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以空前的艺术高度,巨大的艺术魅力,恢宏的生活场景,刻划了众多丰满典型的人物形象,在这些人物形象中显现出诸多美的特征。通过刻划人物形象和展示生活画面,又表现出作者非凡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2.
诞生于18世纪中叶的<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巨著.作品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中所描写的贾府中的饮食不仅仅是对清中期贵族阶层奢华生活的一种反映,同时也烘托故事氛围,丰富情节场面,揭示故事的发展趋势,最终为塑造人物和表现题旨服务.<红楼梦>中的饮食描写往往在不经意间衬托人物形象,使其更为丰满、立体.<红楼梦>中最常见的"饮茶"小事,就是表现人物形象的典型描写.  相似文献   

3.
《天黑前的夏天》是多丽丝·莱辛的一部重要作品,刻写了一个人到中年的家庭主妇在某个夏日来临之时,突然打破常规,走出规范生活的情感变化和心理体验。它以一贯的女性视角观察、体味、想象与表达,情节枝蔓,用笔绵密,极其细致地描述了女性内心关于婚姻、自我、年华和性的困惑与迷乱。其中城市意象是小说中一个重要的空间因素。城市的转换,从伦敦到伊斯坦布尔,再到西班牙的内陆小城,最终又回到伦敦。城市是每个个体生活、工作的社会空间载体,同时又影响着城市中每个个体的情感与生活,"我们时代的焦虑与都市空间有着根本的关系"。~[1]城市空间成为人们反思现代性的一个角度,甚至是一种武器。通过研究小说中的城市意象,揭示了莱辛书写城市的独特魅力,为解读莱辛作品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4.
从主题思想上看,《水浒传》可称为"为市井细民写心"的作品,其以北宋末年为写作背景,在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河朔的历史事件基础上,关注的是民间流传的传奇异事,作品中描述了市井生活的广阔场景和市民这一阶层的日常琐事,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人们的社会生存状况,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这些都是《水浒传》是"为市井细民写心"的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5.
<正>一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伊斯兰教大力提倡的一种美德,也是广大穆斯林积极实践、完美信仰的一种善行。仁爱、慈善是穆斯林追求的崇高境界。伊斯兰教教义中包含有丰厚、深刻的社会公益慈善思想,如《古兰经》要求穆斯林:"将所爱的财产施济亲戚、孤儿、贫民、旅客、乞丐",又说:"谁赞助善事,谁得一份善报"。  相似文献   

6.
狄更斯是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娴熟地运用多种创作技巧,刻画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形象。《远大前程》中二元对立手法使小说中的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情节安排更具表现力,赋予人物自身的发展空间,使环境与人物形象的塑造相得益彰。小说情节的安排更具巧妙、奇特之处,进一步突显了人物丰满真实的性格,也有利于小说主题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正>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文坛优秀的小说家,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其早期小说《鼻子》、《地狱变》、《杜子春》中的三个主人公禅智内供、良莠、杜子春都是芥川龙之介塑造较为成功的小人物形象,三者虽然身份地位,生活环境等各有不同,但他们鲜明而饱满的形象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性。正是活生生的小人物形象的刻画,再造性想象力的发挥、心路历程的探索支撑了芥川文学对人性这一主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庸》作为《论语》"学"论,是对《论语》之"学"作为一种可能的道德生活的合法性做哲学证明。本文通过对孔子一以贯之"为学之道"是"仁且智"的中庸之道的讨论,对《中庸》"学"—"德"—"道"、"道"—"德"—"学"的天人双向回环路径的构建,对中庸之道"不可能"与"不可离"的悖论的分析,开启了"学"作为道德生活何以可能的论题。在《中庸》中,构建了"天"-"性"-"道"-"教(学)"的整体"为学"境域,为"学"作为一种道德生活何以可能奠定了本体论的基础,并对《中庸》中的不同类人对中庸之道的不可能的可能性分析,论证了"学"作为道德生活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杜威思想博大精深,《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人的问题》等是其代表作,这些著作展示了杜威对教育的追求,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在这些著作中,"民主"是一个关键概念。本文分析了杜威教育理论中"民主"的四重涵义:民主是一种共同体形式,一种生活方式,是经验的过程,教育是民主的载体和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舞蹈是要求人体的各个部位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节奏进行的一种表演方式,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舞蹈语言。舞蹈演员通过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塑造出独特的人物形象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世界。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中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是整部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演员需要考虑将情感表达如何与肢体动作完美结合。舞蹈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往往决定了表演的失败与否,舞蹈演员在抒发情感时与观众产生的共鸣,使得观众更好的了解作品的内涵,引发对生活的思考。以《舞蹈风暴》中的《追光者》《九儿》两段舞蹈为例,对舞蹈演员作品表演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进行研究,能够让我们以一个较新的角度去探讨情感表达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愿阳光永远照耀这片特殊世界──读《孤儿之谜》华丁钟越先生的新著《孤儿之谜》,集通讯、报告文学作品三十多篇,写的都是真人真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特殊的世界。书中的主人公是特殊的群体,有孤儿、弃婴、疯子、残疾人、被拐卖的妇女和灾民等。总之是需要全社会关心和...  相似文献   

