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个性的生理基础出发,首先界定了声乐表演中个性的含义,进而论述了个性创造的必要性以及个性创造的前提和要求,最后从积累生活素养,提高思想修养和精神境界,培养创作素质,增强歌曲处理能力,提高主体创作意识五个方面论述了个性创造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道德是社会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以及在这种行为规范下所形成的善恶评价、道德品质、道德修养和道德境界等。根据个体道德的形成过程,道德可划分为个性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思想品质三个层次。所谓道德素质,就是指创造个体在这些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道德的作用在于纠正人的行为和指导实践活动,从而调整社会关系。在创造领域就表现为指导创造实践活动,纠正不利于创造的行为,从而协调  相似文献   

3.
一、实验目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广义的创造力指相对于个人或社会来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产品的活动,它是每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因此,需要从小培养。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直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现代修正主义所鼓吹的“纯粹的个性”、“抽象的个性”、“个性的绝对自由”等谬论进行了批判,指出这些谬论是以资产阶级的个性论为基础、用以腐蚀劳动人民的思想,为资产阶级服务的。作者说,一个人的个性不是单纯由人的生理方面的种种特征所决定,而是由种种社会特征所决定的,是由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每个人的阶级意识是决定个性的所有因素中最本质的东西,起着规定和制约其他因素的作用。在阶级性的基础上,每个人的个性有差别,这种差别,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也还仍然存在。但任何时候,个性总是复杂的客观世界的产物,决不是抽象的、一成不变的东西。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的个性的发展都是受到束缚的。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的革命时期提出的个性自由和解放的口号,虽然曾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的个性却得不到发展。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个性才能解放。作者批判了现代修正主义所鼓吹的“全人类的爱”、“全人类的道德”等口号的虚伪性,指出这些口号所隐藏的企图是要使劳动人民放下武器,停止阶级斗争。作者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全面地发展个性的辩证关系。他说,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全面地发展个性,而个性的全面发展则会加速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发展。作者指出,只有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才能保证个性的全面发展。在集体主义制度下,每个人享有真正的人的待遇,可以过真正的人的生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口号就是集体主义的实质。作者强调党的领导、无产阶级专政同个性自由之间毫无矛盾,反对个人主义和不守纪律的无政府状态。作者最后说,在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劳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地开展了群众性的千里马作业班运动,这个运动是全面发展个性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梁政 《美与时代》2004,(6):46-48
美术心理素质是指人对造型艺术的感知、体验和创造的素养.它包括艺术的观察、记忆、想象、形象思维以及情趣、意志等个性发展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它的意义在于:一方面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获得美术文化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又由内向外地影响美术"双基"的学习,影响创造力、美术鉴赏力发展的基础.同时还是影响学生自觉地形成自学美术的习惯与能力的"内驱力".美术教育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尝试各种教学的方式方法,却很少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考察美术学习中的各种心理过程、个性特征和个性倾向在美术学习中的影响.其实"任何涉及审美的东西都无从回避心理学"(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寇尔帕语).在美术学习中,培养和提高美术心理素质,从心理学的角度考察美术学习的整个心理意义,并由此凸现美术活动的特殊规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艺术的观察、记忆、想象、形象思维以及情趣、意志等个性发展方面的水平和能力的培养作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刘斐 《美与时代》2003,(10):87-89
个性化教育是指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的教育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和作业评价中改变原来的传统观念和习惯方式,使更多学生能在这种全方位的美术教学中发展综合艺术能力、创造能力与健全的个性,从而真正体现美术教育的本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7.
五、突破原型人类的创造,一是原型上的除旧布新,二是突破原型的创造。例如折叠式缝纫机、能发出音乐的缝纫机、电动缝纫机等都属于原型上的创造。而超声波熔接缝纫机是突破原型的创造。当裁好的衣料进人超声波缝纫机的机头和牙轮时,机器产生的超声波在两块衣料问振动,...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家用纺织品装饰艺术与室内空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用纺织品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成为美化现代室内空间的主要装饰材料之一.在运用中要注意与室内环境的谐调一致,与室内整体装饰风格的谐调统一,并且必须考虑到其功能性、使用者的个性、心理需求、经济能力、环保等因素.以此来满足现代人对创造富有装饰性、人情味和居住文化意境的室内空间环境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3~6岁儿童个性类型及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野  杨丽珠 《心理科学》2005,28(4):893-896
该文在以往中国儿童个性结构研究基础上,以问卷调查(n=927)方式,将层次聚类和迭代聚类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同时采用理论分析等方法最终确定我国3~6岁儿童的个性类型包括认可型、矛盾型、拒绝型及中间型四类。其中认可型属于积极个性类型,矛盾型和拒绝型属于消极个性类型。研究表明,中班到大班阶段是幼儿个性发展相对重要的时期。男女幼儿在多个个性维度及大部分具体特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人的精神需求的经济杠杆,它迫使人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求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市场经济第一次把人的个性发展凸现出来,从多方面开拓人的思维的自由空间,变革着思维方式,为个性的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市场中的社会交往,建塑着独立人格和独立个性,使人的行为自主权日益扩大,反射到精神领域,又给精神领域的主体以独立的意志和自主的权利。文章系统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需求的发展机制,即自我发展机制、自我激励机制、自我约束机制、文化调节机制、心理平衡机制、社会控导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发生在高校内的两起重大杀人案案犯马加爵和卢刚的分析,发现他们有十分相似的个性。虽然不能说个性是一个人犯罪的主要依据,但是由个性所激发的犯罪动机继而实施犯罪却毋庸置疑。他们个性中相似的攻击性、封闭性、偏激性、敏感性及冷漠性是造成恶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不是文化?数学在什么意义上可以看成一种文化?数学属于什么文化?这一系列问题可以从不同的层次分析,这就是数学的文化观念。 文化问题是随着19世纪下半叶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兴起才受到人们重视的。1871年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文化的经典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现在的文化定义也许有上百种。一般来说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与自然相对的概念,它是指通过人的活动对自然状态的变革而创造的成果,即一切非自然的、由人类所创造  相似文献   

