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故宫建筑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是世界现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象"与"意"的概念源自于《周易》,也是中国古代美学史艺术精神的总括。在建筑中,建筑的"象"是指其形式,"意"则可以理解为建筑所表达的精神。从北京故宫建筑的整体布局、色彩特征、装饰特征这三个方面入手,可以更好地解读北京故宫建筑中所蕴含的艺术特征及其蕴含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
也许是文化性格使然,在大与小之间,国人每每喜欢"大"而不喜欢"小".经济腾飞称"大国崛起",领导批示叫"大笔一挥",完成任务是"大功告成",人出名了也是"大红大紫".可是我们是否思考过,我们的文化血液里是否堆积了过多的"大"的观念——似乎"大"就是重要和时尚,从大片到大典,从大腕到大亨,无一不是好大、喜大、炫大.在这崇"大"观念的作用下,不少人认为:建筑要有大手笔,典礼要有大排场,至于做人,那就要有"大爷"那样的范儿……其实,疯狂追"大"的背后是人心私欲的膨胀以及资源极度的浪费.  相似文献   

3.
"三雕"艺术即传统砖雕、石雕、木雕,是闽北古民居建筑装饰的主要表现形式。匠人们用精湛的雕刻技法,以砖、木、石的材料为媒介,创造出形式内容丰富的"三雕"艺术品,表达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使下梅村古民居雕刻艺术成为闽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俄式"木刻楞"建筑是俄罗斯先民在改造客观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美的建筑,满洲里的俄式"木刻楞"建筑是在特定历史背景和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下本土化了的原木结构建筑,具有形态美感、色彩美感、质料美感、建构美感、装饰美感和符号美感。这些美感源于初识俄式"木刻楞"建筑时由感官系统直接感知到的形态与色彩,源于对材料与建构的理性分析,源于由装饰和符号引起的一种感动。文章分析了满洲里俄式"木刻楞"建筑的审美特征,从而给观者精神上的理解与观照。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一种文明样态,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三大系统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以是观之,理想的建筑和城市应该能够让我们"诗意栖居"和"留住乡愁"。2013年12月15日,由北京市伦理学会、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主办,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北京市"城市与空间"学术创新团队承办的"生态文明视阈下的建筑伦理与城市文化"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装饰艺术(Art Deco)建筑作为上海近代建筑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构成了上海的城市形象,同时作为一种时尚文化,还传播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Art Deco作为"海派"建筑文化发育时期重要的建筑风格,它的流行可以说是两者相互选择的结果,其所构成的城市形象,不仅仅是建筑形式的拼贴,更深藏着城市历史、审美趋向及价值观,对当代上海城市形象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空间性与时间性的精神层面上,建筑美与诗意美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和同构性。建筑美的根本所在,来自与一定的诗意相契的"建筑意",它是建筑的环境、材料、技术、结构与艺术以及实用、认知、审美与崇拜等一切因素的一个文化综合。将建筑美等同于诗意美,是对建筑美的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美国的著名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是"有机建筑"的倡导者。赖特崇尚自然,其设计的建筑充满诗意,流水别墅是对"有机建筑"最好的诠释。时至今日,他的设计思想也引领着未来设计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初,美国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提出了"有机建筑"一说.很快这个"道法自然"的新鲜事物成了对现代建筑较有影响的建筑流派.百年后的今天,随着人性化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代主义建筑和后现代建筑遭到了更多的质疑.基于此种现象,"有机建筑"似乎为我们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0.
建筑的艺术性体现了建筑的精神意义与内涵,是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从矶崎新的设计理论、空间构成、"隐喻"意义三个方面探讨了矶崎新的建筑艺术表达形式,通过对矶崎新建筑构成方式的解析,思考艺术性建筑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正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的"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16年10月29日在北京公布。"致敬百年建筑经典:首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发布暨中国20世纪建筑思想学术研讨会"在故宫博物院宝蕴楼隆重召开。此次会议上,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发布了98项"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人民大会堂、武汉国民政府旧址、天津劝业场、上海外滩建筑群、厦门大学旧址等入选。遗产的概念是动态的,对近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将逐渐成为今后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向。我国建筑遗产不仅仅只有长城、  相似文献   

