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个性鲜明的扬州传统建筑有着深厚的根基,根植于悠久的地域文化,又具有其独特的风格。通过阐述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内容、意义、价值,以及当下餐饮空间设计的趋势,总结出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如何在餐饮空间设计中更好地得到运用,使建筑装饰元素更好地与当代餐饮空间设计相结合,营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现代功能需求与审美特色的室内环境,创新设计的同时也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式传统建筑的改造升级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对中式传统建筑改造升级的探索却一直没有突破性发展。改造升级有两种方式:对建筑的内部空间进行翻修,用于居住、商业功能使用;或对建筑进行修复,仅作展示作用。这两种,其一为内部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而改变了传统建筑的外貌,另一为保留传统建筑的风貌缺失内部居住环境的舒适性。面对中式传统建筑升级改造,想要的不仅是对其在室内室外都保留原来的样貌,更想要的是中式传统建筑在现代社会环境下与现代设计元素相融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所以在对传统中式建筑改造升级的过程中应以人为本,使其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重生。我国传统徽式建筑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独具特色的建筑美学及其建筑实用性使它一直被推崇。文章主要研究在传承传统徽式建筑文化和考虑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对徽式建筑改造与升级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分析徽式建筑改造中融入现代元素的优势,并提出现代设计元素在徽式建筑改造中的整体思路以及徽式建筑改造升级中现代设计元素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元素种类繁多、寓意丰富。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中国古典元素的应用,虽然能够表达别样的中国餐饮文化,但是使用不当,则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设计师在餐饮空间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元素以及现代餐饮设计的基本需求。不仅表现在文字、色彩与图案三个方面,餐饮空间设计中所用的材料,亦是中国古典元素设计风格的重要体现之一。设计师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过程中,只有将中国传统文化面面俱到,才能创造完美的现代餐饮空间,体现完美的中国餐饮文化。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教育的大环境中,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生对教学建筑中廊空间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设计规范标准化使建筑师对传统学校建筑的空间设计方式较为单一。文章通过对学校建筑中廊空间的分析,从空间功能需求入手,探讨廊空间复合化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5.
历史悠久的徽州当地的派系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建筑造型与高超的表现艺术水平,展现了我国风俗文化之精华,其中一些建筑元素雕镂工艺精湛,造型异常丰富。文章通过对徽派建筑文化特殊点进行一系列研究,通过对安徽实地的考察,对其元素进行了提取与分析,对各种传统类型的建筑元素的现代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呈现出既含有优秀文化意境,又不失雅致,且具有中国民族艺术气息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对居住环境的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装饰艺术从业人员如能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巧妙地运用和融入现代建筑元素,赋予传统民居建筑以现代特色文化理念,将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受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蕴含的深厚建筑文化。为此,文章从探讨传统民居建筑的形态特点入手,分析了装饰艺术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应用的基本原则,尝试提出了装饰艺术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应用的有关思路办法。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建筑装饰之中加强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对于更好地增强现代建筑装饰的效果和质量均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现代建筑装饰当中还应当重点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系统性的研究,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及人文关怀原则,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8.
