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规划建设速度过快,很多规划和设计工作不到位,所以城市在大的降雨天气之后容易出现严重的城市洪涝灾害。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雨水资源, 201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自此,海绵城市的概念逐渐进入到公众视野,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性思想。"生态海绵"景观设计的方法是对雨水进行利用的一种规划理念,从城市规划层面合理地提出利用雨水把城市打造设计成一个"海绵体",使其能够在对雨水进行吸收的同时也能把雨水储存起来对其合理循环利用。文章就以济南市的绿色街道景观设计为例,分析绿色景观街道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应有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2.
正雨,雨,雨……我所在的城市,烦人的雨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两三个月里几乎一直在下,每天都阴雨连绵。所有的日子都已经被雨水承包,就算所有人都在呼唤在外流浪的太阳,太阳也仍然不给半分面子。望着窗外下不完的雨,脑子里突然浮现出乡下父亲穿着蓑衣,走在田埂上的身影,想起了乡下远去的蓑衣。我只记得小时候,蓑衣安静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呈蓬勃发展的趋势,城市化的进程也随之日益加速。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积极号召"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政策之后,纵观我国城市水资源缺乏,水质恶劣,城市水灾频繁发生的现实情况,"海绵城市"的理念便产生了,它逐渐演化为解决城市水质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代表性理念。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也有了飞速的进步,我国对城市建设方面提高了重视,尤其是社会生态环境的建设。在传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部分城市建设只顾及发展的速度,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十分薄弱,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生态环境,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十分巨大。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在城市建设中改变了传统的建设理念,提出了"城市双修"的理念。文章简单概述"城市双修"理念,探析在该理念下生态地区城市设计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人工降雨     
雨的多和少雨水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雨水多了,植物的生长又会受到損害。控制雨量,使它适可而下,这对人們的生活是有巨大的意义的。現在我們就来談談天然雨的道理和人工造雨。地球上各处气候各不相同,有些地区四季都有相当多的雨。有些地区夏季雨很多而冬季没有什么雨雪,象我国北方就是如此。也有些地区,整年只下很少几次雨,而且雨也不大,例如我国西北部的沙漠地区。我国江南多雨,但是也有半个多月不下雨的。一般說来,距海远的地方雨总少些,但也有些地方离海洋不远,因风向不是从海上吹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大量不透水界面出现,造成雨水的自然渗透能力下降,水循环系统被破坏。剖析当前城市雨水循环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设计案例,强调景观植物在城市景观雨水循环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城市水循环过程中植物选择的方法,以促进地区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7.
所谓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可以如同海绵一样,在面对雨水或者自然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灾害威胁时,能够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可以做到吸水、渗水、蓄水,在需要时,又可以将蓄存的水加以利用。现如今,在居住区建设中,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透水铺装、植草沟等景观营造措施,实现有组织的排水,以及有组织的收集雨水。文章主要围绕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在居住区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随着城市化而来的还有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城市中,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载体,对于城市雨水收集的作用不可替代。当今城市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的材料,如何对城市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储存、利用成为了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文章试图从地域降水变化的角度出发,根据建筑雨水收集的原则,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分析建筑在雨水收集中的实际作用及意义,结合国内外建筑雨水收集的实体案例及其建设方法,探寻建筑雨水收集的未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正成都石灵上街的尽头,一团绿色在雨中显得特别青翠,走近会发现这团盎然的绿意中隐藏着一家"花园书店"。书店内外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盆栽,绿得惬意,花开正艳。店内,雨水沿着巧妙的屋顶错落遮挡中的空隙,滴落在水盆中。"滴答、滴答"的声音如同空灵的天籁之音融入浓浓的书香中。"花园书店"是这座城市一张温馨的名片,声名远扬。可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一个建筑垃圾场。13年前,王芳菲在垃圾场  相似文献   

10.
城市的人工湿地在我国城市变迁中承担着环境与生态维护的重要角色,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民对城市功能要求的提高,原有建成并长期使用的城市人工湿地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城市的发展需要。研究基于此背景以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核心区域的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工湿地的创新改造方法,提出了结合海绵城市的雨水设施拓展其可持续发展的新功能,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造方案和构想,为我国人工湿地未来的研究内容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听雨     
正在一本书里读到已故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的轶事:学生到他家中,想要打扫庭院里的层层落叶。他拦住了,说:"我很不容易才积到这么厚,可以听到雨声。"雨声哪里听不到?写出《虞美人·听雨》的蒋捷的一生,"歌楼上"的少年,"客舟中"的中年,"僧庐下"晚年,赋雨声以不同的人生况味。我们这等平常人未必那么敏感雅致,但听雨是没有问题的。铁皮屋顶下,雨如奔马;柏油路上,雨如爆米花;深谷亭榭,雨如竖琴;荷花荡里的采莲船,雨带鲜活的花香。雨打芭蕉,干脆被衍为家喻户晓的广东音乐名曲。  相似文献   

