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场所是穆斯林宗教活动与社会活动相结合的公共空间,宗教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共通性为流动穆斯林的社会关系建构与维护提供了网络平台与支持,对他们适应城市社会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从实践的方面来看,城市社区及社会组织、包括宗教组织,应该有构建"社区社会资本"的意识,将社区居民与流动人口的社会网络纳入到"社区社会资本"的构建体系中,主动为他们的交往互动提供空间,通过支持他们的城市社会适应来增加和优化"社区社会资本"的储备及质量。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交互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着手,以不同人群对社区公共空间的需求为出发点,探究目前社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不足之处,提出社区公共空间的交互景观设计类型应从感官交互类、公共空间多元类、地域文脉情感类这三方面进行探索,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景观的交互性质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3.
王永益 《学海》2013,(4):101-106
我国当代社区建设与发展经历了从行政控制为主到多中心协同治理的历史跃迁,最终目标和最高价值导向是实现社区和谐善治。但当前社区治理陷入公共精神式微,公共意识匮乏的"德性困境",而社区和谐善治必须是以德性化为指向的,需要公共精神提供道德支撑。社会资本理论所强调的普遍的信任、社会关系网络和共同的规范有助于从多重维度消解社区治理的"德性困境",对促进社区活力和走向社区善治有着重要的启示性意义。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提升社区社会资本存量,可以有效地培育社区诚信友爱、互惠互助、平等合作、积极参与、邻里和睦等社区公共精神,为当前我国社区发展的和谐善治转向奠定坚实的德性根基。  相似文献   

4.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各类社会问题接踵而至。老年群体成为社区公园的主要使用者,因此在老龄化小社区中如何规划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公园及其他公共空间值得探讨。文章以澳门佑汉市政公园为例,探讨人口老龄化对公共空间设计的影响,从中总结出针对老龄化社区中公园设计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人口老龄化和城市进程存量社会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具有社区居民老化和城市基础设施老化的双重特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加快旧城旧区更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在不采用大拆大建的方式下保障社区养老功能。嵌入作为一种更新手段,可以实现社区更新和缓解养老难题。基于嵌入理念,从嵌入要素、功能、布局和氛围四方面提出双老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策略,以期为双老社区的公共空间更新提供理论指导,使其建筑空间获得重生,促进居民生活活化,同时推动城市更新,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眼界逐渐变得开阔,对新事物的探求与体验感知需求被放大。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是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主要公共场所,大众越来越希望能通过交互体验的方式来获得愉悦。文章通过对交互性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构成要素、趋势与功能的解析,提出交互性社区公共文化空间设计的方向,包括参与式空间交互、互动体验式空间交互和服务式交互三个方面,为交互性社区公共文化空间设计提供理性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公共艺术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不断实践,其对社区品质的改造能力逐渐被大众所认知。以建设美好的生活环境为目标的社区公共艺术发展是社会进步及时代的需求。文章通过思考社区公共艺术实践中出现的公共关系问题,对提升社区品质的实践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梳理,从而为社区公共艺术组织策划提供了参考和启示,以期为公众提供舒适的居住条件、良好的公共关系和优质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8.
从积极老龄化社会的视角借鉴英国"户外空间的包容性设计"项目和德国"多代屋"项目,总结积极老龄化社会对开放空间景观的进一步要求,探索积极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策略重点。通过提升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质量来更好地服务于老年群体的公共空间生活,使其独立、自主、公平地享受公共生活,并乐在其中。  相似文献   