12.
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成书于1939年,向读者全面地呈现了一幅193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生活图景,被马林诺夫斯基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通过阅读,笔者发现,在传统农村社会父权制度下生活的女性,对于家庭的价值被用经济因素来衡量了。以江村经济为例,兼于同时代的村庄研究资料对照,通过梳理,呈现出传统乡村社会中的女性对于家庭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3.
段楠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24-124
《孤独的伦敦人》是特立尼达人作家塞穆尔·塞尔文的一篇小说。这部小说详细的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部印第安人在伦敦的生活,伦敦曾被这些移民者视为世界的中心,他们非常努力地在此谋生并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创造财富,并与其他家庭成员自此快乐的生活下去。他们各自使用了不同的态度及策略去融入这个社会。这篇论文基于约翰贝瑞和他的同事所提出的文化适应的理论和策略去分析《孤独的伦敦人》这篇小说中一些人物的文化适应过程及策略。  相似文献   

14.
宋云奇的《蓝色寓言》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长篇小说,它在"真切的人物形象"、"鲜活的基层生活"和"唯美的性爱描绘"这三个方面取得了值得高度肯定的成就。除此之外,在"与镜像之我对话"和"渔樵问对"等小节中还运用了荒诞、魔幻等超现实主义的手法,使作品显得空灵、浪漫而超尘拔俗。  相似文献   

15.
"荒岛"是英国文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主题,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等长篇小说具有鲜明的"荒岛"主题特色,其城市题材小说《摩尔·弗兰德斯》也体现了"荒岛"主题。笛福的思想在他作品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作品的主要框架即主人公通过个人努力,靠智慧和勇敢战胜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而笛福小说中的"荒岛"主题,成为笛福表达情感和揭示主题的一种手段。小说中的荒岛及类似荒岛的生活环境,也正是当时资本主义时期充满艰辛与挑战的社会背景的真实写照,身处其中的人们必定为生存不断抗争,积极奋斗进取。  相似文献   

16.
在龙协涛编著的《艺苑趣谈录》中有一则启人深思的故事《伦敦雾的创造者》。十九世纪末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曾到过英国伦敦画威斯敏特教堂,并完成了力作《日出印象》。画面上,教堂哥特式屋顶隐现在紫红色的雾中。这幅精美的风景画在伦敦展出时,却引起哗然一片。“我们整年累月生活在伦敦,只见到雾是  相似文献   

17.
王正 《道德与文明》2020,(2):136-141
"哪吒"和"敖丙"的形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封神演义》《哪吒闹海》《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三部最具代表性的文艺作品中呈现出古今的流变,这种流变背后正是善恶观念的古今之变。如果说《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和敖丙之争体现的是何者所掌握的天命更高这一观念,《哪吒闹海》中的两者之争是对群众利益作为善标准这一价值判准的体现,那么《哪吒之魔童降世》则体现了一种个体性的复杂善恶观念。这其中的古今之变,对我们当下如何过"道德的"生活,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罗丹的雕塑作品《欧米哀尔》是化丑为美的典范。作者通过对"丑"的否定达到追求"美"的目的。生活中"丑"可以转化为艺术中的"美",这种转化的实现依靠的是创造者崇高的创作目的、完善的人格、丰富的社会生活积累和敏锐的洞察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人物形象、情感这两个方面对电视剧《麻辣女兵》中的青春正能量进行具体分析,结合青春正能量一词产生的背景,阐释《麻辣女兵》展现青春正能量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现实问题,以展现正确价值观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施璇 《世界哲学》2016,(5):110-117
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所提出的"方法"到底是一种以探寻真理为目的理论方法,还是一种以过好生活为目的的实践方法呢?本文在对文本进行细致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尝试论证《谈谈方法》中的"方法"并不是一种仅仅停留在探寻真理层面的理论方法,而是一种以伦理与实践为目标指向的方法,但这并非因为笛卡尔在此书提出了一套"临时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