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澍是中国当下最富有人文气质的建筑师之一,在其旗下完成的作品中,历史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许多作品总能够超越论争,并演化成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永不过时的,甚至颇具世界性的生态建筑。似乎"重建当代中国本土建筑艺术学",才是他的根本旨趣;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则正是他真正带给我们的一条返归庄子的至美之境的回乡之路。在致力于本土化营造的王澍的建筑理念中,自然与人的关系应相互平等。这种"叛逆",就是要回到世界最基本和最初的状态,重视人和自然、人和物、人和思想之间的源初关联,达到建筑与世界的生态平衡。这也正对时下建筑界风行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反叛。  相似文献   

2.
王澍是中国当下最富有人文气质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能超越争议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用自然的营造智慧重塑中国本土建筑似乎是他的根本旨趣。在致力于本土化营造的建筑理念中,他一是强调位置,建筑位置在自然中的位置是尤为重要的。二是强调山水,也就是说建筑自己能重新构成一个小的自然,它一定会对一个地方的环境带来某种改变。三是强调天然,就是建筑状态应该达到某种天然的程度,它最高的审美原则就是道法自然。四是强调人工,也就是指人的痕迹在建筑上面是怎么表达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对自己政治哲学或法权哲学研究作的自我总结,围绕法与民主制这一核心,他列举了自己在六大题目方面进行的工作。作者以概要的方式展示了现代政治哲学所面临的那些重大问题及他对这些问题的梳理、思考和解决。这篇文章因此具有双重价值,一方面可以使人了解和把握现代政治哲学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使人了解哈贝马斯怎样对待这些问题,在有关难题上做出了什么特殊的贡献,大体把握他的新思路和新方向,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这是胡塞尔与耶格施密特修女于1931-1938年之间的谈话记录.当时,在国家社会主义的影响下,胡塞尔越来越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耶格施密特修女是为数极少的坚持与其来往的朋友.在耶格施密特修女每次谈话之后记撰下来的这些记录中,有胡塞尔对其现象学和哲学的反省,也有他对德国以及欧洲时局的忧虑,还有他对他的那些学生和朋友的评论,特别还包含有胡塞尔在其公开发表的著作中极少谈及的对于基督教的思考.可以说,这些珍贵的谈话记录给人们勾勒了胡塞尔晚年的思考和生活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使胡塞尔的形象更为丰满.  相似文献   

5.
由儒、佛、道而成的三教信仰,构成了晋东南区域社会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广泛分布的三教堂建筑,呈现出三教融合的文化风貌,更突显出晋东南社会独特的信仰形态与明显的区域特色。在这些数量众多的三教堂建筑中,最早的创建于金元时期,展现着三教信仰在晋东南基层社会早期的具体实践,金元以后的三教堂建筑更是遍及晋东南各地。从金元时期看三教信仰的形成和发展,这与晋东南社会在这一时期所呈现出来的地域文化与风俗传统、国家政权与社会环境、基层社会与民众情感这些因素的影响是密切相关的,而这些恰恰正是晋东南区域社会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6.
维特根斯坦的“确定性”与“生活形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确定性”与客观性、必然性、普遍性等概念一样,是与知识有关的一种重要性质,因而是认识论必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维特根斯坦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半时间中集中研究了这一问题。他写下的有关这方面的思考笔记,死后以《确定性》为名出版。在这本书中,维特根斯坦的思考所直接针对的对象,是摩尔在反驳怀疑论中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和论证。摩尔这方面的思想可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a.他列举一些所谓“常识”(Commonsense)性的命题,如:我有两只手;我是一个人;地球在许多年以前就已经存在;等等,宣称“我确定地在此时知道(know)这些命…  相似文献   

