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传统手工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的独特风格。受民族艺术、节庆礼仪、宗教信仰、文化娱乐、生活习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民间手工艺艺术形态中,特别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艺术,反映出其特有的精神和意识。青海传统手工艺艺术文化与其他地区息息相关,甚至相互融合,乃至变异呈现出多元性。是先民历史和文化的记忆符号和活化石,研究青海传统手工艺的历史,传承与流变,手工艺艺术的民俗内涵以及社会功能,对青海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丰富作用。  相似文献   

2.
宗教的礼仪节庆是神学理论的外在表现形式,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容。天主教传入中国后,曾经因为中西礼仪的差异而导致两种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康熙年间发生的礼仪之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随着历史的发展,基督宗教文化中的礼仪逐渐得到中国基督徒的理解和认可,中国教会也根据社会的进步和本国国情对宗教礼仪进行调整,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教会特色的礼仪形式。本文以中国天主教的老教区湖北磨盘山(位于鄂西北谷城县)为个案,来分析当代中国天主教礼仪的内容和新特点。一、 教徒对基本礼仪的认识和理解1、祈祷祈祷是基督宗教信仰的基本形式,也是…  相似文献   

3.
万里长空、烟云千重,禅心如盾、袈裟如风:行脚在娑婆世界。行万里路,破几多书。福州开元寺方丈本性法师,用《踏破芒鞋》的时空笔记,将自己在德国等众多国家和地区参访、求学、修行的见闻和感悟娓娓道来。他用僧眼洞察世间,将不同文明背景下佛教文化生态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以及民风民俗生动地呈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4.
正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人的团圆节。春节的礼仪与习俗从先秦开始萌芽,在唐朝时逐渐从祈祷、祭神转变为欢乐喜庆的"佳节良辰",明清时期,新年习俗变成更具礼仪性、游艺性的活动。春节的民俗中融合了儒释道的许多精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期艺苑选取了民间艺术和绘画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间宗教:国外人类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民间宗教:国外人类学研究综述王铭铭中国民间的宗教文化包括信仰(神、祖先和鬼)、仪式(家祭、庙祭、墓祭、公共节庆、人生礼仪、占验术)和象征(神系的象征、地理情景的象征、文字象征、自然物象征)三大体系。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民间传统的信仰、仪式和象征影...  相似文献   

6.
传统印花工艺中的植物纹样一直是古代纺织服饰的主流纹样。在印染工艺发展中,植物纹样的民俗表现、印花植物纹样的民俗内涵都蕴含着历代百姓的精神信仰。千姿百态、生机盎然的植物纹样来源于农耕文明的日常生活,在现代应用中,应加强植物纹样的当代民俗应用,进一步发挥植物纹样的民俗功能。  相似文献   

7.
生产礼仪是形成和发展于早期华夏先民的渔猎、农耕、养殖活动而遗存于三代文明中的一种特殊而重要的礼节仪式性活动。在《礼记》中,狩猎之礼、渔礼、籍礼、桑蚕之礼、养兽之礼等生产礼仪的程序安排,包含着祈祷献祭的宗教信仰的内容,体现了先民对农业及对天地、神鬼、自然、人事之道的认识的象征含义,蕴含着早期文明社会组织利用生产推行教化的伦理意蕴。生产礼仪延续至春秋战国时期,受到礼家重视,与人们对待农业生产的态度有关。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古时期的生产方式、取食方法、分配形式,蕴含着先秦礼仪文化注重礼节仪式、实践操作、敬神奉献、意义象征的独特性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女性伦理与礼仪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女性伦理与礼仪内容庞杂,糟粕精华并存。现代女性伦理与礼仪建设应当摒弃其中维护男性特权,束缚女性人身自由的非人道性的糟粕,承继其中具有现代价值的精华,从而建立人道、文明、科学的现代女性伦理与礼仪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道教与客家人的民俗活动息息相关.然而,关于道教与赣南客家人丧葬礼仪关系的论述,目前尚少见.于都是赣南中部一个典型的客家县份,由于受周边客家县市的影响,这里保存和流传着许多传统习俗,其中丧葬礼仪的习俗保留得较为完整,也颇有特色.本文即以于都县为例,就道教与客家人丧葬礼仪的关系问题展开研究.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相互结合参证的办法,从介绍于都道教的渊源、派系及教义入手,进而分析于都丧葬礼仪的仪式过程及散居正一道士在其中的作用;并就于都丧葬礼仪的特点、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其功能和消极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同人.  相似文献   

