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地我们脚下的大地数千年的风风雨雨回首历史大地上印下了多少足迹静心思索这是丰饶的土地这是充满希望的土地是她给了我们生命的血液当和风吹起当阳光普照我的大地是你给了世间无限生机当我们追朔过去.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后期哲学的实质是狄奥尼索斯式的大地形而上学。他试图通过重建人类和大地的原初性关系,以克服现代性的背离大地的无根状态。但他的大地形而上学延续了德国哲学的非理性主义传统,是德国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历史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块石头     
正渐渐失去少年的灵便,活得越来越像一块笨重的石头。十年前看到一块石头,十年后它还在那里。它不会飞,不会走,不会发声,我便认为它如我一般笨重,这可能极荒谬。大地比一块巨石更加沉重,但没有人说大地是笨重的。大地会生长出身材苗条、姿态轻盈的禾苗,嫩绿时似云,金黄时似霞,它们是大地的毛发,也可以看作大地的羽毛。因此,我认为大地是梦幻般的,只要它愿意,也能够飞  相似文献   

4.
克利考特伦理整体主义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克利考特与大地伦理学的理论渊源着手,对克利考特如何捍卫大地伦理学,扩展大地伦理理论,以及提出的伦理整体主义这一理论发展过程做一概说。  相似文献   

5.
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把道德关怀扩展到了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开创了生态中心主义的伦理学.但是他的“大地伦理”思想却具有义务论的理论缺陷.为了规避其理论困境,比尔·肖从美德伦理学角度重新诠释了“大地伦理”,提出了“大地美德”思想,希望通过对人的态度及其品质的关注,消解人与自然的矛盾,为致力于“大地伦理”的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与环境及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对环境所持的观点自从清高的真主用大地、天空、星体、星辰,大地上的山川、平原、植物、动物、岩石、水、海洋、河流,环绕大地的空气、天空以及看得见和看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使"大地自然"的哲学意义重又凸显出来,并且主要形成了存在论和"土地伦理"两种思想进路。在海德格尔看来,大地具有承载、争执、庇护、居住、隐匿等不同的"品格",近代以来"大地自然"遭受了"荒漠化"的厄运,"拯救大地"成为守护"存在之真理"的一个重要维度。20世纪初兴起的"土地伦理"思想则从"整体论"立场出发,论证了荒野与人类精神、情感等各方面的深层相关性,完成了人类伦理思想的"荒野走向"。从科学事实出发的"土地伦理"和存在论的"大地哲学"虽然思考的进路不同,但在"精神气质"上高度契合,他们都体现了对生命"内在价值"的认可、对大地自然的敬畏。二者都认为人类应该改变功利主义的单纯计算,去守护"真理","虔敬"地对待大地,如此,人类才能本真地"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8.
大地艺术作为西方后现代的一个艺术流派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西方实验艺术的先驱杜尚提出的观念艺术,基于对传统艺术的场所局限与审美经验的反叛,而实质上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工业社会与现代文明。大地艺术从二战后到当下,在西方欧美国家以及日本都经历了在地发展、演变的过程。而大地艺术开始进入中国当代公共艺术、乡土景观设计的视野,源于21世纪以来西方后现代思潮的涌入与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公共意识在文化艺术中的体现以及乡村复兴的社会背景,催生了大地艺术作为乡土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段备受关注。文章从大地艺术的视角切入乡土景观设计展开分析与探讨,通过对比和案例分析进一步阐释大地艺术在乡土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及在当下学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地艺术最初发源于美国,是艺术史上第一个以自然本身为艺术作品的艺术流派。大地艺术的产生与不同阶段的观念再一次拓展了人们对艺术空间的探索,在艺术理念上清晰地表达了人类与自然的生存空间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当今全球普遍关注环境问题的时代背景下,大地艺术的确为我们解答了许多困惑,并且在要求个性解放的今天,大地艺术融入的对个人的思考,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对我们的审美认知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要误解     
不要误解骄阳。初春温暖的阳光亲吻了还很冷漠的大地,一夜之间大地挺出了嫩嫩的新绿,于是初春的阳光赢得了美丽的礼赞。可是盛夏庄稼拔节、果实青  相似文献   

