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颜文姜祠作为一种礼制祭祀性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大特殊现象,由来已久,其建筑的形成必然与传统地域文化渊源至深。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齐文化以一种独立的地域文化登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它作为一个开放的文化体系,以广收博采,融合汇通之特点以及丰厚的思想内容和润物无声的文化穿透力对颜文姜祠的建筑形态的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当地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2.
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高校校园建设呈现出土地利用率低、密度低的特点。在高校不断扩招的大背景下,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更好地适应高校办学发展趋势,高校校园的整体规划设计有必要朝着复合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高校校园规划通常是通过连廊、平台等将校园建筑连接在一起。这种集约化、巨构式的高校校园建筑设计虽然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但是使校园建筑风格与当地的民居建筑风格产生巨大差异。高校学生来自不同地方,将地域文化融入高校建筑设计能够起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因此,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高校建筑设计,就成为摆在建筑设计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阐释地域文化的内涵,提出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并分析地域文化在高校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案例,以此促进高校建筑设计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于传统民居建筑这一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必须跨越单纯的显性的建筑本体现象进行文化、历史、政治、宗教、经济等方方面面的深层次探索。从地域文化视角探讨苏北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挖掘出蕴藏在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富有历史特色和地域特征的建筑文化价值,为苏北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对苏北地区民族性、地域性新建筑创作具有指导意义,更有利于打造苏北地域旅游和文化品牌,促进苏北地域文化圈的建立。另外,通过对苏北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和利用的研究,也能为其他地区民居建筑保护研究开拓思路,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地域建筑文化带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缩影,具有开放性、可塑性、包容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在对东北地区地域建筑文化背景基础上进行简述,提出应从乡土式洋化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等方面加强对东北地域建筑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神垕古镇因钧瓷而驰名,几经兴衰而千年烟火不绝。如今,神垕古镇上遗留着各种传统建筑,这些传统建筑虽然风格迥异,但是都表现出了相似的地域特征。传统建筑的地域差异不仅受地理环境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制约。文章以神垕古镇几座传统建筑为例,从传统建筑的布局、结构、材料及外轮廓表现等方面观察,挖掘这些传统建筑的地方特性和内涵,以期对古镇传统建筑的地域性研究提供一点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云南藏族风土民居建筑是其民族文化实体化的表现,其所体现出的形式美、"因地制宜"的结构美、"和谐"的空间美中,蕴含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彰显着云南的地域文化和历史风貌,具有独特的美学特点与一定的传承价值。文章基于云南藏族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传统,从云南藏族风土民居的特点入手,探索其在形式上、结构上、功能空间上的建筑美学内涵,掌握其建筑特点与民族元素,从而为传统云南藏族风土民居的更新以及在设计中多元素的融合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地域传统文化与西部民族地区艾滋病防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域传统文化与疾病防控的关系密切,地域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对地方的疾病防控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有时还会阻碍疾病防控的进一步实施。由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已蔓延到了非常严峻的时期。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迫在眉睫,眼下首先应学习先进文化,急待转变和更新观念,消除地域传统文化摩擦;其次,高度重视教育,提高其人口素质,消除传统文化摩擦。  相似文献   

8.
海南传统民居是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地域特征和时代特色。源于中原汉族民居的海南民居又受到闽南民居和岭南民居的影响,结合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经数百年发展,形成独立的民居建筑体系。受近代南洋文化的影响,海南民居建筑在结构和细部装饰上又体现出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特色。通过对近代海南民居建筑的归纳、整理,探究其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建筑造型、空间形态等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地域传统文化与疾病防控的关系密切,地域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对地方的疾病防控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有时还会阻碍疾病防控的进一步实施.由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艾滋病已蔓延到了非常严峻的时期,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迫在眉睫,眼下首先应学习先进文化,急待转变和更新观念,消除地域传统文化摩擦;其次,高度重视教育,提高其人口素质,消除传统文化摩擦.  相似文献   