10.
《论语·乡党》行为礼仪表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可分为制度礼仪与行为礼仪,后者专指人们日常生活层面的礼仪,可以看作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华夏民族有注重行为礼仪的传统,对于行为礼仪的特质,时尚性、传承性都有颇为成熟的认识,《论语·乡党》即为明证。《乡党篇》是有关中国行为礼仪的最早文献记录。从较新的视角,对《论语·乡党》有关言谈、举止行为礼仪作具体阐析,可以加深对于行为礼仪的再认识,亦可加深对儒家传统文化的反思。行为礼仪具有极强的民族性,这一点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兰晔 《中国宗教》2018,(2):82-83
现在,传承千年的“接春”民俗活动的礼仪和抛模没有被简化、削弱,反而添加了道家“拜太岁”的仪式,“接春”的内涵也从简单的雠农衍生泛化成了纳福添寿。  相似文献   

12.
正1月8日,中国道教协会发布《关于在全国道教界开展"文明敬香,文明礼神,建设生态道观"活动的倡议书》,1月12日,"倡导文明敬香,建设生态寺观"新闻发布会举行。2014年马年新春,倡导文明敬香,建设生态道观,成为中国道教界普遍的共识与行动。春节前夕的新闻发布会"敬香礼神是道教基本礼仪,敬香能起到传达心愿、沟通人神的作用。‘道由心学,心假香传’,文明的敬香方式,应以‘清香三炷’或‘心香一炷’为宜;应遵循道教礼仪,诚信敬意;还应有利于自己和他人身心健康。"1月22日,在"倡导文明敬香,  相似文献   

13.
孔子所缔造的中国文明之"长寿"令诸西方文明无法匹敌,孔子本人的成就与影响也令众多西方哲人瞠乎其后。有别于"轴心时代"的其他东西方文明,孔子所创的儒学是世俗化的而非宗教性的,且属政治伦理学而非政治哲学。近代德国哲人莱布尼兹率先因宗教上的"中国礼仪之争"认识到儒家文明的独特之处,但却主要局限于科学与宗教维度。继之而起的德国哲学家沃尔夫对"中国实践哲学"进行了伦理学上可知论与渐进论的解释,从而对前者赋予了超越其时代的现代性,并对康德的伦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礼仪与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维护和体现人的尊严是礼仪的价值所在。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传播、创造人类文化、文明和先进思想 ,职业特点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 ,以灵魂来塑造灵魂。教师礼仪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是教师向学生表达教师爱的具体形式。所以 ,礼仪不仅是教师自身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表现 ,而且使教师职业道德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或教育要素。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17,(3)
<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五台山碧山寺方丈、大圣竹林寺住持妙江法师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设计推行中华民族服装服饰的建议"的提案。他建议,组织专家学者研究论证富有中国文化、代表中国形象的服装服饰,组织设计师设计中华节庆礼仪服装服饰、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16.
<正>节庆活动是在固定或不固定的日期内,以特定主题活动方式,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一种社会活动。我国节庆种类很多,从节庆性质可分为单一性和综合性节庆;从节庆内容可分为祭祀节庆、纪念节庆、庆贺节庆、社交游乐节庆等。中华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依托自然规律的变化,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中西文化的交融,一些现代特色节日也走入了人们的生活。这些都是文化的缩影与楹联有着密切的关系。纪念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17.
正将弥撒庆典与新春文化相结合,在礼仪中以敬天祭祖表达人与神的和,以阖家团圆表达人与人的和,以除旧更新表达人与自己的和,这是对天主教礼仪中国化的最好诠释。春节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且许多民俗意义优美,在将其赋予合乎基督福音的内涵后,于是便有了今天的新春弥撒。拜神祭祖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每逢新春佳节总不忘记到寺庙烧香,到家庙或家中祖先牌位前祭拜。因各地风俗不一,有  相似文献   

18.
郑慧 《天风》2005,(3):38-40
近十年来,"敬拜赞美"开始在中国一些教会盛行,最初是在青年聚会或教会一些节庆的联欢活动上出现,而后有些教会在主日崇拜也采用。在教会传统中,崇拜基本上是庄重、肃穆的气氛,而"敬拜赞美"的热闹、喜庆可以说是对崇拜的冲击,这不是今日中国教会崇拜礼仪的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本文无意探讨个人喜好的赞美方式,而是要思考在教堂这个特定的神圣空  相似文献   

19.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以万物有灵、多神崇拜为核心的彝族原始宗教,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祖先崇拜又以超度祖先为祖先神仪式为代表。以彝族罗婺人为例,除了节庆日祭祖、丧葬系列祭仪而外,其中体现彝族祖先崇拜的祭祖大典,则是彝族最高祭祀礼仪。以超度祖先为目的的祭祖大典彝语称"耐姆"。  相似文献   

20.
于洁 《美与时代》2013,(2):59-60
古代肖形印的表现题材十分广泛,其中对于各个时代的生产、生活、习俗、礼仪、信仰等诸多民俗文化内容的表现,体现了肖形印不可多得的文化价值。民俗情境与民俗观念内外两个层面的内容共同构成了古代肖形印中的民俗文化表现。肖形印是以图形或图文兼备的形式构成的印章类型,虽被称为闲章,但与文字印相比,其内容形式都更为生动自由,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与文字印一起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