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球学与当代俄国哲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具有全球规模和意义的问题开始进入学术界的视野,当时在欧洲和美国都成立了针对全球问题以及人类未来的研究机构。20世纪70年代,苏联学术界也开始研究全球问题。最早关注  相似文献   

2.
论PBL医学教育模式   总被引:85,自引:0,他引:85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即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 (LectureBasedLearning ,LBL)有很大的差异。PBL在 6 0年代中期产生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 ,80年代后在北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到 1991年 ,美国 70 %的医学院已不同程度地采用PBL教学 ,笔者所学习的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 ,也于1990年开始进行PBL的尝试。 90年代后 ,欧洲部分医学院也开始进行PBL课程的试验。香港大学医学院于 1997年开始进行PBL教学 ,目前PBL教学已…  相似文献   

3.
<正>20世纪80年代早期,国产电影(以大陆为主)里并不直接出现"美国形象",而常以从美国归来的华裔作为美国形象的象征,如《庐山恋》、《牧马人》等影片,这种现象可以表述为"缺席的美国";到20世纪90年代初,缺席的"美国形象"则通过想移民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去的中国人来体现,如《大撒把》等。"缺席的美国"象征着一种与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相对立的他者诱惑,一种背离高尚精神的物质享受,美国形象是一种被主观建构的想象。从90年代末开始,国产电影开始出现直接的美国形象,以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建构美国形象,美国逐渐地不再  相似文献   

4.
广灵剪纸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了新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从90年代开始,传统广灵剪纸步入了商业化、产业化的道路,形成了在传播途径及商业化运作等方面独有的特色。与此同时,商业化的传统广灵剪纸也遇到多样化减弱、传承人培养方式单一、创新乏力、以利益为导向等问题,传统广灵剪纸的工艺与情感根基也受到了冲击。  相似文献   

5.
研究环境伦理学的基本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的环境伦理学首倡于 2 0世纪 70年代。其契机是P .欣伽 (P .Singer)的“动物解放论”( 1 972年 )、C .D .斯通 (C .D .Stone)的自然物“法的权利论”( 1 972年 )、挪威哲学家阿尔奈·内斯 (A .Naess)的深层生态学 ( 1 973年 )。这些理论促成了美国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潮流。早在 2 0世纪 80年代 ,日本一些大学的纪要和日本自然保护协会机关报就开始介绍美国的环境伦理学。在政治领域 ,由已故的竹下登总理在 1 989年召集的有关环境问题国际会议也提出要建立环境伦理学的主张。但是 ,日本开始关注环境伦理…  相似文献   

6.
当代基督教教会生态环境意识的觉醒是从60年代西方新教自由派开始。70年代西方新教主流派把生态环境问题列入教会的议事日程,并成立各种环保组织。在自由派环境运动的推动下,以往对这一运动漠不关心的基督教中的温和保守派──福音派也开始改变态度,对环境问题逐渐关注,尤其是90年代以来,这一变化十分明显。曾任世界基督教联合会1991年堪培拉大会顾问的美国联合神学院教授拉里·拉斯马森将基督教会对生态危机作出的不同反映和态度,分成几种模式:统治模式(又称证服模式)、管理模式、伙伴模式、圣礼模式、生态女权主义模式…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心理过程,也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已成为多种科学研究的一个综合性问题。但是在心理学研究中也是开始较晚的一个问题。自从1892年高尔顿开始研究有成就、有创造性的科学家以来,到1918年吴伟士第一次提出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这一概念之后,直到本世纪的50年代左右,才在西方国家活跃起来,比如美国的卡特尔、斯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元哲学与哲学问题的讨论越来越频繁地见诸于各语种哲学文献。在我国,这个问题也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并引起了讨论。下面,将讨论情况概述如下。一、关于国外讨论情况的简述据苏联《哲学问题》报道,元哲学问题早在本世纪70年代,在美国就已提出。在美国,仅以元哲学命名的书刊就有许多。它的出现与兴起是同有人首先提出某一元学科在内的元理论分不开的。其讨论影响较为广泛,问题亦复杂。其复杂性不仅在于坚持者与反对者之间意  相似文献   

9.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观察个体在阅读过程中的眼动,可以揭示其内心的认知加工过程。因此,通过记录眼动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从100年前就开始了。在过去的百年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眼动记录仪的性能不断提高,数据采集更加方便快捷,数据分析因计算机化而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20世纪20年代,在国外开展了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一直持续到50、60年代。但是,这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数寥寥。到了80年代后期,随着眼动记录技术的发展,国外眼动仪产品也增多。国内的一些科研单位开始购置眼动仪,天津师范大学也于80年代末从美国应用科学实验室购置眼动仪一…  相似文献   

