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东西方建筑比较研究,是当代中国建筑研究的热点。不管是从物质角度出发还是从精神文化层面出发,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都形成了各自的历史传统和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色,并且发展成为拥有各自民族特点的建筑样式。中西方由于采用的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理念,因此所产生的差异也十分明显。文章主要是通过比较中西方建筑的不同,从而探讨整个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建筑和拜占庭建筑艺术中,基柱是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基柱通常包括三个:柱头、柱身和柱础。文章旨在探讨两种不同建筑文化中的柱语言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实际上诉说了中国与西方在建筑理念、社会文化背景上的不同。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建筑技术、不同的文化理念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柱式系统。  相似文献   

3.
现今,探索人文精神、挖掘文化内涵正成为本土建筑师在设计时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居住环境,一直从不同方面或深或浅地影响着当代人居环境的设计和建设,如建筑中造型的象征意义、造型构成的空间视觉效果、空间中的运行秩序等基本元素在环境中的运用。这既是一种文化上的传承,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沿袭。文章将针对当代人居环境对传统建筑中造型、空间、秩序这三大基本元素的利用与营造作为切入点,对传统居住空间与当代人居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出具体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审美观等对我国空间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以致原本极富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园林、居室等空间创造与民族情感产生了疏离。而当前空间艺术的研究往往容易忽略空间创作的地域文化背景与象征意义,以及空间创造时暗含的集体无意识。在此情形之下,民俗空间文化、地域空间审美的研究显得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中国千百年来独具特色的空间审美观念、审美意识,并非源起于一时一地、一家一言,也绝非突然而至,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诗经》与《楚辞》是中国文学的源头,"诗骚"作品中的空间维度、空间观念、空间展现方式、空间与文化的交织等方面的特点深刻体现了我国古代南北方空间审美的共性与差异。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的比较、探析,对于系统研究中国空间审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是中西方画家绘画时观察空间所使用的两种不同方法。文章主要对两种透视方法进行梳理、比较和总结,并结合当代建筑师的实践和探索,分析散点透视在建筑空间中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6.
在世俗与神圣之间:儒家伦理与基督教伦理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儒家伦理与西方基督教伦理作为两种不同的伦理文化类型,其本质差异典型地彰显着伦理的世俗性和神圣性的一体两面,体现了中西伦理思想的各自特色。从学理上对儒家伦理与基督教伦理进行比较研究,既是厘清两者所代表的中西伦理文化特征的需要,也能为当今中国的道德建设带来启示性  相似文献   

7.
正对中国化的基督教堂装饰艺术的探讨,既有利于把握各种中式基督教堂当时的文化特点,也可以为今后基督教堂的建筑活动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一中国传统建筑建立在一套完备的木构架结构技术体系上,注重结构逻辑的真实性的表达与传递。因此,中国传统建筑十分重视空间的结构美,主要表现为建筑个体各部分结构之间的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形象。室内空间的结构是  相似文献   

