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装饰是基于人类对美和幻想的双重追求这一本能而产生的。装饰往往通过其艺术表现形式来传达情感。地方建筑的装饰艺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及时代特征,文章针对吉安地区宗祠门楼装饰艺术研究进行深入系统的学术研究,并力图通过对江西宗祠门楼装饰的艺术角度分析其审美特征及成因。宗祠门楼装饰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文化条件和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而特有的历史文化则催生了独具特色的宗祠门楼装饰艺术,传递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各地区文化在长期交融中所形成的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极高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岭南建筑具有独特风格和地域文化,各类建筑装饰艺术能反映当地的生活方式、物质文化、民风民俗以及审美情趣等。从广东省广州市陈家祠堂建筑的历史背景分析其结构特征,通过探析陈家祠堂建筑装饰艺术的形式、题材、寓意,总结出装饰艺术在陈家祠堂当中的装饰作用及蕴含的文化内涵,为我国当代建筑设计的民族化提供丰富的资源,助力传统艺术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将公共艺术置于城市艺术设计大框架内,从大环境和系统设计的角度深入分析装饰艺术介入城市公共艺术的途径,探讨装饰艺术介入城市公共艺术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并从装饰艺术符号的提取彰显城市文化内涵、装饰艺术介入城市公共艺术构建地域特色和可识别性、装饰艺术介入城市公共艺术体现场所精神三个层面阐述装饰艺术介入城市公共艺术的表现与意义,以将装饰艺术更好地融入城市公共艺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出游热"现象已经非常普遍,人们在购置纪念品的品牌意识和文化内涵薄弱。针对这一现象,以陕西瓦当为研究对象,以瓦当的装饰艺术性以及其对当代装饰艺术所产生的价值为研究重点,分析汉瓦当的装饰艺术性对当代装饰艺术可能潜在的借鉴价值,提出旅游衍生品设计与瓦当纹饰结合的合理性、规范性、传承性,注重怎样将瓦当的文化传承最终体现在旅游纪念品设计。通过地域文化的分析,从而探寻汉瓦当对地域旅游衍生品的意义与价值,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异军突起,各地竞相追逐以高度著称的地标性建筑,导致"千城一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建筑的地域特色渐趋消失,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呼唤中国建筑文化发展的回归。民居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地域文化信息,是研究民居建筑重要的渠道。赣东地区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学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讨论的是受地域文化影响的广府宗祠建筑艺术。通过岭南民居宗祠建筑发展历史与传承,探索地域文化与广府民居的关系。以花都区为范围,具体分析宗祠的选址、命名和分布状况以及祠建筑装饰艺术价值,从而以花都为地域背景深入探究广府的宗祠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简称"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分别与江西、广东、浙江三省毗邻,东部与台湾隔海相望,在依山傍海的天然地理位置以及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下,从古至今已经兴建了诸多传统民居建筑。而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的影响之下,福建传统民居建筑的形态样式、风格特点、装饰艺术等方面也各不相同。按照不同地域对福建传统民居建筑进行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结合福建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特色等内容,以三坊七巷为例,简要分析福建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木雕。  相似文献   

8.