10.
在苏联,由于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科学和道德的作用、科技革命进步与道德进步的关系等问题成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苏联伦理学界从5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科学与道德的相互关系问题,1959年、1963年至1964年《共青团真理报》先后两次举行全苏学术讨论会,讨论了科学与道德、知识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从70年代开始,伦理学界十分重视科技革命与道德关系的研究,研究范围也有所扩大,涉及到生态学与伦  相似文献   

11.
程序模式与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问题程序教学是五十年代初期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教学方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程序教学无论是在应用技术手段方面还是在理论基础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电子计算机开始引入程序教学,出现了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理论基础方面,兰达提出了算法程序与启发程序,强调控制学生思维活动过程本身而不只是控制  相似文献   

12.
自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美国心理学已成为世界心理学的一大中心。这除了是因为美国心理学有最庞大的队伍和最广泛的研究领域,更主要的是因为美国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心理学具有深刻的影响。其中,心理学仪器方面的影响是引人注目的.一、美国心理学仪器发展的历程德国是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地。在十九世纪中叶,韦柏、费希纳、黑尔姆霍兹等人已为实验心理学奠定了基础。到了七十年代,冯特和艾宾浩斯已开始进行系统的实验心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老鼠的嗅觉特别灵敏,与狗相比毫不逊色。美国早在上世纪 80年代就已开始训练老鼠排雷; 以色列也正在训练一支搞侦察的“老鼠军团”。经过以色列专家训练的一只老鼠,可以准确无误地  相似文献   

14.
高等医学影像(技术)教育办学模式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由于历史的原因 ,医学影像学教育形成一门独立且比较系统的学科 ,仅有 5 0多年的历史。纵观我国高等医学影像(技术 )教育发展 ,从 1984年开始至今已有近 4 0所高等院校开设医学影像学专业 ,为我国医学影像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不讳言 ,其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1 中国、美国、日本各国医学影像学 (技术 )教育现状1.1 中国举办高等医学影像 (技术 )教育情况我国在 2 0世纪 5 0年代末至 6 0年代中叶及 70年代到90年代中叶 ,曾在中等卫生专业学校培养放射技术人才 ,90年代中叶 ,基本终止了这种培养模式。进…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初期,当现象学在德国诞生时,美国哲学界盛行的是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20世纪30年代前后,现象学在德国达到了繁荣时期,并逐渐传播到了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现在,现象学(以及在现象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存在主义、诠释学)已经逐步被美国哲学界接受,并成为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之外的另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16.
信念修正的理论大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是由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提出的,但很快就引起了计算机界和人工智能领域学者的浓厚兴趣,20世纪90年代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热点.在我国,计算机领域的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介绍并研究信念修正的理论,近年来逻辑学界的学者也开始关注这一领域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伦理:社会的普遍约束与企业的内在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天平 《哲学动态》2006,1(4):18-22
近几十年以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伦理问题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重视。围绕企业伦理的核心问题即企业道德责任,美国学者提出了诸种理论,比如,普拉利(Peter Pratley)提出的“核心道德责任论”、恩德勒(George Enderle)提出的“多层次的企业责任框架”理论、卡罗尔(Archie B.Carroll)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等。我国学界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企业伦理的研究,虽然稍晚于国外,但成果颇丰。国内外学者探讨的主要问题有:企业伦理精神、企业行为的道德推理方式与模型、企业伦理与经济绩效、企业的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及其管理等。笔…  相似文献   

18.
逻辑实证主义在二战后才被引入日本哲学学术界。在此过程中,赴日参加“美国研究研讨会”的美国哲学家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第一代分析哲学家出生于20世纪20和30年代,20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一定影响,其中一些人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了高质量的原创著作。第二代分析哲学家出生于20世纪40和50年代,他们在20世纪70和80年代开始教学,并继续发表分析哲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多年来,分析哲学一直被称为“科学哲学”,大意是指科学的哲学。它经常被批评为“非哲学”。然而,分析哲学改变了哲学讨论的风格,并使形成一种足以以可理解的方式表达哲学思想和论点的语言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西方妇女学研究概述蓝瑛波70年代妇女学在美国蓬勃兴起,并迅速传播到加拿大、欧洲等西方国家,其发展速度十分惊人。进入80年代以后,亚洲各国也掀起了妇女学研究浪潮。日本、韩国、印度等国都有从事妇女学研究的组织或机构。我国的妇女学研究始于80年代中期,随着...  相似文献   

20.
方明 《学海》2004,(4):203-20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民社会理论再度流行,成为当代西方学术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以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为研究对象的第三部门研究也兴起于80年代.起初这两种理论研究的关系并不密切,进入90年代后,公民社会理论家开始转向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对作为一个社会实体的公民社会进行实证的研究,而第三部门研究者也开始关注诸如非政府组织或非盈利部门的作用及其与国家和市场的关系等理论问题,双方开始找到理论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