8.
<正>百年中国逻辑史研究大致可以归为两类:梁启超范式和张东荪范式。梁启超范式是以西方演绎与归纳逻辑类型研究中国传统逻辑,这类研究基于逻辑的普遍性观念;张东荪范式以文化类型研究中国传统逻辑,这类研究取消逻辑的普遍性。此两种研究范式孰是孰非的争论在中国逻辑史界并没有消停,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化的基督教堂装饰艺术的探讨,既有利于把握各种中式基督教堂当时的文化特点,也可以为今后基督教堂的建筑活动提供一种借鉴和参考。一中国传统建筑建立在一套完备的木构架结构技术体系上,注重结构逻辑的真实性的表达与传递。因此,中国传统建筑十分重视空间的结构美,主要表现为建筑个体各部分结构之间的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展馆依托古旧类建筑进行空间的改建还在持续进行,这些古旧类建筑的空间格局、采光条件、安全设施等并不完全符合现代展陈的需求,这必然导致博物馆在利用古旧类建筑进行展陈时有很大的局限性。面对古建筑展陈空间面临的问题以及难度,需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的元素以及方法,力求达到一种和谐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以色彩表现空间是西方艺术的一个传统,从提香到马蒂斯一直在探索色彩表现空间的不同形式,特别是马蒂斯,用纯粹色彩表现空间。而中国传统绘画中早期也有此类表现,南齐谢赫的"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也可作此种解释。新文人画家北鱼的画作就有此种色彩表现空间的传统性和与马蒂斯一致的现代性。色彩在马蒂斯和北鱼身上都具有了艺术本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绿色设计创造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状态,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赋予了绿色设计形成的生命力是建筑空间所表达的深层次的涵义,绿色设计技术和材料创新运用是绿色建筑空间的构建要素。对于旧建筑的再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设计实践再创造过程。关注环境与资源这一永恒的主题促使我们不断续写绿色设计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山水画有独特的空间意识,中国山水画的散点透视方法与西方科学、理性的焦点透视法不同。中国山水画空间意识的形成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中国山水画独特的空间意识有其艺术特征和具体表现,促成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独特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的异军突起已将人类推进信息时代,在此期间建筑空间的改变有目共睹。"新媒介""数字技术""网络建筑""虚拟空间"所构建的"软城市"已经成为建筑界津津乐道的话题。新的建筑空间类型层出不穷,不断更新着人们的空间理念,建筑空间的限定、功能、结构、形态都发生了变化,新的空间理念正在逐步渗入大众生活,促使人们重新诠释新媒介时代的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具魅力的东方传统文化艺术,与建筑形态虽然看似是两种不相关的艺术形式,但书法与建筑形态却有着诸多的同构联系。文章试图从书法"用笔之理""结体书势""章法之变"三个方向探析书法艺术与建筑形态之间存在的通感研究,以期通过研究分析两者之间的通感内容,将书法艺术中的精粹运用到现代建筑空间形态设计上,从而颠覆传统的建筑形态规则,给予现代建筑设计崭新的思考及观察角度。  相似文献   

16.
受到不同文化背景和艺术观念的影响,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文章从哲学观与绘画空间表现特点将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力图发现中西方艺术创造的规律,为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艺术创作的创新性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其宗教艺术由此形成各自的地域性特点。中国汉传佛教观音造像与西方圣母像是中西方宗教文化中女神的代表,她们都被寄予了解救和渡化众生的梦想与期望,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宗教艺术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凝聚着中西方人民的智慧和精神力量。以中国汉传佛教观音造像与西方圣母像为例,从中西文化的视角,通过分析比较两者造型特征的不同之处,可以探究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3D光雕是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它是艺术与科技、影像与建筑、声音和视觉、媒体与环境的多重融合。而城市空间使这一形式由小众的视觉体验,转变为令人关注的创作热点。光雕技术在表现形式上的多样化以及对传播媒介的极少限制。光雕与艺术,建筑、空间、文化等要素如何共同作用,并形成怎样的城市空间艺术形态特征,都是值得去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作为两个独立的建筑体系,其室内空间设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离散"与"集中"的区别;在室内外空间关系上呈现出"流通"与"隔绝"的区别;在室内空间界面处理上呈现出"朴素"与华丽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现代建筑大师赖特认为"建筑的本质不在于其四面墙与屋顶,而在于其内的空间"。所以"建筑不惟以其实体的造型、结构、风格与装饰细部,向人们传布某种文化信息,建筑空间也同样具有十分深广的文化内涵,深入到不同建筑空间的文化背景层面上进行一些考察,就会发现,空间,较实体,负载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汉时期,室内空间营造的主要建筑创作呈现出了为皇权服务的设计特色。用"华美"的装饰以达到"重威"的目的,也彰显"团结"的气魄。所以,这一时期内部的主体建筑是金碧辉煌、雕刻绘涂的装饰风格。汉代是一个崇尚"大"的时代,"以大为美"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