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视觉艺术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许多固有的价值观念在逐渐地消解和淡化。消费文化的盛行,使得视觉艺术较之以前更复杂与多变,视觉艺术、消费文化、市场、商品等许多概念纠结在一起,在外围看来,这一切纷繁而热闹,而在其内部,这些要素相互的结构关系都正面临重构与调整。艺术家和普通民众对视觉艺术的认识在悄然发生变化,这当中存在有意识地调整与改变,也有不知不觉中充当了玩偶。消费文化在为世俗的感性享受奠定了合法性基础的同时,颠覆了理想主义的价值观念,陷入了什么都行的价值空场。所以,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提倡根源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与价值出发点的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60年代,俄罗斯涌现出了一批装置艺术家,他们用自己鲜明的艺术特征反映自己的内心情感,反映"俄罗斯真实存在"的期待和愿景,使得俄罗斯的装置艺术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到了21世纪,俄罗斯的装置艺术主题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发展,俄罗斯的装置艺术将继续保持充沛的活力,在多元文化下创造属于自己的装置艺术语言,挖掘装置艺术的魅力,带动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青春绘本     
19世纪下半叶,巴黎人开始涌向咖啡馆、商店、国际博览会,或者在美化后的街道上散步,艺术家们纷纷把巴黎的日常生活当做重要题材加以表现,无疑为传播保留至今的巴黎街头景象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千里之行"系列展览是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中国古谚为寓意,它是中国艺术院校最重要的推介年轻艺术家的平台阵地之一,在北京、广州、天津等地都已展出。这次由四川美术学院展出的作品体现了中国新一代艺术家如何通过自己的艺术方式与这个世界发生视角多元关系,观念和艺术形式多样,架上作品、装置、影像等丰富地表现了中国新一代艺术家对待传统、本土、当代、国际文化的态度和语言探索。  相似文献   

5.
喜爱艺术或是从事艺术设计的人们都热衷于在艺术领域或美术馆内参观、欣赏,寻求共鸣。随着对艺术关注度的上升,艺术形式呈现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其中,极富时代气息的当代艺术,时常能够展现这个时代生活的特质,引起人们的共鸣,无形之中对推动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当代艺术的大发展中,不可否认的是涌现出一大批当代艺术家,他们在各自独具风味的作品当中展现当代艺术性,其中包括"大笑画"岳敏君。随着消费文化的悄然出现,外来消费文化刺激着艺术家,自然艺术品的价值取向有了改变,艺术品的价值不再单纯由艺术家所决定,还有受众、观者,更为重要的是出现的"艺术品消费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消费文化对当代艺术作品的推动。  相似文献   

6.
叶慧 《美与时代》2023,(5):70-72
中国画的发展与研究一直都是艺术家们长盛不衰的讨论话题。文章对伊犁中国画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新时代文艺发展的要求和地域自然、人文资源的优势,梳理伊犁中国画发展的方式方法,以丰富伊犁中国画发展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为伊犁中国画事业的繁荣添砖加瓦。希望伊犁的中国画研究和创作实践在文化传承的趋势下、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地区特色,开拓进取,厚积薄发,力争向前。  相似文献   

7.
风景绘画作品风格和艺术家的创作思想以及他生长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黑龙江省艺术家们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形式,同时吸收外来优秀艺术手法,他们不断探索与创新在黑龙江独特黑土文化孕育下的风景绘画,形成属于自己的审美创作及表现形式,使风景绘画推动黑龙江绘画艺术的发展,在我国艺术绘画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国家的女性艺术家来讲,她们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在这些差异性当中也体现着最原始的、最基础的共性。如俄罗斯女性艺术家在表现艺术作品时经常融入了夸张、大胆的风格,中国女性艺术家在表现作品的时候,其风格会更加细腻、柔和,但这差异性并不影响女性艺术家中独特的感性之美。中国和俄罗斯女艺术家都注重展现女性的地位以及女性的美态,在相关的女性作品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人体艺术还是摄影艺术,艺术家们都能将女性优美的形态或者独特的气质展现出来。此外,中俄女性艺术家们还注重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将生活的所见所闻化成一个又一个的作品,贴近生活的艺术作品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当代艺术始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与西方的艺术交流空前活跃,无论是经济、文化,都在向发达国家看齐,艺术家们全面模仿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图式和语言逻辑。"85"思潮后,中国艺术家们力图冲破政治意识形态的绘画观念与形式的束缚;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自由个体艺术家出现,他们利用具有政治符号的波普风在国外崭露头角,之后的艺术家们立足于中国传统,与西方艺术发生了实质的碰撞,西方艺术逐渐将中国艺术纳入到国际艺术圈。  相似文献   

