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翰·巴勒斯是美国著名自然主义作家,他在《接受宇宙》中较全面、深刻地论述了他的自然思想。他认为自然应当被作为整体的、运动的一个总体来看待,它是无限的,也是辩证的、随意的,人类以自然为家,却是自然这个整体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自然并不偏私于人。但他也认可人类具有的地位,没有放弃人类在自然中的优先级。他在散文中保持对卡茨基尔山区的关注,体现出当时美国文学中小规模的生态整体主义,即生物区域主义的影响,但这并不违背生态主义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空间是所有存在者应该共享的先验条件。无论是作为宇宙而存在,还是作为自然界而存在,空间都具有共享性。每一个存在者在空间中的存在实质上就是在宇宙或自然界中占据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人类不仅像其他存在者一样占有空间位置,而且知道它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因此,我们甚至会有意识地在宇宙或自然界中争夺自己的位置。人类在自然界或宇宙空间的发展历程表现为一个生态扩张主义过程。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类破坏自然界的空间共享性、抢占自然界空间的必然结果。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也是一个空间。它可以区分为公共生活空间和私人生活空间。这两种生活空间有着根本区别,但它们都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制约。人类通过建造和占有房屋的方式将自然界空间私有化,这既是一个生态伦理问题,也是一个人际伦理问题。空间国有化不仅导致自然界空间四分五裂的结果,而且导致空间政治化、伦理化的结果。进入有国家的社会状态之后,空间就不再仅仅作为一种自然实体而存在,而是变成了政治实体、伦理实体。空间伦理是人类为了维护空间的共享性而建构的一个伦理价值体系,其核心问题是空间是否应该共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作为哲学范畴的个人,泛指构成人类、并体现人的本质特征的一般个体,作为个人的特性,总是包含着人的类特性。“个体是全体的个例,是体现类的共同特性的单个性”。人的类特性是指人区别于宇宙世界中其他事物的特殊性。在生物人类学的意义上,人  相似文献   

4.
恶魔力量神圣创造力体现为纯爱,即创造性的爱与回应性的爱。三者即上帝的三一性,与上帝的统一性并无矛盾。创造性的爱恒倾向于真、美、善,故上帝为价值规范的本原。神圣创造力、创造性的爱、回应性的爱,三者并无派生关系,各自皆为初始。神圣创造力必体现为爱,故上帝必为善。何以知上帝必为善?因上帝为临在于宇宙的灵,上帝关于世界的知识并非对客体的间接认知,如人类视觉需借助无数光干事件那样,而是略同人类直接感知自己的器官感觉,故恒为同情同感。如同每个人必爱其身体,临在的三一上帝亦必爱一切受造物,不可能仇视之或淡漠视…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西古典伦理政治哲学领域的德性论传统的各自重要代表,早期儒学和早期斯多亚主义在一种广大无外的、具有生物学特征的宇宙视域下,分别将人类个体的好生活规定为"合乎天道"与"合乎自然",并且提出了"天下仁义"或"世界正义"的命题。不过,由于两个学派对作为宇宙基本运作原理的"天"或"天道"与宇宙之自然以及同之密切相关的人类之自然本性持有不同理解,两种好生活的发展路径——亦即人的自然本性尤其是核心本性的实现方式——体现出一定分野。而无论早期斯多亚主义的世界正义观,还是早期儒学的天下仁义论,既不是规范主义的、他律的,也不是完全利他主义的,乃是一种自我完善论或自我实现论。此外,两个学派对于两种共同体以及两种人类个体身份的区分,也为追求好生活的个体应该如何在凡俗世界中进行非凡俗的慎思与行动,提供了富有洞见的深刻教益。  相似文献   

