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羽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98-199
在我国漫长的舞蹈历史中,巫傩舞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民俗、艺术和宗教集合形式下的文化形态,对我国经济、文化思想以及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湘西巫傩舞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着手,通过视觉的角度进行切入,在湘西巫傩舞视觉与形态审美方面进行着重的分析和阐释,尤其是表演者的服饰特点、体态动律以及巫傩面具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从而展示本源的巫傩舞的审美价值与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还傩愿与祭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还傩愿是土家族民间普遍流行的文化现象,至今还残存于边远的土家山寨.土家族民间还傩愿与祭虎往往联系在一起,还傩愿时所敬奉的罗神公公和罗神娘娘就是虎的化身;跳摆手舞和玩茅谷斯等祭祀活动也有祭虎的内容.土家族还傩愿祭虎与彝族的"跳老虎"、土族的"跳於兔"一脉相承.此种文化现象缘于史前西北崇虎的氐羌族群的信仰.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建于1991年,是集征集、收藏、展出和研究为一体的傩文化专题博物馆。其傩文化专题展厅中展出、陈列了部分明、清时期以来的傩神案画、傩面具、傩法器道具、法书以及国内外傩文化研究成果和傩文化活动图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贵州傩文化的原貌。傩,起源于远古驱鬼逐疫仪式,通过祭祀及歌、舞、戏等表演方式取悦神灵以求达到驱邪纳吉的目的,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现象。傩  相似文献   

4.
正傩坛戏,也称傩堂戏、傩戏、傩舞,贵州傩坛戏与道教的关系非常密切。傩是一种古老的祭礼。傩戏孕育于宗教文化的土壤之中,直接脱胎于傩祭仪式,是多种宗教文化互相渗透、融合的产物。傩戏的神系、科仪等,都明显受到道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建于1991年,是集征集、收藏、展出和研究为一体的傩文化专题博物馆。其傩文化专题展厅中展出、陈列了部分明、清时期以来的傩神案画、傩面具、傩法器道具、法书以及国内外傩文化研究成果和傩文化活动图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贵州傩文化的原貌。傩,起源于远古驱鬼逐疫仪式,通过祭祀及歌、舞、戏等表演方式取悦神灵以求达到驱邪纳吉的目的,是一种原始宗教的巫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武陵山区的傩坛有两种组织形态——祖师坛与傩坛班。祖师坛是信仰层面的组织形态,体现着坛门的师承关系,以及掌坛师在当地傩坛网络结构中的位置。傩坛班则是掌坛师实际活动时的组织形态,其成员可以全部来自同一祖师坛,也可以来自不同的祖师坛。但即使是傩坛班成员来自不同的祖师坛,在其活动时也必须以其中一个祖师坛为首。无论是祖师坛还是傩坛班,在傩坛的传承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武陵山区的傩坛有两种组织形态——祖师坛与傩坛班。祖师坛是信仰层面的组织形态,体现着坛门的师承关系,以及掌坛师在当地傩坛网络结构中的位置。傩坛班则是掌坛师实际活动时的组织形态,其成员可以全部来自同一祖师坛,也可以来自不同的祖师坛。但即使是傩坛班成员来自不同的祖师坛,在其活动时也必须以其中一个祖师坛为首。无论是祖师坛还是傩坛班,在傩坛的传承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雍和宫的密宗金刚神舞□黄崇文吴应泉●在北京众多的宗教活动中,雍和宫每年举行的密宗金刚神舞是独具特色的。届时,人们纷至沓来,竞相争睹这一奇特的宗教活动。密宗金刚神舞,又名“跳布扎”,是汉语“跳”和蒙古语“布扎”的音译结合而成。藏语称“羌姆”,系指以表达...  相似文献   

9.
平安清醮是一种由民众集资、延请道士主持的大型社区斋醮活动,其主旨是驱除疫厉灾害、祈祷地方平安。平安清醮约自明清以来形成习俗,世代延袭,影响广泛,成为当地民众生活中重要的礼仪大事和宗教活动。傩仪是从原始巫术演变而来的一种以假面模拟表演为主要形式、以驱除疫鬼为主要内容的祭祀仪式。平安清醮与傩仪存在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平安醮的法事活动以道教仪式为主,但在许多地方同时伴随有傩祭仪式及地方民间的娱神活动,傩礼中的很多因素已经融入平安醮的法事活动之中,反映了道教对民间傩巫文化的吸收与融合。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傩仪对道教也多所吸收,傩坛中充满了道教的气息,说明道教与傩祭在历史上是相互吸收,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傣族是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能歌善舞的 民族,几乎全民信仰小乘佛教。在傣族的宗教节日活动中,大都有歌舞表演。所表演的舞蹈既是娱佛的宗教舞蹈,同时又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孔雀舞、大鼓舞、马鹿舞、大鹏鸟舞等。 孔雀舞傣语称“戛洛涌”,意为孔雀跳的意思。孔雀舞是傣族的传统舞蹈,也是佛教舞蹈。傣族老人说,孔雀舞是专为佛祖做摆(即做佛事)时跳的,是佛祖带来的舞蹈。 关于孔雀舞的起源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一种说法是:在很久以前,佛祖做大摆,众人前来朝贺,有一对人面鸟足的动物也来朝贺,它们跳起…  相似文献   

