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国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其表现在建筑选择中就是对建筑设计的风格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而对建筑设计中包含的文化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想法。除此之外,互联网以及全球发展战略让国家之间合作更加紧密,同时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也对本地域的文化有了不小的影响和冲击,为了保持本民族的建筑特色文化,建筑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体现和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文化独立性的需求,都要求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中要对地域建筑文化有所传承和体现,展现本民族的特色建筑。  相似文献   

2.
徽派民居建筑是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新兴建筑行业的兴起,徽派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面临人口流失,资金覆盖不到位,人们的保护意识淡薄,旅游业过度开发以及建筑模式生搬硬套等问题。对徽派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应遵循整体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材料的合理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对于传统民居建筑这一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必须跨越单纯的显性的建筑本体现象进行文化、历史、政治、宗教、经济等方方面面的深层次探索。从地域文化视角探讨苏北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挖掘出蕴藏在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富有历史特色和地域特征的建筑文化价值,为苏北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对苏北地区民族性、地域性新建筑创作具有指导意义,更有利于打造苏北地域旅游和文化品牌,促进苏北地域文化圈的建立。另外,通过对苏北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和利用的研究,也能为其他地区民居建筑保护研究开拓思路,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室内设计在国际化潮流影响下,传统地域性、民族化家居文化受到边缘化。充分认知和全面挖掘传统民居文化特色,从传承与发扬上来创新现代室内设计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传统民居功能、结构、特色及人文理念入手,来探讨在现代城市建筑空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梳理南通地方建筑类型与形态,结合南通地域文脉特征、产业格局、生活习俗等方面,对南通建筑装饰的基本要素进行现象分析,从地方传统建筑装饰为基点组建一个具有崭新视角的观察体系,从而搭建自然与文化遗产互相关联的有机体,为保护方法的确立与改进提供新的依据,结合前瞻性的视角审视南通建筑中的传统要素,为南通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拓展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教育的融合是现代设计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以湘东地域文化为例,探索地方高校在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的责任与使命、思路与多维度实践,既有利于实现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有机结合,又是突出地方高校突出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文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传承,文化积淀深厚,中国的古代建筑独树一帜,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建筑文化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好的发展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需要我们充分吸收民族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河南新农村住宅普遍存在着建筑装饰元素贫乏、风格混乱、脱离功能需求等问题,与当地环境格格不入,漠视和破坏了当地的传统民居文化。事实上,河南民居建筑装饰受优越地理位置、便利交通、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商业活动繁荣的影响,呈现出装饰纹样丰富、华丽与朴实共存、灰塑的应用独特、重视门的装饰等特点。只有从传统民居中探索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才能使新农村住宅既能体现浓郁的地方特色,又能表现现代农村的"新"气象,为新农村住宅设计建设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作为乡土民居建筑文化活态传承的典范,深圳第五园的空间美学和诗意设计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参照价值。采用"前庭后院"围合式民宿空间布局,遵循"舍艳求素"的色彩搭配原则,只用黑、白、灰三色来进行极简化渲染,将断裂拼贴的素色山墙与包豪斯功能主义有机结合,注重公共景观的"开放性"艺术化营造等空间品质创新设计实践,让它在众多的现代中式民居建筑文化活态精神传承实践中显得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除了汉族的人数较多之外,其他的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人数较少。藏族的文化只有较少人了解,也同样只得到了小范围的传承。由于传承的范围小、人数少,少数民族文化得不到更好的传承,甚至有的文化已经消失。传统文化的消失,对于我们来说是一项损失,同样,对于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也是一项重大损失,因此,文章就藏族民居建筑的装饰纹样符号的内涵以及文化特征做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1.
赵盟 《美与时代》2014,(8):73-74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选址和空间布局上,同时也体现在建筑装饰装修审美和民俗民风等方面。中国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民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民族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环境中生存、发展的规律”,“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经济、文化、生活、伦理、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哲学、美学等观念和现实状况”。通过阐述中国传统建筑审美行为和文化渊源,分析湖南传统民居在体现古代“天人合一”的基本哲学思想、装饰艺术式样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民俗传统、体现生活情趣等方面的装饰审美文化内涵。指出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人们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武婧 《美与时代》2014,(9):10-10
当今建筑是多元化的,建筑创作领域蒸蒸目上,百化齐放,建筑评论领域更是众说纷纭,百家争鸣。而建筑也由最初始为了“挡风遮雨”,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建筑出现多样化面貌。通过因环境、经济等原因造成建筑的异化和趋同,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些建筑现象,并延伸及对传统建筑和潮流建筑来源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王望 《美与时代》2013,(8):61-63
汶川理县桃坪村建筑群以横向的民居建筑与纵向的碉楼建筑相互交织分布,构成了隐性"十"字型相交的坐标谱系,不仅体现了空间上的亲和,更彰显着人、神与释比相互交融的整体宇宙观;其原生性的建筑材料和古老的堆砌建筑技术以及传统的选址方式,充分体现了桃坪建筑亲和自然的生态文化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文化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西位于我国华南地区,具有非常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优秀的瑶族文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文化载体就是瑶族民居。秀水状元村民居的建筑文化是瑶族建筑历史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历史遗存,受汉族和瑶族的相互作用,成了汉瑶结合的建筑架构。在秀水状元村中有着我国最大的有天然博物馆之称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它作为文化的载体流传至今。秀水村受科举考试的影响,崇尚读书入仕。秀水村始祖毛衷在贺州市担任刺史期间就特别重视教育,他官满卸任后在秀水定居时,把读书入仕作为家训传承后代,因此,历史上著名的鳌山石窟寺书院、山上书院等四所书院都无不散发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运用地域文化进行设计,既能够增强整个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觉效果,又能够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特征。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地域文化的内涵进行全面分析,能够增强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开拓全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传统的建筑文化,既要传承,又应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建筑进行创新。文章就以当代建筑设计工作为基础,提出应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融入到当代的建筑设计思想中来,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形式予以传承,实现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精神、建筑文化技艺的传承与体现,再通过与当代建筑设计工作的创新,更好地起到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环境艺术教育近年来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教育结构同质化的问题。设计教育不仅要汲取西方先进的办学理念,更要研究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艺术创造,利用中国文化多元性、多样性和多层次的特点,充分发挥各地的文化优势,拓展学生的视野,将地域文化融入到设计教学中,凸显各地的办学特色,树立艺术设计教育的中国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历史文化以黎族文化为特色,以汉族移民文化为主调,是具有多元化的文化体系,尤其以黎族文化体现着海南独特的内蕴。文章以海南黎族民族文化和具有地域特色的船形屋建筑形态为对象,以民族特质、文化底蕴为出发点,以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为契机,从文化、建筑、艺术和社会四位一体的角度,创造性地表达出海南黎族文化和以船形屋为代表的海南热带建筑的内涵与特色。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特色的村寨建筑为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通常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在乡村振兴趋势下,部分相关的保护传承决策和村民现代生活需要有差异,导致空间活力降低。文章围绕河北省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现状,分析了其中的公共空间与空间活力,并简单概述了村寨建筑文化特征,进一步探讨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方向,涉及保护方式、传承主体、整体改造及差异化分类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地域文化与旅游纪念品的关系,探讨了在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中必须重视对地域文化符号的研究和运用,阐述了基于地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方法,为后续少林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