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博物馆作为我国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织部分,在现代化文明的快速推动下,其陈列功能逐渐发生了全新的改变,审美与教育、体验与传播等都已囊括在了博物馆展示的职能当中。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集聚场所,不仅是一个社会发展到某一阶段的重要产物,更是区域内的政治文化中心。伴随着近年来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博物馆成为了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承载者,因此,如何发挥博物馆特有的功能,提升城市的发展成为了人们所热议的话题之一。同时,文章也将对博物馆展示设计理念与城市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淄博市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在我省属设置较早的地方性综合博物馆。该馆始建在博山颜文姜祠大庙内,1981年,市委市府决定将市博物馆迁至原市展览馆(座落在张店),建筑面积2250平方米。近年随着我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文博事业发展的需要,淄博作为一个较大型工业名城,其地位和国际知名度日趋提高。作为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窗口的博物馆原有馆址功能已不适应日益发展的博物馆事业需求,为了加强博物馆工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在人们的城市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社会与文化价值,人作为博物馆陈列的服务对象,其感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博物馆陈列的设计离不开人体工程学,如何通过人体工程学提升博物馆陈列的设计品质,是现阶段博物馆发展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从人体工程学的概论出发,分析博物馆陈列设计中"人的身体"与"人的心理"相关理论应用,旨在提升博物馆的总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新建建筑,文物保护建筑内的博物馆具有诸多的局限,展陈改造也更为复杂。但是,对文物保护建筑的保护修缮,能够保留历史记忆,提升博物馆的品味。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新址(原跑马总会大楼)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南京西路325号。跑马总会大楼始建于1933年,为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陈围绕城市发展各个重要事件节点,全面梳理了城市历史脉络,是一座综合反映上海历史发展的地志性博物馆。文章介绍了对该建筑进行的保护修缮与再利用工程。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是城市最忠诚的见证者,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一座记述城市历史发展的博物馆。近年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成为其核心职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城市历史博物馆如何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更好地让观众认识历史十分重要。文章立足新博物馆学教育理论,分析柏林故事博物馆的公共教育及活动形式,给中国建立城市历史博物馆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自然综合体和水陆综合生态系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人文景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充分展现城市文化,给人们带来良好的文化体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北方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提取北方城市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运用到北方城市的湿地公园人文景观设计中,可以展示北方地区城市特色,丰富北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的层次与结构,增强湿地公园的吸引力。通过阐述湿地公园的功能,探讨国内外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分析建设湿地公园的必要性和要求,并对北方城市的湿地公园人文景观设计的必要性和设计策略进行详细的研究,以促进湿地保护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博物馆的设计过程中,博物馆的外观设计是直接与外界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对博物馆的第一印象完全就是通过视觉来进行观察,所以博物馆外观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对博物馆的第一印象。因此,博物馆的外观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从审美角度来对博物馆的外观设计进行简单阐述,希望通过此方面来使博物馆的外观设计更趋完美,使此项功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8.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系统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极为重要。而三亚市作为著名的国际海岛旅游城市,更应该着眼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水平。文章通过对三亚市交通遮阳亭的设置背景与现状以及使用功能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功能提升策略,有望提升交通遮阳亭的相关功能,使遮阳亭结构设计特色化、使用功能便民化、信息投放内容多元化、技术设备先进化,使其作为媒介来宣传三亚市,为三亚市城市发展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因此,规划建设并合理利用遮阳亭对三亚市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推介旅游城市和推进旅游发展是新时代的重要话题。以品牌化推进旅游城市综合发展,有效融合了旅游城市目的地建设、传播与营销、视觉与表现,是旅游城市发展的典型模式。文章从推进旅游城市品牌塑造的目的出发,探析了旅游城市品牌塑造的基础工作及导向。  相似文献   

10.
数字展示设计是现代博物馆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给新媒体时代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随着数字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传统展陈的方式也逐步进入数字化展示方式,由于数字展示具有诸多的优势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更为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在如今发展迅速的设计领域里,展示空间在城市建设和公共艺术建筑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博物馆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积淀的产物,是了解和融入城市的有效途径之一。但部分特殊人群因设计疏忽被阻隔在外,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盲人。本文从盲人的视角出发,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了解他们的感知需求。通过不同展品展示方式及交流模式来增加盲人及普通人对于自身、他人、世界的认识,达到博物馆的教育目的,从而延伸到展示空间中特殊人群交互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整合艺术学理论、工艺美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设计艺术等专业成果,理论联系实践,在博物馆规划方案中跨界合作并进行综合研究,对"湖北民间美术博物馆"建设的背景、建设的路径进行规划,为"湖北民间美术博物馆"设计提供设计要求与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16年12月2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郑州大都市区形成。大都市区包括郑州、开封、新乡、焦作和许昌5个城市,推动郑州与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四市深度融合,加快融合周边城市发展,增强国内辐射力、国内外资源整合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区。河南省政府大力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为提升城市群竞争力的首要突破口,强化郑州对外开放门户功能,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功能,集聚高端产业,完善综合服务,推动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形成带动周边、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类型不断拓展,地标建筑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部分,在城市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文章对城市网红地标建筑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信息化时代城市地标建筑设计的要素与不足之处,以解决城市地标建筑设计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共环境的文化理念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更新,走创新发展的道路。非物质文化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作用和意义亟待拓展。当今世界的变化速度和中国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瞬息万变,层出不穷的创新成果给城市发展、环境艺术、环境理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激励人们努力发挥创造力。通过对蔚县非物质文化的调查和相关文献研究,以城市公共空间发展为背景,围绕四个功能对非物质文化的应用进行论述,探索非物质文化艺术与现代公共艺术融合的策略。未来城市公共空间应把非物质文化融入城市文化建设中去,从而使整座城市更加宜居。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城市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两个个体,数字城市的建设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数字化城市的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加强城市运行水平的重要管理方法。在城市化建设不断升温的今天,城市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矛盾,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对于这些矛盾的解决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桥梁是现代城市交通基础性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景观。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对桥梁的设计要求日渐提高,而桥梁所呈现出来的结构外形除了需要符合城市历史文化、市民审美、城市生态环境特点外,还表现出更为多样化的内涵、价值与功能。因此,对现代桥梁设计中的形式美问题进行研究是发挥现代桥梁设计在协调与促进城市景观与社会文化共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相应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都得到了飞速发展,立足城市功能和城市发展需求的城市建筑综合体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城市建筑综合体逐渐形成城市CBD或城市副中心,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城市建筑综合体空间、功能以及交通设计问题关系到其作用的发挥。文章将结合万达广场的建设,深入探究这一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建设发展中后期的首要任务,研究城市更新对中国城市化的深入和城市品质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文章在研究国内外城市更新的特点和发展思路后,以本溪市9块零散小规模地块为例,提出城市更新应完善城市公共空间与生态环境、公共设施与城市功能的思路,结合本溪市具体地块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划探索。  相似文献   

20.
罗文娟 《美与时代》2013,(12):24-24
城市地下网管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城市功能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上轻下”的随意性由来已久,城市排水系统等地下管网建设严重滞后,这一现象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也造成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极大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