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结婚那天,母亲手拿一个干巴巴的丝瓜发呆。 我问母亲怎么了?母亲说,看,我现在就是这根丝瓜,你就是丝瓜里的籽粒,我慢慢老了,里面的瓜肉开始退让,给籽粒腾出了空隙,接下来就看你的了。  相似文献   

2.
入夏后,气温一下子陡蹿到三十七八度,临近中午时分,我给乡下的老家里打电话。接电话的是母亲,简单寒喧了几句,我问,爸呢?母亲支支吾吾了一会,然后说:“到山上挑石头去了,这几个月,你爸每天饭碗一搁下,就拿着绳子和扁担上山了,他不让我告诉你们几个。”  相似文献   

3.
品味幸福     
母亲生日那天适逢单位加班,赶不及回去与母亲团聚,便托邻居带了些礼物回去。吃完晚饭后忙里偷闲,打了个电话给母亲,谈了一会儿并致以节日问候。第二天弟从家里出来,我问弟:“妈节日过得怎么样?”弟说妈过得很高兴,虽然我没有回去,但已托人捎了礼物回去,而且还打了电话,所以她觉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眼神     
父亲在电话中说,母亲的眼神越来越差了,有好多次,都把别人认成了我。 怎么会这样,在我印象中,母亲的眼神是最好的。记得小时候,母亲去田里锄地,我也跟着去。那是一大块玉米田,母亲锄过的地方,野草野菜就全部被锄头割倒,而那些嫩绿的玉米苗却一点也不受影响,没有了野草的羁绊,似乎长得更加欢快。见母亲锄地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5.
说来惭愧,在母亲有生之年,我对她不甚了解,确切地说有许多的不理解。在阅读失而复得的父母四十年代的书信后对母亲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也就是在母亲荣归天家后才读懂我的母亲——高毓馨。事情要从一篇真实的报道说起: 是我的疏忽和大意,在母亲荣归天家后,把母亲一直珍藏了五十多年与父亲往来的书信流失到了社会上。感谢我主——全能的上帝,是神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眼睛一直不好。好些年没有见过母亲了,她这次来城里探亲,我请了半天假,给她收拾屋子。我对妻子说,为避免上下楼梯摔跤,就让母亲住楼下进门的那间房吧。那是妻子的钢琴室。妻子愣了愣,说钢琴搬起来笨重,再加上墙上那些音谱,住这问屋怎么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海默 《思维与智慧》2009,(10):52-52
小时候家中栽有一棵香椿树,一到春天,香椿树都会冒出一丛丛绿中带紫的香椿叶,远远的就可以闻到一股怪怪的味道。我有些不解地问母亲:香椿叶气味这么难闻,为什么还叫“香”椿啊?母亲笑着回答我:你闻着味道怪,可是别人闻着可能很香。我不满地嚷道:香椿叶都快把我熏死了,你快把它移到别处去吧!母亲用食指戳了我脑门一下:闻着臭,吃起来香,回头在饭桌上就怕你见了它谁也顾不上!母亲边说边摘香椿叶,摘完后还是把香椿树移到了院外的菜园子里。  相似文献   

8.
顾兆诚 《天风》2004,(5):40-41
说来惭愧,在母亲有生之年,我对她不甚了解,确切地说有许多的不理解。在阅读失而复得的父母四十年代的书信后对母亲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也就是在母亲荣归天家后才读懂我的母亲——高毓馨。事情要从一篇真实的报道说起:  相似文献   

9.
正母亲终于决定到我蜗居的小城来住上几天。到了我住的那栋旧式楼下,母亲听说我住顶楼七层,再也不肯上去了。母亲说那么高啊,看着就头晕,怎么能住人啊。我对她解释说,上去住下后就不显得高了,要是怕头晕就不要往下看,和家里的平房感觉一样,但母亲就是不挪步。母亲患有时轻时重的老年痴呆症。有几次我回老家,看见母亲手里拿着梳子,却急得团团转找梳子。怕她老人家一个人在家出意外,就决意把她接到城里和  相似文献   

10.
房赢 《天风》2008,(12):38-39
出差时能碰到亲人应该说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可是那一次却今我终身难忘,因为,在与母亲亲切地交谈时,母亲小心翼翼地和我提起了一位姊妹……当我听到这位姊妹已经在几个月前就突然去世的噩耗时,我不禁泪如雨下,母亲在这之前一直没有告诉我这个消息,就是怕我伤心,难过……  相似文献   

