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规划建设速度过快,很多规划和设计工作不到位,所以城市在大的降雨天气之后容易出现严重的城市洪涝灾害。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雨水资源, 201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自此,海绵城市的概念逐渐进入到公众视野,成为城市建设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指导性思想。"生态海绵"景观设计的方法是对雨水进行利用的一种规划理念,从城市规划层面合理地提出利用雨水把城市打造设计成一个"海绵体",使其能够在对雨水进行吸收的同时也能把雨水储存起来对其合理循环利用。文章就以济南市的绿色街道景观设计为例,分析绿色景观街道设计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应有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2.
自1960年第一届荷兰鹿特丹园艺博览会到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世界大型园艺博览会已举办30余次。园艺博览会的举办不仅是向人们传播园艺,更重要的是传递绿色、生态以及健康的生活理念,同时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对我们的城市和居民的生活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文章将对我国1999-2019年历届世界级园艺博览会的会前场地肌理、会中规划展览、会后场地利用进行研究,分析"素妆""上妆""卸妆"理念在园艺博览会从会前场地选址到会中筹办再到会后呈现中的运用。即会前"素妆"——生态山水基底,保护场地肌理;会中"上妆"——妆点举办盛会,打造城市名片;会后"卸妆"——绿色健康城市,塑造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3.
未来的城市是为人与自然而建造的。文章通过对文森特·卡勒鲍特生态乌托邦的概念、类型以及设计策略等方面的梳理,将"生态乌托邦城市"这一抽象思想与具体问题相结合,对未来高密度生态化垂直城市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场地预留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再利用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了预留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利用价值及其预留物的再利用对于当代景观设计的意义,并思考了将来在国内景观设计中应用预留物的困难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城市水库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架起了一座人与自然联系的桥梁。长春八一水库公园总体设计以"尊重场地、倡导生态、承载文化、服务大众和确保安全"为宗旨,将八一水库公园设计为高新区新空间、新地标。其尊重场地现状,体现八一水库自身的景观特点,注重水上水下立体空间构成的层次,创造独特的水库公园景观。  相似文献   

6.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具体细则,以洁净新疆和智慧城市发展为契机,因地制宜地设计建设适合新疆地理气候的连栋生态公寓社区,将减轻日益严峻"城市病"问题,也是实现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实现新疆生态环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三大效益有机统一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城市滨水环境中洪涝灾害、干旱缺水以及水质污染使得天然状态下水文机制和水文循环被不断破坏。海绵城市概念正是解决当前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理论,城市滨水景观同样是影响城市生态体系改善的重要因素。文章以"海绵城市"理论为基础,从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海绵城市"理论在徐州吕梁风景区段黄河故道生态绿道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浙江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指引下,以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和推进宗教治理法治化建设为抓手,发挥佛教生态文化特质,积极推进浙江佛教生态文明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绿色、和谐、发展"成为浙江湖州生态寺院建设的发展特点,生态寺院制度化体系的系统化标准,多措并举,和谐发展,逐渐形成了浙江"生态寺院"建设的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此次论坛国内外嘉宾、专家学者、高僧大德共话发展,共谋未来,深入探讨梵净山的生态建设体系、生态文明建设和佛教文化传承的关系、中国化视域下的梵净山佛教建设体系,以及申遗成功后,梵净山建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由《中国宗教》杂志社、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组委会主办,中国佛教协会、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指导,铜仁市人民政府、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承办的"2018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于7月8日在铜仁市举  相似文献   

10.
论述有关城市在这个更大范围的地区和全球系统中的位置,以及这些系统对城市和城市居民"健康"的影响.提出倡议:为了建设更健康的未来,城市需要参与并且对其地域生态的发展产生影响,而作为一个全方位的改革的一部分,城市应该将健康和人类的发展作为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方维慰 《学海》2014,(6):132-137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提升城镇化品质的关键环节,也是政府必须承担的公共责任,政府治理具有开放性与双向度,更加易于实现公众对于有序城市空间结构的诉求。为此本文以协同创新、以人为本、生态导向为价值取向,以城市体系建设、城市有序扩张、土地集约利用、城乡空间联动为实现路径,以规划引导、用地控制、区划调整、产业政策、住房制度、经济刺激、设施建设为杠杆工具,系统地论述优化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的政府治理。  相似文献   

