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馆的考察,深刻感受到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引起的是我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居住生活理念上我们已经迈入了新阶段,城市空间扩展,人口膨胀,城市不断提升建筑高度,日益减少公共交往空间,眼前这么好的传统院落文化正慢慢被人们所遗忘,尤其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民居是何物,更是一头雾水。文章详细地解析了关中民居特点、关中民居的空间构成形态,从建筑学角度看随着民居历史文化不断的发掘与传承,建筑空间的形态与特色也不断地被人们所传承和研究,中国人的庭院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寄托着中国人浓浓的情思。如何将这诗一般的居住空间真正融入到现代设计和生活中去,如何唤起当代人们头脑中残存的院落记忆,是当下建筑设计者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作为新时代高校研究生不仅应做传统民居文化的继承者,更应该做一名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2.
装饰艺术在民居建筑中的表现,诞生在人类的原始社会,建筑装饰是人类生存环境艺术化的进步展示。现代民居建筑装饰,是现代人继承前人技术的发展并对先辈在岁月中经验的总结和遗留下的瑰宝结晶的传承,处于科技飞速进步时期的今天,将历史技艺的传承与现代手工艺的同步发展,是对民居建筑装饰艺术重新定义的再现。  相似文献   

3.
遗存建筑是人类活动痕迹的遗留,它们像是坐标上的点,是一个地区的历史发展和当地人们生活习俗最直观的、最真实的见证。在一定时期,独特的环境、特殊的人群与生活,伴随着具体历史事件,成为记忆与文化的丰富滋养。在中国,被废弃的老建筑随处可见,尽管外观残旧,有些功能已经退化,但是它们在历史文脉、经济价值、审美价值等方面往往都有独特之处。忽视遗存建筑保护的失败教训,也是造成了目前很多地区建设生搬硬套、千城一面、没有底蕴的现状的原因之一,所以保护历史建筑,并对其进行改造再利用是新城乡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是一个工业化的社会,整个社会在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提速。政府推动工业化与城市化,也引来建筑业高速发展。各种现代化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基础设施的改善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是不能忽视城市化进程中失去的一些历史建筑,如一些亭台、古塔、老街道等,这些老建筑也许在实际使用功能上落后于当代社会,但是它们见证了某段时期内当地的历史,是完整的历史文脉的载体。现如今社会已认识到古建筑的重要性,开始注重保护,发掘其历史内涵,使其与现代城市建设和谐共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潘菽 《心理学报》1979,12(1):4-12
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的科学文化也将要进入一个崭新的光辉灿烂的繁荣发展时期。我们的心理学面临着这样一个伟大的新时期,应该怎么办呢?我想就我们心理学会在粉碎了“四人帮”之后举行第一个具有继往开来意义的年会的时候,对这个问题讲一些个人不成熟的看法,提供同志们参考、讨论并请指正。 华国锋同志向我们指出:“‘四人帮’的垮台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6.
一、划分学派的着眼点以什么作为中国古代学派的分水岭?每位学者在论述一种学说的学派属性时都有自己的标准。我认为,划分学派属性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学说的主旨上,也就是说应该放在学说的根本观点、基本主张和核心思想上。其理由如下。1、历史上的学派之分是由学术主旨不同形成的在中国历史上,学派的形成有个过程,而形成的时期当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蜂起,形成争鸣之势。考察春秋战国时期学派分立的原因,在于它们各自都有一个学术宗旨;考察春秋战国时期学派争鸣的情况,它们各自也都是在围绕着自己的学术宗旨立论。没有一个学术宗旨…  相似文献   

7.
<正> 思想或者哲学历来就是在人类的各文化圈内部成长发展起来的。任何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在阐述自己的理论时,都要利用已经积累起来的思想资料。没有思想、观念上的批判继承,也就不会有什么哲学、文化思想方面的创新和发展。这应该是一般的道理。但是,在讨论关于传统哲学、传统文化与当代哲学和文化的关系时,所以产生一些问题,往往也是发生在这里。我们知道,所谓的传统哲学、传统文化总是在时间上相对先于现代的哲学和文化。但是,它们由于处于统一的历史发展长河之  相似文献   

8.
艺术设计与文化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娜 《学海》2003,(5):40-41
一在如今资讯网络、经济合作、文化共享的时代 ,传统与现代的板块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激烈地碰撞。异域理念与本土精神的交锋与融合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设计界需要思考和回应的课题。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各个层面的巨大差异性是设计本土化存在和在未来发展的必要前提。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 ,人们认为传统是我们身上应该洗去的污垢 ,是老观念、老封建。另一方面 ,由于经济发展本身的需要 ,对形式的设计成为装潢门面、诱导消费的手段。这在主观上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 ,客观上却使对人性的追问淹没在物质的洪流中。这种追求的片面性在所谓…  相似文献   

