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印度建筑师巴克里希纳·多西作品的分析,了解其对于本土文化、建造工艺及环境特性的深刻把握,寻求其独特的设计手法,进而探究多西建筑作品中的在地性特点。  相似文献   

2.
王澍是中国当下最富有人文气质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能超越争议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用自然的营造智慧重塑中国本土建筑似乎是他的根本旨趣。在致力于本土化营造的建筑理念中,他一是强调位置,建筑位置在自然中的位置是尤为重要的。二是强调山水,也就是说建筑自己能重新构成一个小的自然,它一定会对一个地方的环境带来某种改变。三是强调天然,就是建筑状态应该达到某种天然的程度,它最高的审美原则就是道法自然。四是强调人工,也就是指人的痕迹在建筑上面是怎么表达的。  相似文献   

3.
隈研吾是日本50后建筑大师,他的建筑创作深受赖特有机建筑的影响,他是日本本土建筑院校培养的建筑学专业的建筑师,同时又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他的作品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融合。隈研吾设计的作品类别多元化,除了建筑设计,还包括建筑外围设计、展厅和装置类设计等,创作上强调根据建筑物及当地的人文特征等去构建设计思路。他巧妙地将混凝土与木材、现代和传统的关系结合在一起,在设计材料的选用上烙下了鲜明的独创性。隈研吾深受日本禅宗文化的影响,在设计语义上能明显感受到他的作品中颇有禅意。隈研吾的建筑作品广受国人的喜爱,其设计思想为中国建筑界探索回归了传统提供更为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东方,日本在建筑领域一直散发着独到的魅力。二战后,日本建筑经过历代建筑师的不断努力,其建筑形式从传统现代主义发展为具有日本本土特色的地域主义。"建筑叙事学"虽然只经历了短短四十余年的发展,但其却作为一种基本的创作思维,存在于建筑师的建筑设计之中。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对日本现代建筑中所体现出的叙事性观察,为指导今后建筑创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以西方现代化建筑为主流的当今社会潮流影响下,具有中国地域性文化的传统建筑逐渐走向没落并遭人遗忘。王澍秉承其"营造"式建筑理念,着眼于本土建筑的发展及可持续性,使面临被抛弃的传统再次以新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文章以王澍作品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为例,试图对其中的精神内涵及设计语言做出分析,旨在探讨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中应用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澍是中国当下最富有人文气质的建筑师之一,在其旗下完成的作品中,历史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许多作品总能够超越论争,并演化成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永不过时的,甚至颇具世界性的生态建筑。似乎"重建当代中国本土建筑艺术学",才是他的根本旨趣;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则正是他真正带给我们的一条返归庄子的至美之境的回乡之路。在致力于本土化营造的王澍的建筑理念中,自然与人的关系应相互平等。这种"叛逆",就是要回到世界最基本和最初的状态,重视人和自然、人和物、人和思想之间的源初关联,达到建筑与世界的生态平衡。这也正对时下建筑界风行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反叛。  相似文献   