10.
在艺术市场中,艺术品消费可以直接呈现出艺术市场的发展面貌。艺术品的消费往往是对于艺术品实用价值的消费或者是文化意义上的消费,前者大多都是以中低消费为主,而后者所谓的文化消费,则表现为收藏或投资,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去消费艺术品,都会促进艺术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乡村建设一直备受关注,尤其近十几年来,从政府到民间掀起了乡村重建的热潮,这其中艺术家们通过艺术实践主动参与的乡村建设独树一帜,艺术家们如何将看似与农民不相关的艺术介入他们的生活改变乡村面貌、如何处理与当地农民之间的关系等,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独具敏锐气质的艺术家们目睹了城市乡村变迁,他们以艺术介入的方式在复兴乡村传统文化、乡土空间再造以及对当地进行符号化传播上努力着。  相似文献   

12.
<正>从敦煌开始,进而延展到对整个丝绸之路的文化探索,是贯穿20世纪始末的重要文化现象。艺术家们对敦煌壁画的研摹,不仅沿袭了敦煌艺术的宏阔气度和精美造型,在形式风格上再现了敦煌壁画的神采真身,也以艺术的慧眼和感觉,在意韵上感受和展现了敦煌壁画的精彩手笔。一百多年前的敦煌,成为现当代艺术家们寻求自我本源与文化根基旅程中极为重要的站点,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的“美学化”——文化“视觉转向”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在古典文化中 ,美学或艺术往往被视为少数有教养的阶层所拥有的特权。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才有闲情逸志和趣味去舞文弄墨 ,赏画观景 ;西方亦然 ,贵族订购艺术家的作品装点自己的豪宅和庭院。所谓文化 ,在传统社会中被认为是一种资格、标志和地位。拥有艺术趣味和审美品格的人并不是黎民百姓。当然 ,老百姓自有民间文化消遣。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民主化和传播技术的演进 ,艺术似乎逐渐走出了少数人的“樊笼”而进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美化生活成为一个日益民主的文化的标志。其实 ,审美的生存方式早就被哲学家们理想化地讨论过 ,克尔凯…  相似文献   

14.
谭苑芳 《法音》2009,(3):40-43
"和谐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消费和谐"是指在社会再生产的环节中,与生产、交换、分配相匹配的消费。狭义"和谐消费"主要是指在消费均衡的条件下,不存在外部不经济或者尽可能地减少外部不经济的个人消费过程和消费行为,简而言之,是合理而科学的消费。本文谈论的是狭义的"消费和谐"。  相似文献   

15.
蔡国强是我国著名的当代艺术家,他的火药爆破艺术和装置艺术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而这位在美国长居的艺术家的作品中,无一不包含着中国传统元素的存在。他的代表作是"中国梦"系列的装置作品,如《草船借箭》等都是以中国古典文化元素为基本素材,融入现代的思想,创作出具有新的意味的装置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传承着中国的文化,并以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推动并强烈影响着中国艺术的前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简论中国文化精神及其在当代复兴的可能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认识中、西文化精神之差别及其相互关系, 是一个老课题,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过程的每一个痛苦阶段。或者主张整个地、彻底地向外学习, 模仿西方; 或者相反, 主张中国文化原本优越于西方文化, 故而要求一种彻底的回转———自近代以来, 中国思想与实践总是在这两极之间徘徊不定。今天,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 在中国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形势下, 一个最后的抉择似乎正要到来。因此, 重新讨论若干最基本的问题, 又成为要务, 它迫使我们把注意力再度投向思想本身。一、中国文化精神是“感性生命的精神”对思想本身的关注, 要求从关于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挖掘新媒体艺术发源的城市公共环境对新媒体装置艺术创作中的公共性的影响,以及对其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作品进行解析,以此来阐释新媒体装置艺术与城市公共文化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岑志强 《美与时代》2004,(12):22-23
现代艺术是社会的合规律的产物,它与通俗的大众消费文化相联结,符合当代社会的审美观念,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价值观在产生冲突的同时,也给当代艺术家带来了开创新领域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中国农村正逐步回归人们的视野。艺术家通过在地实践开展乡村艺术实践活动推动乡村发展,正逐渐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艺术介入乡村议题由来已久,艺术家与乡村的情缘并非偶然。分析当前乡村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从艺术家的乡村艺术实践角度出发,研究其在乡村产业、文化、人才和生态四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一直备受艺术家们关注,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家、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审美方式造就了绘画中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魏晋时期的清秀雅致美、唐代的丰腴开放美、宋元时期的市井质朴美、明清时期的羸弱病态美,等等,这些女性形象都反映了艺术家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审美与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