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公共艺术(从1949年起)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集合,在社会主义体制下以各类形式广泛存在于社会环境中。公共艺术会间接改变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的文化观念与审美趣味,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简要梳理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脉络,研究当下中国公共艺术的现状,结合实例分析,促进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地域文化在公共艺术中的新出路为主题展开论述,首先对研究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分析了地域文化在公共艺术中的具体内容,之后重点从多个方面针对地域文化在公共艺术中的新出路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思想意识的开放,刺激了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为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公共艺术与一般艺术存在较大差异,其是以公众审美和需求为基础,并且在城市中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对东北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进行分析,首先需要明确公共艺术发展的基本要求,并基于东北城市文化特征,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新的发展方式与措施,以不断推动城市公共艺术的健康发展,丰富城市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4.
城市文化与城市公共艺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实际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文化在其中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首先介绍城市文化与城市公共艺术的内在含义。其次,研究苏州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其中主要包括苏州公共艺术的功能以及苏州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两方面内容。最后,分析苏州城市文化对城市公共艺术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苏州古典园林、苏州古镇、苏州轨交站点、苏州火车站雕塑群。  相似文献   

5.
公共空间艺术中的主题形象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历史文化载体,是大运河文化带传统人居环境的显性符号。在分析目前公共艺术形态的基础上,以淮安“西游”主题形象为例,对创生性公共艺术的概念和形态进行阐述与研究,提出创生性公共艺术具有标志化、情景化、属地化和资本化的特征,标志化与情景化是创生性公共艺术的外在形式,而属地化和资本化是其内在意义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随着公共艺术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不断实践,其对社区品质的改造能力逐渐被大众所认知。以建设美好的生活环境为目标的社区公共艺术发展是社会进步及时代的需求。文章通过思考社区公共艺术实践中出现的公共关系问题,对提升社区品质的实践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梳理,从而为社区公共艺术组织策划提供了参考和启示,以期为公众提供舒适的居住条件、良好的公共关系和优质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7.
从公共艺术的形式语言入手,分析其造型色彩语言的特性,以新疆公共艺术视觉造型语言的现状为脉络,通过分析案例,解读不同地域文化语境下的公共艺术视觉造型语言的精神内涵,分析具象、抽象和意象的造型语言所传达的文化精神和公共意识,为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旧村落亟待改造,以促进乡村与城市繁荣共生。公共艺术是一种文化形态,包含多种艺术形式。文章通过国内外两个案例,阐述了公共艺术在乡村改造中具有美化环境、文化导向、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大众生活的作用,探索了公共艺术在乡村改造中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将公共艺术置于城市艺术设计大框架内,从大环境和系统设计的角度深入分析装饰艺术介入城市公共艺术的途径,探讨装饰艺术介入城市公共艺术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并从装饰艺术符号的提取彰显城市文化内涵、装饰艺术介入城市公共艺术构建地域特色和可识别性、装饰艺术介入城市公共艺术体现场所精神三个层面阐述装饰艺术介入城市公共艺术的表现与意义,以将装饰艺术更好地融入城市公共艺术。  相似文献   

10.
公共艺术是一种呈现艺术本体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当代文化现象。公共艺术是促进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诸多艺术方式能够在当代文化的意义上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方式,它是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地铁正处在快速发展期,作为公共文化艺术的新载体——地铁空间,对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对于彰显地域特色、引导市民行为和推动城市文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以西安地铁为例,在分析其空间艺术装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地铁公共文化艺术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陶瓷艺术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城市的公共艺术发展过程中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公共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我国陶瓷艺术的价值,成为了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文章主要分析了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艺术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既是新时期文化的载体,又是代表城市文化的重要符号,由此可见其对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来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共艺术来源于城市,也隶属于城市,更服务于城市,从诞生到延续每时每刻都依附于城市。一个城市如若没有文化,那么也就意味着没有了灵魂,世界上有千千万万座城市,区分这些城市的最佳途径就是分析其城市文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公共艺术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新媒体的诞生为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文章对此做了深入研究,首先对新媒体艺术和城市公共艺术的概念和特征做了一系列阐述,随后分析了新媒体艺术应用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相关原则,最后探讨了新媒体艺术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于"公共艺术"一词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论,直到今天,其艺术观念和设计表达仍没有统一的、明确的定论。公共艺术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很长的一段过程中逐渐演变而来的。文章对公共艺术的城市文化特征和传承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我国国情,将公共艺术的设计文化语境取向作为都市文化精神传达的系统符号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丁宁 《美与时代》2013,(3):9-13
公共艺术是当代城市与环境美学不可忽视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在当代城市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的实践较之于理论研究更为活跃和领先。目前我国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也逐渐关注公共艺术。对公共艺术的认知、理解与实践,目前还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我们需要以包容的态度来争鸣和探索,希望在这种争鸣和探索中达成对公共艺术符合逻辑的、具有学科意义的共识,以便促进公共艺术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文化的全球化的冲击,我国城市中的公共艺术发展成为当下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共艺术的产生是以西方艺术发展史的渐进和社会变革为背景一种艺术门类,是产生于当代社会背景和艺术发展的土壤之中,具有当代性。而我国准确意义上的公共艺术才发展了不过30多年时间,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出现很多盲目和滞后的现象。一、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时间较短,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从  相似文献   

17.
都市菜市场随着时代的变化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当下许多菜市场面临被拆除的危机,因为传统脏乱差的菜市场已经不能满足市民的要求和城市复兴的发展。在以文化为主导的城市复兴中,公共艺术持续的文化魅力和丰富的艺术形式在恢复空间活力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文章通过对消费文化和公共艺术介入的研究,探讨生活方式与公共艺术的关系,并结合一些成功的案例,总结出公共艺术的介入如何在空间体验、文化表征等层面推进新的生活方式的发展,将一个传统意义的菜市场变成一个具有超强体验感和影响力的空间,这为我国多数菜市场提供多种可能性,为公共艺术进一步复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剪纸是我国民间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符号,更是现代艺术可以借鉴传承的不竭源泉。公共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一种,更需要学会怎样挖掘剪纸艺术的深刻内涵,并以此发展公共艺术的新形式、新语言,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传承和发扬,并应用到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当中。文章就现实的一些案例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传统文化中剪纸艺术形式与城市公共艺术的创新与融合。从现代我国公共艺术发展概况出发,综合剪纸艺术特点和剪纸艺术结合城市公共艺术的创作案例,总结了我国剪纸艺术在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上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安静 《美与时代》2015,(3):12-14
"民族性"是北京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首要定位,地铁公共艺术当然也不例外。民族性最终体现为民族文化符号。公共艺术恰当地运用民族文化符号,对城市建设意义深远,可以有效避免千城一面的建设困局。未来北京市地铁公共艺术在发掘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优势方面一定会呈现出更多的精彩!  相似文献   

20.
城市的公共空间如同一面镜子,彰显着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科学发展水平,公共空间还是城市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当代装置艺术融合科技和地方特色文化,以艺术性的形式应用到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规划,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性高度。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装置艺术将会朝着智能化、人性化、艺术化的形式继续发展。文章主要阐述了当代装置艺术应用的必要性以及应用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策略,旨在促进当代装置艺术和城市公共空间更好地融合,从而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满足广大居民的艺术性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