11.
母亲做乳腺癌手术那年。我正在离家很远的一座城市上大学。姨妈电话打来,告知我母亲住院,让我速回。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赶到医院时,母亲静静地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像是熟睡一般。不知怎么,我的眼泪开始止不住地往下淌。我问陪伴在病榻前的姨妈,妈妈得了什么病?姨妈把我拉出病房,说,你先别激动,她……她得了乳腺癌,刚动手术切除了。医生说切除后就可以控制癌细胞的扩散了……任凭姨妈怎么安慰,我的眼泪淌得更厉害了。我可怜的母亲。父亲刚刚去世两年,为什么上天如此  相似文献   

12.
随着岁月的无情流逝,母亲对我说的话已有许许多多记不起来了,但母亲对我说的其中三句话,、。像在我的心中打下了烙印一样,让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3.
正今天是我的生日,母亲在时看望母亲,母亲走后就只剩下虚无的感念了。母亲曾说:"妈想我娃,我娃就来了,只怪妈没把我娃照顾好……"而后母亲就泪水涟涟地说起往事,言语里尽是悔恨,但我从来没有怪怨过她。四十八年前,巷子里三个婴儿出天花,唯一挺过来的就是我。如今我快五十岁了,不应该满心感激吗?不知为什么,我固执地只想感谢我的母亲,但明明是我的父亲解决了家里的温饱。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14.
正吃过晚饭,我钻进书房做计划书。半小时后,母亲推门进来,手上端了一杯豆浆,殷勤地对我说:"刚打的,趁热喝吧。"刚刚拟好的思路一下子被打断,我有些不悦,便回答她:"妈,不是跟您说了吗?我在书房的时候,尽量不要打扰我!"母亲"哦"了一下,放下杯子拉上门,出去了。这样的叮嘱三番五次,可母亲总是记不住,在我忙活的时候,端来切好的水果、红糖水,或是  相似文献   

15.
一接到母亲的电话。母亲问,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想了半天。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三十几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儿子的生日却一次不落地记得。儿时,日子再怎么艰难,母亲到了这时总给我煮两个鸡蛋。而且,母亲要让手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长时间放在我的头顶,让我周身流遍慈爱。儿子回家了,我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今天是  相似文献   

16.
出差,火车上坐我对面的是一位高校的老师,聊起天来,很自然地便聊到母亲,老师说母亲已经70岁了,自己工作很忙,除了上学校的课以外,还经常外出讲课。去母亲那里总是来去匆匆。有时候感觉很是不安,便常拿了钱给母亲,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心好受一些。  相似文献   

17.
喜讯疗法     
自从父亲去世后,年过七旬的母亲一直郁郁寡欢。 于是,我回老家看望母亲的次数明显增多起来。一来二去,我发现一桩秘密:母亲对我的所有事情都特关心、特在意!但凡我有了什么喜事,哪怕是工作上取得点滴成就,母亲都会高兴得心花怒放,眉开眼笑,连续几天脸上“阳光灿烂”!  相似文献   

18.
喜讯疗法     
自从父亲去世后,年过七旬的母亲一直郁郁寡欢。 于是,我回老家看望母亲的次数明显增多起来。一来二去,我发现一桩秘密:母亲对我的所有事情都特关心、特在意!但凡我有了什么喜事,哪怕是工作上取得点滴成就,母亲都会高兴得心花怒放,眉开眼笑,连续几天脸上“阳光灿烂”!  相似文献   

19.
通联片羽     
《佛教文化》1997,(1):4-5
佛教啊,你的“界面”在哪里?我是一名理工大学的学生,生活和求学均在上海,家离某大名鼎鼎的寺院不是很远。所以也常去,看着它的香火一天天地旺盛起来,我自己也由一个观光性质的游人变为信徒。前几日,恰逢农历9月19日,母亲去烧香,回来后说有捐钱签名的项目,有个不识字的老太太,恳求管事的僧人替她写一个名字,竟被僧人一口拒绝,并不让老人捐钱,用非常冷漠的口气赶走了老人。我诉了非常气愤,当时母亲替老人写了名字,还招来了管事僧人不屑的神情。我知道在家人不应该说出家人的不是,我也无意违背佛祖的训言,只是想就事论事,…  相似文献   

20.
密密的针脚     
正母亲愈发衰老了,习惯在脑后随意绾一个髻,花白的头发已失去了原先的光泽,干枯发黄。这些年地里家务的劳累,使得母亲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走路时腰老伸不直,稍微负重,腰就疼得站不起来,可即便是这样,母亲还坚持种了一亩地的棉花。她说:女儿家的棉被该换新了。我给母亲去过电话,说市场上的羽绒被真空棉被因其轻盈美观又不失暖和早已走入千家万户了,不愿意母亲再劳累。母亲坚持说棉被才更暖和贴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