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族文身是海南黎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形态,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记录着黎族文化生活的演变,对研究黎族以及当地地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文章论述黎族文身的起源、历史变迁、文身类型、审美价值意义,并结合油画艺术探讨创作构思,找寻黎族文身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博古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的一个独具特色的画题与创作样式,文章通过梳理博古画的发展史,并将不同时期的博古画置于历史大背景中加以观照,剖析其审美嬗变及民族审美文化心理,进而抽绎出其优秀传统元素并运用到当代艺术教学中去,分析其艺术价值以使其服务于当前多元文化发展的新时代,进一步增强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力。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典舞的历史发展中,汉唐古典舞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舞蹈发展的历程中,每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其特殊的审美特点。汉唐古典舞在与我国的艺术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中得到了其独特的意象和意境。它是与我国文化精神密切相连的,本文通过对汉唐古典舞所具有的特点与艺术底蕴来浅谈汉唐古典舞与我国文化艺术相结合所带来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4.
刘羽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98-199
在我国漫长的舞蹈历史中,巫傩舞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民俗、艺术和宗教集合形式下的文化形态,对我国经济、文化思想以及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湘西巫傩舞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着手,通过视觉的角度进行切入,在湘西巫傩舞视觉与形态审美方面进行着重的分析和阐释,尤其是表演者的服饰特点、体态动律以及巫傩面具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从而展示本源的巫傩舞的审美价值与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西方文化在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观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中西传统绘画艺术存在较大的差别。这些差异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是由民族思想与民族文化决定的,是不同的民族意识形态在绘画审美上的反映,它既体现了民族的独特品性,又体现了人类历史文化的一些共性。  相似文献   

6.
水彩画是指用水彩颜料绘成的图画,也指绘画艺术。中国的水彩画属于舶来品,经过百年历史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多元文化背景是中西方文化碰撞、民族文化交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文化繁荣局面。在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当代中国水彩画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讲究水分与色彩的视觉美,注重笔力和写意效果,继承了国画的创作经验,追求画面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7.
龙江地域黑土文化是当代诸多艺术创作的优秀题材。龙江山水画家更是围绕龙江地域物象创作出众多国画艺术作品。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龙江地域黑土文化给予国画艺术提供了区域特征、民俗传统、价值审美等创作语言,为黑龙江美术乃至中国美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几代艺术画家遵循从物象到精神追求的努力,形成既有着民族审美趣味又体现龙江地域核心文化相互融合文化表现形式,拓展了人们对黑土文化的审美认知和审美经验,营造符合当代民族精神文化传承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解伟 《美与时代》2005,(11):44-45
任何一种歌唱艺术及其演唱方法都是建立在本民族文化传统及审美情趣基础上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也是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语言文化、音乐风格及审美意识的制约而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声乐与西欧的声乐艺术在结构形态和审美心理上有着极大的差别,这些差别决定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演唱方法上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9.
山西面饭命名具有多维审美文化内涵:从历史角度看,山西面饭命名具有中立性、技术化倾向;从权力、民族角度看,是命名者权力意识的渗透,也是反抗权力压迫的表征;从科学、地域角度看,是以科学为依据的、扎根于三晋大地的文化风向标。山西面饭命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特征,但应深挖内蕴的产业化潜能,向多元视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羌族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羌族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博大精深,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审美内涵.羌族艺术主要表现在文学,宗教、表演、设计和民俗等方面,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蕴涵于羌族艺术中的自然崇拜与宗教信仰,贯穿于羌族的神话传说、宗教仪式、歌舞戏曲、建筑工艺、民族习俗,以及各种文化生活之中,是羌族民族文化思想的核心和艺术发展的精神动力,具有一定的神圣性、神秘性和神奇性,是羌族文化民族凝聚力、宗教感召力、审美鉴赏力和艺术生命力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三都水族服饰视觉符号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是水族主要聚居地。水族服饰,尤其是女性盛装最具民族特色。调查发现,水族服饰中的艺术、审美因子发生于服饰的功能需要和结构,刺绣(绣片)、绲边、纹样既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属性,又是文化的视觉表现。而马尾绣这一特殊工艺,只流行于部分地区。任何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研究、传承与发展都是系统的,也是工程性的。以艺术代替文化或以审美统摄艺术不仅错误,而且危险。  相似文献   

12.
冰雪山水画作为当代中国山水画的一种,汲取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融合了龙江区域的文化特征、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既有民族的审美趣味,又不失现代性。冰雪山水画艺术与龙江地域文化核心价值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拓展了人们对黑土文化的审美认知,营造出符合当代民族精神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古代灯具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造物设计,其造型在科学、技术、实用、文化、审美时尚等方面的完美结合是最具设计文化意味的。对现代设计的造型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意义与文化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摄影艺术并非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艺术.自从1839年法国人盖达尔发明照相术以后,摄影这种科学和艺术联姻的时代产物立即风靡全球.摄影艺术以科技手段直观形象地反映生活,它的艺术语言具有国际通用的性质.但由于不同地域、民族、国家的差异,在历史的发展中,摄影艺术在不同地区显示出各具风韵的民族特色.19世纪中叶,摄影传入中国这一方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土,从此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逐渐成长.在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和艺术实践的影响下,中国摄影艺术表现出一些鲜明的民族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5.
水族总人口为406902人,分布在贯州境内的有369723人,占水族总人口的90.86%。其主体群落在秦汉时期就定居在苗岭山脉以南珠江水系的都柳江和龙盘江上游一带。水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能歌善舞的水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展现了水族独有的民族魅力,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和科学价值,是水族传统文化中较为重要而不可缺少的部分,他们对于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深远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民族经济和文明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6.
蜡染艺术作为我国的一项民间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以不可复制的冰纹闻名于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知识越来越丰富,通过技术与艺术、科学与美学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不仅可以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艺术与工艺,还可以使现代设计作品更具民族文化精神与内涵。通过提取少数民族元素,结合现代设计法则和数字技术,使用蜡染工艺创作民族风情手提包,赋予手提包文化内涵的同时,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宗祠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区地域文化、风俗民情和精神观念的重要体现。对宗祠建筑艺术的保护和发展无法脱离审美演变,应符合时代要求。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加强对襄阳宗祠建筑艺术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将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使襄阳宗祠建筑艺术符合时代审美要求,不仅能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还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8.
民族传统服装图案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族心理,民族文化具体的、审美的展现。现代服装设计师们通过汲取传统服饰的艺术符号,在古典中融合现代,展现了民族服饰图案广泛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对艺术品从古至今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解,通过分析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收藏价值及经济价值,进而从不同社会时期、不同民族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群体需求等角度来阐释艺术品的价值。探讨对艺术品价值产生影响的因素,体会艺术品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完成此论文是对艺术品价值和意义研究的一种补充,对未来艺术品的创作和收藏提供鉴赏依据,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书法是一种艺术”(周总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而且是我国僧俗相辅相成共同从事的、民族精神最基本的、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群众性基础的表现型艺术。我国书法,早在殷商时代,便由实用性发展而为装饰性。装饰以审美的理想之追求为主,故书法不单是涵有技巧与思虑之活动,而且是具有审美价值之活动,所以书法是一种艺术实践。书法家以社会的意义,将自己的感情与意志表达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