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新区周边城中村现象是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特殊产物。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中村现象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管理以及城市景观建设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城中村改造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加之各地城中村环境不同,发展情况不一,加上新兴大学城选址又总是向城市外围扩展,因此不可避免地与城中村问题交织在一起,导致规划改造整治困难重重,而成功的案例更是屈指可数。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城中村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中村的存在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面对我国城中村改造的普遍现状及问题,从城市更新的视角探讨相应的解决方式,分析政府主导、市场主导、村集体主导、社会主导模式等城中村改造方式,为城中村的改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重点项目——明德门遗址保护工程暨杨家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改造后的杨家村将成为以遗址保护、商业开发、文化艺术为主导的文化创意区,成为西安城南新的人文标志和活力增长点。所以杨家村要保留遗址的同时,拆除周围杂乱的棚户区。文章以西安市典型城中村——杨家村为例,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对复杂,是在唐代明德门遗址上的一个棚户区,所以整治的过程中需要考虑遗址的保护,并不像其他城中村可以直接撤村建居或者推倒重来。杨家村的改造,只能通过局部拆建和整体拆建来完成。总的来说,就是在此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4.
城中村社区营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基于此,结合广东深圳城中村现状和国内外社区营造研究,以深圳南头古城为例,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深圳城中村社区营造策略。研究发现,南头古城通过社区营造,改善了整体环境,完善了社区功能,带动了商业、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对深圳城中村社区营造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现象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普遍性现象,它既区别于现代城市,又不同于传统的村落,引发了不同于其他社区人群的健康问题。论述了城中村的特殊性质,分析了当前城中村人群健康问题,并据此提出开展健康教育,保障人群健康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人群健康: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中村现象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普遍性现象,它既区别于现代城市,又不同于传统的村落,引发了不同于其他社区人群的健康问题.论述了城中村的特殊性质,分析了当前城中村人群健康问题,并据此提出开展健康教育,保障人群健康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的色彩设计问题,渐渐成为人们较为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对既有建筑进行立面改造工作,可以更好的对城市环境进行美化,实现城市建筑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的关注度较低,改造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既有建筑立面改造效果。对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的色彩设计研究,将注重把握色彩设计的原则,发挥城市文化特点,使城市既有建筑立面改造取得更好的审美感观,以实现既有建筑改造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发展与基层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海》2016,(4):28-34
本文讨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社区发展战略与基层治理。新型城镇化要求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的基础是良好社区提供的人居环境。本文根据社区管理方式对现有城市社区分类的讨论,指出中国现有的五大类型的前四类社区(传统市民社区、单位社区、城中村社区、城乡接合部社区和新兴商业小区)都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或冲击,第五类新兴商业小区的社区建设还在形成过程中,参差不齐,发育不全。这五类社区都不足以全面应对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挑战,提供良好的人口接纳、基层治理和市民服务。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我们有意识从社区发展的视域出发,遵循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和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大力推动社区发展,构建以规划改造为空间基础、就业机遇和通勤为基本条件、和谐人居为生活环境、法律服务和冲突治理为手段、新型城市基层综合治理为目标的社区发展战略,以达到和谐人居的城市治理。综合城市主义理论对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设环节中,城市改造的目标是合理利用土地,完善城市功能。当前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但仍有部分城市土地的运用现状堪忧,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求,部分中心区域人流量大、交通拥堵、空间有限等,因此城市改造至关重要。文章结合土地规划和城市改造工作的开展现状,探讨土地规划设计对城市改造的作用,希望通过城市改造和对土地的精准布局,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现象是我国实行的城乡二元化管理制度在城市化进程中衍生的产物。从郑州市城中村的规划布局和建筑现状出发,针对城中村建筑场所火灾隐患成因及其特点,剖析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提出了改善其消防安全环境的措施。对提高城中村抵御火灾的能力,改善消防安全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许多大型城市都出现了新旧街区并存的现象,对城市的整体风貌造成了一定影响。老旧街区保存了我国城市发展阶段诸多的历史文化记忆,而在相关的城市更新改造中也面临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南京市玄武区西家大塘老旧小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南京西家大塘区块的建筑与景观特色、历史与人文价值、街区改造方式等,探索在城市空间微更新设计的改造方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及旧建筑空间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旧城改造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在城市改造中如何以一种合理的改造方式更好地将城市特色融入到城市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地域性景观文化符号的剖析,阐述地域文化作为城市形象关键词在城市景观、城市建设与改造中的运用,并对其实践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从城市老旧小区成片连片改造的视角,探讨城市景观资源的梳理与运用。通过对越秀区城市景观资源的全面梳理,建立相应的资源台账,并分析这些资源的客观属性和潜在价值。同时,结合越秀区老旧小区成片连片改造实践,运用台账提出改造策略和项目清单,为越秀区的城市景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和特色。结果表明,城市景观资源台账的梳理与运用在老旧小区成片连片改造中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促进城市存量空间的发展提质。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脚步,旧城区的改造更新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分析了旧城改造中历史文脉保护与居民环境改善、物质空间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利用现有资源改造与新建改造之间的普遍矛盾,根据现状提出南昌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交通堵塞、公众设施不足、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也层出不穷,成为阻碍城市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城市空间发展的重心从增量空间向存量空间转变,棚户区是低效率的城市生活空间,作为存量空间类型之一,其更新改造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也是挖掘存量空间潜力的重要对象。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结合攀枝花市二街坊改造,阐述二街坊改造的背景,提出改造中运用的策略方式,推动棚户区改造中"三线"文化的传承与再生,优化环境品质,促进城市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的兴起,城市工业遗址中遗留的景观资源及改造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明显。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保护、改良、创新的工业遗址景观改造理念。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中国新型城市化建设步伐逐渐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城市居住社区正在持续发展与壮大,并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其发展的重要部分。结合国家重视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背景,以晋城市凤翔社区为例,对其景观空间中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社区景观空间的改造对策,以改善居民的现有居住环境,营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8.
尚晶 《美与时代》2022,(4):75-77
城市中小河流的滨河绿道景观再塑目的在于促进绿道与城市的功能紧密结合,提供优良的滨水景观和多样性的滨水活动空间,构成城市中具有活力和生机的滨水区域。以石家庄市泊水公园滨河绿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滨河植物景观区的区域配置、与城市主色调相关的水生植物色彩配置,对滨河绿道进行植物景观改造设计,对城市进行生态修复和绿道空间改造,打造位于栾城中心的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滨河生态绿道。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建设和美观成为了一个城市的标志。在城区的改造中,旧城区的改造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旧城区的改造不但能更好地提高城市的美观度,更加可以改善城区的布局,使城市空间利用率达到最优。文章基于对旧城区改造的相关概述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旧城区改造中公共景观再生设计的原则及设计的内容,从而总结出公共景观再生设计对旧城区的改造的影响,更好地提出在旧城区改造中公共景观再生设计的实施方案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郭文萍 《美与时代》2022,(2):101-103
近年来,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工业厂区与新城市规划建设格格不入,因此,通过分析国内外优秀的传统工业厂区改造案例,总结其设计改造策略。从有机更新的角度出发,以盐城市旧工业区景观设计改造为例,化解城市遗产原有功能性与现有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使城市工业文化遗存景观获得重构,更好地融入城市景观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