7.
纵观近五年的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评委会对建筑师解决社会迫切问题及社会责任感的注重趋势甚为明显。结合该时间段内获奖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的理念、设计手法,对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品质进行逐一解读,归纳出他们在实践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点,并针对国内当前的创作环境中如何提升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现今,探索人文精神、挖掘文化内涵正成为本土建筑师在设计时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居住环境,一直从不同方面或深或浅地影响着当代人居环境的设计和建设,如建筑中造型的象征意义、造型构成的空间视觉效果、空间中的运行秩序等基本元素在环境中的运用。这既是一种文化上的传承,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沿袭。文章将针对当代人居环境对传统建筑中造型、空间、秩序这三大基本元素的利用与营造作为切入点,对传统居住空间与当代人居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出具体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本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类历史和文化长期发展过程中的积淀,对中国人的审美观念有重要影响。现代招贴设计以其视觉价值承载着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在招贴设计中融入本土文化,并汲取外来优秀的设计理念及方法,是中国现代招贴设计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美国建筑师F·L·赖特是现代建筑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不仅设计了大批优美且饱含意义的建筑作品,而且形成了自己的建筑哲学,为现代建筑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其建筑思想在他死后近半个世纪的今天,却显现出一种人类思维与追求的恒久性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迅速的城市化进程使得中国的城市和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建筑师逐渐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知识传统以及生活记忆已经失守了。建筑师们开始将接续、重塑生活记忆作为建筑思考以及建筑实践的主线,面对"记忆"进行建筑的在地实践。试图从记忆、材料、界面、空间体验、日常性、非功能性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建筑师在乡村、城市新区以及旧城改造的相关在地建筑进行实践分析,解读如何实现建筑在满足现代功能需求的同时关照记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与材料的发展,建筑表皮正逐渐从建筑主体结构上分离出来。不同轻型材料组成的建筑表皮造就了建筑的千姿百态,同时也体现了建筑师各自的设计理念,改善了建筑、人、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现代建筑表皮的概念界定入手,对玻璃、金属板、木板与高分子膜材等常见的表皮材料进行构成与应用分析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认知现代建筑表皮材料的种类特性及使用状况。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些建筑师追求于展现现代化而忽视了传统与和谐。他们用大面积的玻璃材质、大跨度的钢构架、近乎于几何造型的整体构造等设计来进行城市建设。也有一些建筑设计师一味沉迷于现代外国某些建筑思潮,他们错误认为只有怪、不合逻辑、不符合常理的表现形式才可以展现自己的才华,彰显自己独特的个性,在他们眼里似乎只有这样的建筑作品,才能表明建筑师自己对建筑创作的独到的理解和自己高超的设计水平。而在2003年落成启用的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新校区就没有上述那些的元素。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新校区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文章通过与李承德先生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对比,找出中国建筑设计现存的问题,发现中国建筑的前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需要设计,就好比建筑师建筑房屋需要有设计,否则怎能施工?教学设计得巧妙与否,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对站在新课程改革前沿的教师来说,学会用新课程理念设计课堂教学,既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需要,也是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的需要,还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及教学实验活动,对新课程中的探索性教学方式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5.
荷兰建筑设计师Rein借由参数化设计软件,最终将参数化元素转化为建筑的线条。意大利设计师阿玛尼在成都创新设计出了兼容西方与东方、艺术与生活的阿玛尼公寓,实现了中国文化和意大利文化的创新交融。日本的设计师安藤忠雄把建筑当成一种媒介,让人们从中感受到自然的温度,从而唤醒每个人对纯粹生活的渴望。世界最著名的建筑师及设计师克劳迪奥·塞博斯丁用细腻的思考丰满设计细节,打造直击人心的低调奢华设计作品。这些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创新,推动了现代艺术设计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接触有关移动建筑理论设计着实让人脑洞大开,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城市是它的基地,建筑师成为其搬运工,而尤纳·弗莱德曼则成为这背后的掌控者。移动建筑并不是建筑本身的移动,而是城市生活的居住者对空间需求的表达与自我愿望的展示,以此来否定建筑师的特权。通过对移动建筑理论学、移动建筑美学分析、实际操作方面,对移动建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一方面,新疆国际大巴扎作为伊斯兰建筑的一个支系,它的装饰手法和内容都体现了新疆本土伊斯兰建筑艺术的文化特点;另一方面,由于外来文化不断渗透和涌入,给本土伊斯兰建筑带来很大冲击,让这座城市大多地区都已经淡化或者略去了民族特色。新疆国际大巴扎虽然在建筑构建等方面采用了现代技术与理念,却是一个富有伊斯兰艺术特征的建筑群体。因此研究新疆国际大巴扎装饰艺术对我们进一步了解新疆的建筑美学、文化氛围、人文历史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教育的大环境中,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生对教学建筑中廊空间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设计规范标准化使建筑师对传统学校建筑的空间设计方式较为单一。文章通过对学校建筑中廊空间的分析,从空间功能需求入手,探讨廊空间复合化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9.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西方的设计理念日渐完善,给我国的现代平面设计带来了重要影响,也对中国本土设计造成剧烈冲击。如何对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在国际化浪潮中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是我国平面设计师亟待思考的问题。我国传统的图案语言是中华民族流传的文化瑰宝,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独特形象,因此我国设计师不可盲目地抛弃中国传统文化而去一味承袭国外理念,应将二者结合,为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安藤忠雄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建筑师,他所设计的作品体现出成熟的设计理念,随着其实践范围的逐渐扩展,对建筑材料的使用也更加丰富多样,创造性地设计出了多种具有独特环境形象的建筑.集智慧和艺术天赋于一身,他所建的房屋无论大小,都非常实用,有灵性;他有超强的洞察力,摆脱了当今最盛行的运动学派及其建筑风格的影响,使他的建筑设作品的形式美与实用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