中适老性和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老年人口逐渐增多,我国社会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成为社会重点关注对象。对老年人我国将实行社会化管理,建立老年社区为老年人口提供服务,老年社区规划逐渐受到社会中的重视。基于此,文章主要从现阶段老年社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对老年社区规划设计原则、老年社区规划中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和老年社区规划中的无障碍设计的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吃穿等生活需要,还开始对生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生活环境、建筑规划方面,对住宅小区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选择房屋时,人们不仅要考虑室内环境,还要考虑社区的整体环境。自然优美的环境可以为居住的人们创造一个宜居的空间,因此,在现代住宅小区的建设规划中,要更加重视城市现有资源的利用,同时协调和整合房屋的建设和城市的整体环境。文章从住宅建筑规划布局、外部空间环境、单一商业配套设计等方面阐述了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式传统建筑的改造升级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对中式传统建筑改造升级的探索却一直没有突破性发展。改造升级有两种方式:对建筑的内部空间进行翻修,用于居住、商业功能使用;或对建筑进行修复,仅作展示作用。这两种,其一为内部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而改变了传统建筑的外貌,另一为保留传统建筑的风貌缺失内部居住环境的舒适性。面对中式传统建筑升级改造,想要的不仅是对其在室内室外都保留原来的样貌,更想要的是中式传统建筑在现代社会环境下与现代设计元素相融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所以在对传统中式建筑改造升级的过程中应以人为本,使其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重生。我国传统徽式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独具特色的建筑美学及其建筑实用性使它一直被推崇。文章主要研究在传承传统徽式建筑文化和考虑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对徽式建筑改造与升级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分析徽式建筑改造中融入现代元素的优势,并提出现代设计元素在徽式建筑改造中的整体思路以及徽式建筑改造升级中现代设计元素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内在气质和根本价值追求。而培育城市精神,必须从市民入手,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载体,努力实践城市精神。文章以郑州市为例,基于其"博大、开放、创新、和谐"的城市精神,以城市步道无障碍设计作为切入点,在分析其无障碍化步道设计现状的基础上,与国内外部分城市的无障碍设计进行对比,探索了郑州市无障碍步道设计的优化路径,以期从无障碍化水平提升的角度提出弘扬城市精神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对环境的特殊需求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参考无障碍设计的标准,针对老年人的生活需要,对现有建筑环境进行改造性设计研究,对日渐增长的老年人群体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设计关注他们在生活中遭遇的各种尴尬状况,从使用障碍和心理障碍方面去除老年人在原有生活环境中的各种不便,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以此来阐述老龄化社会转型趋势对建筑空间改造性设计的影响,继而探寻适合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建筑环境改造设计之发展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岭南庭园建筑渗透性空间的营建手法进行归纳,探寻其设计原则与对于环境营造的作用,并从居住街区模式在我国推行的制约因素出发,对居住街区的选址、交通、景观、功能、居住方面提出渗透性设计策略,为营造多元混合、资源共享的住区环境提供理论参考与补充。  相似文献   

11.
无障碍设计是环境景观设计中重要的部分,是对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安全健康保护的一种措施,但在当今社会,无障碍设计仍存在无法广泛运用的缺陷。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及其意义需被人们广泛关注,同时景观设计师必须在设计中更加重视无障碍设计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中原地区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交会地区,气候较为温暖,四季分明,非常适宜居住。基于此,文章对绿色养护建筑设计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对养老建筑对物理环境的要求加以阐述,并提出中原地区绿色养老建筑中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等的设计路径,以实现绿色建筑与物理环境的深度融合,打造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代社会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现代城区的居住区作为人们居住和生活的主要区域,越来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品质。居住区环境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整体住宅区域的布局结构、道路交通、公用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绿化休息场所等各个系统进行综合的具体安排。一般来讲,居住区按性质划分包括新建居住区和改建居住区两大类。新建居住区进行合理规范化设计相对容易,而改建居住区需要在原区域基础上进行改造规划,实施任务较为复杂。高层住宅区兴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指12-18层以上的建筑住宅,是现代城市化、工业化的必然趋势,能够有效地节约城市住宅用地。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论述了城区高层住宅设计中居住环境的整改措施。讨论针对不同的居住群体、不同居住时期的平面功能要求,来考虑户型设计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如何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栖居场所,以及如何实现公共空间的立体绿化。  相似文献   

14.
周媛  王榕 《美与时代》2014,(12):37-38
建筑室内装修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室内装修设计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水平,从而促进建筑室内装修水平的提升。通过对建筑室内装修设计与环节艺术设计的概念进行分析,对室内装修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室内装修设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凸显,对残疾人关爱的重视,无障碍设计的观念已被人们接受并逐步运用到各类设计中。博物馆通过收藏实物资料的展示,成为信息和文化交流的中心,担负起引导人、教育人和塑造人的社会责任。如何将无障碍设计理念运用于博物馆展示空间中,使各类人群都能有效地接受信息,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以南京博物院、六朝博物馆为例,无障碍设计原则为指导,通过对其无障碍设计的剖析,总结相关的设计体系,希望对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无障碍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提出现阶段我国无障碍设施和无障碍标识存在的问题;研究城市中无障碍设施的颜色分类,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法;建议无障碍设施的颜色和标识系统化、规范化设计;提出无障碍设施颜色规范化设计的作用和好处。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人行天桥的无障碍设施为城市形象、公众参与社会活动以及弱势群体的日常出行提供必要的保障。对厦门思明区人行天桥进行实地调查发现,无障碍设施存在不完善、不规范、弱势群体进出受到限制等问题,建议从消除进出障碍、保障导视系统和配备辅助设施等方面改善无障碍的物质环境,以及从完善建设标准、提倡通用设计理念和加强公众意识等方面推进社会环境的无障碍,以期能够推进城市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友善空间。  相似文献   

18.
建筑是城市的主要载体,建筑色彩是改善城市环境功能和提升城市个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丹阳古镇建筑色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对建筑色彩的属性和功能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古镇建筑色彩的规划与设计原则,以达到增强建筑表达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沉浸式设计是运用交互设计以达到最终效果的一种手段。运用高科技下多媒体与传感技术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虚拟的空间供人们选择和修改,将其运用于室内设计可以给居住者带来更多的创新性和适应性。沉浸式设计具有身临其境性、自主构思性以及即时反馈性等空间特性。在将沉浸式设计应用于居住空间时要遵循"设计为人人"的原则,选择恰当的设计策略和实践手段,设计应用要考虑到人与人、人与设施的要素。沉浸式设计可以更好地诠释居住空间中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性需求,同时满足使用者的通用设计和无障碍设计。  相似文献   

20.
从探讨山地居住空间的设计手法入手,分别从景观视觉设计和在地生态环境特质分析台湾南投天空的院子景观文脉。研究天空的院子在进行基地和建筑再利用后的景观现状,了解其对在地文化经济复苏的价值。为山地地形的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绿化营造以及人文景观的设计手法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价值,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可持续山地居住景观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