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技术的精进、材料的丰富和文化思维的碰撞使得建筑和艺术交错融合,从而推进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文章从贝尔拉格的作品入手,分析其与砖砌建筑的关系,以期揭示由砖材(材料)和砌筑(技术)组成的砖砌建筑在被赋予全新的设计思维的同时,承载的对当时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用砖石来装饰建筑的墙面,是伊斯兰建筑装饰中一种传统的装饰手法,这种装饰手法将几何纹样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新疆的砖饰艺术就是在伊斯兰教的传播中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它结合了新疆的地域特色文化,形成了新疆独特的砖饰纹样。新疆砖饰纹样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广泛,不仅应用于清真寺这种大型建筑中,甚至还应用于居民住宅。通过分析几何纹样在砖饰中的运用,进一步了解新疆砖饰纹样的构成特征,从而更好地发现新疆装饰纹样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3.
佛光寺彩塑的塑造,有着复杂、厚重的皇家背景。佛光寺唐塑和东大殿木构建筑共同物化和象征着唐代社会的精神和气度;佛光寺唐塑主像的组合,体现了朝廷对佛教的认识和意图,具备了中国古代皇家道场的基本功能和特征;佛光寺唐塑艺术造像是唐代社会文化、风俗时尚的物质凝结,也是晚唐艺术潮流乃至哲学、宗教思想在佛教造像中的典型体现;具有独特审美意蕴的佛光寺唐塑,是后人很难攀顶的一座艺术山峰。  相似文献   

4.
邮寄砖头     
1916年,位于美国犹他州的小镇弗纳尔非常渴望修建一座银行。这座银行将是小镇上的第一家砖砌的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万事俱备,只差"砖"还没有着落。  相似文献   

5.
高峰 《中国宗教》2012,(1):48-49
砖雕在回族雕刻工艺中最有特点,也最具影响力,在我国的砖雕艺术史上亦占有一定的地位。砖雕是我国独特的建筑雕刻艺术,它是在建筑的砖面上进行雕刻,并且通过不同部位和不同雕刻之间的配置、组合、呼应,构成统一而完美的艺术形  相似文献   

6.
吴薇 《美与时代》2013,(4):41-43
广西三江侗族县程阳村传统木构建筑,极富传统地域魅力的杆栏式木构建筑——吊脚楼正在不断消失,被世界趋同化的"水泥钢筋砖盒子"取而代之。因此,急须保护逐渐消失的侗族传统民居—吊脚楼,在此基础上,为适应现代生活,对吊脚楼进行低技术再改造,让它获得再生的力量。只有让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融合起来,才能给予侗族传统木构建筑无穷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正>在兰州南山卧龙岭,有一处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特色和典型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建筑群,巍然矗立于崇山峻岭之中。这就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兰州灵明堂。灵明堂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砖刻木镂,美轮美奂;斗拱飞檐,结构精妙,给人以庄严、肃穆和神圣之感,其布局和装饰结合传统古典园林建筑及寺  相似文献   

8.
佛塔点滴     
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塔是个后起之秀。周秦之世,塔字还不见经传。直到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传入中国,塔才作为佛教的三大建筑(石窟、寺院、佛塔)之一在我国兴建盛行。塔,梵语浮图,初为供奉释迦牟尼佛遗骨——舍利而建。原型由方形塔基、形状类似覆钵的塔身和尖顶(刹)三部分组成,很象先秦时期的坟墓,有砖、木、石、铁等结构。我国古代建筑工程师在印度浮图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早已盛行的  相似文献   

9.
北京西城区新拓宽的德胜门外大街,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高架桥宛若一条巨龙纵贯南北。修葺一新的德胜门箭楼,灰砖绿瓦,古朴大方。周围一片绿地更突出了这一坐北面南古老建筑的气宇轩昂,巍峨恢宏。路西不远处,则是古香古色  相似文献   

10.
陈莉作品     
<正>设计说明:荆州水街:荆州有丰富的湖泊资源。本案用水塑街,所有景观营造延水铺展,契合荆州地处鱼米之乡的地域特征。十堰园:武当山是十堰一张亮丽的名片。在十堰园的设计中利用地形造景,塑造山水意向。选用了八卦图形、武当山道教建筑局部作为主要造景元素展现十堰特色。  相似文献   