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使得建筑规划设计趋向多元化发展。文章先针对传统文化对建筑规划设计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明确了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分析了建筑规划设计中常用的传统文化元素种类,最后分析了建筑规划设计中缺乏传统文化的元素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力求能够更好地促进建筑规划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探究中国佛教建筑的装饰性审美,以终南山佛教建筑为浅析的案例,对其表现形式、色彩、线条、装饰造型等艺术特色进行解析与探究。对中国佛教建筑的装饰性的归纳总结与借鉴,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大力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并且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装饰性是人类对审美需求的一种视觉表现形式,对传统装饰元素的挖掘与梳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丰富现代艺术的外延与内涵,同时呼吁现代人对于传统的回归与再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现阶段黄山区庄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必须实现徽式建筑要素与现代建设要素的结合,在现代房屋建设中,突出传统建设文化的精华,这需要深入了解徽式建筑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实现徽式建筑特质的展现,这是现阶段黄山区庄里新农村建筑空间设计的关键点。下文以安徽市黄山区庄里新农村的建筑建设形势展开分析,旨在结合徽式建筑要素并应用新型的建设理念,推动黄山区庄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西安是我国回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回族人民大量聚集此地区中。一来西安作为历史古都累积了丰富历史文化元素,许多民族建筑形成了固有特色;二来西安本土汉族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发展,并造就了独具特色的回坊建筑群。为保护传统回民公共空间建筑,文章通过对传统回民街区中开放性空间与公共空间概念的界定以及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地域性因素对回坊内部建筑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对传统地域性建筑赋予现代建筑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孙浩 《美与时代》2015,(4):68-7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元素都可以应用于现代住宅空间中,现代住宅空间设计,在以功能为上的原则下,可以融入中国传统家具、屏风、门罩、窗棂、书画、纹样等传统中式元素,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住宅空间中式风格应用。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主要运用了折衷主义的手法,将历史装饰符号络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打开了装饰艺术的新篇章。而银行建筑由于其特殊的发展历史,同时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将西方古典装饰元素以多样化的手法运用到银行的建筑形态之中。昆明银行建设不应一味地运用欧洲古典建筑元素,而应更多地借鉴民族建筑,用不同方式加以重组,同时对中国传统钱庄的形态加以提炼,形成自己的风格与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建筑的功能从原始时期的遮风避雨,到如今体现出更多精神上的关照及文化上的映射,始终围绕着人的需求在不断被创新和改变着。因此,建筑中人性化空间设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成为被讨论的话题。基于此,从建筑表达出的光线、颜色、声音三个方面,探讨除了物理空间的适度之外,其他对于人心理影响颇大的感官要素,以期对现在乃至未来人性化空间设计有所启发,创造出既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又富有精神内涵的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15.
特色蜂巢餐饮空间设计,是利用大自然的智慧,在保留传统建筑精髓的同时,从空间造型结构上仿效蜜蜂筑巢的原理,运用蜂巢结构元素,把一个个六边形墙体衔接起来呈现蜂巢效果。六边形的稳定与美观,使整个方案的主题更为突出,使空间在造型上更为优美。在设计中,把传统元素与现代理念结合起来彰显新的中式特色;在环境氛围营造方面,借用景观表现方法与墙面孔洞的造型设计,把中式风格中"诗情画意"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现代中式风格在设计选材上也很讲究,多采用木纹、实木吊顶、仿古砖等元素,并遵循蜂巢结构原理,以达到回归自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古徽派建筑是中国建筑的典型代表,其装饰元素是徽文化的艺术符号,独具徽州地区的人文特色。装饰是传统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依附于建筑结构而发展。随时代的进步,今徽派建筑装饰元素多样化,形式现代化,如何接受新科学的材料方法,对传统建筑装饰元素进行革新与传承,表现出徽州特有的作风和文化是当前新徽派建筑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西藏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北侧,地理环境特殊,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建筑是思想观念的物质承载,藏族人民创造出了极具风格和艺术性的藏式建筑藏式建筑的选址、布局、架构、装饰等都是十分具有逻辑性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的生活追求。以地域文化为出发点,通过在藏族文化中提炼传统藏式元素,分析藏式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通过这种分析呈现独特的藏族文化,以及这种文化对藏族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18.
马宁 《美与时代》2013,(11):27-27
从造型元素、色彩元素、材质元素三个方面对高迪建筑进行分析探讨,学习研究高迪建筑的视觉语言的表现应用带来的启示,探寻打造我国本土特色的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些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将绵竹年画元素应用于民宿设计中,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提升绵竹年画这一民间艺术的影响力,满足现代人对于民宿空间环境的精神需求。以“耘·栖”民宿设计方案为例,从设计学角度出发,分析将绵竹年画元素运用于主题性民宿空间设计中的途径与方法。绵竹年画题材、种类多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与较高的艺术价值。对绵竹年画进行分类、元素的提取设计,结合民宿的主题及现代工艺、材料,将其应用于民宿各个功能空间及产品设计中,能实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合理应用,使年画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为民宿增添人文气息,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感。  相似文献   

20.
传统元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结晶,它具有广泛的主题、深刻的内涵、丰富多变的形式和悠久的历史,是艺术史上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元素,并灵活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对其进行适当改进,将其应用于公共空间设计,使其在保证传统文化吸引力的同时更具有现代艺术气息是当代室内设计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