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园林景观的空间处理是保证景观品质的本质要素。近年来中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在设计建设过程中逐渐趋于细化,追求园林景观的细节和品质。中国传统园林因其追求自然、意境深远,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其中江南古典园林所表现出的丰富的空间渗透,使游人完全融入了自然山水的景致之间。从现代主义的简洁中回归传统园林,探索古典园林中深远意境的表达方式,将江南古典园林空间划分为墙垣空间、合围空间及环境空间三个层面的空间类型,结合园林实例分析江南古典园林中空间渗透的表现手法及其在意境表达中的作用,启发思考中国当代城市景观空间的处理与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旅游业态呈逐渐多元化趋势,人们在旅游时不仅仅追求单纯的娱乐,更注重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体会。历史风貌区作为一个地区的历史遗迹,不仅能给予游客感官体验,还能让游客得到情感上、思维上的收获。烟台山历史风貌区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是福州近代文化发展的见证者。如今,人们的需求逐渐发生变化,情感化设计成为历史风貌区景观优化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从情感化设计的角度,根据三层次结构分析烟台山历史风貌区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提出建立感官体验、营造行为交互、构建情感反思的优化策略,探索历史文化风貌区景观情感化的方法,为实现历史风貌区的活态化提供新思路,从而促进人、文化和历史三者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地域文化的关注显著增强,城市需要从地域文化中获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地域文化景观为塑造城市特色,促进城市旅游发展等提供了必要需求。以延安市宝塔区景观为例,阐述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影响,重点理解地域文化,结合地域文化特征与景观设计要素,提出并利用"四位一体"的表达方式,使地域文化根植于景观中,达到保护和发展地域文化,从而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乡村旅游成为了当下热门的旅游形式,也是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自信的表现,旅游环境的打造也更加追求高品质性。文章以苏州市望亭镇"稻香小镇"民宿空间环境设计为例,针对当地现有旅游环境问题,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研究特色民宿空间设计方法,探索符合现代需求、能够体现当地特色的旅游环境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以城市作为旅游承载地来吸引各地旅游者的方式已经逐渐取代了对旅游吸引物单体的打造。与此同时,城市植物景观作为城市中最具地域特征的元素,在旅游开发背景下对其进行科学而又具有创新性的设计有利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从植物景观在旅游城市开发中的作用出发,对海南城市植物景观的设计原则以及具体营造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展开了一系列思考。  相似文献   

6.
通常人们一想到秋天就会联想到秋枫、银杏等极具季节特征的植物。这是因为这样的植物自带秋季的季节属性,另外也是因为落叶乔木是营造美丽的落叶景观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落叶与微风的互动往往可以给人以美丽生动的视觉体验。在城市中,营造落叶景观可以让城市更加有变化,让原来略显单一的城市变得多姿多彩。在乡村当中,营造落叶景观可以使乡村更加具有古老神秘的美感,美好得让人向往。在婺源石城,秋枫成为了这一地区的地标性特色。每年许多的摄影师和观光客都会来到婺源石城欣赏秋枫,感受当地的风俗文化。文章以婺源石城为例探讨乡村落叶景观与婺源石城的联系以及落叶景观对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2007年的休假制度调整,使得人们更多地选择以放松身心为目的的短线旅游、自助游、自驾游,从而为城郊乡村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此同时,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活品质和精神需求,休闲也随之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学者认为,21世纪是休闲时代的开端。乡村旅游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乡村旅游已然成为人们工作之余的主角。通过对城郊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动力、资源利用、空间结构、景观意象、客源与需求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从乡村休闲旅游的目标与定位、功能策划与空间布局、整体设计与构思深化、景观环境设计到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规划的城郊乡村休闲旅游环境规划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8.
