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法音》2015,(12)
<正>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是北魏孝文帝为安置印度高僧跋陀而敕建。跋陀在少林寺开创了律和禅两大传承。约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东渡,至少林寺后山面壁九年,首倡禅宗,后被尊为中国禅宗初祖,少林寺被誉为"天下第一祖庭"。唐代时,新罗僧人惠超曾在少林寺向法如禅师求法,新罗僧人慧昭在少林寺琉璃戒坛受具足戒。之后,又有以邵元为代表的一批日本僧人曾到少林求法,明代的陈  相似文献   

2.
正中西方的宗教都要为人类解决以下问题,如何解释世界?如何安身立命?如何规范行为?如何践行理念?当下的少林寺开展了有益探索,以开放、圆融、对话、服务的形式立足国际舞台,助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孝文帝为了安置印度高僧跋陀而建。永平元年(506),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后来到少林寺,开辟译场,翻译印度世亲菩萨《十地经论》。北魏孝文帝孝昌三年(527),达摩驻锡少林寺,首倡禅宗,被称为"禅宗初祖",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祖庭"。隋文帝崇佛,于开皇年间诏赐少林寺土地一百  相似文献   

3.
屈丽蕊 《法音》2021,(4):45-52
山居诗属于山水田园诗创作范畴,可以分为文人山居诗和僧人山居诗两类。文人山居诗多用于抒发山水之乐、隐逸情怀;僧人山居诗则多用来表现山居修道的禅悦体验,传达苦空无常的佛教义理。僧人山居诗是随着僧俗交往的密切,在文人山居诗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自中唐以来,历代禅宗典籍中保存了大量以"山居"为题的作品,山居题材为僧诗所常见。到晚明,随着佛教的"短暂复兴"、居士文化的繁荣,僧人山居诗创作出现高潮。晚明"四大高僧"之紫柏真可、憨山德清都有大量诗作留世。  相似文献   

4.
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少室山,为北魏孝文帝为印度僧人跋陀所建。菩提达摩于少林寺面壁9年,传法慧可,史称达摩为中土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禅宗祖庭。此外,少林寺更以  相似文献   

5.
嵩山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6),地处中国中原腹地,交通发达,与都城洛阳隔山相望。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跋陀有两位高徒,一为慧光,律学巨匠;一为僧稠,被誉为"葱领以东,禅学之最"。  相似文献   

6.
少林功夫的产生和形成,离不开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的佛教文化空间。少林功夫佛教文化空间包括少林僧众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一、少林僧人的生活空间少林寺所在的嵩山地区,位于中国政治地理中心,与中国古  相似文献   

7.
邹相 《法音》2014,(11)
正嵩山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为北魏孝文帝安置印度高僧跋陀而敕建,并供给衣食。跋陀在少林寺开创了律和禅两大传承。约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一苇渡江",至少林寺后山面壁九年,于中国首倡禅宗,后被尊为中国禅宗初祖,以此因缘,少林寺被尊为"天下第一祖庭"。唐初,十三棍僧助唐有功,受到李世民的封赏;唐高宗李治、武则天多次驾临少林寺,少林寺皇家寺院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元蒙时期,少林  相似文献   

8.
千年名刹少林寺本刊通讯员车林俯视河洛的嵩山屹立在中原大地。嵩山的西支少室山挺拔峻峭,丛林茂密;少室山五乳峰下的少林寺随山就势,红墙碧瓦,于绿树掩映中显得格外幽深秀丽。古老而神秘的少林寺从北魏太和19年创建至今,已经跨越了整整1500个年头了。1995...  相似文献   

9.
史金波 《法音》2005,(9):19-25
五、僧人和度牒西夏是多民族的王朝,其僧人也是多民族的成分,包括主体民族党项、汉、藏、回鹘以及印度(天竺)僧人。其中党项族僧人人数最多。回鹘僧人在西夏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是西夏前期译经的主力。元昊和秉常时代译经的主持人白法信、白智光两位著名的僧人,应是汉文文献中反复提到的“回鹘僧”的代表人物。藏传佛教在西夏的影响颇深,在西夏的藏族僧人数量较多。11世纪末以后,伊斯兰教在印度强力推行,对原来的佛教造成重大威胁。不少印度僧人为躲避灾难并宏扬佛法,纷纷到西藏传法。同时一些印度僧人也到佛教兴盛的西夏传法,有的人…  相似文献   

10.
2001年3月26日,新华社记者发表了一篇题为《一项研究发现少林武术源自安阳》的电文稿。报道说,以安阳师范学院副教授马爱民为首的11人课题小组,从1989年开始,搜集大量的历史资料,撰写出3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其结论已经通过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组的鉴定,认为“少林武术起源在安阳”的结论具有创建性和发现性。 对此,本刊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师和少林文化研究所所长温玉成研究员。他们说,迄今为止还未读到这篇研究报告。该报告称:“印度僧人达摩于公元486年至495年游历北魏嵩洛(少林寺一带),而此时,少林寺根本…  相似文献   

