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要向读者表示歉意,在上一期的漫画中有两个字印错了。一是第九幅小和尚说的“於一切法不悭吝”,误印为“放一切法……”这大约是现在这个於字已不太用的原故,二是第十幅胖和尚说:“……也不应向大根说小令退堕。”“误印为“说小令近堕。”这很可能是我写得太潦草之故,总的来说都是因为未最终仔细校阅,务请读者原谅。本期漫画真谛的内容,是小和尚以一个印度民间故事来启发胖和尚,这个小和尚是很有智慧的,希望他能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如果你们在哪里发现有三个和尚的故事,希望提供给我,谢谢!  相似文献   

2.
佛教文化主持寄语漫画真谛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各类物质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这。当然不是坏事,但是却大大地搞乱了一部分人的心。许多人并不是因为自己需要,只是看到别人拥有自己无力获得,心理便出现不平衡,这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事。尽管我们很能理解这种心态但不能不说在这背后还是一个“贪”字作怪。这期漫画发表的故事就是希望在我们心中能出现“我不需要”这样的声音,或许会在五彩缤纷的物质诱惑面前,获得应有的平静三个和尚新传@理诤  相似文献   

3.
主持寄语漫画真谛今年是兔年,又是本世纪最末一年,流言传说纷纷扬扬,由此也殃及了兔儿。从“尾巴短办事无结果”到“有三窟实属狡猾”乃至“骄傲自满招致失败”等等,对洁白可爱的小动物多有不敬。其实无论什么年头,不分何种有情,善缘、恶缘、顺缘、逆缘都有的。本期选一篇《大唐西域记》中的传说故事,想说的就是这一点。可能牵强、可能粗浅,但用意是积极的。三个和尚新传@理诤  相似文献   

4.
一个故事 阳历年初做避静时,神父给我介绍一本小书,题目是礼物,封面上还画着一盒装饰漂亮的礼物,翻了几页方才发现原来书的内容不是‘礼物’而是‘现在’,因为英语中同一字present有这两种意义,必须藉上下文而决定该用那一种,接下看时却又发觉作者字中行间的意思是要指出‘现在’这时刻是人人皆有的礼物。  相似文献   

5.
理诤 《佛教文化》1997,(1):32-33
一、时逢除夕,三个和尚与几位居士小坐闲谈。居士甲说:“学佛数年,颇有心得,但不知如何能达尽善……。”二、居士乙插言:[生于婆婆世界欲求尽善万不可能,但作一好人足矣!].三、甲:“何谓好人?”乙不能答转而求教于三个和尚。四、胖和尚笑道:“还请小师弟说一故事,士。何?”小和尚说:“古有一婆罗门名叫种德,自恃出身高贵,才貌俱优,傲视众人。”五、佛陀前去拜访,问种德说:“如何方可称谓标准婆罗]刁?”种德道:“血统纯正,学识丰富,五官端正,严守戒律,智慧通达。”也不丰合田就不符标准吗?*错,只是血统并不纯正…  相似文献   

6.
“文革”开始的那一年,我刚满四岁。有~天,正在小学学习的表姐们放学回来对我说:“昨天,红卫兵们把卧龙寺砸了!听说那里的和尚们到处躲藏,最后他们退到了一间小屋里,拿出了特制的毒药,就和我们在电影上看到的国民党特务用的毒药一模一样,都服毒自杀了。”当时,表姐们不但教我认字,还经常给我讲故事。从她们讲这个故事的表情上看,红卫兵们个个是英雄,而卧龙寺的和尚都是妖魔鬼怪。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年所听到的许多故事都逐渐忘褪色了,但这个卧龙寺被砸的故事至今仍记忆犹新。直到1984年,已在大学三年级学习的我选择了佛教艺…  相似文献   

7.
谁是盗窃犯?     
某地发生了一件盗窃案。公安局拘留了甲、乙、丙三个嫌疑犯。审讯时,甲说:‘这事不是我于的。’乙也说:‘这事我没有干。’丙则说:‘这事是甲干的。’侦破的结果证明,三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实话。  相似文献   

8.
本期漫画真谛栏目, 为纪念弘一大师诞生一百一十五周年,我们选取弘一大师题诗,丰子恺作的八幅画,连载漫画《三个和尚新传》暂停一期。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0,(10)
<正>C、引祖录痛陈盲禅大害【论文】汝但知赵州"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何不领取下文"僧问:‘和尚还为人也无?’州云:‘佛!佛!’"乎?但欲依"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何不依"僧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以何报答?’州云:‘念佛。  相似文献   

