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拆穿诡辩术     
诡辩是故意违反逻辑规律和规则的要求,为错误论点做辩护的各种似是而非的论证。进行诡辩的具体方法通常称为诡辩术。常见的诡辩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指在思维和论辩过程中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用一个概念去代替另一个概念而产生的逻辑错误。成语“...  相似文献   

2.
简评《诡辩和逻辑名篇赏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7用出版的孙中原编著的《诡辩和逻辑名篇赏析)一书,是中国逻辑研究的新论。编写者遍览古籍.择取中国古代具有深远影响的十余位逻辑家和诡辩论之名作,以纵向探源。横向比较之写法,假以明白晓畅之文学推出中国逻辑产生、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这是别开生面的逻辑研究。事实上.不论在西方还是东方的古代历史上,逻辑的发展往往和辩论之风分不开。在辩论中,一方面形成正确的论证,从而发现了逻辑规则.另一方面,又产生貌似有效论证的种种语言技巧,出现了诡辩术。当然.有时这两方面又交叉在一起,难于分辨。编写者采取了求实的治史态度.选择中国古代的诡辩名篇和逻辑名篇并列分析,使五面和反面相互比较,再现逻辑发展的真实,再现逻辑史的崎岖曲折。在方法上,无论是对诡辩论还是逻辑名篇采用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方法.对史料析精剔要,对内容条分缕析,有独到见地。名辩学(即逻辑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珍品。然而,这份珍贵学术遗产的继承和发扬、普及和推广还十分不够,以致于研究者非绝无,而知之者却甚少。本书的出版无疑对于人们了解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将大有种益。(■鼎夫)简评《诡辩和逻辑名篇赏析》@仉鼎夫  相似文献   

3.
人们都痛恨“诡辩”,因为诡辩者在表面上、形式上好象是运用正确的辩论手段,实际上有意违反形式逻辑规律、规则,作出似是而非的推论以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为荒谬的言行进行辩护。但是,并非所有的诡辩都是狡猾,有时候,诡辩倒是一种少有的机智。比如,为了活跃气氛,为了应付某种困难的问题,为了斗敌,等等,都用得着“诡辩”的手段。象这种没有不良动机的“诡辩”  相似文献   

4.
《法庭辩论逻辑》一书,最近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专著。作者系熊文轩、周光明两位副教授。全书共16万字,篇幅不大,但读起来却令人有一种新鲜的感觉,是近年来出版的法律逻辑书中较好的一本,值得津师、公诉人和广大的法律逻辑爱好者一读。本书的新鲜之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体系新。本书主要有辩护论点的提  相似文献   

5.
从"杀盗非杀人"看逻辑与价值的混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杀盗非杀人"是墨辩的一个自相矛盾的诡辩命题,墨者之所以提出这个命题,论者之所以倾心辩护,是由于逻辑与价值的混淆.本文对这个命题进行了逻辑分析和价值分析,通过追究墨者提出这个命题的用意和后果,发现了墨辩停留在逻辑萌芽状态而未能发展为逻辑学的症结所在,就是:逻辑屈从价值,价值牺牲逻辑.  相似文献   

6.
吴宁 《哲学动态》2001,(7):36-38
诡辩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也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理论意义上看 ,诡辩问题终究是不能回避的重大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为合理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正确的途径 ,并且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列宁的《哲学笔记》都批判了诡辩论。从实践意义上看 ,我们正面临大变革的时代 ,在我国当前把诡辩问题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 ,决不是象牙之塔里面的工作 ,而是现实生活的必需。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 ,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加剧 ,倘若人们都为自己的利益辩护、以利害代替是非 ,那么 ,就会导致各种形式的诡辩论。…  相似文献   

7.
奎因通过定义逻辑真句子为他的逻辑论题辩护,即逻辑等于带等词的一阶逻辑,我们称之为奎因论题。奎因早期没有否认集合论属于逻辑,尽管他已经认识到集合论与逻辑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性。奎因后期在《逻辑哲学》中明确说集合论不属于逻辑。逻辑真句子的基础是逻辑概念和非逻辑概念的划分。塔尔斯基式的逻辑概念标准可以为奎因论题提供一种根本性的辩护。奎因批评模态逻辑,说它没有明确的语义。即使量化模态逻辑有了可能世界语义学,奎因论题仍然可以通过说明模态词不是逻辑词而得到辩护。  相似文献   