7.
孙茜 《中国宗教》2023,(1):70-71
<正>北魏时期是佛寺建筑中国化转变的重要时期。《洛阳伽蓝记》从建筑缘起、建筑布局、建筑特点、建筑装饰等多个方面,详细描写了北魏都城洛阳的众多极具代表性的著名寺院,生动展现了早期佛寺建筑中国化的历史。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天下。尤其是在北魏时期,佛教广泛传播,修建了大量的佛寺,这也正是佛寺建筑中国化转变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8.
波兰逻辑发展的最近一个时期的杰出人物是卢卡西维茨,他是特瓦多斯基的学生,后来继承和发展了皮尔士、耶芳斯(Jevons)、施罗德(Schr(?)der)、弗雷格、罗素和怀特海,维拉蒂(Vailati)、库蒂拉(Couturat)和西欧其他逻辑泰斗的成就。他首先研究、思考的是什么?他发现了什么?解释了什么?把所有这些问题归为一点,我们可以回答说,卢卡西维茨创造了一个可以进行命题演算的完整的公理系统系列;他第一个建立了多值逻辑系统;他把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公理化;他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与斯多葛派的逻辑之间的真正关系;他  相似文献   

9.
弯腰的哲学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这所佛学院之所以著名,除了它建院历史的久远,它辉煌的建筑和它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以外,还有一个特点是其他的佛学院所没有的,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但是,所有进入过这里的人,当他再出来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细节使他们顿悟,正是这个细节让他们受益无穷。  相似文献   

10.
在如今迅猛发展的中国建筑领域,面对千篇一律的城市面孔,人们强烈意识到传统要素理念在建筑中的作用。以中国本土建筑建筑师王澍为例,结合文献阅读、建筑解析等方法,探讨他在建筑设计中融情于景的设计手法、自由表达的设计理念、诗意般的建筑空间意象,用最朴实无华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中国文人建筑师的文化底蕴,得到了建筑界的认可,为中国本土建筑发展另辟蹊径,同时给中国本土建筑师和学者们指出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如果一个人要问自己,他是怎样对那些注定要在他一生中占有最重要地位的思想领域发生兴趣的,那么,他就会发现,要简单的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并不容易。或许,他天生对某些问题就有一种爱好,或许,他是受了某些老师的影响,或是受了当时各种思想或个人经历的影响,才走上了他所感兴趣的道路的。然而,又有谁知道,在这些因素中究竟是哪些因素决定了他的人生道路呢?说实在的,如果有人想要确切地知道在所有这些因素中哪些是较为重要的因素的话,那么,没有一部详细的历史自传恐怕是不可能找到问题的答案的。但是,我并不打算把此书写成一部历史的自传,而是想写成一本关于我的思想发展的自传。因此,在这本书中,我要选择自己青年时代的一些经历来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即正是这些经历才使我以后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以及对这两种学说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兴趣。  相似文献   

12.
提及中国古典雕刻,人们立刻会想到那些稚拙朴素、原始而神秘的彩陶;古色斑斓、狞厉神秘的青铜器;布局严谨、雄浑刚健、显示皇家气派的陵前石刻;造型冼练、生动传神、抚慰死者灵魂的墓葬陶俑;气魄宏大、令人望而起皈依佛教之心的佛像;装饰建筑空间、建筑物整体或建筑部件的建筑雕塑。这些不同类型、不同功用的古典雕刻,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方式。也正是这些古代遗存,使得中国古典雕刻独具特色、自成体系。今天当我们面对这一件件、一座座震撼人心的古典雕刻时,很难想像它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在一种怎样的历史背景及社会氛围中艰难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任倩 《天风》2014,(9):36-37
<正>传说澳洲有个沙滩,在涨潮与退潮之间,总会将无数的海星冲上岸;而这些无法控制自己命运的海星的结局,就是等待着被日头暴晒而死。这时候有一个小男孩,他不停地捡起一只又一只海星,将它们放回海里。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那些海星根本捡不完!那个男孩回答说,即使不能捡回所有的海星,起码对现在手里的这一只,他可以改变它的命运。正是因为怀有同样的想法,  相似文献   

