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密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四大建筑设计大师之一,他摒弃了豪华繁琐的设计原则,提出了"少即是多""流通空间""全面空间"的设计思想,并主张人—自然环境—建筑应融为一体,表现人机环境与自然的天人合一。功利之美与密斯·凡德罗的建筑设计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密斯·凡德罗在建筑设计上不仅表现了功利间的有用、实用的功能,而且在外观设计及内观装饰上还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通过对密斯·凡德罗的作品解读,了解了当代设计的"少"非空洞而是精简,"多"非繁琐而是完美。"功利"不是唯利是图、私欲泛滥,而是艺术与哲学间最神圣、最尊贵的产物,其不能作为伦理道德与政治决策的高级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中国古代道家哲学思想中的"大道至简"与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的设计思想在景观设计上的应用对比进行研究,分析两种哲学思想在景观设计中的异同,论述"大道至简"哲学思想与"少即是多"的美学特征和应用,通过案例对比进行进一步对比阐述,最后将两种设计思想在景观设计中的"同"进行应用创新,结合中国本土文化,使其可以更好地融入到中国现代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3.
细节的力量     
1485年,英国国王理查三世因一个马掌钉而输掉整场战役。 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一句话:“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强调,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无论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都不能称之为成功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巴塞罗那德国馆是现代建筑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由建筑大师密斯设计,他采用了"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文章以巴塞罗那德国馆为调研对象,提出了一系列基于空间体验的空间构形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优良设计"的概念来自1949年瑞士工业同盟举办的一个观光展览会上,由设计师马克斯·比尔首先提出。由于当时的美国消费主义盛行一时,这种"炫耀性消费"和生活方式在欧洲引起了一些设计师的疑问和讨论。"优良设计"从威廉莫里斯时代开始,主张使用自然的材料,诚实的装饰,并将工艺与朴素相结合,后来在德国发展成为了一种理性,核心内容是形式追随功能,并适当使用材料。上世纪50年代"优良设计"的概念传到了日本,并且对当时的日本现代设计也产生了  相似文献   

6.
正我过世的祖母曾经有句话,叫"送饭送给饥人,送衣送给寒人",德国人送礼物很有这个味道。我的朋友露西过去有一个小本子(当然她现在记在手机里了),记载的都是朋友的生日和朋友的爱好。一旦受到邀请,她就胸有成竹地出门购物了。那么,德国人送礼,送什么东西为多呢?实用的东西。它排  相似文献   

7.
汪灵 《美与时代》2015,(1):115-116
包豪斯为现代主义提供了清晰明确、耐久实用的设计原则,追求经济、简洁与实用功能。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在"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形式追随功能"、"忠实于原材料"、"少即是多",这三条戒律使"无印良品"被当代都市消费者接受,并使得这一品牌得到了较高的知名度和消费者忠诚度。  相似文献   

8.
《学海》2016,(2):210-216
一般讨论儒家丧礼,多专重在谈"丧服",也就是生者如何为死者服丧;而忽略了死者。其实,儒家的丧礼有二方面。一方面是"生者自饰":生者依其与死者的身份关系进行自饰,包括服饰及丧期,这就是一般所说的"丧服"。另一方面是"饰死者"。《荀子·礼论篇》说:"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就是为死者进行装饰。这方面谈论的人比较少,本文拟就儒家如何"饰死者"略加述论,同时也藉由饰死者的"仪式"来观察讨论儒家"慎终追远"之"慎终"的礼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十七世纪的荷兰人斯宾诺莎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哲学命题——“任何规定都是否定”。十八世纪的德国人黑格尔对此十分赞赏,根据这一命题作了大量文章。近、现代的许多哲学家,包括有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也认为这一命题是辩证否定的极好表述。其实,斯宾诺莎的这一命题,并不是什么深奥的哲学命题,而是非常简单的逻辑学常识。“规定即是否定”,实际上是形式逻辑“A是A,不是B”的命题的另一种表述。这种“规定即是否定”  相似文献   

