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今社会流行的复古风,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文化的一种回归,是一种新的符合需求的"复古文化"。上海的文化与传统的中国文化不太相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提到上海文化一般也会联系到海派文化。近代海派建筑作为反映上海历史的一个侧面,对于它的研究可以唤起公众对于上海本土特色文化的关注。一、海派文化的简述罗兹·墨菲在《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一书中说过,"上  相似文献   

2.
康拉德在他的"丛林小说"中,描写了一些"本我失控"的西方殖民者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黑暗的心》中的库尔兹。库尔兹受西方殖民主义话语的影响,在非洲丛林中靠武力镇压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在这个过程中,他从一个"文明的"西方人变成了一个只承认"丛林法则"的杀人恶魔。他的"本我失控"的过程,既暴露了西方殖民进程的残忍与罪恶,也揭示了西方殖民主义话语的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3.
瑶族作为广西少数民族队伍中重要的一员,以其神秘而灿烂的文化在中华民族之林中绽放异彩。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瑶族人民的形象不断走进美术工作者的视野,与其他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一道,成为创建"新中国形象"、传播"新中国声音"、讴歌新时代、赞美新生活的有利途径。建国后的60年,广西瑶族题材美术创作大致经历了审美的"同化"、审美的"别趣"、审美的"异质"三个阶段,从强调政治性、时代性到突出民族性、区域性再到挖掘瑶族的内隐文化,展示精神内涵的"异质"性。瑶族题材绘画创作,作为新中国文艺的一个分支,为繁荣祖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着经济体制的转型,中国社会的文化语境也发生了转变,以启蒙为核心的精英话语被大众文化取代了其主体地位,因此以启蒙为核心的话语转变成了以消费和娱乐为核心,从而在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引发了一种怀旧热。在这样的语境以及现代中国的文化想象中,老上海的形象几乎成了怀旧主流的对象。香港导演关锦鹏的作品是上海怀旧影片的典型代表,他的《阮玲玉》、《红玫瑰白玫瑰》和《长恨歌》被称为"上海三部曲"。电影中对于老上海的重现,抓住了它大都市的城市特征,强调其世俗消费性的一面,从而展现出30年代上海日常生活的魅力。对于割裂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的中国,大批留学生出国学习,他们归国后带来了西方的知识和技术以求改变中国的落后现状,西方艺术流派也随之而来。"中华独立美术协会"就是这样一个艺术团体,他们热切追逐西方现代艺术的"超现实主义"梦想,从日本东京到广州,最后落脚于上海。他们激情澎湃,比杭州的"艺术运动社"和上海的"决澜社"显得更为激进。他们直接树起超现实主义的旗帜,无论是以幻想诗的情意出现,还是以形而上学的超现实主义者面世,他们对于中国早期现代美术的呼唤都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究,对于这段特殊时期的上海城市美术资源的保护必将成为地域性文化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6.
展览展示是当今时代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让展览展示设计更加有效宣传品牌,展现品牌独特的视觉形象成为了重要课题。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围绕"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的主题,从内到外已经不再是中国红、中国斗拱、中国结等具象的文化符号,而是通过视觉识别系统、空间视觉系统、吉祥物形象设计等方面的设计,将具象的符号思维转换成哲学的思辨,引领游客领略中国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高新科技成果以及丰富多彩的饮食文明等,向参观者展示了独具视觉魅力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7.
韩书堂 《学海》2011,(4):154-160
在全球化文化格局中,建立在"中西对立"观念基础上的"中西汇通"模式需要辩证。"中"与"西"作为历史的、复数的、对立的概念,是假想或虚构之物。西方与非西方的关系历史地表现为由"网状结构"经"放射型结构"再回归到更高级"网状结构"的螺旋型进程。"中国美学"不是一个具体结论,而是一个抛弃全盘西化与追求纯粹民族主义的"中国的"学术理论妄想;结合当代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坚持"拿来主义","实践检验"和"自主创新"三个原则;追求创造性,提高自信心,克服贵远贱近的学术品格;从接受西方、本土化、回到现实,到生成"中国美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对飞天艺术的现代研究中,自贡青年画家曾浩可以说是一个绕不开的人。他立足传统、大胆创新,将西方油画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原本古今难容的元素竟然和谐地融为一体;他将现代人的审美观和自己的艺术理念融入到创作中,再现敦煌深厚的文化底蕴,于古韵中渗透出现代美,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展现古典与摩登、矜持与时尚、典雅与腾飞的交融结合。  相似文献   

9.
吴招娣 《美与时代》2013,(8):98-100
"VI"是企业识别系统"CI"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指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企业品牌理念的视觉化表现。现代国内对"VI"整体包装不够重视,"VI"包装的重心,只是建立企业的可识别形象,而不是经营企业品牌文化。中国的企业要想取得长期的发展,必须具有自身的明确定位,经营自身的品牌文化,发展出一套具有自身品牌特色与文化的VI形象系统设计,在企业文化和企  相似文献   

