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五感设计来增加空间的体验感,达到人与空间相互交流的目的,使五感设计成为交互式景观空间设计的一种新尝试。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五种感受与景观实际结合。通过实际设计说明五感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倪雪霏 《美与时代》2023,(2):120-122
展示设计多年来都是主要依靠视觉感官来传递信息的,但是人类身上拥有多个感受器,对世界所有的体验都是多感知的。为了提高信息传递的效果,这些年开始重视将多感官体验融入展示设计。主要讨论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五感在展示空间中的运用,发现感知体验除了提高观众的参观体验,还能影响观众参观认知与思维导向。  相似文献   

3.
色彩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构成部分。色彩会对人的视觉产生巨大冲击,对景观的质量和景观的美学评价也有重大影响。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于园林景观不仅追求更高的实用价值,而且要求更高的审美价值。景观色彩具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是美学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质量。因此,研究景观色彩对景观设计师有效设计园林景观以满足居民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探讨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渗透,分析色彩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总结色彩在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发展过程,并以彩叶树种为例探索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实践应用,提出园林景观设计的建议,以研究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一般而言,人类对于社会的认知有五种途径来源,即人类的五种器官系统,包含眼、耳、口、鼻、身。近年来,欧美等国家更加注重五感体验的设计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良好五感体验的设计不仅能够让弱势群体在空间中得到良好的空间体验,对于普通人而言也增强了空间的感官刺激,让人们在空间中有更加全面的体验感受。  相似文献   

5.
在景观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常以注重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为设计原则,却往往会忽视人在环境中的感知体验的重要性。针对其重要性程度不同,从视觉感受和其他感觉体验以及不同感觉在景观艺术设计中的相互作用、感知体验的营造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缓压视角下的城市景观设计是以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与情绪宣泄为突破口进行的景观设计。以城市压力为研究切入点,力求在当代城市环境中塑造一个相对于自然环境与特定场所而言更便捷、快速、通达的空间,以此改变当下城市居民精神、心理层面的不良状态。以重庆市彩云湖为设计的空间载体,结合当下城市中常见的空间形态,通过缓压行为引导、空间序列、五感设计等多个维度,探索城市中户外解压行为的多种可能性及缓压景观的打造方式。  相似文献   

7.
AR科普绘本以视听交互构建沉浸体验,以触控交互构建互动体验,以媒介交互构建联觉体验,以此调动儿童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感体验和动作、情感等行为体验。AR科普绘本的创作需要紧随媒介交互的时代,提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智能性和艺术性,为儿童营造更真实和全面的多感官整合体验。AR科普绘本的多感官体验设计主要可以归纳为视听交互构建的沉浸体验、触控交互构建的互动体验和媒介交互构建的联觉体验。  相似文献   