10.
室内设计是运用一定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在原有的不完善的空间上创造出功能合理、美观舒适、符合使用者生理和心理要求的室内环境,而装饰画是室内设计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室内装饰画的运用中,人们要科学合理地选择装饰画,坚持少即是多的装饰理念。用装饰画为营造美好的室内环境创造条件,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创造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11.
现代建筑大师赖特认为"建筑的本质不在于其四面墙与屋顶,而在于其内的空间"。所以"建筑不惟以其实体的造型、结构、风格与装饰细部,向人们传布某种文化信息,建筑空间也同样具有十分深广的文化内涵,深入到不同建筑空间的文化背景层面上进行一些考察,就会发现,空间,较实体,负载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汉时期,室内空间营造的主要建筑创作呈现出了为皇权服务的设计特色。用"华美"的装饰以达到"重威"的目的,也彰显"团结"的气魄。所以,这一时期内部的主体建筑是金碧辉煌、雕刻绘涂的装饰风格。汉代是一个崇尚"大"的时代,"以大为美"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2.
王青翰作品     
正作品简介:两幅作品均为阿道夫·门采尔的素描临摹。阿道夫·凡·门采尔(Adolfvon MenzeI,1815-1905)是德国伟大的油画家、版画家和水彩画大师,也是世界级的素描巨匠。门采尔一生为世界留下约7000余幅素描作品和80余本素描、速写集,广泛而深刻地表现了德国的社会生活风俗。  相似文献   

13.
人类文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致使人们在接触商品的过程中,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简约的包装设计风格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魅力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少即是多、以"无"平衡整体,用最少的元素排列版面,使版面产生美感。探讨以简约版式形式表现食品包装内在美感的表达,结合食品包装设计多方面分析版式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与构成元素,能够更加形象地呈现出在食品包装中简约设计的美感。  相似文献   

14.
民族性格是指一个民族的群体人格,即一个民族所共有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思想、情操、嗜好、激情、习惯及行为方式等。民族性格的形成是与这个民族所长期依存的生存环境、历史条件和文化传统分不开的,换言之,它是一个民族在其特有的历史环境和文化传统下逐渐形成的。印度文明绵延五千余年,它所哺育出来的印度各民族具有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自古以来印度就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度,因此,宗教信仰和文化在印度民族性格的形成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今天的印度有10亿人口,其中印度教徒8.2亿(占总人口的82%),穆斯林1.1亿(占11%),基…  相似文献   

15.
"象罔得玄珠"是《庄子·天地》篇中的一则寓言。这一寓言形象地阐述了大道大美是不能用理智、言辩和一目了然的视觉去获取,要靠"恍惚"和"感觉"才能把握。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家具发展中不同时期有各自的审美艺术特征。"象罔得玄珠"意境说的两大方向即"虚实结合、有无相生"和"内审美、外审美",对传统家具的造型、材质、装饰都有影响。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的审美创造和欣赏,是"虚实结合、有无相生""内审美、外审美"的高度统一,是一个从"心"到"物",再由"物"到"心"的过程,因此"虚实、有无、内外审美"是生成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美学思想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装饰艺术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装饰艺术的发展和演变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一起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岁月。装饰艺术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和面貌。现在,装饰艺术已然受到当代审美观的影响,通过不断的革新来适应现代设计的需要。像其他艺术一样,传承与变革也是装饰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客体与主体的关系问题,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也是研究知觉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1935年德国心理学家苛夫卡(K·Koffka)曾提出:“事物为什么会被看成它现在的样子?”这个问题不仅曾经困惑过许多古代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而且也困惑着当代许多心理学家,其中包括一些研究知觉问题的心理学家。一、知觉中的直接理论与认知理论二次大战后,知觉研究形成了两个重要的方向,即直接理论与现代认知理论。吉布生(J·J·Gibson)是本世纪研究知觉问题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的一生发表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知觉专著,如《对视觉世界的知觉》(1950)、《作为知觉系统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8.
在写作过程中,古往今来,人们都在追求这样一种境地:“意则期多,字惟求少。”就是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相当丰富的内容。用现在的说法,就叫做简炼。所谓简炼,是说在写文章的时候,文笔要干净利落,“贵乎精要”,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说:“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唐人刘知几在《史通·叙事》中也说:“文约而事丰,此述作之尤美者也。”以最洗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这是文辞简炼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韩磊 《美与时代》2015,(2):127-128
教育的信息化趋势是推动软装饰设计教学形式变革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们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颠覆了软装饰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成为软装饰设计课程教学效率改革的一项强而有效的策略。但是现在还存在效率不够高的问题。怎样才能提高软装饰设计课程教学效率,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0.
牡丹纹考     
装饰纹样演变的历史,其实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审美特征变迁的历史。牡丹纹的衍化历经千余载,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发展史中,可称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借助牡丹纹的探溯,概览外来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交融和汇流,最终可使这一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传统花卉纹样成为装饰定式。此外,考察牡丹纹的造型衍变与内涵拓展,无异于梳理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装饰特征与演变过程,对当代装饰设计的诸多领域应用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