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人的个性是在素质基础上,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通过个人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个性是由体现人的立场的“意识倾向”与体现人的观点方法的“调控机能”所构成的人与现实世界相互作用的精神系统。所谓体现人的立场的“意识倾向”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总方向是倾向于从人民利益出发,还是从剥削阶级的利己主义出发等,以及由之而表现出来的志趣宏鄙与性格优劣;所谓体现人的观点方法的“调控机能”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与处理客观事物过程中,是偏重于以辩证唯物主义还是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来反映与反作用于现实世界,乃由之而来表现出来的完成实践活动效能方面的智能高下与  相似文献   

2.
远与近:侈移中国精神风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杰 《世界哲学》2007,(1):13-32
中国人内心的举止习惯,属于精神风俗,也是中国人的做事方式,是我们最重要的精神传统,表现在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本文仅从“巫”、“血亲”、“懒散”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中国人内心活动中“近”的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类型,进而对学界长期以来固执地以西方知识论类型的哲学概念解释中国思想史,做一种纠偏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的形上架构与神学意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托马斯这里,“自然法”是神烙在人性上的“永恒法”的一部分,“自然法”又是“人定法”的基础。那么,“自然法”与“存在”的关系是如何发生的呢?托马斯将“自然法”作为人类天生的(自然的)倾向,而所谓天生的倾向,不是生理或物理的倾向,而是形上本体的倾向。形上本体的倾向,就在于人天生追求本体的成全。本体的成全是按照人本性的意义,而这种意义在托马斯看来正包含有上帝的神性。那么,他的这个理论究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探讨托马斯自然法的形而上学架构和“自然法”中的“自然”之神学表现,正是本文的主旨。一、托马斯·阿奎那的自然法…  相似文献   

4.
要认识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首先我们必须对当代世界的两种基本的文化追寻倾向有一义理上的把握.一是国际性的文化交融的倾向,二是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寻根倾向.这两种倾向恰是我们近二十年来的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它就是我们文化生活中所出现的一个又一个“西方文化热”和中国文化热.”无疑,这两种文化追寻倾向在当代中国的出现,有着它的十分深刻的现实政治经济变迁的背景条件.然而,它又是“全球意识”和“寻根意识”这两种带有世界性的文化倾向在当代中国的体现.因而具有更为广泛的文化普遍性.  相似文献   

5.
人生活在世上,不可避免地进行人际交往。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通过语言来实现,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有说违心话的时候,实际上您某些不自觉的动作或外在表现已暴露了您的真实内心。 眼睛常有“心灵的窗产”之美称,它在人际沟通中用途最广,也最神秘莫测。一般来讲,每个眼神都  相似文献   

6.
我们拥有各种价值信念,也根据价值信念的不同来划分不同的群体;我们坚信某些价值是正确的,某些是错误的,且通常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对的一方;我们乐于说理和劝服,总是不知疲倦地寻求同声相应,而对于那些与我们的价值信念格格不入的“异己者”,又经常缺乏耐心与宽容。如果价值分歧是一个基本的人类学事实,而那些道德异己者又总是不可避免地现身于我们周围,那么伦理辩护可以让我们好好相处吗?就像古希腊的卡里克勒斯遇到苏格拉底,前者的“自以为是”被后者视为“秕言谬说”,而后者的“谠言嘉论”又被前者视若“虚谈高议”。然而,正是因为无处不在的价值龃龉,才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在公共生活中为自己的价值信念提供应有的辩护,并展开充分的对话,以求超越个体视角的局限,达到维护公共理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性解放”的浪潮正在西方和东方的一些国家蔓延。这种思潮在我国少数人中间也有所感应了。讴歌婚外爱情的文艺作品的出现,“第三者”问题的增多,不能说与此无关。 我们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国家,又具有重视家庭伦理道德的悠久传统。西方国家为“性解放”而制造的种种“理论”,在我国是吃不开的。于是恩格斯的半句名言,突然引起了某些人的特殊兴趣。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反应会在不知不觉中转变成外表的姿态或动作。所以说一个人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但通过他的体态所表达的意思却是千真万确的——体态语言不仅可以补充语言文字的未尽之意,而且也能从相反的方向抵消虚情假意和违心的部分。比如:一个女子流着泪告诉她的求爱  相似文献   

9.
“国故新知”:王阳明的存在主义之发现——对陈来《有无之境》一书的思考穆南珂一时下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除深刻复杂的背景外,尚有一种机缘:上帝死了!普遍的西方人恐慌和某些西方人对东方古典的青睐。于是我们重新审视似乎已被放逐的传统文化,试图(包含为西方人)寻找一条摆脱或超越困境的精神之路。某些研究“国学”的人身上也表现出那种既为“国师”又肩负着拯救世界之使命的道玄和庄重。对中国古典的“考古学”结果,出乎意料地发现了传统文化如此众多的优良品格和西方人文价值。更进一步的研究在于:通过“考古学”和解释学…  相似文献   

10.
个人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德把个人主义称为西方社会病。托克维尔认为,“个人主义起初只是损害公共生活的美德,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它却侵袭和摧毁了所有其他美德,陷入彻头彻尾的自私。”此外,他又指出,个人主义还使人“永远地依靠他孤独的自身,并最终可能将他完全禁锢于其内心的孤独寂寞之中。”涂尔干认为,个人主义是一种具有威胁性的西方“社会思潮”,其表现是不断增长的自杀率、社会混乱和集体意识的普遍削弱。戴高乐声称,个人主义是“道德病”的  相似文献   