8.
视觉透视是指人类在用双眼观察周边世界时,借助视觉线索与经验获得的对深度的感知,将二维影像通过大脑解读出三维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就通过对透视方法的研究,将视觉线索运用在绘画之中为人们创造了不同的视觉体验。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媒体在视觉层面上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全新的体验。对透视原理进行合理的运用,可以为现代设计开拓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实现更多样化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快节奏的现代城市生活中,安逸静谧的园林景观设计满足了当下人们的休闲需求。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自古以来就单在视觉呈现方面下功夫,亭台水榭、小桥流水、如诗如画。然而人对环境的感知不仅局限于视觉对空间、色彩、材质的感受,还有流水潺潺、雨打芭蕉、古刹钟鸣带来的听觉享受。把声景学理论引入园林景观设计中,旨在开拓园林景观设计的视野,从声景观设计原则、设计方式等方面加以论述,为园林景观设计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审美需求的日益提升,现代社会对园林景观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的景观元素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以便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大多数景观元素已不能仅依据欧氏几何学来分析,其呈现出来的形态多是非线性变换的分形特征。分形理论及其体现出来的艺术特征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得以广泛运用,不仅丰富了设计理论,同时在设计手法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通过梳理分形理论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内在联系,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分形理论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中的设计方法,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同时丰富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快节奏的社会语境下,城市居民面对的压力需要寻求释放的途径,对公共空间提出了新的需求。公共健康在2020年尤其受到重视,构建以"健康"为切入点的公共疗愈空间,将成为未来城市公园绿地的转型方向。文章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以拙政园为研究对象进行解析,分别对疗愈景观的定义,公园的新价值,古典园林与疗愈景观的关系,古典园林景观的布局、氛围、五感等方面所体现出的养生智慧进行探索,结合疗愈空间特性引发对城市公园疗愈景观设计的更新思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微型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面积小、数量多、与人互动频繁的特点。而如今,在我们身边有大量因设计不当而利用率低下或被闲置的微型公共空间。城市设计可以从人的五感体验出发,丰富人们的空间体验,激活消极空间,营造有活力的、人们愿意停留使用的微型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3.
地域文化在中外景观设计中一直备受关注,是中外设计师不可忽视的设计要求,景观基于土地就如孩童基于母亲,任何的景观作品都无法排除地域环境所带来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音乐家罗伯特·默里·谢弗提出"声景"的理念,强调对"声"环境的感知、体验和理解过程。这一理念的提出给中外设计师们提供了新思路,人们开始关注景观中除了视觉以外的感官对人的感知力度,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了景观的多感官因素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园林景观的空间处理是保证景观品质的本质要素。近年来中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在设计建设过程中逐渐趋于细化,追求园林景观的细节和品质。中国传统园林因其追求自然、意境深远,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其中江南古典园林所表现出的丰富的空间渗透,使游人完全融入了自然山水的景致之间。从现代主义的简洁中回归传统园林,探索古典园林中深远意境的表达方式,将江南古典园林空间划分为墙垣空间、合围空间及环境空间三个层面的空间类型,结合园林实例分析江南古典园林中空间渗透的表现手法及其在意境表达中的作用,启发思考中国当代城市景观空间的处理与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时代信息浪潮席卷而来,面对景观空间内拥有的各种海量信息,如何对繁杂抽象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使复杂的内容通过五感与心理期待在景观空间里进行有特殊意义的信息设计,使之更清晰有效,更轻松有趣地传递给接受者,成为了当今景观设计首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璐 《美与时代》2015,(3):67-68
园林景观是植物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化布局中的点睛之笔。园林景观除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减少噪音、净化环境等作用外,还具有美化功能、协调功能、分割功能和文化功能。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当遵循适地适树、适地造景的原则、主题性原则、美学原则、均衡原则、生态性原则进行园林景观的构建与塑造。根据环境和景观植物的特点,可以构建孤植,丛植、片林景观,也可以按照植物的色、香、生长习性构建景观,或与建筑小品搭配构成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7.
从古至今,园林景观的设计无论如何改变都是在围绕人们的审美需求,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审美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不论是文化基础还是理论依据,都多多少少有儒学的影子,将儒学视作我国园林设计的核心也不为过。因此,现代园林景观有必要继承儒学经典,在设计过程中应当积极借鉴儒学思想,挣脱目前设计单一化的困境,推动园林设计的创新发展。从景观审美趋向对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进行介绍,先后分析了设计的审美本质、形态和功能,并分别在各自基础上研究了其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中国园林追求回归自然的审美观念,通过"空间对比、引导与暗示、藏与露"等艺术手法,营造"虽由人作、宛若天开"的园林景观。但对于如何通过现代景观设计的角度,分析传统园林景观变化过程,仍缺乏深入的研究。文章力图通过对比古典园林的布局手法与现代心理学规律,总结出二者的契合性,探讨如何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结合园林设计手法,营造符合现代人审美体验的园林景观,以期为现代园林设计景观体验总结理论规律。  相似文献   

19.
分析城市公园中听障人群的感知特征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听障友好型设计在公共空间景观中的实际应用,旨在探析如何通过听障友好型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来满足听障人士的特殊需求。通过对视觉导向、触觉参与性、可访问性、视觉嗅觉体验、交互性、沟通性、教育性和意识增强原则的分析,提出听障友好型设计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景观设计师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听障人群的需求,从而营造包容、无障碍的公园环境。  相似文献   

20.
花木之功——利用植物营造园林空间意境的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景观设计中绿化设计还仅停留在对植物功能性的要求,而常常忽视了植物作为景观构成要素所承载的空间使命。园林景观的特质往往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各种感观艺术,通过利用植物的各种天然特性,将其看作构成空间的景观形式,可以协助营造出丰富多样的园林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