虽然潮汕嵌瓷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学术界对潮汕嵌瓷的研究仍处于零散状态,缺乏装饰、工艺等方面详实全面的论述。为了深入了解潮汕嵌瓷的文化内涵,结合潮汕地区的地域特色、人文历史以及形成发展,从"工匠精神"视角出发探讨潮汕嵌瓷装饰的艺术特点、工艺技术、民间信仰等方面,阐述潮汕嵌瓷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庆阳民间装饰艺术为切入点探讨在地域文化下构成艺术教学的新模式,通过在实践教学的不断研究中,将构成相关法则与传统地域文化联系在一起,扩大了对构成形式的理解,完成了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过渡同时让学生关注本地域民族民间艺术,从中吸取营养,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徽州古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地域文化特征极为鲜明,尤其是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载体的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是古代徽州社会历史文化的见证。徽州地区古民居建筑装饰是不可多得的实物,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本文结合相关的科学分析,并通过对古民居建筑装饰的现状、表象进行分析以及提出保护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湖南宗祠建筑装饰在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风格,同时赋予了建筑一定的象征意义。湖南宗祠建筑装饰是湘西人民美好愿景的寄托,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湖南宗祠的发展、湖南宗祠建筑的主要装饰、湖南宗祠建筑装饰艺术的生态美学构成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对人们增进关于湘西传统宗祠文化知识的认识、了解当地宗祠建筑装饰艺术的美学构成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打造良好的城市空间形象除了城市建设、城市规划之外,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城市文化也是必不可缺的,因其是彰显城市内涵以及居民生活水品的标志,在此基础上装饰艺术特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出现有利于凸显城市个性,从而打造独特的城市文化。坐落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南部的喀什市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为了让全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喀什城市的容貌及文化,在城市装饰艺术设计方面必须要有鲜明的个性,从而更为突出地表达地域文化所赋予城市的装饰特征。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发展以及现代化城市的不断推进,打造喀什城市空间中的装饰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发掘城市装饰艺术特征应深度研究喀什的历史发展、民族风俗及城市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凸现区域文化与装饰艺术,使得喀什城市空间中的装饰艺术既有时代特征的体现,又有本土气息的存在,以此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清代沈鸿宾故居为中心,通过对故居中人文历史、建筑艺术形态进行分析,探讨沈鸿宾故居中"物性"与"人性"的文化价值,对建筑中楚文化艺术形式和装饰纹样展开研究,探讨楚文化装饰艺术在故居建筑设计中所传递的时代艺术思想与精神文明,从而总结名人故居建筑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引导正确社会价值观的同时对当今荆楚地域性建筑设计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地铁正处在快速发展期,作为公共文化艺术的新载体——地铁空间,对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对于彰显地域特色、引导市民行为和推动城市文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以西安地铁为例,在分析其空间艺术装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地铁公共文化艺术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瓷器吉祥装饰图案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艺术之瑰宝.它那精美的图案、深刻的吉祥文化内涵、丰富的想象把细腻的瓷器装饰得更加靓丽,令人"陶"醉"瓷"迷、爱如珍宝.  相似文献   

16.
苏州古桥的装饰艺术以它独特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的艺术之美和民俗文化之美。而其桥身大量的装饰纹样在艺术美之外更多展现的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它是民俗文化的物化载体,它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在历史的积淀下逐渐演化而形成的,并且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造型法则。民俗文化影响下的苏州古桥装饰艺术反映的是民众独特的民俗意识和集体人生观,体现的是地域环境中特殊的民风民俗和文化观念。正是这一类散存于民间的艺术符号,让我们窥见了这一艺术的本源及其民俗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地铁站在设计时不仅满足了基本的功能需求,还借助装饰手法和装饰材料等更深层次地表现和传播了地铁站所承载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理念。基于此,郑州地铁在文化主题的设定、空间界面的设计、公共艺术墙的设计等方面有意识地体现了一定的中原文化,但现仍处于学习、摸索和尝试阶段。中原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具有深远影响,这些都是郑州地铁空间设计中的文化优势,因此从中原特色文化这一新角度去研究、探索郑州地铁交通的内部空间设计,对建设具有中原特色文化的地铁站内部空间、宣传中原历史文化、推动文化强省的战略实施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对文化基因、公共艺术以及地域文化基因的视觉化提取分析基础上,展开对地方文脉资源"活化"方法的思考,以探寻新丝路带上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改造中的新出路,为"一带一路"城市文化建设作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古建筑文化。山西作为历史悠久的省份,有着独特的砖雕装饰文化内涵。山西砖雕的精雕细腻温和,有着极为舒适的视觉感受,是山西古建筑文化内涵的主要体现。文章主要结合山西古建筑文化中砖雕装饰的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山西古建筑文化中艺术图形纹样研究来探究,希望能够给以后地域文化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宁夏传统伊斯兰教建筑普遍采用中国化的院落布局,使用中国化的建筑元素,吸纳中国化的装饰艺术,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更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彼此融合的历史见证。宁夏伊斯兰教的建筑独具特色。通过对宁夏传统风格的清真寺的历史文化背景、空间布局、庭院设计和装饰艺术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更充分认识伊斯兰教建筑之美,深刻体察以回族群众为代表的中国穆斯林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和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