8.
文学锋  何杨 《现代哲学》2011,(2):124-128
运用现代逻辑工具对《庄子》中的著名辩论濠梁之辩所包含的命题、论证和推理进行了分析,指出惠施在论辩中隐含使用或承认了某种唯我论命题,该命题将导出形如"φ且我不知道φ"这样的摩尔句,从而产生摩尔悖论。庄子通过反驳和"诡辩"的方式不自觉地触及了其悖论性所在。进一步,利用摩尔悖论表明:在合理的预设下,认识论的唯我论即使是真的,也是不可知的。本体论的唯我论比认识论的唯我论在逻辑上更加坚固。  相似文献   

9.
反证法和归谬法是逻辑学论证部分两个非常重要的论证方法。在法庭辩论中,反证法和归谬法常被控辩双方运用。我们知道法庭辩论对法律的正确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控辩双方站在不同角度,根据事实和法律来论证被告有罪或无罪,罪重或罪轻,应从重或从轻处罚。这里要运用到各种逻辑推理和逻辑方法。反证法和归谬法的恰当运用,可起到用其它方法难以起到的特殊作用。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某一论题为真的证明方法,它通过论证与原论题相矛盾的反论题的虚假来确立原论题的真实性。就是说当我们要证明某个论题为真时,我们不去直接证明它,而是先假设存在着一个与之  相似文献   

10.
诡辩,一般是指混淆是非的议论,逻辑学上是指似是而非的论证。作为一思维方式和言语形式,诡辩虽然有其消极的一面,令人深恶痛绝,但对其积极的一面.也不能视而不见。记得一本书上有这样一句话:“诡辩是超越善恶的说话术”。姑且不论这个判断是否准确,但它至少向修辞领域透露了两个重要信息:诡辩是一种面语技巧;诡辩本身无所谓善恶,完全看人如何运用。为善良美好的愿望而用,诡辩就是善的.所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为卑劣丑恶的意图而用,诡辩就是恶的,所产生的效果是消极的。社会需要扬善弃恶,因此.探讨诡辩在言语交际中的积极修…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诡辩     
什么是诡辩?凡论及诡辩的形式逻辑教材和专著都作了回答,但回答得都不准确。这里,我们不妨先看几家定义: ①“诡辩就是有意识地为某种谬论论证。”(《普通逻辑》,上海82年5月版) ②“诡辩是一种故意违反逻辑的规律或规则,为谬论所进行的似是而非的论证。”(《形式逻辑》,人民大学84年7月版) ③“有意识地用错误的证明来为谬论辩  相似文献   

12.
被马克思称为“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的林肯,是美国的第十六任总统,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革命家。林肯在入住白宫的前几年,曾用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钻研法律,成为一位颇负盛名的律师。他出身贫贱,同情平民,尤其是黑人,经常帮助他们诉讼,有时甚至不收分文。有一次,亡友的儿子小阿姆斯特朗被人诬告为谋财害命的凶手。控告人收买的证人一口咬定说亲眼看到被告阿姆斯特朗行凶。这个青年是无辜的。在假证面前,他却无能为力。厄运马上要降临到他头上。林肯获悉此事后,主动为被告辩护。他以被告的辩护律师的资格,查…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的逻辑学绝不是无现实意义的诡辩,它不仅具有古希腊辩证法的思想来源,而且将之提升为一种现代逻辑,可被视为自身规定的奠基性哲学方案,并且为现代自由概念建立了基础。逻辑学包括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三部分,三者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概念论才是黑格尔逻辑学的重心和最深层的领域,可以说是逻辑真理的策源地,有必要在当代哲学语境下重新解读。文章首先考察作为逻辑学核心与密码的"概念自身",然后重构概念论中从概念通向理念的逻辑理路,最后探讨作为主观性与客观性绝对统一之理念的逻辑结构及其向自然领域的过渡,以此来革新研究界对黑格尔概念论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学校临时工王×的定期存款单丢失,存款被他人冒领。王×要求储蓄所赔偿,遭到储蓄所拒绝,于是他向法庭起诉。储蓄所访了银行的法律顾问做辩护律师,王×却请了一位逻辑课教师为自己代理诉讼。法庭辩论开始。逻辑教师读起桥状。被告律师带护:律师:你丢失存款单没有及时挂失,在你挂失前八个月该项存款就被他人支走了。《储蓄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受理挂失前,该储蓄存款已被他人支取的,储蓄机构不负赔偿责任。”教师:我们对法律条文不要断章取义,也不能偷换概念。《储蓄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中所说的“被他人支取\星指被他人…  相似文献   

