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有过不少论述。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集中说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未能充分阐述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作用。葛兰西则不同。他为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主要活动于本世纪初三十五年世界政治大动荡的年代,经历了西欧社会主义革命的挫折和失败,对伯恩斯坦、考茨基等用“进化论”、“宿命论”代替革命的辩证法,崇拜自发的群众斗争的教  相似文献   

2.
(一) 我认为社会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它的含义是:在阶级社会里,总的说来社会真理对各阶级不是一视同仁的。它只能为先进阶级服务,也只有先进的革命的阶级才能认识、掌握、运用社会真理。社会真理是对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反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它的内容是客观的,是正确反映了不依赖于任何个人、阶级、以至整个人类的社会客观实在,是客观真理。  相似文献   

3.
保尔·斯威兹(Paul Sweezy)在他最近一篇文章中阐发的观点可以归纳如下:(一)剥削在苏联是一种主要现象;(二)苏联的领导阶层是一个剥削阶级;(三)把这个阶级称作资本主义的阶级同把苏联标志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差不了多少。保尔·斯威兹指出,他宁愿“根据我们当前的认识水平”来说明苏联的剥削的社会和正在发展中的阶级的确切性质。我们认为,认识苏联的剥削和苏联领导阶层剥削阶级的特点,具有头等重要的理论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客体是包括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在内的各个领域。政治领域是许多学科研究的客体,而每一学科又总是从自己对象的立场出发来研究它。历史唯物主义根据自己的对象从一般意义上考察政治,诸如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国家关系,以及从发展的、普遍联系的和消亡条件的一般规律出现的原因来研究这些关系和与其相关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之所以叫做知识分子,就是因为他们最有意识、最彻底、最准确地反映了和表现了整个社会的阶级利益的发展和政治派别的发展。列宁一所谓知识分子这种现象,虽然是人们习以为常和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它仍有不少需要研究和明确的问题和矛盾之处。有时这个概念会和从事创造的人们及天才人物的“卓越性”、“杰出性”甚至“贵族精神”等观念联系在一起。但是,“知识分子”一词更经常的用法,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同志的语言学著作无疑是一部有创见的书。他正确地批判了马尔学派的“阶级语言”的庸俗化的作法,详细地分析了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特殊规律,论证了语言不只是为某一个阶级服务,而是社会人的交际的工具,指出语言是全民性的,并且还指出语言与思想有密切不可分的关系等等。凡此都是这本著作对科学的重大贡献。但是我认为,在这本书中对“基础”与“上层建筑”两个概念的说法是有简单化、片面化的缺点。而许多历史唯物主义的宣传者都以这种说法为根据,并且进一步引伸出各种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篇竭力掩盖目前苏联国内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文章,全文分四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承认苏联国内存在着几种社会阶级差别:一、工人阶级和集体农民之间的阶级差别;二、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之间的社会差别;三、城乡之间的社会经济差别和文化生活差别;四、工人阶级、集体农民、知识分子、职员以及其他城乡劳动者内部的社会差别。但是,作者不谈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更只字不提新资产阶级分子的存在。在第二部分中,作者企图用许多统计数字说明苏联工人阶级和集体农民之间的差别已得到很大克服。他说,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正在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也在提高,公积金日金增加,集体农庄所有制正在向全民所有制接近。但是,作者避而不谈苏联农村中的阶级分化和资本主义发展。在第三部分中,作者企图用一些统计数字说明在苏联工人阶级、集体农民和知识分子内部的差别,即它们内部的阶层和集团在技术水平、教育水平和工资等方面的差别。他说:从低、中、高各级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来看,集体农民内部的差别比工人阶级内部的差别要大得多,显著得多;从各个社会集团的相互关系上看,农民的阶级成分根本不同于城市居民的阶级结构。在第四部分中,作者企图论证苏联社会的所谓“社会同质性”。他想用一些具体事例证明,苏联的高级技术工人日益接近技师、工程师的水平,他们之间的差别正在消失,农业工人和城市工人的社会差别也在缩小,纯粹的脑力劳动者和服务性的半脑力劳动者之间的社会差别也在缩小等等,于是形成新型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者集体,并日益走向无阶级的社会。作者根本不提苏联的新资产阶级分子和工农群众的矛盾,而妄图在分析阶级结构的幌子下宣扬阶级调和论。  相似文献   