14.
哲学与宗教的同源性,显示为如何从柏拉图哲学的神秘性过渡到基督教思想的神秘性.可以使宗教思考,即使得宗教中饱含着没有被想到的理性因素.在这种“宗教”思考中,由于缺少上帝目光与人的目光之间的交互性,因此上帝和人的灵魂不是被思考的或可以实现的对象,而是绝对的他者.只有做“非对象思考”时,灵魂才是高贵的.德里达所理解的责任,正是对这些“他者”的责任.没有神秘性,也就没有责任.“灵魂不灭”不可说,它属于这些无解的、具有神秘色彩的疑难问题,它不是被证明或证伪的,而是被体验的.灵魂的触角永远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5.
今天,回到米歇尔·德塞尔托(192 5~1986 )的文本,似乎是一个迫切而必要的任务。并不是因为福柯说他是“(他)那一代最出色、最有才气的”,[1]而是出于与我们当下的思有关的原因。其实,当我们思考当下的社会和政治混乱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危机时期对正在发生的变化做出澄清谈何容易。这蕴涵着思想的解放,而思想解放是一个对知识进行创意性的质问,对理解进行严密的详解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不就范于主导意识形态模式的过程。此外,但凡成功的知识建构大多是澄清与解放缠结交错,一旦去思考这种交织方式,我们中间的某些人就想起了德塞尔托的著…  相似文献   

16.
愿人生从容     
正把生与死看得过分严重是人的禀性,这禀性表现出来就是所谓的感情,其实,这正是上天造人的阴谋处。识破这个阴谋的是那些哲学家、高人、真人,所以他们对死从容不迫。另外,对死没有恐惧的是那些糊里糊涂的人。最要命的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人,他们最恐惧死,又最关心死,你说人来世上是旅游一趟的,旅游那么一遭就回去了,他就要问人是从哪儿来的又要回到哪儿去。道教来说死是乘云驾鹤去做仙了,  相似文献   

17.
又是一本关于异化的书?这书是给什么人写的?为什么要写?我能想象得到,“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定会惊讶地提出这些问题。一听到“异化”这个词儿,他就觉得必须对修正主义的或反共的观点提高警惕了。这本书主要不是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写的;但是确实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者不了解异化理论的意义与作用,我才要写这本书。这本书的主要对象是那些对异化理论深感兴趣的人,尤其是那些对这一理论本应感兴趣、本应给以正确评价的马克思主义者。我特别是写给那些政治活动家的;写给那些自觉地并公开宣称自己是根据马克思主义行动的政治家的。换句话说,这本书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但其主要目的是政治性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为什么要批判资本主义?他又为何倡导社会主义呢?马克思本人对这些问题的解释似乎是莫名其妙的。一方面,他声称提出了一种客观的、“科学的”历史理论。这一历史理论的一个根本原则是,道德价值——包括马克思主义自身的那些道德价值——是社会的和历史的产物。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又断言自己并不是一种“中立的”或“没有价值趋向的”观点。它毫不掩饰地谴责资本主义,并且不遗余力地倡导社会主义。一种批判性的观点正是它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9.
这份资料不知蒙骗了多少人,我认为根本没有科学道理,可为什么还有人信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哥哥就是看了这招生资料而动心,决定去修炼成仙,离家出走了,任凭父母怎样求他,给他下跪,他也不会同情父母,把大师看成是他最亲的亲人,大师比他亲爹亲娘都重要,伪气功能使他变成冷血动物,这不得不使我担忧,如果再让这些“大师”们猖獗下去,国将不国。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同社会上这些伪科  相似文献   

20.
我们都渴望成功和荣耀,然而我们总是抱怨生活太累,成功来得太迟,或者根本就看不到成功的端倪。其实,成功的天使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我们的期望,只是我们自己放弃了努力,不愿意去做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儿,而那些事正是促使一个人成功的基石。有一位家境贫寒的男孩,为了养家口,小小年纪的他不得不辍学,去推销利润极低的牙刷。你想想看,一把牙刷赚一毛钱,他一个月要卖近万支的牙刷才能勉强养家。然而,他还是走过来了,3年间他卖了数十万支牙刷。也许他没有赚到更多的钱,但他赚到了宝贵的营销经验。不久以后,这个男孩以3000美元起家,从与人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