12.
"工匠精神"之所以是这个时代标志性的话题,是因为这一主题正处在几个关键的节点上。一是随着经济发展内外部条件的变化,我国进入了一个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如何从仿制成功走向制造和创造,这是事关国家与民族持续发展的大问题,而工匠精神正是这一节点上的关键。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仅仅是粗制滥造的产品损坏了我们的声誉,更主要的是很多人的心性也处在一种粗糙放荡的状态,而工匠精神正好是完成我们心智转变的一剂良药。三是我们的历史本不缺乏工匠精神,但如何延续和发展工匠精神,事关我们民族未来性格的打造。  相似文献   

13.
从"格子杀手"蒙德里安格子绘画中汲取灵感,将其转化为新颖的设计理念,并进一步应用于旧建筑立面再生设计当中。这样,不仅使旧建筑能够与时俱进,而且让其赋予了新的生命。以南京林业大学香樟苑建筑立面再生设计为例,以"格子游戏"为设计理念,详细诠释了香樟苑建筑立面再生设计方案。对香樟苑建筑立面再生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运用蒙德里安格子画的构图语言,从现代风格角度,提出了香樟苑建筑立面再生设计的相关策略,以期对进一步研究建筑立面再生设计活动的设计师提供一些方法与启迪。  相似文献   

14.
俄式"木刻楞"建筑因其与自然的关系亲和、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运用本土材料以及主体材料木材的可再生可降解的可持续发展特性,可为现代木结构建筑提供借鉴和启示。从环境方面讲,俄式"木刻愣"注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宜;从以人为本的方面讲,人是空间中的主体,建筑物作为人类的庇护场所,注重人的使用价值和心理寄托;从场所精神的角度看,与现代建筑缺乏人情味儿的千篇一律的混凝土盒子相比,木材质的温度感和民族审美让长期生活于此的人们更具有归属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木刻楞"建筑中体现了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等当代建筑急需具备的气质。  相似文献   

15.
传统建筑装饰是建筑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在中国本土建筑文化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直接记录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珍贵记忆和艺术文化。文章主要研究鄂东南传统建筑装饰的艺术特色并在此基础上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促进乡村的发展。文章以鄂东南建筑文化为切入点,全面深刻地概述了鄂东南建筑的特点,从大量的资料中了解其特征及文化内涵,从多方面了解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各地建筑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如何把乡村振兴与鄂东南建筑的传承与创新改造结合起来,并深度了解了国内对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建筑传承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各个朝代的帝王及其谋臣们为了维护帝王统治,使帝王江山永固、国运长久,都对皇家建筑进行了精心规划和设计,建设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城市建筑,力图通过完善的都城建设,达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目的.北京明清皇家建筑,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建筑群,集中传输着中国的哲学、美学及艺术等概念.易学象数作为一种隐喻、借喻、象征的工具和手段,在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是皇家建筑的规划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体现.本文从三极之道、坤元用六、乾元用九、九五至尊、阴阳象数及河洛象数等六个方面,研究了易学象数对中国建筑特别是北京明清皇家建筑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主要用象征生命的木材建造房屋,人们仅仅将建筑看作遮风挡雨的工具,而不会把人生之精神、永恒价值寄托于建筑上。同时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反映在建筑上,使建筑呈现出内向性、秩序性、生物性的特征。庭院住宅,是我国使用较广泛的建筑形式。系统地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也许能够探寻到"学校文化"的根,从而为教育的创新找到新的发力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人们开始积极思考城市建筑的意义,城市建筑不仅只是单纯地满足人类的居住需求,还是具有良性的生态循环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人类居住形式。因此,生态园林导向下的城市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逐渐凸显其重要性。虽然目前生态园林与城市建筑的有机融合不具备普遍性,它暂时只体现在小众独享的范围,但其具有实验性,探索新的居住形式是人类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文章以定位"地铁口上盖,绿色家园,森系生活态度"的"述森林"建筑园林景观设计为例,从生态学原理出发,使用多层次、多功能、科学的植物配置方式,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秩序,探析生态园林与城市建筑融合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9.
论“建筑场”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建筑场了研究命题,并从其概念、构成、特征、实践、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概括的论述,着重指出建筑场意识的建立,对建筑活动的理解、建筑理论的研究、建筑实践的指导等方面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和思考,以便更好的实现建筑活动多层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仅要满足人们居住使用的目的,还应该有其特有的精神特质和设计哲学来传达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只有使建筑外观、关照心理的室内设计和建筑的精神三个方面都具备"以人为本"的建筑要素,才能做出人性化的建筑,才是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