6.
先前有关道德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多关注道德的认知与行为差异对创造力产生的影响, 但研究结果却存在较大的分歧。为此, 研究从道德情绪的视角, 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地梳理, 发现道德情绪存在: 以情绪效价调节创造性认知; 激发道德动机, 中介人格与创造力的关系; 引发自我觉察, 促进顿悟与创造性成就的产生; 提升心理资本, 影响不同创造力特性的表达等, 多种影响个体创造力的路径。这表明, 与道德认知和行为相比, 道德情绪不仅能更加全面准确地体现出个体实际的道德活动、促进符合道德标准的创造力产生; 还为人们解释道德与创造力的关系提供了多样的路径与可能。未来需继续加深对道德情绪及其内在机制的理解、通过系统性地选取创造性任务, 明确道德情绪、道德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寻找道德培养与创造力激发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思维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而创造思维毫不夸张地可称为是这最美丽花朵的花蕊,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在人类认识过程中,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从而构成认识的高级阶段.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活动的发展史.没有创造性思维,人类就没有创造性活动,也就没有现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8.
盖光 《管子学刊》2004,(4):59-63
“无”的本体存在状态,体现着人类本有的思维品性,并深层次地呈现着系统整体化的生态思维的特性。“无”呈现着自然本然性的存在,以及人在自然世界中生命体验的根本旨归,它是在超越和消融现实的“有”中,动态性地还原人与自然同生共长的生态化存在机理。“无”的内在韵味既蕴涵着中国人审美体验与审美理解中求“味”与“韵”的独有方式,更在体现生态审美意蕴的内在机理中审美化的运演生命活动的运动节律。  相似文献   

9.
正全国道教界:近年来,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目标。从古以来,道教一直尊奉道法自然的原则。具体来说,也就是关注天、地、人之间的协调平衡,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道教认为,人类只有顺从自然的法则,保持生态的平衡,才能促进万物的共同繁荣。在环境保护方面,历代道教徒也留下了许多智慧和事迹。  相似文献   

10.
儒家生态哲学有一个由"气""通""和""生生""时""道"构成的范畴体系。"气"是构成宇宙万物也包括人的最基本的元素或质料。"通"是气在不同物质实体之间、人与物质实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流通、循环,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和"是阴阳二气的运行能够产生生命的状态和万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应然状态。"生生"是天地万物的生命、生长,是对宇宙万物的存在状态、机能和发展趋势的说明,是一种包含死亡在内的辩证统一性。"时"是宇宙运行,万物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节奏、节律和阶段性,天道和人道的结合点,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表现在对"时"的把握。"道"是对宇宙起源及运动规律的总体概括,它综合地含有宇宙的整体性、有机性、有序性、联系性、合目的性等。有序和谐、生生不息的道是自然界的事实,也是自然界成员应该遵守的规则和价值。"气""通""和""生""时""道"是人在与自然互动中形成的对自然界的认识,同时也是人类行为的规范,其中包含着自然对于人的行为的制约,这是其生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居住源自于个体的生存和安全需求,是生命活动的必须。在这之上,诗人以其诗意化的精神体验,自觉体合宇宙自然的生命节律,在与自然万物的情感交流中不断地实现自我,这是诗人的精神"栖居"方式。在自我实现的基础上,诗人不断建构着与自然融合为一的亲和关系。这种由内而外的生命活动正是我们提升"居"的美学意蕴的基点:在艺术和审美中感悟宇宙自然的无限宽广,体认我们与世界的和谐关系,进而反观自我,实现人"居"于大地之上的自由存在。中国古典诗歌对"居"的这一意蕴有着丰富而具体的体现,古代文人或隐于超然世外,或恋于田园牧歌,或耽于静谧空灵,或安于乡野自适,不断构建着精神和心灵的诗意栖居之地。  相似文献   