10.
神垕古镇被誉为"中国钧瓷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为加快实现展现 "千年古镇,钧瓷文化"特色风采的目标,禹州市借助"旅游+"整合带动作用,融合神垕传统的匠人文化精神及钧瓷工艺,打造属于神垕独特的钧瓷文化小镇IP形象,塑造并强化"神垕=钧瓷"的受众印象,通过一系列周边文创产品延伸挖掘,将其内化为一个整体,实现钧瓷文化品牌的人格化、年轻化、雅俗共赏,形成对神垕特色小镇形象的全新认知。  相似文献   

11.
钱庆 《美与时代》2013,(2):103-105
海派文化由来已久,充满着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商业色彩,是中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月份牌年画作为海派文化的一种绘画形式,记录了我们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的生活背景,阐述了当时的文化内涵。"月份牌"是民国海派文化的历史见证,是散发着浓郁海派文化气息的老上海年画,它将西方设计艺术与我国传统文化相  相似文献   

12.
贯穿汤用彤的佛教史研究的主线是"佛教的中国化"问题,亦即力图阐发本土文化在与外来的佛教文化从冲突到融合过程中的主体性。他对于中国佛教史的三期划分,揭示出印度佛教中国化过程的三个阶段,表现出不同阶段佛教的形式和内容的沿革,并体现出不同文化由冲突到融合的规律。他对于佛教中国化规律的总结,有助于我们了解外来文化的吸收、融合机制,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自身文化的认识,不仅有利于佛教史学科的繁荣发展,对于探索外来宗教文化中国化规律、实现文明平等交流互鉴,也都极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最早的绘画艺术形式,经历了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有过发展也有过低谷,这个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古人积累和总结的许多技法和理论基础,一直影响到现在的绘画。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经历了唐代的繁荣到后来明清的衰弱。改革开放后,中国工笔人物画从低谷逐渐步入了复苏的阶段,逐渐发展繁荣,以全新的面貌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章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新表现。  相似文献   

14.
王小萌  李正 《美与时代》2014,(12):27-28
服装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外界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它对个人来说可以展现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和品位;对一个国家来说体现了国家的形象和精神;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特有的民族服饰则是展示了民族特有的文化沉淀,以及这个民族的整体风格。到了现代以来,我国受西方文化影响,服饰设计中电参考了西方设计理念.但是却缺少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无法彰显我们民族的特色。因此对于服装设计来说,我们还要很长的路要走,在反映现代主流文化的同时也要保留民族文化和特色,因此对服装设计中的民族风格进行研究是一份很有意义和价值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伦理学研究的十五大热点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首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激情岁月,它既是中国经济发展阔步前进的三十年,是我国国力渐次增强、社会和谐、民生跃升的三十年,也是中国经济伦理学由萌芽、形成到繁荣发展的三十年.在现实经济领域"致病"的吁求之下,在西方经济伦理学的学术影响之下,在伦理学研究由宏大走向细密的理论逻辑转向的过程中,中国经济伦理学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6.
简论中国文化精神及其在当代复兴的可能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认识中、西文化精神之差别及其相互关系, 是一个老课题,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过程的每一个痛苦阶段。或者主张整个地、彻底地向外学习, 模仿西方; 或者相反, 主张中国文化原本优越于西方文化, 故而要求一种彻底的回转———自近代以来, 中国思想与实践总是在这两极之间徘徊不定。今天,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 在中国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形势下, 一个最后的抉择似乎正要到来。因此, 重新讨论若干最基本的问题, 又成为要务, 它迫使我们把注意力再度投向思想本身。一、中国文化精神是“感性生命的精神”对思想本身的关注, 要求从关于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宗教》2022,(8):34-35
上海宗教历史悠久。中国第一个佛教团体孕育在上海,中国伊斯兰教新型一管理机构上海清真董事会诞生在上海,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发起在上海……上海是一个开放的移民城市,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在文化方面兼容东方与西方、南派与北派、传统与现代,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上海宗教作为构成海派文化的要素之一,具有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性,上海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文化研究拥有深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艺术家面临西方文化入侵,也承接着传统文化自我审视的开始。寻求中国与西方的平衡是"历史"中美术学校的命题,也是我们"当下"语境中的基本共识,也中西互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正4月17日,我首次参加上海慈爱公益基金会的"慈爱行"公益活动,跟着两位师兄,走入上海的老弄堂,探望慰问孤寡独居的老人。"慈爱行"是上海慈爱公益基金会"微‘孝’老城厢"公益活动项目之一。每周日上午,志愿者小组会上门探望孤老,陪老人们读报、聊天等,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之所以报名参加这个活动,除了想探望老人外,我也有着自己的一点小私心,便是  相似文献   

20.
文化品牌建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应有之义和必然之举。"老家河南"品牌不仅是河南省围绕产业要素和产业体系打造的文化旅游品牌,更是体现中原开放格局和文化底蕴的形象品牌。"老家河南"品牌目前存在战略内涵发掘不足、价值建构深度有限、业态迭代升级缓慢等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需要从抓好顶层设计、构建品牌价值体系、提升文化内涵以及创新营销方式等入手加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