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使得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而精神经济催生的创意产业则为工业废弃地改造提供了广阔前景。"工业废弃地——创意产业园"的景观改造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经济成本,而且可以利用原有空间的潜在价值,提取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部分,加以改造,使原空间在功能再生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精神层面的内涵,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再生,进而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方传统文化是图形创意的灵感来源,将图形创意课程与地方文化结合起来,既深化了图形创意的内涵,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将地方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图形创意课程进行融合,既是对传统图形的一种传承,也是对现代图形创意教学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3.
“创意”是现今社会颇为流行的词汇了,它被各行各业广泛地运用着,人们会说某人做生意有创意,某项活动有创意,甚至某个动作、语言或表情有创意。人们将那种具有创造与创新意识的思维,以及在这种思维指导之下的行为和表现称为“创意”。在广告活动中,更是将创意放在首要位置,并认为创意的质量是直接影响广告作品成败的关键。广告活动中的创意包括:主题创意、技法创意、风格创意、媒体创意。这里主要对广告主题的创意构想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徐艺 《美与时代》2023,(8):23-26
城市更新视角下的老旧厂房改造与空间再生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城市更新的概念强调对城市进行改造和提升,以满足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要求。空间再生作为城市更新的一部分,注重将老旧厂房转变为具有新功能和价值的空间。不同的模式,如文化创意模式、产业创新模式、生态修复模式和地产模式等,提供了多样化的改造方式。在实施老旧厂房空间再生设计时,需遵循可持续性、多功能性、历史保护、社区参与和灵活性等原则。然而,改造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包括历史保护与功能转换的平衡、资金压力、社区参与和沟通、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等。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建议制定综合规划,实现多功能利用,注重可持续性设计,加强社区参与,引入创新技术,寻求合作伙伴,保护文化遗产。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成功实现老旧厂房空间再生设计,推动城市更新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的活力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物质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这两项具有代表性的洛阳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的现状进行研究,对文化遗产与洛阳文化创意产业结合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构建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结构思路图,并提出文化遗产元素在洛阳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就是围绕文化、结合创意,通过对产品的创新设计,在产品中展现文化特征与创新创意的设计。如今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对文化创意设计进行研究,文章通过对南京栖霞文化历史特征的介绍,明确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方向——不仅要对设计本身有着敏锐的嗅觉,还要对当地的文化特征有着深刻地理解。通过产品的设计创意以及承载的文化特征,使当地的历史文化意蕴在产品设计中更加饱满的传承与呈现。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完善图形创意课程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在林家阳、王雪青等教授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从事图形创意课程多年教学实践的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了传统意义上的图形创意课程在教学上"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弊端。故此,提出"WHP"的教学方法进行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改革。通过"WHP"的教学方法,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将"教"与"学"有机互动起来,有效提升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体验感和主动思考的能力。该方法可为今后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新的建议及理论补充。  相似文献   

8.
高校开发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能够传播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知名度,其中蕴含着区域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创新的重要来源。以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文创品相融合为例,对沈阳"非遗"元素和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出符合"非遗+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为沈阳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供思路,为高校校园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推广提供一定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文章对民族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建设的有机结合进行了研究,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为更好地将民族创意产品与乡村旅游建设相结合,文章提出应首先明确旅游区开发定位,并结合当地的乡村资源,树立与民族元素相关的文化品牌,在此基础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将乡村建设与民族创意产业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时代,艺术与文化创意已经成为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创意与文化批评紧密相关,在当代社会中将获得新的理论与实践增长空间。2017年7月14日至15日,第六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在英国威尔士卡迪夫大学举行,会议主题是:创意、批评与全球化。在此次会议中,不同国家、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围绕着全球化时代创意与批评的互动关系以及审美与政治、文化与经济之间内在而微妙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对话,向学术界呈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学者立足于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学科前沿所产生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联系紧密。文章以古越文化旅游区——绍兴为例,分析了绍兴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推广的现状,针对其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在结合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于旅游区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国蓬勃发展,同时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最重要的特点是创意构想移植。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应看到市场的商机,抓住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机遇,将我们的激情和智慧投入到这个充满活力、能量无限的行业之中。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品牌的推广逐渐成大家关注的焦点,而文化创意产业则是新型的推广载体之一。明确界定城市品牌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再对彼此间的关系进行论述,并提出推行城市品牌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的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逐渐兴起和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全球化的环境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受到广大研究人员以及城市规划者的关注。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因此,对文化创意产业区进行研究和分析非常具有必要性。文章以杭州为例,对文化创意产业区与城市空间互动发展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乡村振兴为视角进行创意油画创作,不但能够对农村居民审美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还能帮助其他地区的人民了解当地的风俗,有助于文旅融合后乡村经济的发展。分析创意油画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联系,研究创意油画的创作要点,并对创意油画的应用策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小学儿童家庭环境、创意自我效能与创造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采用问卷法对473名小学五、六年级儿童的家庭环境、创意自我效能与创造力(创造性个性倾向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进行调查,运用SPSS、AMOS等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环境的知识性、创意自我效能与创造力之间显著正相关。创意自我效能在家庭环境、创造性个性倾向间,家庭环境的知识性与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间,家庭环境的知识性与创造力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格子杀手"蒙德里安格子绘画中汲取灵感,将其转化为新颖的设计理念,并进一步应用于旧建筑立面再生设计当中。这样,不仅使旧建筑能够与时俱进,而且让其赋予了新的生命。以南京林业大学香樟苑建筑立面再生设计为例,以"格子游戏"为设计理念,详细诠释了香樟苑建筑立面再生设计方案。对香樟苑建筑立面再生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运用蒙德里安格子画的构图语言,从现代风格角度,提出了香樟苑建筑立面再生设计的相关策略,以期对进一步研究建筑立面再生设计活动的设计师提供一些方法与启迪。  相似文献   

18.
程博 《美与时代》2015,(3):40-42
在传统手工艺品当中,梳篦是人们在生活中一种离不开的器具,在设计中,其常常体现出实用性与审美性兼备的特点。然而,时至今日,对于梳子的设计却趋于单一化,其质量良莠不齐不说,本应有的审美性也越来越弱。因此,关于梳篦及其创意的研究显得异常重要。对于梳篦及其创意的研究可从形式、内容、营销等方面入手。梳篦的形式创意主要包括造型、材质、纹饰等方面,内容创意主要体现在功能创意、叙事创意及其体现的性别权力等方面。在梳篦的营销与创意方面,"谭木匠"的成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基于资源概念的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了新的城市发展增长点和人才推动的重要途径,创意产业逐渐转化为了一种商业核心竞争力,为城市文化品质提升拓展了空间。比较菲尔德文化和曼彻特斯文化产业发展,以成都市打造特色城市创意音乐产业为例,着重探讨了基于资源概念的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20.
论图形创意与思维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茁 《美与时代》2006,(4):42-44
图形是创意表达的视觉语言,又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所在。图形创意的过程就是设计师对客观世界观察、筛选、概括、象征,最后产生联想、想象的过程。图形创意思维是指设计师在创意过程中,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产生并带给观者全新的视觉享受和视觉冲击力的图形。人们通过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相互补充,转化和融合,构建创新思维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