11.
正一、吐鲁番砖志绪论在侯燦、吴美琳二位先生所著的《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中对吐鲁番砖志下了一个很恰当精准的定义:"吐鲁番砖志",是指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吐鲁番地区近百年中陆续出土的我国中古史上北朝至唐代的专为记录死者身世及其有关情况的墓葬文字资料。吐鲁番地区古称高昌,是高昌壁、高昌郡、高昌国的所在地,因此有些学者把这些砖志称为"高昌墓砖"或"高昌墓志"。侯灿先生考虑到"吐鲁番砖志"之称更为宽泛更为世人皆知易于了解一些,便称"吐鲁番砖志",  相似文献   

12.
为了留住城市记忆,传承陶瓷文脉,景德镇陶溪川将原宇宙瓷厂改造为一个以陶瓷为核心的文创街区。基于遗产保护的最少干预原则,陶溪川的整体改造设计运用现代手法,融入景德镇特色陶瓷元素,富有地域特色,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与此同时,保留了一些旧厂房工业建筑的形态,将不同时期的窑址置于舞台的中心。现代材料与原本砖结构的色调组成,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对话方式。文章以陶溪川建筑改造手法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旧建筑表皮设计、室内环境设计两方面综合研究旧建筑的改造手法。  相似文献   

13.
汉画像石、画像砖其画面表现渊源于纯朴自然的汉文化及社会面貌,根据建筑构件石材、砖材表面的体量多变特点,形成了丰富多变的画面表现,体现出了汉画像石、画像砖的独特的艺术表现特征及艺术精神,为今后的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4.
小学陶艺漫塑创意校本课程具有造作简便,材料便捷等特点。通过开发漫塑创意校本课程及相关教材,对小学陶艺漫塑课程进行评价,对陶艺漫塑课程的推广应用进行探索,让学生学会运用陶艺漫塑来丰富日常生活,开拓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5.
岳涌 《中国道教》2012,(2):42-45
2010年12月,南京市博物馆在位于南京市南郊西善桥梅山村的岱山保障性住房项目工地清理出一座明代砖室墓葬,墓葬为长方形单室券顶砖墓,墓室设八边形砖砌棺床、墓壁设铁索等特殊结构异于同时期的明代高等级砖墓。砖室全长3.8米、宽4.1米、  相似文献   

16.
崂山是中国的道教名山,素有“海上名山第一”之称。山海相依的地貌特征是崂山道教的重要发生依据之一,借助发生学的分析,以审美、环境、心理等层面的多维观照,探索崂山道教何以产生的文化空间。本文梳理宗教与“山水”关联的形成,并分析崂山道教的音乐、建筑艺术及其奇幻叙事,阐释崂山在神圣空间形塑中的道教及其审美图景。  相似文献   

17.
"三雕"艺术即传统砖雕、石雕、木雕,是闽北古民居建筑装饰的主要表现形式。匠人们用精湛的雕刻技法,以砖、木、石的材料为媒介,创造出形式内容丰富的"三雕"艺术品,表达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使下梅村古民居雕刻艺术成为闽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吐鲁番墓砖是魏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吐鲁番文书有着同等的艺术价值。通过对吐鲁番墓砖书迹的书体分析和砖刻与书丹梳理研究,进一步研究其在魏碑书法教学中的内在价值,为魏碑书法学习提供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9.
殊像寺建筑与塑像概述高明和殊像寺,原名殊祥寺,位于台怀镇西南凤林谷口的北侧,距台怀镇里许。明弘治九年(1496)该寺大殿内塑了一尊文殊菩萨骑狮子的塑像,造型逼真,气势磅礴,为五台山寺庙中最大最精的文殊像。《清凉山志》称其为“神人所造,见者肃然,生难有...  相似文献   

20.
一座新的寺院终于在半山腰落成了。老和尚告诉小和尚,他们要自己动手塑佛像。小和尚说:"咱得照其他寺院里的佛像比着塑吗?"老和尚说:"不,咱照着自己的模样塑就行。"小和尚说:"师傅还行,我这副尊容就免了吧。"老和尚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