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创新的原动力探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创新的原动力,几乎都是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趣和责任感等非功利化的因素.这些科学家对科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虽在产生时间上先后不一,但都是他们心理层面的科学创新原动力.这些科学家在医学创新行为中,无不表现出高于个人责任感的社会责任感、无处不在的集体责任感和作为最高层次的人类责任感,这些责任感是他们精神层面的科学创新原动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士、士人即是知识分子、知识阶层,他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价值、准则(道)的坚守、维护者,因而具有自觉的使命感、责任感,以“任重道远”自策、自勉.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责任感主要表现在文化传承、社会批判、道德教化、匡救社会危机诸方面.中国古代士人的使命感、责任感为近代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所继承,但与古代传统士人相比,中国近代以来新型知识分子的社会使命感、责任感又有了新的内容、要求.  相似文献   

3.
黄四林  韩明跃  张梅 《心理学报》2016,48(5):578-587
为揭示人际关系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及其机制, 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探讨了二者之间的相关与因果关系, 以及共情的中介效应。研究1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这三者的关系, 结果发现, 人际关系对社会责任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并且共情在二者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研究2采用实验法操纵了人际关系效用, 结果显示, 高效用组的社会责任感显著高于低效用组和控制组, 并且低效用组显著低于控制组。这表明人际关系效用对社会责任感具有明显的影响。研究3进一步操纵了人际关系的亲密度, 结果发现, 亲密度对效用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在低亲密度条件下, 高效用组的社会责任感明显高于低效用组, 但是在高亲密度条件下, 社会责任感均维持较高水平。因此, 人际关系对社会责任感具有明显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学业成就和幸福生活等积极心理与行为的有效预测指标,考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有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提升。为此,本研究以6所高校852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公正世界信念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之间的关系,以及人际信任对二者关系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公正世界信念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人际信任在公正世界信念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但是主要表现在男大学生群体中,而女大学生中未发现该效应。这说明,公正世界信念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并且在男大学生中人际信任是二者关系的中介桥梁。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是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才与否、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以及我国综合竞争力的强弱。基于对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对艺术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进行阐述并分析原因,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引导大学生具有正确的社会责任认知,进而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6.
严幸智 《学海》2004,(6):60-64
狄更斯认为,对于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下层民众,我们有责任扶助他们、尊重他们。所以,他在一生的许多时间里,都在将自己的关爱给予他人。他不仅在实践中给人以救助,而且通过写小说和发表演讲来唤起时人的责任感,引起人们对社会下层疾苦的关注。他强调人的尊严,认为社会救助行为的动机不是惩罚性的,而是人道主义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的分析多从社会、家庭、时代等方面着手,对学校范围内进行责任感教育并无多大帮助。本文从认知维度分析了青少年责任感缺失的三种情形及其原因,并以此为基础阐明了学校范围内责任感教育的合理性,提出在学校范围内开展的应是以责任知识、责任思维和责任实践为主要内容的责任感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大众参与的媒体时代,建筑师的社会文化身份发生诸多变化。青山周平,一个成为网红建筑师身份的,并与大众品牌绑定,成为建筑师身份IP化的典例。探讨在众媒时代下建筑师职业身份发生的转变,对建筑师职业前景提出新的思维方式,并说明新媒体时代环境中,建筑师要借助媒体互动性,用户业务数据化,提升职能身份识别性,主动回应在商品经济中弱势的地位,完成建筑市场中"身份"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对他人、家庭、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义务和职责。随着我国对生态与民生问题的关注,风景园林专业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包括了保护环境的爱国精神、遵守法律的自觉意识和为公众服务的人文关怀等三个方面的内容。面对当前学校教育在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文章提出了从凸显社会责任的课堂教学、倡导社会服务的专业实践两个角度进行风景园林专业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群体身份对替代性排斥中旁观者惩罚行为的影响,并考察旁观者社会责任感的调节作用,采用数量估计任务对58名不同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创设群体身份,观看网络掷球游戏形成群际替代性排斥,随后评估游戏中各玩家的愤怒情绪,并采用第三方惩罚来表达对各玩家表现的愤怒。结果发现高社会责任旁观者对替代性排斥体验到更强愤怒情绪,并对排斥者施加更高惩罚;高社会责任感个体对排斥组内成员的组外排斥者惩罚强度高于组内排斥者,而低社会责任感个体对排斥组外成员的组外排斥者惩罚强度显著高于组内排斥者。结果表明旁观者社会责任感调节其在群际替代性排斥中的第三方惩罚。  相似文献   

