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城市规划与建设来说,体现城市人文风韵已经成为城市规划者重点关注的课题,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对于城市来说,建筑又是体现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很多城市都对当地遗留历史建筑以及建筑群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基于此,人们也发现历史街区中遗留历史建筑仍然需要有效的保护,从而能够有效延长这些建筑的使用寿命,为人们带来更为丰富的文化体验,并为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因此,文章对历史街区中遗留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了相关探讨,旨在为后续城市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上海作为世界闻名的极具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城市,其七百多年的城市建筑史沉淀了厚重且丰富的历史文化,融合了世界各国风情样式的多样的历史建筑,是上海对全世界亮出的"城市名片"之一。在经历了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需求之间巨大的碰撞与激烈的冲突之后,在秉持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理念的今天,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已经成为塑造城市文化名片的重要一环,通过对经典历史建筑的重构,建构出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3.
皖南徽派建筑与设计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祥强 《美与时代》2004,(10):33-35
历史悠久的皖南徽派建筑,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形式与丰富多彩的设计思想,为我们后人建造了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物质世界,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最具东方人文环境特色的精神世界,它在世界建筑艺术文化圈中独具一格.建筑艺术是人类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的产物,它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它完全融合于人们的全部生活中.因而,皖南徽派建筑群与其它传统文化艺术一样,更能实现它独特的审美,同时,徽派建筑形式的艺术美,在审美体验中既具有"艺术感的因素"也具有"自然感的因素",这就更加丰富了它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4.
温一鸣 《美与时代》2004,(12):45-47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商品买卖需求,商业环境设计及其营造在经济生活中已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们不仅为了购物而来,甚至因为认同这个空间所传达的美学精神与哲学而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人们精神交流、观赏与休息的重要场所,是现代城市建筑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商业文化在城市生活中的一种综合反映,也是展现现代城市风貌和形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装饰艺术(Art Deco)建筑作为上海近代建筑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构成了上海的城市形象,同时作为一种时尚文化,还传播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Art Deco作为"海派"建筑文化发育时期重要的建筑风格,它的流行可以说是两者相互选择的结果,其所构成的城市形象,不仅仅是建筑形式的拼贴,更深藏着城市历史、审美趋向及价值观,对当代上海城市形象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地到处都是高大的玻璃写字楼、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人们忽视了情感的表达。建筑不仅是生活的场所,也是人的精神家园。文化留存于建筑的每一个角落,融汇于城市生活的全部过程和每一个细节,对人们的生活、行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环境和氛围同样非常重要。城市建筑设计师需要追求感性,有用生命做设计的态度,设身处地地想设计。  相似文献   

7.
李博 《美与时代》2015,(1):63-65
每座城市所具有的独特的城市地域文化是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者的重要灵感源泉。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可以从地域历史、地域民俗、地域建筑、地域材质四个角度,巧妙地运用地域文化元素,使公共设施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还能反映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成都市的公共设施设计就是其中的典范,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馆的考察,深刻感受到社会快节奏的发展引起的是我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居住生活理念上我们已经迈入了新阶段,城市空间扩展,人口膨胀,城市不断提升建筑高度,日益减少公共交往空间,眼前这么好的传统院落文化正慢慢被人们所遗忘,尤其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民居是何物,更是一头雾水。文章详细地解析了关中民居特点、关中民居的空间构成形态,从建筑学角度看随着民居历史文化不断的发掘与传承,建筑空间的形态与特色也不断地被人们所传承和研究,中国人的庭院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寄托着中国人浓浓的情思。如何将这诗一般的居住空间真正融入到现代设计和生活中去,如何唤起当代人们头脑中残存的院落记忆,是当下建筑设计者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作为新时代高校研究生不仅应做传统民居文化的继承者,更应该做一名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9.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绚烂的文明,其政治、宗教、经济、文化错综复杂,建筑作为物质实体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变革。印度早期的建筑受宗教影响,它的发展不同于中国的木结构体系,也不同于西方的古典主义建筑,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在印度北部生根发芽后,在后几个世纪中逐渐占据主要地位。伊斯兰艺术在摧毁印度本土建筑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设计手法以及城市建造布局的新理念,与印度传统建筑兼容共生,在印度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建筑风格。文章通过对印度传统建筑概况的分析,结合伊斯兰艺术传入印度的过程前因后果,以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城堡为例,解析伊斯兰艺术与印度传统建筑能够兼容共生的动因。  相似文献   

