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州民俗剪纸与徐州当地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是徐州地区农耕社会发展的一种文化产物。当前,徐州民俗剪纸正处于传承与发展的关键阶段,传承"文化精髓"尤为重要。本文以文化符号学的视角,深刻剖析徐州民俗剪纸纹样符号的表意方式及其构成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深层次地揭示徐州剪纸艺术符号所蕴含的内在意义,对于徐州民俗剪纸艺术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俗产品是乡村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对乡村振兴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现实来看,当前我国民俗产品开发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文化、功能和技术等方面的缺失,这些缺失也暴露了民俗产品开发中伦理导向的阙如。因此强化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伦理导向,辅之于以"用"为中心的技术伦理导向、以"和"为中心的生态伦理导向和以"适"为中心的经济伦理导向,规范引导民俗产品开发,均衡和稳定民俗产品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兼顾并融合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双重价值,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文支撑。  相似文献   

3.
羌族民俗宗教中的宇宙观、神灵、宗教从业人员、生命仪式、节日、传说等方面都有苯教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出苯教与羌族民俗宗教交融的两种特征,一是羌族原有宗教形态与苯教的交融,一个是苯教与羌族社会文化的融合。苯教与羌族民俗宗教的交融不仅表明苯教在羌族社区传播和扎根的实践模式,也体现羌族吸纳、整合外来文化的主体性。苯教对羌族民俗宗教的影响对进一步认识我国当今社会中多族群多文化地带宗教文化交融特征、文化话语以及苯教的传播与发展都有积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民俗符号是历史、文化和民俗事项相融合的产物,储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事项信息,蕴含丰富民俗文化内涵,体现着鲜明的艺术个性,是研究中国民俗史、文化史、传播史和艺术史的直观图示资料。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扩大内需"已成为当今经济增长的主旋律。积极开发利用民俗艺术文化,深入挖掘整理得天独厚、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资源,使民俗艺术转化成商品时形成规模,集聚成产业化态势,既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少数民族中有一个独特的渔猎民族——赫哲族。勤劳、智慧的赫哲人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独有的传统民俗鱼皮文化。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赫哲族民俗鱼皮文化的推广也要与时俱进,如从美学角度对装裱方面、传播角度对展示方面进行研究将有助于鱼皮文化的推广探新。总之,赫哲族民俗鱼皮文化的推广应当倡导以体验和互动为核心的现代化网络展示,强调展示信息的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7.
川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历史上的一个瑰宝,是我国戏曲艺术中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川剧有自己很多的特色,为别的剧种所无.单说"变脸",适应民俗娱乐审美需要而产生,经历代艺人创造,结合川剧不同剧目剧情、塑造人物的需要,就有丰富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民俗分享馆承载着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及历史文化,是展现一个地方特色的重要场所。文章中会对天津民俗分享馆进行设计并解读,大体上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总结出天津的乡情文化,然后针对其相应的民俗特色应该对应怎样的空间氛围进行设想;第二个部分是对所设计的天津民俗分享馆进行设计解读,分析每一类空间环境所展现出的民俗特色以及所创造出的氛围;最后便是对这一次设计进行相应的总结,并且提出对于民俗分享馆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的每个传统节日,几乎都存在着禁忌事象.禁忌,已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特有民俗.节日禁忌民俗除了有避免招致不幸的缘由之外,更多的则是提示人们注意气候变化,维护节日气氛,传播文化理念等诸种功能.  相似文献   

10.
乡村民俗和都市民俗是民俗的两个重要方面,都市民俗由乡村民俗演化而来,在成型之后又有自己的特点。乡村民俗和都市民俗不仅在制作业和商业方面存在差异,在休闲娱乐方面也有差异。对比乡村民俗和都市民俗,可以了解乡村民俗的演进过程、都市民俗的形成发展,也可以由此把握当代民俗的变迁规律,从发展的角度深入了解我国的民俗。  相似文献   