12.
文章的着力点在于对老旧厂区码头更新改造前后的分析和梳理,总结出当前老旧厂区改造的主要特点及价值,在分析城市中的老旧厂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顺应我国经济和城市的快速成长和发展来对老旧厂区环境进行革新,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生态发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港口的更新离不开文化性建筑的产生。以秦皇岛港厂区为例,目前该场地内并不具备文化性建筑,因此借助现有场地和设施在不同层次进行整合与拆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学海》2018,(2):153-157
英国伦敦通过城市复兴计划对传统工业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更新,解决"去工业化"所导致的城市经济衰退、城市景观败落、就业岗位缺乏、发展潜力不足等问题。其中,泰特现代艺术馆是对"废弃工业建筑设施"进行改造,金丝雀码头新金融城是对"废弃工业场地"进行改造,伦敦东区斯特拉福奥运新城是对"衰落的传统工业社区"进行改造。这三大案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通过发展金融、创意、体育等新兴产业对传统工业设施、场地、社区进行更新改造,激活发展动力的做法,对我国部分面临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压力的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学界对于生态美学的提出与发展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对生态美学能否作为一个学科在学术界存在颇多疑义。我们认为,作为后现代语境下产生的新兴学科,生态美学的出现无疑是美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事实也证明,生态美学之所以能够成立,人与自然以及生态观、人文观与审美观之所以能够统一即在于生态美学,其哲学基础是一种包含着生态维度的生存论存在论的哲学观。鉴于我国的生态美学研究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所以,以"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为指导,以中西交流对话为平台,建设一种包含中国古代生态智慧、资源与话语的具有某种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的生态美学体系就成为今后生态美学发展的目标之所在,这同时也是我们对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与未来发展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争创园林生态文明城市的号召下,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建设有特色的城市景观公园或湿地公园,其中由于场地及城市发展等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城市选择节约型公园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针对城市节约型公园中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如优化公园水景形式、注重乔灌草的科学配置等方面为节约型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海绵城市"的建设能够维持原有自然景观的风貌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生态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园发展类型,它的建设与海绵城市营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通过对海绵城市和生态公园的解析,探索海绵城市中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期望新时期的城市环境建设能够秉着良好的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为人们提供一个宜居、舒适、安全的城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城市河道是城市的重要脉络,是城市空间联系的纽带。在城市滨河景观改造过程中,应结合其地域及基址条件综合考虑。现以荆襄河生态公园规划为例,初步探讨滨河景观规划中地域认知与场地理解问题,规划在充分调查现状基址条件及可利用的景观资源基础之上,力求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植物、园林建筑、景观雕塑、铺装、水体等关键景观的设计,进行公园空间塑造,探讨具有地域特质的园林空间营建。  相似文献   

18.
城市更新已经成为我国东北后工业城市未来几十年的关键使命之一。当前是国内新产业的兴起和构建的时期,东北经济却出现断崖式衰退,长春市作为东北传统的老工业城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废弃地的数量迅速增加。城市工业废弃地使有限的城市空间资源枯竭、城市生态系统退化,严重阻碍了新产业体系的构建。结合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废弃地再生规划研究,通过项目对比分析长春市工业废弃地再生规划与城市更新之间的关系,构建出长春市工业废弃地再生规划与设计的模式,为实现长春市未来工业废弃地历史保护型开发、经济转型型开发、生态修复型开发提供合理建议,以及再生规划后在生态修复、土地再生、景观营造、人口就业、人才引进等方面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促进长春市的城市更新。  相似文献   

19.
从未来城市空间多样性趋势的话题角度切开,并结合2017年深港双城双年展"城市共生"这一主题,进行一系列的关乎城市未来居住、生产、精神娱乐活动等行为的可能性探索。在这个被各种强制性政策下压,规范条框管控的城市以及被各种开发商垄断居住土地进行以资本运作为导向的商业房产模式化开发的现状下,未来城市空间的去同质化、多样化以及丰富性将很大程度会成为未来城市生活方式的一大转变。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多废弃物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了城市生活空间用地紧张。城市废弃物的"堆积"现象,威胁了城市环境的生态状况,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城市环境与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对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中,将韧性设计理念与城市废弃物再利用相结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生态自主修复力,总结出城市废弃物在创建韧性城市中的利用原则和方法,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提出有效的建议,并利用于重塑城市空间环境,降低城市环境负荷力,抵御城市环境危机,建设城市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