12.
我们常看到的城市中普遍的硬质化地面使得降雨快速流过城市,往往还没有向地下渗透,已经进入了排水管道,因而出现了现在城市中常见到的地面下沉、塌陷,海水入侵等问题,影响了城市整体的水循环系统。现通过对中国古代以及国外雨水收集系统理论和实践的介绍和分析,认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利用雨水收集,综合解决城市水资源流失浪费严重的问题,从而有助于实现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伴随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如何更好地解决城市道路建设问题,如何提高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成为城市化进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能够有效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道路绿化过程中雨水、洪水的综合治理能力,为此,文章基于海绵城市理论,探索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为城市化进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绿色基础设施研究是近几年规划、景观专业研究的热点。文章以对欧美发达国家最新的场地尺度的绿色基础设施成果研究入手,探讨雨洪管理在场地尺度绿色基础设施中的重要性,强调雨洪管理的政策性、综合性、民主性、技术性,以实际案例分析来探讨场地尺度绿色基础设施在海绵城市中的作用,为我国落实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海绵城市等以及相应工作的实施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近三十年城市快速发展,带来了许多城市病,所以城市需要变革与转型。如今我国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建设逐步由增量扩张向存量转型,这就意味着城市更新已经进入了"新常态"。我们应该对传统城市设计研究进行反思,将城市更新的视角转向城市内涵的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绿色交通的发展。以存量挖潜为基础,综合评估广州城市中现存废弃铁路空间,论述慢行系统的构建,以期能为同类城市的慢行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五日一候,三候一节,六节一季,四季一岁。候、节、季、岁,是为节气之数码。雨水的首候与三候各有一降雨过程,前为中等夜雨,后为黄昏微雨。古籍中记载的雨水三候,"獭祭鱼"须在水边看,"鸿雁来"当为高处观,"草木萌动"若用诗的语言来表达,应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惊蛰前日下午,随两位植物达人上大蜀山。山道上的梅花,大多随风飞坠,只有"宫粉"一枝潇洒。形色各异春生植物的小花,则同心协力,打起精神,安享一年一度的欢乐时光。此  相似文献   

17.
如今,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大,城市信息化发展日趋推进。在这个背景下,"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也相继建设起来。本文主要探讨在"数字城市"建设的背景下运用三维仿真技术进行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必要性研究,以青岛市新建园区高新区为例探讨运用三维仿真系统的必要性、方法及优势,力求为新建园区设计提供先进的理念和全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水岸是跨河城市的"窗口"或"客厅",也是城市和乡村生态文明、文化文明的所在地。"水"给人以美的快感和美的享受,"岸"给人以绿的视觉和生态的平衡,"城"给人以深厚的文化和艺术的奉献。但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使得人类生活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滨河区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问题严重。文章以城市滨河特色景观设计为主,在介绍宿州新汴河两岸及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共生模式下城市滨河特色景观的营造方式和设计方法进行探究,为提高城市和乡村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和乡村的文化底蕴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在进入21世纪以后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然而全球多数较大城市开始面临气候、环境、食品安全、能源、交通和公共安全等城市问题。尽管我国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国外相比,"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现象依然突出。在这种背景下,以智能化、信息技术驱动力为代表的智慧城市概念开始逐步推广,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愿景和方案。从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相关概念入手,通过深入分析智慧城市的起源、特征、概念内涵及相关研究内容,结合国内外智慧城市规划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试图找出智慧城市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影响和应对措施,促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实现稳步、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迅速发展,城市雨水系统的研究逐渐从功能性、适用性扩展到其艺术性和文化性方面,城市雨水设施与景观设计的结合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文章通过对城市雨景设施的景观处理手法艺术化、视觉化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模式,深入探讨城市雨景设施景观化设计的设计原则和模式,并结合理论与实践案例分析研究,分别对雨水输送、雨水转接、雨水处理三个阶段提出艺术化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