11.
竹禅条幅     
显通寺后高殿西墙上,挂着一帧古色古香的条幅,橙黄底纹,金色镶边,朱墨小篆,十分典雅.上书:心地未容一念杂话头常得六时清竹禅口心地:心为万法之源,能生一切诸法,犹如大地,谓之心地。《心地观经》八:“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  相似文献   

12.
主爱激励我     
王才 《天风》2001,(5):25
今年正月初一,天气十分寒冷。整个大地沉睡在冬天的怀抱里。神的爱火在严寒的大地上焕发出他的光芒,照在敬老院那几位无依无靠“五保户”的心窝里。  相似文献   

13.
春醒     
正喜欢初春里,大地苏醒的那种情状。立春刚过,大地,就开始涌动自己的身躯,静静地听着,你仿佛能听到大地翻滚、抻动骨骼的声响,深沉的、粗豪的、暗哑的、隆隆地传向地面。在涌动的过程中,深藏于大地深处的温度,在上升;缓缓的,以一种缠绵、柔和的方式,布向地面。于是,地面上,吹起了醇和的风,迅速被煦暖的春气所笼罩。原先冻僵了的土地,开始消融。先前,地面冻裂的缝隙,隙沿上的泥土,酥软下来,簌簌地落进  相似文献   

14.
大地伦理不但为环境伦理学研究提供了整体主义的理论视野,而且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但是,该思想受到诸多责难.其中,最大挑战是批判者称其为环境法西斯主义.如何回应环境法西斯主义的问题是坚持整体主义的环境伦理学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克里考特以类型学的方法分析了大地伦理与仁慈的道德主义、伦理的人道主义三者之间关系,并通过二阶原则补充了整体主义的一阶原则,有力地捍卫了大地伦理.本文试图通过克里考特的类型学与二阶原则的研究,试图揭示大地伦理不是环境法西斯主义,以及整体主义的环境伦理如何获得合理性辩护.  相似文献   

15.
我心渴想主     
高学鸿 《天风》2009,(12):54-54
苍苍宇宙 茫茫大地 我是一颗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探寻艺术之本质是从艺术作品入手的,因其主张"从已有的事物"出发。"世界"和"大地"是海德格尔解构艺术作品时所提到的两个相关相属的概念,海德格尔认为"世界"具有敞开性,而"大地"具有遮蔽性,二者一敞一蔽,在相互"争执"的关系中,"真理"得以生成。从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视角切入,对艺术作品的本源、艺术作品中的"世界"与"大地"及艺术作品中存在的"真理"这三个方面做进一步的拓展与研究,从而将"世界"与"大地"、"真理"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与内涵明朗化。  相似文献   

17.
艺术的起源一直都是人类探索的对象。距今5000年左右的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兼备了涂形与舞蹈两种原始艺术形式。大地湾地画突出表现了个体人物形象,整个画面内容丰富,布局合理,主体形象明晰,意图鲜明,是具有一定水平的绘画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开创意义。此外,大地湾原始地画还展现了一对男、女舞蹈的场面,这对我国原始艺术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历史为本的中国精神世界使精神从上天落实为大地上的问题,同时也使大地成为社会化的俗世而失去原本作为自然的超越性,因此需要在大地上重新定义一个超越之地以满足精神的超越维度,于是,在社会之外的山水就被识别为超越之地。但俗世的历史仍然是精神世界的主题,世外的渔樵借得山水的超越尺度而得以发现历史中的超越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19.
径,小道也。放眼大地,山上,林中,庭院,田间,皆有小舱,直者自然随意,曲者一径通幽,小径隐隐约约或长或短,如筋似脉,将大地连缀得纵横交错。诸般美妙,无法言传。  相似文献   

20.
在这“改革春风吹大地,赓兴华夏展宏图”的沸腾时代,作为世界名城的上海、又是中华大地改革开放的龙头和中共一大会址的圣地,传来了一则令人欣喜的佳音——上海教区光启社将出版一部详细介绍上海天主教史诗的大型画卷《今日上海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