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公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平可以包括伦理、道德、文化、经济、政治五个方面的不同内容。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研究这个问题,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只从经济意义上,即在涉及到经济效率时,来研究公平。换言之,本文只对公平进行效率判断,不对公平进行价值判断,这是本文的一个基本假定。一、究竟什么是公平?公平可以说是一个内涵最丰富的范畴,也是一个最古典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最能引起争议的范畴。从柏拉图《理想国》开始,追求公平与效率的双重目标,就一直是人类的崇高理想。但是,究竟什么是公平呢?我们先从我国的几种有代表性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公平与效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公平与效率研究进展史瑞杰(天津商学院300122)近年来学术界对于公平与效率正在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和多维透视,在一些主要问题上取得可喜进展,现述评于后。一、公平与效率概念的界定对于效率概念,学界在两个层次上展开研究,一个层次是在经济学或经济活动的层次...  相似文献   

3.
分配公平观的历史演变及其矛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讨论效率同公平的关系时,人们已充分意识到公平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范畴,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公平观念或通行古今的公平模式。然而,公平观究竟按照什么逻辑进行着自身的历史运动,推进公平观演进的内在动力又是什么,应当说还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笔者以为,公平观主要是关于社会财富和物质产品分配合理性的经济伦理范畴,离开分配及其历史就无从考察公平观的实质及其演变的历史轨迹。只有在对分配进行历史形态分类的基础上着力解析公平观的内在矛盾结构,才有可能破译公平观的辩证本质和演化规律,进而阐明我国现阶段分配公…  相似文献   

4.
公平敏感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平敏感性是基于对Adams公平理论的批评提出来的,反映的是人们在公平问题上的个体差异性。该文首先对公平敏感性概念的提出与修正进行了回顾,并介绍了公平敏感性的测量方法和分类标准;然后分析了公平敏感性对于结果变量的直接及调节效应,个人及社会文化因素对公平敏感性的影响,并介绍了公平敏感性的跨文化比较;最后指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应着重澄清对概念理解的差异,改进分类标准,加强对公平敏感性影响因素以及中国人公平敏感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们现在习惯说的“公平”概念,似乎是一个西方舶来品,是一个现代政治哲学的概念,其实不尽然。西方现代政治哲学家的确是把这个概念作为其学说的最基本概念来阐述,并由此生发出整个政治哲学理念,但是,并不能由此断定公平问题只是一个西方的或现代的问题。公平问题由来已久,它涉及到一个社会政治生活的平衡、和谐与稳定,也涉及到政权结构的合法性问题。任何一个社会,或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为了避免社会动荡,寻求社会安定,都要设法解决社会的不公,都要正面地回答什么是社会的公平、怎样才是公平的等问题,否则统治者的宝座便不会稳当。考察先秦公平观念,有助于理解中国的社会建构过程和发展的倾向性,并由此理解当代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儿童在不同利益对比情境以及与己利益无关情境中的公平行为,研究呈现了自我任务的劣势博弈、优势博弈、冲突博弈以及第三方任务博弈四种分配情境。自我任务中儿童需要为自己与另一名匿名儿童迫选方案,第三方任务中则需为两名匿名儿童迫选方案。结果发现:(1)劣势博弈中所有年龄组均倾向于选择公平方案,而非劣势方案;(2)优势博弈中,8岁、10岁组选择公平方案的人显著多于优势方案,而4岁、6岁组均无显著差异;(3)冲突博弈中,4岁、6岁组选择优势方案的人显著多于劣势方案,而8岁、10岁组均无显著差异;(4)第三方博弈中, 8岁、10岁组选择公平方案的人显著多于不公平方案,而4岁、6岁组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4岁~6岁儿童尚未真正获得公平观念,且以获得个人利益为主;而8岁是真正获得公平观念的转折年龄,8~10岁儿童对人对己均坚持公平原则,且表现出利他倾向。  相似文献   