13.
(一) 人的个性是在素质基础上,受社会生活条件所制约,通过个人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个性是由体现人的立场的“意识倾向”与体现人的观点方法的“调控机能”所构成的人与现实世界相互作用的精神系统。所谓体现人的立场的“意识倾向”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总方向是倾向于从人民利益出发,还是从剥削阶级的利己主义出发等,以及由之而表现出来的志趣宏鄙与性格优劣;所谓体现人的观点方法的“调控机能”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与处理客观事物过程中,是偏重于以辩证唯物主义还是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来反映与反作用于现实世界,乃由之而来表现出来的完成实践活动效能方面的智能高下与  相似文献   

14.
米契尔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理论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20年左右,以社会认知理论命名的个性新观点正悄然兴起,并成为心理学重新综合趋势的重要反映。这一研究取向认为人是可以认知的、社会的人,并强调把认知过程看作是理解复杂的、有目的的社会行为的一把钥匙。在个性心理学领域,沃尔特·米契尔(Walter Mischel)是采用认知变量解释个性差异并做出非凡贡献的重要人物之一。该文着重从米契尔的三大重要研究领域:认知原型分类、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和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出发,详细阐述米契尔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理论,并对其个性理论的影响和作用进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5.
185名处级领导干部的个性特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赵国祥 《心理科学》2002,25(2):231-232
自奥尔波特(G.W.Allport,1929)在第九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发表题为《什么是个性特质》的论文,提出将特质作为个性的基本单位以来,后来的学者们一直在破解个性是由哪些特质构成这个谜。卡特尔(J.M.Cattell)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出了16个根源特质.并据此编制了16种个性因素问卷来测定每一个人的特质,形成了第一个个性鉴别量表。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认为,所谓个性,应是人的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思维和实践能力及其对现实态度的独特性的总和,它涵盖了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等不同层面。个性的本质特征在于创造。马克思从哲学——美学角度出发,曾把“创造性”视为与“自由活动”等价的范畴。不给人以个性发展的自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社会中美育具有重要意义。人的审美素质是当代社会发展动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依托,美育可以弥补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平衡与柔化高科技的理性与机械性。审美素质是人才竞争的关键,美育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形成,可以促进知识学习,纠正缺损人格。美育对当代社会的效应在能力方面具有的间接性与显效性;在素质方面具有渗透性、长效性、累积性与无形性。当代社会对美育的要求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个性教育、境界教育。为迎接当代社会的挑战,美育在观念、内容、系统、方法、目标等方面都要有所变革。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社会中美育具有重要意义。人的审美素质是当代社会发展动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依托,美育可以弥补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平衡与柔化高科技的理性与机械性。审美素质是人才竞争的关键,美育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形成,可以促进知识学习,纠正缺损人格。美育对当代社会的效应在能力方面具有的间接性与显效性;在素质方面具有渗透性、长效性、累积性与无形性。当代社会对美育的要求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个性教育、境界教育。为迎接当代社会的挑战,美育在观念、内容、系统、方法、目标等方面都要有所变革。  相似文献   

19.
当代社会的发展表明,死读书的人越来越不吃香,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培养具有创造才能的人才。因此培养自己的创造性,做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将是21世纪的许多人努力的方向。那么创造性的人具有哪些特点呢? 多数研究创造性的专家认为,创造性的个性具有下列特点: 一是勇敢。这是创造的个性中最重要的特点。勇敢所以比其他特点都重要,是因为任何才干离开了勇敢,就不能上升到创造性的水平。对公认的东  相似文献   

20.
张百春 《世界哲学》2017,(1):138-146
在霍鲁日自己的哲学思考中,他从一开始就有对个性的直觉,并始终尝试把个性当作一个需特殊对待的哲学核心概念。霍鲁日把欧洲思想史上对个性的理解概括为两个范式。神学的个性论范式把个性完全归于神,人的使命就是追求个性,成为个性。人学的个性论范式把个性归于人,但最终却使得个性远离了人。在神学的个性论范式里,个性概念是明确的,但是在人学的个性论范式里,个性概念是模糊的。个性是霍鲁日创立的协同人学的核心概念和原则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