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南藏族风土民居建筑是其民族文化实体化的表现,其所体现出的形式美、"因地制宜"的结构美、"和谐"的空间美中,蕴含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彰显着云南的地域文化和历史风貌,具有独特的美学特点与一定的传承价值。文章基于云南藏族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传统,从云南藏族风土民居的特点入手,探索其在形式上、结构上、功能空间上的建筑美学内涵,掌握其建筑特点与民族元素,从而为传统云南藏族风土民居的更新以及在设计中多元素的融合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2.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从最初的圈地盖房到建筑落成处处体现着其独特的自然生态观。这一生态观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顺应自然,追求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传统民居建造观念。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分别从规划选址、空间布局、构造方式和就地取材四个方面探索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中自然生态观的表现方式,并以云南哈尼族、彝族、藏族等11个少数民族为例,详细阐述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生态特征,为当代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云南藏区木结构民居建筑地域特征鲜明,但由于缺乏针对性探索研究,出现民族文化弱化现象,民居装饰色彩得不到有意识的重视。在实地调研、文献总结、资料查阅的基础上,总结当地建筑并结合木结构、色彩、装饰、宗教等理论知识,对云南藏区民居建筑装饰色彩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4.
徐州户部山古民居是苏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之一,通过对现存古民居的实地调研和可供参考的历史文献的爬梳,从民居室内空间的形态、空间组合的模块以及空间组合模式入手,来探究户部山古民居室内空间形态的组织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其精神文化内涵,进而揭示其"质""形"的形成过程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除了汉族的人数较多之外,其他的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人数较少。藏族的文化只有较少人了解,也同样只得到了小范围的传承。由于传承的范围小、人数少,少数民族文化得不到更好的传承,甚至有的文化已经消失。传统文化的消失,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损失,同样,对于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也是一项重大损失,因此,文章就藏族民居建筑的装饰纹样符号的内涵以及文化特征做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6.
山西晋南清代民居建筑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民居虽然规模不大,但分布较广。目前对晋南清代民居的研究还不够全面、详细,有一部分民居无人保护甚至面临拆迁的困境。因此,研究晋南清代民居建筑,对于研究晋南地区的古建筑文化、风格特色及该地区的清代历史、生活特征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云南是中周历史上唯一有南传、汉传和藏传三大部派佛教共同传播和发展的地区.巴利语系佛教从东南亚地区传入云南傣族地区,藏语系佛教从西藏、四川等地传入云南藏族、纳两族地区,汉语系佛教从内地传入昆明、大理等汉族和白族聚居区,悠久的历史和复杂的民族关系,使得云南佛教既带有鲜明的部派特点,又有较为复杂的民族性和人类学特征,信仰形态异常半富,也由此令云南佛教的研究在中国佛教研究领域备受学界关注.在相关诸多著述中,新近出版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侯冲先生所著<云南与巴蜀佛教文化研究论稿>(下文简称<论稿>),是目前所见颇有学术功力和史料创新意识的一部著作.该书在史料考证基础上从宗教与民族意识角度对云南佛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郭佩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76-276
民居,体现的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本民族本地区的生活方式以及与其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碉楼,作为青藏高原地区民居的一种大众化建筑,是藏族地区广泛存在的一种民居形式,是青藏高原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久远、类型的作样、风格的独特,正是藏族民众在本民族丰富灿烂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建筑风俗和人文景观。本文将从建立背景对青藏高原的碉做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藏族服饰是藏族人民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晶。现从藏族独特的地理位置、生产、生活方式及他们的宗教信仰入手,阐述了藏族服饰的多样性、装饰性及审美统一性特征,探讨了服饰文化符号的象征,及产生这些特征的缘由。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社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结束了对四川甘孜、西藏昌都、云南迪庆三个藏族自治州(即康巴藏区)为期七十三天的视察访问。班禅此行是以国家领导人和宗教领袖的双重身份财该地区进行视察访问的。这是数百年来藏族佛教领袖对这一地区进行的最为广泛、深入的访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宗教》2012,(5):85
3月26日,一场云南天主教有史以来晋铎人数最多,而又多姿多彩、别开生面的祝圣典礼在大理古城天主堂隆重举行。这次晋铎的6位执事有藏族、景颇族、彝族、苗族、汉族等民族,是云南天主教历史上第一次祝圣藏族、景颇族神父,也是第一次多民族神父共同被祝圣的典礼。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民居室内低碳环境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室内设计这一行业中,低碳设计逐渐成为一种潮流。设计师们开始从低碳角度探索民居室内环境中常出现的问题,阐述设计与装饰工程的低碳理念与方法,倡导人居环境碳的低摄入、低排放,提出建筑室内环境装饰设计的新目标、新策略。室内空间功能的合理布局是低碳环境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营造最优的民居室内环境,材料的选择在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穆斯林民居建筑风格的分析,揭示了穆斯林民居的宗教意蕴及审美特征,从中可以看出穆斯林民居建筑文化的固有特征及其汲取汉文化审美观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14.
