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目标。本文在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困中西部农村和农业取得巨大的发展和成就,但由于我国中西部农业发展,使许多农民从农业中解放出来,产生了大量的农村过剩劳动力,丞需向其他行业和地疗转移,同时城市化的进程和户籍政策改革也加快了剩余劳动力转化的进程,但全国没有形成有效的、有序的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机制和方式,劳动力转移缓慢和不、产衡,不利于中西部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进程,不利于安定团结,中西部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当前农村主要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张鑫 《学海》2004,(3):201-202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 0 0 0年8月,564页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农村城镇化也将成为我国最大的增长空间。我国的农村城镇化道路是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不断向城镇地区集中的社会经济过程,它不仅是我国解  相似文献   

4.
张春龙 《学海》2004,(3):202-203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1年11月,419页  近年来,三农问题(农民、农村、农业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关注三农问题,就必须首先关注农业生产力发展最为活跃的因素———农村劳动力,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与转移,也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地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我国农民的职业价值观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手段,以浙江省本地和来自外省的503名农民为样本,对农民的职业价值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当代农民职业价值观的结构模式,考察了不同因素对于农民职业价值观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农民的择业心理和就业行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的深层原因,在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严重受阻.而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在相当程度上又是和我国所选择的超前工业化发展战略,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城市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联结在一起.要有效地解决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就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民工的心态——对南京高新区民工的调查杨郁梅八十年代后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发达地区城市谋求职业,引发了大规模的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形成“民工潮”。据估计,1993年跨省区流动打工的有6000多万人,现在卷入“民工潮”的人数约8000万...  相似文献   

8.
周桥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47-247
赖特的观点看,中产阶级是在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文化地位均居于社会的中间水平。如经理人员,专业人员,小雇主,他们介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位于二者的缓冲地带,有助于调和社会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而在中国的中产阶级不是那些收入中层阶级,而是农民工。由于我国农村劳动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进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剩余,大量年轻劳动力像城市转移。农民工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一个广大的社会群体,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把农民工作为我国的中产阶级,对促进社会长期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具有更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5,(6):98-101
本文指出中国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表现为两个转移,两个获得,两个转移是形式市民化,两个获得是实质市民化。提出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释模型,认为除了传统推拉理论所揭示的农村把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推的推力和城镇吸引农业转移人口的拉力外,农业转移人口在市民化进程中还面临农村的拖力、农村的托力、城镇的阻力、城镇的助力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农村经济改革不断地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逐步替代了农村自给、半自给经济,使农民成了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从事第三产业,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这一变化,强烈地冲击着农村陈腐的传统观念,反映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新的观念不断地产生,同时一些封建主义的愚昧、落后的观念、资产阶级的腐朽观念也在顽固地表现出来。出现这种不协调的现象,在农村新旧思想观念交替过程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关系到农业乃至予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各级政府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解决的好坏,将对县域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我国弱势群体社区就业战略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卫 《学海》2002,(5):106-110
弱势群体中下岗、失业人员的出现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分化的产物 ,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各地加大了扶持力度 ,有意识地通过发展社区服务业来促进再就业。针对目前弱势群体就业存在着体制、机制、政策、心理意识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本文提出要建立区域性就业服务体系、开展职业培训、加强就业指导、倡导非正规就业、推进多样化就业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情况下,我国社会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社会管理创新迫在眉睫。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就业机会增加,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其中也包括相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流转是市场经济发展新阶段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迫切需要,对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作用;根据对河南省多个地区进行了区域性的调查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研究了土地流转中存在的流转手续不健全、流转形式单一、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强化流转规范化管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等若干对策,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去工业化"与人民公社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民公社承载着组织农村工业化之重任,普遍试办社队工业企业、就地转移劳动力、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是人民公社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题中之意.然而1962的政策大调整将其"去工业化"之后,人民公社被归结为一种纯农组织而失去了它应有的功能,并由此开始陷入困境而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6.
个体工商业是指生产资料个人占有,依靠或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从事商业、家庭工业、家庭手工业、修理服务业、运输业等)获得生活来源的个体劳动者。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我们把个休工商户视同于资本主义而加以限制,个体工商户濒于绝迹。一九八二年,我国宪法载明个体经济是国营和集体经济的必要补充以后,个体工商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一九八五年,南通市有证个体工商户126286户,从业人数172170人,比一九七八年分别增加93%和116%。 个体工商业的发展,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主要居住在西北农村地区。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历史因素的影响,这些穆斯林地区的社会福利保障还不健全,广大农村穆斯林老人的营养状况、医疗条件远不如城市居民。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穆斯林老人的健康状况并不差,中老年人口的死亡率较低,长寿率很高。全国  相似文献   

18.
苏南地区农村人口流动的历史、现状与对策项光勤苏南地区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自从农村人民公社解体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来,农村劳动力的日益过剩已成为困扰各地党政领导的难题。本文将就当前苏南地区农村人口流动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向作一概括...  相似文献   

19.
所谓统筹城乡发展,就是按城乡联动、城乡结合的原则,改变城乡分割和城乡分治的做法以及重城轻乡的倾向,维持城乡两大经济社会结构的平衡,把城市和乡村纳入统一的经济社会发展大系统,建立新型城乡协调关系。近三四十年来,经济发达国家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普遍出现向农村扩散工业,就地发展非农产业或实行兼业的农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6,(5):112-117
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社会正在经历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组织等方面的转变,这些变化无疑将对农村家庭生态产生巨大的影响。以家庭生态学和家庭社会学为研究视角,采用了非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法,主要从家庭结构、家庭资源和家庭功能三方面,探究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家庭生态的嬗变。研究发现,在家庭结构生态方面,劳动力的转移直接导致了家庭规模的不断缩小;在家庭资源生态方面,以情感支持、教育资源为代表的内资源严重缺失,而较丰富的家庭外资源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空巢家庭、隔代家庭和独身家庭中贫乏的家庭内资源;在家庭功能生态方面,农村家庭的哺育和反哺功能出现松动,且代际关系趋于理性化,伴随着走向现实结算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