7.
<正>迄今为止,人们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探讨主要侧重于财富的创造与分配中有关问题的探讨,而没有或者很少关注其人生价值和幸福方面的涵义。我们认为,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仅涉及到财富的创造与分配,更涉及到人生价值与人生幸福方面的内容。从人生价值实现的角度看,财富虽是重要或基本的人生追求,但归根到底只是人生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手段。所以,虽然效率与公平问题直接关注的对象是财富或收入,但对效率、公平最深层次的内涵及其关系的揭示与评价却应从人生价值实现的维度进行。我们应树立人生价值最大化的效率、公平观,并以此引导财富的生产与分配活动。  相似文献   

8.
论代际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问题是一个现代社会日益凸现的问题。如果将公平问题放在“代”的语境中加以讨论和审视 ,则可以将公平分为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实际上就是一般所说的公平。代际公平可分为在场各代之间的公平和在场各代与后代之间的公平。由于对这两种代际公平未加区分 ,因此 ,人们在讨论代际公平问题时往往显得语义含糊。由于在场各代处于现实的关系之中 ,他们之间的公平是具有实践基础的。但是 ,对在场各代与尚未出场的人类后代之间的公平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其焦点在于尚未出场的人类后代与在场各代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现实的。为此 ,对在场各代与人类后代的公平进行权利论证明就是当前一个迫切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9.
探求公平与效率的具体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当今中国已不再只是一个供哲学家沉思的纯粹的理论对象,而是已成为了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社会对这一关系持何种看法,直接关涉到应当如何实际地处理这一关系,即有无必要对其中的一方加以约束或补偿,若有,又以何为准则,进行到何种程度等一系列重大的现实问题。无疑,求得对这一关系的合理认识,意义重大。笔者在此略陈己见,望大家给以赐教。在如何看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这一问题上,现今学界大体上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倾向于强调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对立性或相斥性,因而结论是为达到某种一致性,公平应服从于效率…  相似文献   

10.
公平和效率:一个历史和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关论述公平和效率的文章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这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也反映出我国理论界对重大问题的敏感把握。公平和效率问题提出的意义在于,就其对象而言,已不再单纯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涉及到了社会领域、政治领域以及道德领域;就其本身论域而言,也必须是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伦理学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研究。这无疑为我们开辟出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公平和效率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理论综合性很强的问题,更是一个历史性很强的问题。也就是说,其概念的定义和关系状态的定义都有其特定…  相似文献   

11.
卫生事业发展与公平的伦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发展卫生事业的伦理原则是什么 ,是公平抑或效率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是经济领域的基本原则 ,但是否也同样适用于卫生领域 ?卫生公平与卫生效率孰轻孰重 ?凡此种种问题常常聚讼不已 ,莫衷一是。在计划经济时代 ,我们曾以单纯的公平为原则 ,追求平均主义的绝对均等 ,但结果造成了卫生效率下降 ,卫生资源匮乏 ,人们的基本卫生需求得不到满足。改革开放以后 ,我们以市场为导向 ,把效率置于优先地位 ,却又拉大了人们的卫生保健差距。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 ,控制乃至缩小不同人群间的卫生保健差距 ,实现卫生公平 ,无疑是卫…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公平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分配领域中的公平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当前学术界有关公平问题的讨论可以看出 ,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还只是初步的 ,还有很多深层的理论问题需要澄清。本文试图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论述 ,对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作一较为全面的阐述。公平是一个为人们在众多领域中大量使用的概念 ,我们在这里所要阐述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分配领域中的公平的看法。对于分配领域中的公平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未作过专门、系统的阐发 ,但在他们的论著中 ,涉及这一问题的论述却很多。一…  相似文献   