9.
西北民居的建筑风格因西北地区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而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同时也一定程度反映出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胡氏古民居因其独特的形制成为西北明清民居中的典型代表,不但深刻体现了当地特色,而且为当地历史脉络、民俗风情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历史资料,对研究明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胡氏民居不仅为当地的民俗博物馆,也是古民居建筑文化的博物馆,对现代建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秋生 《天风》1995,(5):21-22
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变革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着剧烈的改变。在这样一个变动时期,如何向青年人传福音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艺术设计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审美情趣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体现,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既是深刻的又是多方面的。所以,民间美术也承载着历史文化使命,把中国的文化魅力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展示出来不仅是满足设计作品的需要,更是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文化,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人类从来没有面对过这么多如此特殊的孩子。因为你们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么多的没有兄弟姐妹的人,有计划地几乎在一个历史时期同时出现在一个民族和一个文化当中,这是非常特别的,是独一无二的。这个独特性怎么去判断它都是不为过的。所以,我们人类所有的教育经验其实未必适合你们,因为基本上来讲,人类所有的教育对象都是有兄弟姐妹的人,都是从小就本能地掌握了良性竞争或者恶性竞争。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  相似文献   

13.
李洪志在他的《转法轮》一书中多次强调“因为我们是佛家的”,所以他建立的所谓功法要采用佛家的符号.又自称:“我门法轮大法的标记是法轮。”“我们法轮大法是佛家8万4千法门中的一法门,在我们这一次人、类文明历史时期从来没有公开传出过,但是在史前一个时期广泛度...  相似文献   

14.
论时代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光远 《学海》2001,(3):9-14
经过许多年的观察与思考 ,特别是在对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中 ,我觉得应该认真研究“我们现在究竟正处在一个怎样的时代”的问题。我考虑了一下 ,认为世界百多年来经历了四个时代 :1 .从 2 0世纪初 (也许应该再提前到 1 9世纪末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是现代世界历史的第一个时代。2 .从俄国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是现代世界历史的第二个时代。3.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冷战时期 ,是现代世界历史的第三个时代。这三个时代都不是我想研究的时代。我想研究的是我们正处在的时代。它是现代世界历史的第四个时代。这第四个时代…  相似文献   

15.
徽州木雕是徽州明清建筑装饰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建筑宅院的营建过程中,对木雕内容题材与构图表现的选择,并非由匠人依经验进行独立创作,而是以一种共同创作的方式来表现。整个宅院的木雕都会以统一的主题来雕刻,表现屋主的期盼与夙愿。文章以树人堂主体部分的木雕表现来分析民居木雕构思创作的主题,从而得出民居木雕创作构思以及表现的思维范式。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是一个多灾多难、急剧变革的时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个层面都在发生着深刻而剧烈的变化。受历史大环境的影响,佛教也同时经历着近现代化的改造过程。由于历史遗留的积弊,加上现实因素的压迫,近代中国佛教真可谓内忧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民居门窗构造形式及特征具有悠久的历史,而徐州户部山古民居门窗艺术更是独具地域、民俗特色。它是当地人民长期生活沉淀积累、融会南北文化的产物。户部山古民居门窗的艺术启示我们,现代设计在追求时代性和创新的同时,也应融合传统元素,使现代建筑装饰和设计具有更丰富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女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半。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女性和男性一同缔造着人类文明。然而由于男女两性生理上的差异,导致了社会分工不同,使得“男女有别”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而“男女有别”的背后应该说女性是被动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女性也是不同的,我个人认为她们之间的相异之处,很值得我们作些比较。对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信仰立场、不同的文化渊源的女性作比较,它的面应该说是很广的。  相似文献   

19.
西塘古镇的古民居建筑有着数百年的历史跨度,然而经过数百年历史的更迭,反映了民居建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派别中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独特的地理环境成就了原生态的水乡原貌,这里处于亚热带,西塘地势平坦,河流密布,自然环境十分幽静。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形成独特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风貌和生活特征。古镇最大特点就是镇内的明清建筑群规模之大和保存之完好,这是江南少有的。西塘在不同方面向人们展现了它的不同之处,在建造方面:镇上河道纵横,所以临水而居。基于对于装饰材料、社会地位和文物保护方面的要求,我们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利用现代技术,实现三维模型整体复原的方式,达到三维模型精细准确地将西塘古镇复原。从而再现西塘古镇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同时将整体的建筑艺术以三维的方式进行整体的剖析和演绎,来形成一个科技感十足的数字化资料。通过数字化整体的分析,有利于同行业学者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基于数字化的技术有利于广泛的传播,有利于文化旅游的宣传,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从而展现一个拥有朴素的古建筑群、浓郁的水乡气息、保存较好的原始风貌,以及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当地原住民传统的人文习俗的一个享誉全国的旅游目的地"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内涵,既包括近现代以来的文明发展,也包括由历史积累而成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道教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中,曾与儒学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共同承担着代表民族文化主体的责任。道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及一个社会实体,不仅具有事实的人文和生活内涵,而且还有深厚的社会民众基础。它是适应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需要而产生的流传与演变乃至历史文化生态运动的必然结果。道教蕴藏的丰富思想不仅在本质上不与现代文化生活相对立,相反是我们由今天迈向未来的难能可贵的文化基因宝库。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