15.
庞世伟 《美与时代》2007,(11):42-45
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在民族自强和"门户开放"的呼声中最终爆发了以高举"科学"和"民主"为旗帜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从而引发了包括中国画在内的中国民族文化之前途问题的大辩论,而"文人画之价值"问题正是这场辩论的焦点之一.针对以康有为、陈独秀等为代表的"西化"派对明清"文人画之价值"的全面否定,陈师曾撰写了<文人画之价值>一文,对明清"文人画之价值"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积极的辩护.该文对近百年中国绘画的发展与变革历史研究等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同时,这一辩论及其后来近百年的历史与实践证明:今天的中国画仍是大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张浩研究员的《诡辩论———狡黠与智慧的关系研究》(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是一部辨识、剖析和反驳诡辩的力作。该书作者不仅站在哲学的高度去分析诡辩论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征,而且从哲学、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的角度对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诡辩命题和诡辩术,进行了分类剖析,并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深刻地阐明了诡辩产生的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为人们提供了辨识和揭露诡辩的理论武器,同时也教给了人们行之有效地剖析诡辩的科学方法和反驳诡辩的艺术。该书资料丰富、视野广阔、论据扎实、文笔…  相似文献   

17.
名辩学(即逻辑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珍品。然而,这份珍贵学术遗产的普及推广工作似有欠缺,以致于研究者非绝无,熟知者却甚少。孙中原教授对中国逻辑学有独到的研究,且善用明晓畅达的文字,(?)精剔要,左右逢源,以古为今用为目的。《诡辩和逻辑名篇赏析》是中国逻辑研究之新论。作者遍览古籍,择取中国古代具有深远影响的十余位逻辑家的名篇,以纵(?)探  相似文献   

18.
在证据理论领域,已有学者开始冲破传统刑事诉讼法学关于证据作用观点的范囿,将证据作用从控诉与辩护职能的简单界定发展到更精确地涵盖控诉、辩护与定案三种职能,从而将证据划分为控诉证据、辩护证据和定案证据三种。定案证据是审判人员在经过双方当庭质证和辩论之后,...  相似文献   

19.
由休谟归纳问题引发的对归纳推理的合理性辩护目前主要有三种进路:逻辑辩护、语境辩护和可靠论辩护。这三种进路推进了归纳问题的解决吗?对三种进路的解决方案加以考察和分析后可得出结论:按照怀疑论的要求辩护一般归纳推理的有效性是不可能的、无意义的,但是对特定语境的归纳推理可靠性的辩护是有意义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聪明的法官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富有口才,善于辩论,常常雄辩滔滔,在辩论中税不可挡。有一天,有一个名叫爱瓦特尔的青年前来拜他为师,向他学习辩论的方法,也学习法律。他的愿望是学成后成为一名律师。普罗塔哥拉觉得这个青年聪明伶俐,决定收他为徒。青年说,一旦当上了律师.只要第一次出庭胜诉,一定给老师一大笔学费。普罗塔哥拉担心口说无凭,要立字为据。双方协议后签定了一个契约,规定受瓦特尔第一次出庭辩护胜诉后交给老师学费。双方在契约上签字后,普罗塔哥拉就教他学习辩论术。年青人认真学习,学业大进,~年以后,老师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