乡土植物景观营造是新农村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把乡土植物应用于新农村景观建设中,不仅保护了当地乡土景观文化,同时也推动了新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衡阳新农村植物景观营造应当基于当地地域特色,理性分析当地民族特色以及人文风俗。而乡土植物景观的重塑,不仅能使农村具有独特的乡土风貌、景观资源得以传承,同时也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摆脱模仿城市景观营造模式,建立乡土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旅游业的兴盛与大众对旅游文化的内涵需求相倚相长。在尊重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设计理念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景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供支撑是值得探索的。随着旅游业的浪潮,贵州省文化产业开始觉醒,伴随着旅游产业的市场机会,如何打造具有贵州民族特色的旅游区域,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旅游区域的景观建设,最终更好地对这些非物质文化的进行传承和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文章分析探究贵州旅游区存在的景观问题进而提出可行性意见,以提高旅游区景观品质,促进地域经济发展,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带来支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景观设计得到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城市景观作为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其呈现形式也出现了争奇斗艳的景象,客观上推动了景观事业的发展。但是随着人们对城市景观需求日益个性化和多元化,也对城市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回顾历史,宝岛台湾一直是中华民族不可割让的一部分,它与大陆同根同源共同根,植于华夏文化沃土上。经调研,发现台湾城市景观文化虽与大陆同根同源,却极具特色,其城市景观绿化管理制度完善,对景观园林的保护切实,植物配置自然合理,同时在景观旅游服务方面设施规范化、人性化且注重人与景之间的互动,这些都是城市景观在景观设计上的立足之本。着眼中国,结合两地区城市景观设计的规划理念、认知模式等进行分析,求同存异,在交错与重叠中发现共性,从而创造出满足现代功能需求和文化底蕴的城市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营造人与环境和谐的园林艺术设计,恰恰满足了人们追求生活环境高质量的需求。完美的园林艺术设计需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以表现大自然天然的山水为主旨,在保护原有景观的基础上,不断地研究设计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营造舒适宜人的校园环境、富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景观是高校追求的目标。校园雕塑作为大学校园景观的一个部分,也侧面反映校园文化的历史性及独特性,以此为依托来表达自身的办学理念、精神风貌及历史文脉等。高校校园雕塑也遵循着其自身文化内涵的表现原则,来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景观建设是营造特色小镇风貌的基本因素之一,融入地域特色文化的特色小镇的景观设计,不仅可以营造特色小镇独特的风貌,体现特色小镇的地域性与文化性,避免小镇风貌陷入"千镇一面"的困境,而且可以极大增强特色小镇的竞争力。文章从地域文化视角出发,分析探讨地域文化对特色小镇景观设计的影响和作用,研究特色小镇景观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被持续关注,新农村建设、田园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如何营建适合乡土人文及地域生态特点的乡村新景观成为行业内的聚焦点。乡村有别于城市,如何运用乡村与乡土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来营建低成本的特色景观是文章所要阐述的方向。文章以徐州为例,从低成本原生材料的运用、传统乡土营造技术的恢复与创新、农业景观记忆的保留与恢复、乡土植物群落的景观营造等四个方面进行策略初探。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消费者除了感受自然资源之外,更多希望体会到更深入、多维的文化内涵。文化旅游是对于文化的体验与认知的过程。文化是旅游的精髓,是旅游活动吸引游人的魅力所在。辽宁锦州满族图案的艺术特色来源于锦州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中,为地方性旅游文创项目的发展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养料。我们应该试图变异提取其中的文化审美意象,在继承古老艺术形态的基础之上,积极开拓创新与发展之路,为未来的国家旅游发展战略注入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16.
以社会化媒体为代表所创作出来的非物质实态的图像,正给予以世界之窗主题公园为代表的人造微缩景观或模拟景观带来巨大冲击。文章主要结合图像和社交摄影的理论和相关研究,以及现代艺术从观念走向传播的视觉文化洞察,而不是从传统的旅游目的地的营造和经营管理等实用商科的角度,试图理解旅游业从真实景观,到微缩景观,再到图像景观所呈现出来的日益无形化和非物质化的趋势,以及在这个趋势中走向幻灭并诞生出新的历时性遗产价值和共时性镜像价值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单宁 《美与时代》2020,(2):78-79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类城市景观对于环境营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景观小品设计作为城市景观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更应该体现出其精神价值。因此,如何设计出具有巴蜀文化价值的城市景观小品就显得非常重要。文章通过研究巴蜀文化的时空范围、风格特色,对巴蜀文化进行了一个总体印象的梳理,并重点阐述了城市景观小品设计中巴蜀文化的艺术表达手法。  相似文献   

18.
纪念性景观是为了表达对人物的崇敬或某个事件的纪念之情而营造的综合的复合式立体空间环境场所,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景观具有更独特的空间结构与空间形态因素。纪念性景观本身是有限而具体的,是城市中有限的节点、轴线、面域,其功能形式和城市的宏观结构与活动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整个城市的格局起着重要作用。当代纪念性景观不再追求简单的雄伟和宏大,自身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呈现了多样和复杂的结构,从尺度和内涵上都更为亲切,更加注重人文内涵的体现,使其在空间结构与形态上更有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古滇王国历史文化特征入手,分析自杞国遗址景观发展中的问题,探讨自杞国遗址景观修复与再生设计的思路与途径,提出自杞国遗址景观修复与再生设计策略,为自杞国遗址景观的特色文化传承和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多元化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浙江省一直致力于在城乡接合部建"小而精"的特色小镇,文章在于探讨"特色小镇"街道景观风貌营造的策略,通过对小城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整合并梳理特色小镇的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传承小城镇的传统地域文化元素,彰显小镇独特的自然人文魅力,系统总结出一套"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的方法和路径,为今后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