10.
历史街区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了具有地域文化性的民居建筑形态和景观面貌,其建筑特征和形态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韵味。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痕迹逐渐被弱化。中原地域文化对民居建筑景观的影响和价值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能够推动城市地域文化历史的延续与保护,促进当地经济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简称"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分别与江西、广东、浙江三省毗邻,东部与台湾隔海相望,在依山傍海的天然地理位置以及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下,从古至今已经兴建了诸多传统民居建筑。而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的影响之下,福建传统民居建筑的形态样式、风格特点、装饰艺术等方面也各不相同。按照不同地域对福建传统民居建筑进行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结合福建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特色等内容,以三坊七巷为例,简要分析福建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木雕。  相似文献   

12.
东西方建筑比较研究,是当代中国建筑研究的热点。不管是从物质角度出发还是从精神文化层面出发,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都形成了各自的历史传统和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色,并且发展成为拥有各自民族特点的建筑样式。中西方由于采用的是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理念,因此所产生的差异也十分明显。文章主要是通过比较中西方建筑的不同,从而探讨整个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是每个国家的瑰宝,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蕴含了丰富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及民族特色,将这些文化符号应用于建筑与环境设计中,能够有效改善现代建筑单一简约、没有特色的问题,使现代建筑更具地域特色。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文化符号时不仅要继承传统的民族文化,更要融入当代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对于传统文化的地域解读日益成为学术热点 ,那些曾在中华文明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地域文化 ,更成为史家不倦探索的课题。由山东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齐鲁思想文化史》 (先秦秦汉卷 ) ,系统论述了齐鲁思想文化萌生、发展和衍变历程 ,不仅全面展示了特定时空内齐鲁文化在思想、学术、教育、科技和文学艺术领域的恢宏成就 ,而且独具慧眼地抽绎出“从地域文化到主流文化”的卓见 ,将学术话题引向更开阔的历史空间 ,展卷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在中国古史上 ,特定的地域文化能否成为具有全局意义的思想资源 ,乃至担当民族文化的主流形式 ?…  相似文献   

15.
西藏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北侧,地理环境特殊,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建筑是思想观念的物质承载,藏族人民创造出了极具风格和艺术性的藏式建筑藏式建筑的选址、布局、架构、装饰等都是十分具有逻辑性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的生活追求。以地域文化为出发点,通过在藏族文化中提炼传统藏式元素,分析藏式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通过这种分析呈现独特的藏族文化,以及这种文化对藏族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16.
马荣  朱毅 《美与时代》2015,(2):76-78
晋派建筑由于受山西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和中国传统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可大致分为晋中窑院、晋北合院、晋西窑洞、晋东南石板屋等不同的住宅类型。晋派建筑装饰艺术的石雕、木雕、砖雕等工艺,集地域环境、传统文化、精神象征于一体,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17.
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其传统民居特征在现代建筑中的表现方式进行探讨。梳理苏州地域文化与传统民居现况,结合色彩和三雕艺术分析苏州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形式,并结合苏州地区的代表性案例,分别从继承转换、提炼重构、改造创新以及传统文化的隐喻转化四个方面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18.
从符号学的视角来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建筑领域城市自身文化内涵和本土特色日渐缺失的问题。总结河南地域建筑发展历程及演变手法,运用符号学的理论成果,提出河南地域建筑传承的方式方法,剖析建筑地域化概念,旨在探索一种既能传承传统建筑风貌肌理与精神内涵,又能满足现代功能需求的建筑形式,从而有效地保护与传承传统建筑及其文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特质,并被人们引入到了日常生活当中。在我国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元素应用得十分广泛。中国传统元素具有条纹美、色彩美、艺术美、建筑结构美等优势,将其应用到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不仅可以增强现代建筑的文化底蕴,还可以将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给中国建筑装饰设计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深入探索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旨在为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苏南佛教建筑经过吴文化的兴盛,苏南经济地位的提升及现代旅游文化的发展,确立了其在苏南地域建筑中的地位,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几千年苏南历史文化发展、成长、演变的全过程。一、苏南佛教建筑的历史特点1.延承水乡地域神韵的佛教建筑布局。苏南最为重要的地理因素就是水体结构丰富密集,大部分地区的河道纵横交错。当地的佛教建筑形态与格局必然与河道系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