10.
童沁 《美与时代》2013,(12):31-31
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形态的产物,它必然就是当代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与它的自身文化也决定了它必然受特定的社会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影响,相反,它的出现也影响和改变着城市空间环境。在城市环境艺术设计领域里,公共艺术承担着各种角色,比如城市雕塑、壁画、建筑、园林景观小品、公共设施、大地艺术、装饰艺术、行为艺术、表演艺术等,这些角色在城市环境设计领域里也承担着自己的职责与责任,但是都离不开对城市空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和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1.
左江花山岩画是骆越先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系列人类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组织形式。左江花山岩画艺术资源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它在现代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还能起到构建城市文脉的作用。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和聚集的地方,承载了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的生活需求。因此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将左江花山岩画的形式和内容融入到城市景观的营造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色彩在某种程度上是表现在外的一个城市的内在文化,所以色彩对于城市建设的意义重大。同时城市色彩是城市景观重要的构成之一,色彩通常依附于建筑以及构筑物存在,因此色彩和城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伴生关系。城市色彩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建筑设施的造型,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及感知。沈阳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有金碧辉煌的沈阳故宫,也有典雅的北陵公园,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发展面貌日新月异,还有着现代感十足的中街、发展繁荣的青年大街等。文章以探寻沈阳盛京历史文化街区色彩的历史与演进过程为基础,对周边不同时期建筑色彩倾向进行分析,并通过探索与分析最终形成符合现代城市发展以及盛京文化特色的区域色彩体系。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城市文化旅游热度持续升温。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的"文化地标"逐渐被人们所关注。江苏省南通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寺街,位于南通市的老城区,它不仅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还是倍受南通本土历代文人、雅士所青睐的风水宝地。寺街的品牌形象设计对南通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寺街品牌形象设计,不仅要在设计元素上体现其历史韵味与文化底蕴,还要在设计表现手法上符合现代设计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当前热议的"地摊经济"背景,通过考察摆摊最为密集的澳门历史城区,探讨澳门特别行政区摆摊设施或临时性建筑的类型,从澳门摆摊的由来、澳门对小摊贩的城市管理条例、摆摊设施或临时性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等内容来阐述当前澳门摆摊的需求功能与市井文化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澳门摆摊经济的现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经济复苏措施与建议,同时提升人们对目前澳门摆摊设施或临时性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及文化保护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传统文化的载体和历史演进的见证。在柯布西耶"旧建筑消解"理念的倡导下,城市的快速发展正在逐步侵蚀历史的痕迹,这场博弈势必会带来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在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前提下,对于历史街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既促进了历史街区重焕光彩,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创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泰国佛教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两国社会文化的综合表现,也是人们意识形态与生活方式的直接反映。由于社会背景的不同,中国与泰国所呈现的建筑文化也有所不同,泰民族在吸收中华文化精华的同时,保留自己本土的社会文化与精神文明,在社会历史的变迁中相互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本国佛教建筑文化景观。由此可见,泰国佛教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虽然有着深远的历史关系,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都各具本国特色。  相似文献   

17.
乡土文化是人与自然环境长期和谐相处的产物,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其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它是一个地区演变与发展的传统印记,是中国历史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物质的乡土文化包含景观环境、建筑、传统工艺品、传统服饰、传统节日、气候、土壤、材料、色彩、图形纹样等元素。非物质的乡土文化包含思想观念、方言、宗教、道德观念等元素,它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振兴政策的不断贯彻落实,人们对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日渐消退,很多的古村落都遭到了破坏或者面临重建,昔日那些具有中国乡土文化的村落渐渐没落。从朗梓古村落的乡土文化元素出发,对建筑形式与材料、装饰纹样等方面进行调研,唤起原住民对于乡土文化的重视及传承。  相似文献   

18.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渐次丰盈,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城市作为人类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聚居场所,与人类生存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公共艺术,是当前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元素,主要作用在于充分反映城市文化空间特征与建筑艺术。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合理运用公共艺术不仅能够为城市注入新鲜活力与文化因子,并且能够为市民带来生活情趣,不断满足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与人文追求等,使人们享受到更好的居住环境。故此,文章针对公共艺术在城市塑造中的作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的改变,许多曾经在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建筑场地丧失了它原本的意义。这些建筑往往出现在一些旧城区、老县城,城市重心的转移以及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是它们不再有用武之地的关键因素,同时时光又赋予它们城市的历史记忆。对于这些老建筑、老场地的改造不仅可以高效利用现有资源,也能保留城市的历史文化,为当地居民重新构建新的活动空间。旧建筑场地景观改造,需要考虑居民生活实际功能需求,这是一个重新认识和发掘的过程,也是一个重新创造与构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将军庙天主堂是济南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它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人们的信仰和情感。它简约庄重,几经变迁、历经沧桑,但风采犹存。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是一座集现代元素与古老意韵于一体、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在济南老城区有一条将军庙街,以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向来往的人们彰显着自己的古老和悠久。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坐落着济南第一座天主教堂——将军庙天主堂。教堂奉无染原罪圣母为主保,所以名为"圣母无染原罪堂",而济南人则以其地名,称之为"将军庙教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