11.
付倩  禹亚楠  刘丽雅 《法音》2010,(8):56-56
<正>本刊讯8月1日,来自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消息,中国登封"天地之中"少林寺等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获得审议通过。  相似文献   

12.
幽幽古刹,巍巍少林。印象中,斑驳的塔林、雄伟的山门、身怀绝技的老衲便是它的全部。"拳以寺名,寺以拳显",在影视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少林已然成了一个谜一般的文化符号,天下武功出少林和禅宗祖庭的双重身份让它在真实中又饱含神秘。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这座千年古刹,雄浑的钟声唤醒沉睡枝头的小鸟,早课的僧人踏碎林中的寂静,《牧羊曲》的歌声在耳畔回旋。晨曦笼罩下的嵩山真实而朦胧,古老的少林寺在朝霞中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3.
正少林无遮大会,阐释了中华传统文化深邃的人文关怀,同时也彰显了新时代里佛教对于社会责任的现实担当。嵩山盛会7月29日至8月4日,"2017首届少林无遮大会"在河南嵩山少林寺举办。历时一周的无遮大会,包括开幕式祈福法会、书画摄影邀请展、少林七十二艺选拔赛、"少林寺与北朝佛教"学术研讨会、黑白决(围棋比赛)、世界传灯法会、机锋辨禅、少  相似文献   

14.
嵩山道话     
嵩山,又名嵩高山,五岳之中岳,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六洞天,在河南登封市西北,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嵩山地处黄河流域,文化遗迹非常丰富。嵩山属夏禹建国之区,后世有禹妻生启化为石的传说,故其地有启母石、启母庙等遗迹。夏文化遗迹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有王城岗遗址和曾为禹都的古阳城遗址等。著名的汉代三阙——启母阙、少室阙、太室阙,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庙阙。少室山有三皇庙、少林寺及塔林、达摩初祖庵等古迹。现在人多是因为少林拳才知道少林寺的,知道这里是禅宗初祖达摩修炼过的地方的人也许就少多了,而知晓禅宗作为有中国特色的佛…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7月20、21日,"少林寺与隋唐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嵩山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登封市委常委、统战部长李力,清华大学教授圣凯法师,少林文化研究所所长温玉成教授,暨南大学教授马明达,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学院院长Sgtehpen教授,斯里兰卡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少林寺僧人迈出国门,将少林文化介绍给世界各地民众,受到了广泛的欢迎。4月1日,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应西班矛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邀请前  相似文献   

17.
光祖 《佛教文化》1995,(5):41-41
高山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的祖庭和少林武术的发祥地。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印度高僧跋跎来到中国,孝文帝为安顿其落迹传教,在小室山阴的丛林中为之建造寺院,少林寺由此而得名。关于小林寺创建的年代,据宋代《太平寰宇记》等众多史志记载,均为北魏太和十几年(公元495年),这个建寺年代一直沿用至今。新近,学术界根据《魏书·释老志》的记载,对少林寺创建的年代提出质疑,并认为少林寺应建于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对此,我们考证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义净法师的著作《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下文简称《寄归传》)详细记录了唐代西行求法的僧人生平事迹和当时印度及南海诸国僧人的生活习俗,这对佛教史尤其是东南亚佛教史研究有重要意义。《寄归传》由王邦维先生校注出版。王先生曾对该书有这样的评论:"《寄归传》对七世纪时印度佛教寺院的生活作了全面的叙述。依据《寄归传》,  相似文献   

19.
谈到武僧,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少林寺,少林寺是闻名世界的武林重镇.早在唐代时,少林寺僧人就博采众家之长,汇集武艺之精华,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武术、拳种、气功、棍术等功法.其中,尤以少林拳术最为著名.虽经过干余年的苍桑岁月,少林武功至今还很兴盛.而五台山者,是佛祖敕封的文殊道场.早在唐代时,它就成了与印度灵鹫峰角立相望的世界级的佛教圣地.到宋代时,五台山高僧睿谏及其徒杨五郎、徒孙真宝也以杨家功法抗击金兵入侵,立下了可歌可泣的爱国功勋.《五台新志》曰:……  相似文献   

20.
一般人皆以为佛教弃乐求苦。例如一说到某位僧人吃肉饮酒,就觉得大不该,一听说有僧人近女色,更不得了,这是对具体的佛教徒而言;对整个佛教而论的,如电影《少林寺》拿僧人吃猪肉一事对佛教教义取笑,又如许多观众见到电影《少林寺》及《木棉袈裟》中的爱情悲剧而诅咒佛教的不近人情;既对个人又对整个佛教而论的,如近几年来,在党的宗教政策落实以后,有一些青少年出家到寺庙,许多人因此发出疑问:现在当和尚准不准结婚?这么可惜,为何抛弃天伦之乐,去当和尚,作尼姑?好端端的有福不享,要去过那清苦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