11.
审美境界和道德境界分属美学和伦理学两个学科领域,但又都是人生的正面价值体现,也是人生的一种理想状态。二者之间不应混淆,却又有着内在的相通之处。审美境界不是纯然客观的形态,而是主体在审美对象召唤下产生的整体性心灵状态,其中包含着道德情感,古人称之为“胸襟”。人的审美活动之所之能臻于“境界”,恰恰是由于有道德价值的介入,否则无法达到境界;道德境界体现了最高的道德价值,以“至善”为其核心价值,儒家的“仁”或“诚”等都是达到了至高的道德境界。道德境界不是外在的约束而致,而是以内心的自觉来践行来达到,其中包含着精神的幸福感和悦畅感,同时,也有审美的因素在其中。  相似文献   

12.
什么叫做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指的是我们内心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还有意识和意志行为等等活动,人的个性也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围。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把心理学称为“行为的科学”,专门从人或动物的行为来研究人和动物的心理。心理学与实现四化有很大关系。实现四化离不开机器的设计,操作和使用。心理学有许多测验方法来测试一个志愿当汽车司机或者飞机驾驶员的人。例如要设计一个仪表,它的形状是垂直长形的好呢?  相似文献   

13.
在人与人交往中,认识他人是很重要的,而我们要认识一个人,除了观察其言行和外表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观察其表情。表情是一个人內心情绪的外在表现,是反映一个人心理状态和内心世界的一个“窗口”,它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信息交流作用。 一个人的表情是丰富多彩的,大体上可分为面部表情、语调表情和体态表情。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哲学属于广义的西方哲学或欧洲哲学范畴,但又有其独特性。近现代俄罗斯哲学的思想宗旨和根本特点是,在重新解释的基督教-东正教精神基础上,以俄罗斯式的思维方式来回应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所遇到的现代问题,力图“把这两种真理结合为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或“完整知识”。俄罗斯哲学既有不同风格的哲学家和思想流派,又呈现出不同于西方哲学的某些共同倾向。俄罗斯哲学史家对俄罗斯哲学的特点和主题做过许多概括和总结,比如宗教性、人本主义、道德色彩、有机论世界观、本体主义等。我们认为,如果从一般哲学的视角来看,这些特点中最具有代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一般”与“个别”都是客观存在着的,并且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个体都包含有一般,而一般又体现于个体之中。列宁说:“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①毛主席在《矛盾论》中也指示我们:“特殊的事物是和普遍的事物联结的,……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即包含  相似文献   

16.
作为真正受过西方哲学洗礼的哲学家严复,在中西哲学的交融会通中,表现出更多的近代特征。与康有为、谭嗣同等由揉合“以太”、“仁”等等而建构不中不西的思辨哲学不同,严复通过引入西方的实测内籀之学,从思辨的构造转向了实证的观念,而这种转化,一开始便受到了西方实证主义的影响,后者使严复的哲学思想带有明显的实证论倾向。当然,中国近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与传统哲学的制约,又使严复不可能简单地重复西方的实证主义。在告别古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形上之道”与西方“Metaphysics(形而上学)”两者都是对超经验的形上事物的研究,但是也存在着根本的不可通约的区别:“形而上学”是着眼于从认识论求“真”的角度来研究的关于自然本体论的“知识”,即“自然形而上学”;而中国的“形上之道”更多地表现为求“善”的内心体验式的对道德境界的追求和精神寄托,即“道德形而上学”。产生区别的内在原因是传统西方以“主客两分”为特征的理性传统与传统中国以“天人合一”为特征的德性传统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杨笑天 《法音》2004,(6):21-25
《少室六门》本“二入四行”的最后还附了两首偈子,作为对理行二入的总结,《景德传灯录》将其穿插于达摩传中,在禅宗里非常有名。第一首是,“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传灯录》说这就是达摩教慧可安心的偈子。“外息诸缘”,就是息却(不攀缘)报怨、随缘、无所求等行所说的违顺等诸外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者,人身奔走而后有气喘,人心中如果同时欲念多歧,既想了脱生死,或想成佛度众生,又贪图名利,或贪恋人天善报,心念就会于此往返奔走,而这些欲求之间又多有矛盾抵触之处,于是便会令人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使人徘徊不定,惶…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孟子讲性善的话,那么荀子与之相反,讲性恶。据荀子说,构成习俗和道德起源的古代的“礼”,是先王为了去恶从善而制定的。因此,“礼”的本质是“人为”的,即是“伪”的。人就是根据人为=伪的社会规范而去恶从善的。乍一看,这与孟子的观点正好相反,但两者的观点在根本上又有相通之处。如上所述,这是一种凭借着具有一定变化可能倾向的经验心理学来控制人心的观点。孟子认为在人心中具有“放心”的倾向,而“礼”具有抑制  相似文献   

20.
“亚洲价值”是指:1、我们亚洲人有自己的价值观或价值标准;2、亚洲人的价值标准要比近几百年来主导世界、也主导了亚洲的西方价值标准优越;3、今后人类的价值观应当以亚洲人的标准为标准。它的主要倡导者有马哈蒂尔、石原慎太郎和李光耀。后者对亚洲价值最概括的话是:“社会第一,个人第二”。亚洲价值的提出是针对当代西方的社会思潮——“个人第一,社会第二”的极端个人主义。因此这个概念一出现就受到西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