豫南地区处于我国秦岭-淮河分界线,其民居建筑即有江南建筑之气韵,又得北方建筑之魂魄,体现了南北文化的交融性。笔者以信阳新县丁李湾村明清民居为例分析村落的风水文化、院落及建筑特征、装饰特色等,并将丁李湾民居建筑类型归结为类徽派民居建筑。  相似文献   

15.
用半视野速示术对藏族、维吾尔族人(各60名),进行辨认表音、表意文字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藏族还是维吾尔族被试,对汉字(表意文字)的辨认都是两半球均势的,而对藏/维文(表音文字)的辨认却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对熟练掌握和使用汉语多年(五年以上)的藏族被试出现两半球均势,而学习汉语一年左右的藏族及维吾尔族被试以及学习汉语四年的维吾尔族被试却为左半球优势。这表明对表意文字汉字的辨认是两半球均势的,对表音文字藏/维文的辨认似乎受被试使用汉语的影响,会由左半球优势转变为两半球均势。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以日本传统建筑文化为研究对象,着眼于民居形成的建筑文化内涵,从民居建筑特征和文化背景探讨日本传统建筑设计中的线以及线与环境艺术的表现关系,分析日本传统建筑有着什么样的线性特征、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对于传统民居建筑这一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必须跨越单纯的显性的建筑本体现象进行文化、历史、政治、宗教、经济等方方面面的深层次探索。从地域文化视角探讨苏北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挖掘出蕴藏在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富有历史特色和地域特征的建筑文化价值,为苏北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对苏北地区民族性、地域性新建筑创作具有指导意义,更有利于打造苏北地域旅游和文化品牌,促进苏北地域文化圈的建立。另外,通过对苏北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和利用的研究,也能为其他地区民居建筑保护研究开拓思路,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民居、榕树、竹丛以及村井不仅是越南乡村文化的象征,还是越南北部三角洲人民的骄傲。越南北部三角洲传统民居是其乡村文化的一部分,与水稻种植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越南北部三角洲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价值体现出以下特征:传统民居与乡村空间整体非常和谐;民居形式简单,符合当地风俗习惯、气候;布局对称,装修具有浓郁的民间风格;只用天然材料;社区性;地方性。这些传统民居建筑艺术对现代建筑设计具有借鉴价值,值得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藏族传记文学历史悠久、数目庞大、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整个藏族文学宝库中最具特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该文体当初因为佛教的传入,特别是随着《佛本生传》及《譬喻经》的译介而产生,所以早期的传记从内容到形式、结构各方面带有明显的印度文化特点,但后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诸多藏族独有的特点。本论文主要以各类藏文文献为例,对藏族传记文学的溯源、发展历程以及分类和文体特征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旨在探寻整个藏族文学乃至整个藏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为开拓藏学研究新领域和新渠道,提供详实、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关中的传统民居是我国民族传统建筑中的瑰宝,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经过时间的洗礼,这样一种充满地域性的建筑作品已经形成了自身独有的风格体系以及建筑特征,成为了现当代许多建筑设计者喜欢探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所在。文章将关中传统民居特质地域性建筑构件模式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研究,能够对关中传统民居建筑独有的特征进行总结,为后期延续和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