8.
在章罗联盟中,以费孝通为首的一批右派知识分子,为了执行他们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公开叫嚣要恢复资产阶级社会学。因此,费孝通约集了陈达、吴景超、李景汉等人,成立了“社会学工作委员会”,并且计划着要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的高等学校成立“社会学系”。他们妄想以中央民族学院、人民大学和劳动干部学校作为他们活动的基地。他们还计划着搜罗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学界同人”,成立“中国社会学会”,扩大他们的队伍。费孝通等这一切恢复资产阶级社会学的活动,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恢复资产阶级社会学,而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阴谋,其目的是企图用腐朽的反动的资产阶级社会学来反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反对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步夺取学术思想界的领导权,第二步夺取全国的领导权,来实现章罗联盟的反动的政治纲领,使资本主义在中国复辟。费孝通等恢复资产阶级社会学的政治阴谋,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几次座谈会上,已由许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根据许多无可争辩的事实,尽情地予以揭露和批判,我这篇文章,主要地是检查费孝通的资产阶级社会学究竟是什么东西?它是不是科学?它为什么阶级服务?它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有什么危害性? 在以前,我不曾看过费孝通所写的社会学著作,最近看到他把资产阶级社会学夸张比历史唯物主义还要高明,我这才搜集他在解放前后所写的几本主要著作,如“乡土中国”、“乡土重建”、“重访江村”和几篇论文以及报端所揭载的关于他的某些著作摘要等,拿来研究了一番。我所得的结论是:费孝通的社会学是另一种资产阶级社会学的流派,是中国的一种资产阶级的社会学。费孝通的这种资产阶级社会学虽然带有中国味,但它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社会学在根本上是相同的,并且还继承了它的先裴的衣钵。因此,在批判费孝通的社会学之前,有追溯资产阶级社会学的源流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工人阶级同集体农民的联盟不仅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关系领域,不仅通过经济形式表现出来,而且,基于这些关系和形式,这一联盟首先表现为一种政治因素和社会主义社会政治一致的基础。社会政治生活领域是工农联盟作用的最重要领域。这是由下面一点决定的,即:政治是各个阶级之间的关系,而首先是它们之间在国家政权和为本阶级利益去夺取、保持和运用政权问题上发生的关系。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与社会划分为阶级同时产生的,并且只要阶级存在,政治就发生作用,而随着社会阶级划分的消失,政治也将不复存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是工人阶级同农民为巩固社会主义国家并运用它来为建成共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多种多样的社会关系,需要有多种多样的行为规范来调整,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道德。职业道德是婚姻家庭道德、社会公共生活道德以外的、重要的道德类型。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构成整个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比婚姻家庭道德更能直接而集中地反映一定社会和一定阶级道德面貌的特殊样式。 在阶级社会中,职业道德是各个阶级的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曾指出:“实际上,每一个阶级、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  相似文献   

11.
黄科安 《学海》2003,8(2):171-178
从词源的角度考察,“知识分子”一词乃是现代西方社会的产物。但作为一个群体,知识分子早在这个名称出现之前就已存在,并曾在人类文明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然而,具有现代意义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的知识阶层的崛起,确实是近代以后的事情。它与现代报刊、出版社、大学乃至研究机构等一套制度形武的出现密切相关。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群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阶层,本文通过他们创作的随笔作品的解读,深入剖析他们的类别、行动模式以及所创造的知识形态,从而对其精神史做出新的定位和诠释。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不再评判社会何谓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否依然存在,抑或他们如今正消失于体现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混合的一个广泛的“文化中产阶级”之中,对于诸如此类问题的理解从来并非易事。然而,在年代上毋需追溯到很远的过去,知识分子肯定是存在的。不管他们是否认同为权力服务的倾向,也不管他们有否(甚至是英勇地)实现自己的特殊品德的历史使命感(从苏格拉底到焦尔达诺·布鲁诺,以及兰波、维特根斯坦或者奥韦尔,不乏各种不同模式),知识分子无不确立了某些特殊形态的不稳定行为:得到承认的愿望,权力意志,自命不凡,自我惩罚式的苦行主义。如果说他们…  相似文献   

13.
布迪厄的阶级理论诉求是超越阶级分析的主观与客观、阶级结构与阶级行动等二元对立。从他的关系主义思维模式切入,理清布迪厄关系主义方法论的思想起源,并从他对马克思主义与韦伯的阶级理论的继承与断裂中,考察布迪厄阶级理论的总体特点,最后从三个方面具体梳理布迪厄的阶级理论:基于资本的阶级、在社会空间中的阶级、阶级惯习。布迪厄的阶级理论只是对"实践的关系体系"阶级实现了第一个层次对二元的超越,即发现文化在阶级划分中的合法标准,也可以说心智结构对社会结构的再生产,却没有从强关系的实践角度说明心智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复杂性,因而布迪厄的阶级理论只是实现了一种折中的自洽。  相似文献   