9.
目前,老旧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在适老化方面存在较大缺失,难以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对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设计进行研究是极为必要的。将适老化设计引入广西南宁市典型老旧社区公共空间设计中,提出打造丰富的公共空间结构、公共设施适老化、构建绿色安全的交通网络、打造绿色生态的景观空间等适老化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全龄化的社区养老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由于大部分老年人还是居住在老旧社区,社区的居住环境,尤其是室外公共活动空间的改造问题受到了普遍的关注,这与近些年来我国存量住房改造的方针不谋而合。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城镇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公共活动空间不足、代际共享空间及功能性设施缺乏。从全龄化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全年龄段人群的生理与心理活动特点及空间需求等问题进行研究,从空间、交通、设施、文化等方面提出更新设计研究的策略,希望促进城镇老旧社区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代社区面临着居民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居住空间陌生化、居民公德不彰以及由此导致邻里低信任与疏离等困境。必须加大社区制度伦理建设和居民公共精神培养。而创造性地吸收传统里坊伦理精华,则是培育居民公共精神、增进居民价值认同的重要一环。传统里坊伦理以高信任的道德心理与对"仁""义""礼"的信守为基本价值导向,从而助推和强化了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对共同体的价值认同。弘扬传统里坊伦理精神,有助于化解当代社区伦理建设面临的危机与困境,重建居民间的信任,发展健康和谐的邻里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公共空间已经成为了人们主要的社交场所,而商业空间也成为了这个公共空间中的一个主要角色。商业空间推动城市环境发展,以经济价值锄芪打造完美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3.
当下,在城市生活的人们越来越冷漠的时代背景下,"未来社区"成为城市建设最为热门的话题。"未来社区"具有九大空间场景,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排序首位的邻里空间场景。而为了科学合理地发挥"未来社区"邻里空间场景作用,就要重视景观空间设计的重要作用。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未来社区"建设现状,以景观设计的视角阐述了"未来社区"视域下邻里空间的内涵,并提出了社区共享空间的参与式营造、社区艺术文化空间的规划设计、景观与智慧社区的交互应用等三大邻里空间景观设计策略,以激活"未来社区"邻里空间场景作用,营造交往、交融、交心人文氛围,构建"远亲不如近邻"未来邻里场景。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中"空"的"人格"性与当下公共精神追求如出一辙。在公共壁画空间中,"空"是壁画物质密度、数量上的空,也是人的精神活动空间中的"虚空"。公共壁画的艺术空间要为拥挤的城市环境减负,成为去产品性、商品性的精神空间。尊重社会空间规律,充分利用艺术手段以少胜多,营造出利他的"尚空"栖居空间。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旧社区居住的老年群体所占比重较大,但其户外公共空间功能条件滞后,无法满足老人生理、心理的需求。文章通过对阳石社区生活的老年人综合分析,在社区道路、空间、文化、景观四方面进行适老化的空间改造,不仅满足老年人的户外聚集、交往、活动的生理需求,同时通过文化景观的塑造弥补了他们的心理诉求,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逐步转向以空间品质提升为目标,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雷·奥尔登堡(Ray Oldenburg)从城市及社会研究角度,提出"第三空间"的概念。城市公共空间作为"第三空间",是城市形象的外部载体,是定义城市活力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从城市空间品质的视角出发,从舒适性、审美性、历史性、经济性、政策性以及交互性六个要素对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规划设计、政策、案例、后期维护等方面系统提升的有效参考意见,从而提升"第三空间"的活力与品质。  相似文献   

17.
陈鹏 《美与时代》2020,(2):41-4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社区化的进程也不断加快,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社区的规划,力求构建和谐有序的城市社区生活状态。与此同时,人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对于城市社区规划工作的要求更为严格。为应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不断提高和改进城市社区环境规划工作,使之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文章以城市社区公共空间设计为主要研究论点,结合GIS空间分析法和智慧社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逐步推进,特别是在公共空间场景化营造方面,注重将生活设施、文化实践等与公共空间紧密结合,不仅可以促进社区内活力的形成,而且能全面提升老旧小区的人居环境质量。以辽宁沈阳为例,从场景理论的概念入手,对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场景化改造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分析,并从出入口、停车位、入户空间、活动空间等方面提出老旧小区公共空间场景化改造方法,以期为类似小区的场景化改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快节奏的社会语境下,城市居民面对的压力需要寻求释放的途径,对公共空间提出了新的需求。公共健康在2020年尤其受到重视,构建以"健康"为切入点的公共疗愈空间,将成为未来城市公园绿地的转型方向。文章从传承与创新的角度,以拙政园为研究对象进行解析,分别对疗愈景观的定义,公园的新价值,古典园林与疗愈景观的关系,古典园林景观的布局、氛围、五感等方面所体现出的养生智慧进行探索,结合疗愈空间特性引发对城市公园疗愈景观设计的更新思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民社会的社区化,社区表现出治理邪教的巨大潜力。社区治理理论、差异交往理论、社会控制理论为反邪教社区治理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从现实来看,社区治理体现了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区微观治理弥补了公共权力的有限性并符合市民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社区的网格化更易于对邪教的防治。因此,反邪教工作也应依托社区治理展开。在社区治理模式下,要通过夯实社区文化基础、推进反邪教社区警务战略、重视反邪教数据治理等路径,进一步打击邪教的生存空间,实现反邪防邪工作的共建共治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