11.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的核心品质,更是社会和谐与良好风尚的重要保证。本研究以北京、苏州、上海、厦门等地5所高校共85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父母教养方式(包括关爱与控制)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与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父母关爱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显著的积极预测作用,而父母控制无预测效应;(2)自我控制在父母关爱与社会责任感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的中介效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女生群体中,而男生中不存在该效应。这表明,父母关爱可以明显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并且在女生群体中自我控制是二者关系的中间桥梁。  相似文献   

12.
深圳特区是我国率先进入市场经济的试验区,在新的经济体制下,深圳特区青年形成了新的价值观。他们既重视“自我”价值,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精神,追求自我完善,肯定个人和他人的自我价值,又重视家庭和企业的价值,有较强的社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社会把人类带进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它不仅是社会形态的大革命,而且也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新人。社会主义的新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我们的时代里,高度的责任感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大的内在精神力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产生了不可比拟的作用。从理论上对责任感的职能进行探讨,对于提高培养责任感的自觉性,加速四化建设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4.
《学海》2015,(6):166-169
培养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志愿者活动是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的重要载体,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提供更多方式。  相似文献   

15.
陶传进 《学海》2007,(1):42-48
在环保领域里,公民社会的两类主体应当包括环境利益受到危害的社会公众与从事环境保护的民间组织(ENGO)。他们本来该作为并列的公民社会组分而存在,但在现实中,社会公众虽然可以被赋予环境保护者的角色,且他们的参与在相关政策中极其重要,但是,由于他们代表环境利益时的组织能力不以与表达环境价值时存在漏洞,因而与理想的公民社会组分有一定的偏离。社会公众的缺陷恰好能够由ENGO的特点得到补偿,作为环境价值与社会责任感的双重持有者,ENGO有潜力成为一种辅助与引导社会公众的精英性社会力量,并在二者间建立起合作型的公民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家长与社会对少年儿童的精神成长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度,相关的儿童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孩子们的生活随之越来越"丰满"。以往的成长经历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少年儿童的成长需求,更多的建筑师、科技工作者、艺术家参与到"为儿童而设计"中来,与其说他们在为孩子们创作,其实质是在纪念自己童年的同时,在为孩子设计的过程中探索、释放孩子的天性以及未经改造和禁锢的自由创想。  相似文献   

17.
东汉末年出现的批判思潮,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批判思潮,它既是一次现实的政治批判,又是一次文化思想运动。关于前者,人们说了很多,主要是对政治腐败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弊端和衰败所作的揭露和批判。这种批判表现了知识份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忧患意识,代表了当时的社会良心。当时出现的一批思想家,敢于面对现实,指陈时政,无所顾忌。他们对各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两个子研究考察权力感对助人行为的影响,及社会距离的中介作用与责任感的调节作用。研究1通过问卷法考察权力感与助人行为意愿的关系,并检验社会距离的中介作用;研究2通过实验法检验权力感对助人行为的影响,社会距离的中介作用及责任感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权力感以社会距离为中介,抑制助人行为;责任感能调节权力感的直接效应,控制条件下权力感抑制助人行为,责任增强条件下权力感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艰涩的爱     
细细地读完这篇文章,不禁为主人公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的责任感而赞叹!曾几何时,人们感慨经济大潮冲走了温情、亲情,而实质上,则是冲走了我国传统伦理精华中的责任感。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旋律。本文作者用探入心灵的笔触,催人泪下的语句,阐释了当代青年人的情操与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20,(5)
正基督教倡导"出世"与"入世"的兼收并蓄,即所谓"出世的信仰,入世的生活"。圣经教导我们:"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约17:15)基督徒"不属这世界"并不是指要远离世上正常的生活,乃是要远离世上罪恶的事。基督徒既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则无可推诿地要承担社会责任。基督徒不仅应承担普适性的社会责任,而且应该比一般人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我们信仰内在的要求,也是人们对基督徒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