12.
创造性系统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针对在创造性研究领域内人们所面临的一些难题,提出了关于人类创造性行为的新模型──创造性系统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在人类个体的创造性行为中控制其智力投入的作用机制的假设,从而在理论上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众多研究者的有关智力水平与创造性成绩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了实践的目的总是在不断地思维着。有人认为所有的思维都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这包括解决认知上的问题,因而可以说所有的思维都包含着解题过程;也有的人认为,所有的思维都是为了得出某个判断,思维表现为从这个判断过渡到另一个更切合人类需要的判断,因而思维都包含着一系列判断的推移;也有人认为无论是解题过程还是判断的推移,其深沉的东西是一种推理活动。因而,推理的研究自然就成为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论题。人们总是把推理能力与人类的智能联系起来,把人类的创造力与对推理能力的惊人尊敬联系在一起。一句话,推理就是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就是智能的发挥。离开了推理,思维和智能是不可思议的。  相似文献   

14.
创造力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目前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神经电生理技术因其高时间分辨率, 可以准确地揭示创造力产生进程中的神经振荡机制, 从而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创造力的本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单节律alpha神经振荡会随着创造力的增加而增强, 这反映了创造力产生过程中的内部信息加工需求增加、自上而下的抑制控制增强。同时, 多频段神经振荡交叉节律耦合体现了创造性产生过程中额叶、颞叶和顶叶等多脑区之间信息交流的动态变化。未来研究应该以整合理论框架为基础, 结合多层次多方法的研究工具, 引进更生态化的数理计算方法, 并利用计算神经科学建模来预测个体创造力发展趋势, 从而全面深刻地认识创造力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神人论讲座     
耶稣基督是万圣逻各斯的代表,新的精神的人即第二亚当的出现是他的显化。正如第一亚当,也就是归属自然的亚当指的不是芸芸众生中的单个人,而是容整个自然人类于一身的万物统一的个性一样,第二亚当也不仅是个体存在物,而且还是包含着整个获得了再生的精神人类的普遍存在物。在神的永恒存在领域,基督是宇宙机体的永恒精神中心。但是,因为  相似文献   

16.
正道家生存法是一种利用道家道教的养生法,通过保持身心无为自然的状态,摆脱人类至上主义的思维方式,与宇宙共生的生存之道。道家生存法也是教导我们不应该惧怕天灾的威胁,消极地在恐惧中生存下去,而应该快乐、积极地度过每一天,积极地迎接未来的生存之道。这种生存方式并不意味着人类只是放慢破坏环境的速度,而是人类下决心回归到无为自然,与道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动机行动和成就动机理论,构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检验创造性人格对员工创造力产生的作用机理。以251套来自主管-下属配对的问卷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造性人格可预测员工创造力产生,学习目标导向与绩效证明目标导向在两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内在动机能够强化个体目标导向对创造力的作用,并显著正向调节创造性人格对员工创造力的间接效应。最后,论文讨论了研究发现对员工创造力产生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先秦诸子,深入探讨作为群体的人类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以及作为个体的人与社会群体的关系。先秦道家在诸子百家中独具特色,道家杰出代表老子和庄子,既重视从人的观点出发,以自然为本位来探求人以外的对象世界,致使其卓越的宇宙本体论一枝独秀;更  相似文献   

19.
郝宁  杨静 《心理科学》2016,39(3):761-766
创造力有其“阴暗面”。从产品角度而言,创造力可产出伤害性或消极的产品;从个体角度而言,高创造力者可能具有一些消极特征,如精神疾病易感性强、宜人性差、说谎、不诚信等;从情境角度而言,高创造力表现可能与不信任感、生存危机感、社会拒绝等消极因素有关。未来研究应开发高生态效度的恶意创造力测评工具,改进计算恶意创造力水平的算法,探索消极个体特征和消极情境因素作用于创造性思维的认知与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20.
合乎自然而生活,是古罗马时代斯多葛学派提出的一个著名的伦理学命题.该命题认为,自然本身作为不可僭越的必然性秩序既驾驭着整个自然宇宙的运行,又作为命运支配着人的灵魂和行为,因而人类必须以自然为指导,合乎自然秩序而生活,这是宇宙秩序赋予人的一项基本道德责任.自然本身因其和谐有序性而是善的存在,合乎自然而生活亦为合乎善而生活,过一种与自然和谐的道德生活.人正是在合乎自然而生活中才能成就自己的美德而达成至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