13.
公平加工的情境依赖性:来自ERP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  周晓林 《心理学报》2012,44(6):797-806
公平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概念。大量研究采用最后通牒博弈, 发现人们具有不公平厌恶倾向, 即宁愿牺牲个人的经济利益, 也要拒绝不公平的分配提议。已有研究表明, 损失情境会增强不公平厌恶, 但其神经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采用ERP技术, 运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 考察两个情境因素:域(损失或获益)和博弈对象(人或计算机)对公平加工的影响。发现损失域下对不公平分配的拒绝率更高, 而博弈对象对决策行为无影响; 获益域下, 对家为人比对家为计算机诱发了更负的N1; 人机博弈时, 获益域比损失域诱发了更大的P2和LPP, 损失域比获益域、不公平提议比公平提议诱发了更大的N350, 而公平提议比不公平提议诱发了更大的LPP; 人际博弈时, 这些差异均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 对分配提议的大脑加工受博弈对象的调节, 人际博弈时, 对损益域、公平与不公平提议的加工类似, 而人机博弈时, 损失域和不公平提议涉及更多的抑制加工和冲突解决, 获益域和公平提议则更富动机性意义, 证实公平加工具有情境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吴燕  周晓林 《心理学报》2012,44(5):701-710
公平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概念。大量研究采用最后通牒博弈, 发现人们具有不公平厌恶倾向, 即宁愿牺牲个人的经济利益, 也要拒绝不公平的分配提议。已有研究表明, 损失情境会增强不公平厌恶, 但其神经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采用ERP技术, 运用最后通牒博弈范式, 考察两个情境因素:域(损失或获益)和博弈对象(人或计算机)对公平加工的影响。发现损失域下对不公平分配的拒绝率更高, 而博弈对象对决策行为无影响; 获益域下, 对家为人比对家为计算机诱发了更负的N1; 人机博弈时, 获益域比损失域诱发了更大的P2和LPP, 损失域比获益域、不公平提议比公平提议诱发了更大的N350, 而公平提议比不公平提议诱发了更大的LPP; 人际博弈时, 这些差异均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 对分配提议的大脑加工受博弈对象的调节, 人际博弈时, 对损益域、公平与不公平提议的加工类似, 而人机博弈时, 损失域和不公平提议涉及更多的抑制加工和冲突解决, 获益域和公平提议则更富动机性意义, 证实公平加工具有情境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公平问题在社会主义中国:过去与现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问题在社会主义中国:过去与现在王锐生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全局中,公平问题是一个局部问题。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应当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局中来考虑。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指导性方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首先,从历史...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118名企业员工为被试,以自编实验材料和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组织不公平与反生产行为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权力距离对组织不公平与反生产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当被试面对组织不公平情境时,倾向于实施反生产行为;组织不公平情境下,低权力距离组被试在反生产行为得分上显著高于高权力距离组个体,而在中性情境下,两组被试得分差异不显著,即权力距离在组织不公平与反生产行为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由于反生产行为的产生常与组织不公平相关,因此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反生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从心理学角度帮助组织管理者制定减少反生产行为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个发展原则的理论基础显然是建立在公平与效率二者对立的观点之上的,它只是在特殊背景和对“公平”一词的特殊理解下提出的发展策略,但在目前看来,这一判断有诸多不妥之处。本文从概念出发论证了这样一个观点:公平与效率二者不是对立关系,公平是实现效率的基础,社会和经济环境越趋向公平,越有利于实现效率的提高。但是,反之则不然,效率的提高并不能保证必然会实现公平。  相似文献   

18.
通过3个实验逐步考察了高、低权力个体对三种分配方案(公平/劣势不公平/优势不公平)的公平感。结果发现:(1)被试的公平评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公平、优势不公平、劣势不公平, 做出评级的反应时则从快到慢依次为公平、劣势不公平、优势不公平; (2)相对于低权力被试, 高权力被试对劣势不公平分配的公平评级更低, 而对公平分配和优势不公平分配的公平评级更高, 且做出公平判断的反应时更短。基于这些结果, 作者提出了公平与利益权衡的公平优先效应及权力的自我增强假设, 以更好地理解权力和公平的本质及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公平与正义问题由来已久,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对公平与正义的诉求,而每一个时代的思想家都有他们关于这个问题的不同方式的表达。这些诉求和表达是我们关于公平正义的思想源头,又是我们处理当今社会问题的思想基础。本文着力于先秦儒道两家对这方面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论公平范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平体现了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具有历史性和相对性。公平有不同的外延 ,如分配公平、经济公平、社会公平等等。公平的种类可以从动态和静态的不同角度进行划分。社会主义公平是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的统一 ,要努力实现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的结合 ,静态公平与动态公平的结合。在经济伦理领域 ,公平范畴具有两个层次 :一是作为规范的公平原则 ;二是与效率联系在一起作为经济伦理的重要价值目标的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