14.
在本文中,作者首先批评苏联学术界中的经验主义倾向。他指出,苏联有一部分社会科学工作者过分沉溺于研究十分烦琐细小的题目、积累材料和对材料作简单的描述,而低估哲学概括的意义。但他胡说这种情况也是所谓“个人迷信的环境”造成的。他说,过去对波克罗夫斯基等人的严历批评,不能不引起社会科学中贬低理论思维的现象。他主张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所谓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而反对建立一门与历史唯物主义并列的“具体社会学”,也反对把对经济、劳动,文化、家庭、日常生活等等的研究包括到社会学的对象之中,反对把社会学理解为关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科学。作者断言,“历史唯物主义在某些地方巳落后于时代,落后于社会生活和人文科学的需要”。他提出这样的问题:在阶级对抗和其他社会对抗已被消灭的条件下,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否被对立面的完全一致所代替呢?如果不是,那么在这样的社会里社会矛盾是怎样的呢?他还认为,关于个人及共本质、权利、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问题,现在开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居日益重要的地位。作者以一节的篇幅论述意识、精神因素在现时代的巨大作用。他说在资本主义世界里主观因素的作用也以特殊的形式在增长着。他认为证明这一点的是:“资产阶级的国家在经济关系领域内的作用正在增长,它力求把某些计划因素引入资本主义体系之中”而且“在资本主义列强的相互关系中出现了整体化的倾向,市场关系局部地得到调整”。他还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有可能抑制工人阶级绝对贫困化规律的作用。在最后一部分里,作者公然修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的许多基本原理。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是阶级斗争,而是各阶级为达到共同目的所采取的一致行动。又说,在目前的苏联,国家不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而是全体人民用来解决共同任务的政治工具。他在反对把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庸俗化,,的幌子下,反对阶级观点,宣扬阶级调和论。他故意把民族解放斗争和阶级斗争对立起来,仿佛民族解放斗争就不是阶级斗争。他不以阶级观点分析民族民主国家的阶级实质,却笼统地说什么“民族民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为了捍卫民族独立而把一切反帝力量联合起来,并在适当条件下转向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他宣扬世界热核战争的危险性,说“达种危险性迫使一切反对军国主义的力量不顾阶级差别而力求团结起来”,而且“甚至垄断资本的个别集团也是反对军备竞赛、反对挑起热核战争的企图的”。  相似文献   

15.
词典是知识的宝库。衡量词典的好坏,要看它是否完全反映了研究工作业已达到的水平。因为词典通常有很大的实用范围,所以就迫切需要对它现有的内容作出评价和分析。哲学以及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的、研究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道德行为和相应的道德观念的伦理学,乃是阶级利益在理论上的表现。可是,伦理学词典的编辑者却否定了这个观点。他们忠实于资产阶级伦理学的传统。编者O.霍弗是威尔茨堡大学哲学系教授。他对伦理学问题之所以越来越感兴趣,是因为他想把他的伦理学词典变成为“一个传播知识、同时作出评论的‘建议者”’(第6页)。他认为,当前人们之所以急剧地转向于对个人、社会和政治生活的伦理学问题的讨论,是有各种各样原因的。他认为这些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的古老历史和宗教的多元化决定了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多元宗教经典”构成的世界,不同时代的社会处境也对他们的信仰提出了各种挑战,会创造怎样一种阅读圣经的方法,用来诠释基督教经典并确立自己的身份意识。本文选取吴雷川与赵紫宸为个案的研究对象,以他们读《圣经》的原则与方法为例,考察中国现代基督徒知识分子是如何看待和阐释经文,试图以此为亚洲处境下的圣经诠释学提供研究的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17.
管理的规制:关于制度伦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在经济学家看来, 管理是生产劳动的一个条件, 没有管理就没有生产; 如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一样, 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 管理出高产、出质量、出效率。在社会学家眼里, 管理是一种职权系统, 最初是由少数上层人物来决定普通成员的行动, 随后一些管理部门开始施行家长式的管理, 再以后便出现了规章管理。政治家则侧重于把管理看作是一个阶级和地位系统, 它同社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相联系。管理曾经是资本的人格化, 而现代社会管理是通过劳动者来增加社会福利并最终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 管理即服务。那么, 究竟何谓管理? 什么是管理活动的基本…  相似文献   

18.
新闻和新闻传播是随着人类的出现产生和发展的,新闻是劳动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新闻”作为统治阶级的一种统治工具,它必然被统治阶级利用来造出许多“框架”,限制被统治者的言行。于是被统治者就会打着“自由”的旗帜,争取政治解放,一旦他们翻身做了主人,同样也会制造“框架”去规范它的被统治者。那么“自由”又会以另一种新的样式被另一部分人提出来。新闻从来不会也永远不会自由的,它只能作为一种工具存在,直到阶级社会的覆亡。  相似文献   

19.
三、艺术家/科学家与社会 (一)矛盾的社会位置 科学家与艺术家,同整个大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我从结构和心理两个层次来谈.在结构方面,根据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关于社会场域的构图,科学家和艺术家是属于广义的"知识分子"圈,他们和国家、资本家、社会大众形成依赖和抗拒的矛盾关系.知识分子的出路,主要为包括国家、学院、产业界、经纪商等的赞助或雇用.  相似文献   

20.
对“三个代表”思想与知识分子社会历史作用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 ,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本文认为 ,就知识分子问题而言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 ,它为我们考察知识分子的社会历史作用提供了三个重要的客观维度 ,使我们对知识分子社会历史作用的认识更全面、更客观、更深入。一、什么是知识分子 ?何谓“知识分子” (intellectuals) ?知识分子是不是有知识者的代名词 ?是不是凡有知识者都可称为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的外延究竟有多大 ?……在对这一系列问题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