11.
杨朝晖 《美与时代》2006,(11):25-27
民俗心理,是指一定人类群体中蕴含的一种较稳定的习俗意识定势。它是民俗生活相在人们头脑中循环往复潜留下来的心理意识,经过历史的传承而逐步形成的。所谓民俗心理结构,就是这种心智的构成。人类可以在民俗心理结构的影响下,有意识地对艺术思维进行规范、导向和控制,对民俗意象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2.
浮山驿遗址是迄今为止淄博境内发现最早的古人类居住遗址,位于张店区傅家乡浮山驿村南约150米处,西南傍孝妇河,东约1.5公里是浮山,西北约500米处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临淄通往西边的要道驿站遗址。遗址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所处地势较高,为河旁台地;南北长2800、宽2300米,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3.
程万里 《美与时代》2006,4(12):22-25
科学与民俗虽是两种文化,但二者都起到影响人们生活、约束人们行为的双重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的距离也越拉越近。一方面科学是移风易俗的有力武器,无时无刻不在改造着隐藏于民俗之中的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因素;另一方面民俗也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空间。科学与民俗作为人类思想中两个不同的领域,相互之间既有冲突,更存在着和谐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民俗剪纸题材内容包罗万象,它是人们生活的一面镜子,不仅能照出这片地区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也以独创的艺术特点反映黄河三角洲地区人们的审美追求与情感诉求。黄河三角洲民俗剪纸的艺术特点表现为图形简约不简单、追求线条美的传达、明艳绚丽的配色、题材内容丰富多样四个方面。耿延祯的《水浒人物》、李莲秀的《农家乐》、兰福梅的《捉迷藏》是比较典型的代表作品,通过对它们的分析,旨在论证黄河三角洲民俗剪纸是中国剪纸文化的重要一支,对其进行研究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宗教信仰、审美习惯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作用。  相似文献   

15.
禳解仪轨"垛"(gto)是苯教重要的仪轨传承,迭部地区的民俗节日"垛"是此宗教仪轨民俗化、节日化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象征意涵和现实功能。本文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记述了迭部地区垛节的详细过程,并尝试对其宗教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推广和普及,民俗艺术在多个领域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平面设计中运用民俗艺术不但可以使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得到提升,设计人员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民俗艺术、更加全面地掌握民俗艺术、更加深入地研究民俗艺术。在平面设计中应用民俗艺术符号可以促进抽象造型的发展,可以在平面设计中构建民俗艺术符号模型,还可以把民俗艺术符号与平面设计结构充分地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姜庆莹 《美与时代》2016,(10):114-115
民俗艺术是我国民间存在的具有地方风土人情的一种美术形式,看似大俗的民间艺术,被艺术家加工后变成一种大雅的艺术形式。民俗美术的出现对中国文化传承起着促进作用,并且对中国绘画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村落劳作模式是近年来生产民俗研究的一个新视域,主要指代因生计选择趋同性而形成的村落特色劳作模式。比起"生计模式"、"生产民俗"等概念,"劳作模式"凸显了劳作者的实践过程、主体感受以及因劳作而形成的特定生活模式。村落劳作模式研究体现了民俗学者对研究对象主体性、民俗身体性以及日常生活世界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村镇作为乡愁的直接载体,在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传承文化传统,避免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中逐渐丧失民族文化之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常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颇具地方特色的古镇,保存比较完好的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孟河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焦溪和中国传统村落杨桥等。目前,常州的多数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利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在保护修缮、文化的运行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常州的历史文化村镇可以通过发展休闲体验旅游,提高广大民众的认知;建立青少年文化教育中心,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常州历史文化村镇的价值,激发青年人的保护热情;成立文化艺术区,借助民间文化群体的力量,增加历史文化村镇的影响力,这些对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和传承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民俗学和思维科学是两门年轻的、与人类自身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民俗思维研究是两者相互嫁接创造出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