11.
学界通常关注清末善堂作为慈善机构的历史,以及善堂在地方社会、朝廷与地方精英的关系中扮演的角色,但较少涉及善堂成员个人宗教生活。本文通过《高淳普济堂志》及高淳地方志文献,探讨高淳普济堂的历史与功能,解读作为普济堂弟子的高淳地方精英的宗教性。高淳地方文人精英既与同时代大多数扶乩团体一样,试图以降乩、治疗、善书等方式,实现自我救赎和救世,同时又受地域资源与个人选择影响,具有地方化的特点。普济堂的个案研究,为理解中国文人的施善教化提供了更多佐证。  相似文献   

12.
师公是甘肃中部地区民间傩坛的组织者,他们游走于庙宇、家宅与田野,开展祭祀活动,对地方民俗文化的形塑产生重要影响。民间傩坛包含多宗教文化元素,祭祀对象以宗法性传统宗教和道教为主,仪式建构依托道教斋醮科仪与宗法性传统宗教祭祀礼仪,在中原傩文化的基础上又嵌入藏族传统宗教及其傩文化元素,傩坛中的黑神则是藏传佛教阎摩护法与六臂大黑天护法。甘肃中部地区民间傩坛的师公与傩仪,成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国宗教文化多元通和特质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13.
为她换双鞋     
单位里搞联欢,大家都乐着笑着跳起了舞。可是,有一个人却木头般坐在座位上不挪屁股。他就是刚刚大学毕业、来自农村的李小明。一曲跳罢,小萌来到李小明的座位前,好奇地问他:"怎么就你一个人坐在这儿呢?"李小明很难为情地说不会。小萌不由得咯咯笑了:"不会跳有什么关系呢?你下来,我教你。"确实,小萌的舞跳得很好,在舞池里就跟百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花蝴蝶一般,单位里很多喜欢跳舞的人,都是她教会的。在小萌的坚持邀请下,李小  相似文献   

14.
李立祥 《法音》2010,(4):45-49
北京雍和宫每年正月底都要举行跳金刚驱魔神舞的活动。今年的法会于3月15日(农历正月三十)在雍和宫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朝圣者和游客,纷纷到雍和宫来烧香、礼佛,观赏金刚驱魔神舞。雍和宫天王殿前.悬挂起4米多高的巨幅唐卡。当天下午3时仪式开始,随着铿锵有力的鼓乐声.身着金色盔甲的四大天王出场.立于舞台四隅。  相似文献   

15.
爱情不是迪斯科,也不是霹雳舞,而是交谊舞;交谊舞,必须是两个人一起跳,两人相互配合,配合得越默契,这舞便跳得越动人,那……如何将你的“舞伴”引入舞池呢……  相似文献   

16.
李立祥 《法音》2010,(4):45-49,I0001-I0004
<正>北京雍和宫每年正月底都要举行跳金刚驱魔神舞的活动。今年的法会于3月15日(农历正月三十)在雍和宫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朝圣者和游客,纷纷到雍和宫来烧香、礼佛,观赏金刚驱魔神舞。雍和宫天王殿前,悬挂起4米多高的巨幅唐卡。当天下午3时仪式开始,随着铿锵有力的鼓乐声,身着金色盔甲的四大天王出场,立于舞台四隅。布袋僧和六名小童  相似文献   

17.
湖南江永勾蓝瑶与广西恭城山水相连,同为平地瑶族属。勾蓝瑶水龙祠壁画与恭城的"梅山图"都属于瑶族梅山教美术作品。笔者通过比较"梅山图"中猖兵的形象对水龙祠壁画梅山猖兵身份进行了考证。水龙祠壁画的九位梅山猖兵处于非常突出的位置,动作夸张、形象独特,与民间认知的猖兵形象有某些类似但又有不同,这与瑶族梅山教信仰有着必然的渊源关系。在瑶族梅山教信仰中,梅山猖兵已经成为瑶族的民族之神,猖兵统领张五郎亦被称为"梅山",代表瑶族宗教记忆中的"故里"。毋庸置疑,梅山猖兵在瑶族信仰中比其他民族有更深刻的情感,对他们的尊奉寄托着瑶族民众死后魂归梅山故里、成为家神的真切愿望,这也成为他们追求的人生终极宗教信仰目标。  相似文献   

18.
跳丧舞是土家族歌,舞、乐三者合一的民间艺术形式,它积淀了土家族深厚的文化内涵,显示出土家人生活中的特殊社会价值,具有历史、社会、民俗、艺术等全方位的价值,本文仅从其社会价值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9.
李立祥 《佛教文化》2007,(2):116-120
雍和宫在每年农历正月底都要跳藏传佛教的法舞,这法舞藏语称“羌姆”,蒙古语称“布扎克”,学名叫“金刚驱魔神舞”,京城百姓谓之“打鬼”。它是在西藏土风舞的基础上,吸取了本教仪轨和印度瑜伽宗面具舞的某种形式而成,为藏传佛教的一种密乘仪式舞蹈。  相似文献   

20.
舞蹈的语言     
舞蹈是动的艺术,它有自己特有的展现美的方式,有自己的语言。我们要去聆听舞蹈的语言,把它作为了解“舞”的一个切入点,才能更好地拉近与舞蹈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