10.
传说有三个皮匠结伴同行,途中遇雨走进一间破庙,恰巧庙中有三个和尚。三个和尚看到三个皮匠,顿时无名火起,粗 暴地质问:“凭什么说‘三个臭皮匠胜过 诸葛亮’?“三个和尚没水喝”?现行的辞书必须修改,把谬传千古的偏见纠正过来。”尽管皮匠们谦让有加,和尚们还是坚持要“讨回公道”。于是,官司打到上帝的殿前。 上帝听罢和尚们的申诉后一言不发, 把他们分别关进两间神奇的大房子里——只见房内都有一口装满食物的大锅,且发给每人一只长柄的勺子。三天后,上帝先把三个和尚放出来,只见他们个个面呈菜 色,饿得有气无力。上帝问…  相似文献   

11.
陈霖锦 《天风》2013,(4):28-29
“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  相似文献   

12.
理诤  后素 《佛教文化》1995,(2):36-37
本期中这位居士的处境,我感到似曾相识。我们生活中也有些盲目贪求奢侈的人,不认识自己的无明,反自以为“天经地义”,视正常生活者为“有病”,是“傻瓜”。为这些人生气固然有理,但也大可不必。 小和尚讲的故事出自《杂譬喻经》。故事中的国王确实多智,当他发现众臣食恶雨而发狂后,能理解他们,也能容忍他们。在群臣醒来之后,再开导他们。这看来荒诞的故事,却实在是含意深刻,发人深省的。  相似文献   

13.
死亡的名字     
有这么一则英文故事。有三位年轻人在一个小镇上看到一支送葬的队伍。他们打听到死者原来是他们的两位朋友:一位叫“友谊“,一位叫“快乐“,他俩被一个外号叫“死亡“的人谋杀了。三位中一位年龄最小的人对他的两个朋友说:“这个外号叫‘死亡’的家伙到底是谁?咱们一起去找他,为咱们的朋友报仇!“  相似文献   

14.
约翰福音21章15节到17节:“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  相似文献   

15.
这本书是作者的演讲集,其第一卷出版于1961年,书名是《作为行为者的自我》。在该书里麦克缪雷教授提出了人格主义的本体论,其中主要范畴是‘自我’而不是‘实体’或‘过程’,并且提出了一种置于‘我做’而不是‘我思’之上的行为主义的认识论。在现在所出版的这本第二辑里,作者解释道,“人是由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我’只作为‘你和  相似文献   

16.
漫画真谛     
理诤  后素 《佛教文化》1995,(3):34-35
主持寄语 从最早应王志远之约,到今天,主持《漫画真谛》转眼已整三年了!三年来编了十五、六个小故事。承后素兄支诗,精心作画,使本专栏得以按时与读者见面,我一直很感谢他的。 因为运用的是漫画形式,我常受到有些高深的学者的非议,认为“太俗”、“不深刻”。为此,我也曾有放弃此栏主持之念。 说实在的,从佛经中选取内容编成小故事,并非省心之事,出了力又被认为“浅薄”,心里自然不很痛快。这种不痛快的心理虽然为时不久,但仍证明我实在是很浮浅的凡夫,心海不静,稍有风吹,便起波浪。 释迦牟尼佛对婆罗门与首陀罗均无分别之心。因为众生需要。他常选用印度民间的故事传说来弘法。 我所以产生放弃之意,不能归咎于别人,问题还在我心。心中毒龙出现,还得自己制伏,“安禅制毒龙”,经过反思,我将把这专栏稿得更好。  相似文献   

17.
一、昔有一富翁,性急,凡事皆欲速成。其妻得子,翁盼其立时长大,乃四出求医问药。二、名医尽束手,良药无处得,富翁焦虑成疾。参幻≮三、有人劝其求助于三个和尚,富翁抱病前往。=】一四、胖、瘦二和尚好言开导,富翁终不肯信。 五、小和尚道:,山中有良药,需请人入山求索,未得药前父子不可见面,待服药后,方可相、镭詈,蕞碧,方丢戊丫∥漫画真谛.佛教文化.三个和尚新传@理诤 @后素  相似文献   

18.
《天风》1998,(9)
经文 以赛亚书42:1ff “上主说:‘看哪,我的仆人,我扶持他,我拣选他,喜爱他。我以我的灵充满他;他要为万国带来正义。’” 在以色列人被掳的那段时期,圣经中像上面引用的章节那样的句子太多了。一言以蔽之,他们憧憬着未来的黄金时代,他们知道不久的将来,上帝要差遣一位弥赛亚来拯救他们。那时候,他们整个命运会不同了。 这是以色列人在被掳时代第三个觉醒(第一,独一的真神;第二,一套律法)是  相似文献   

19.
孔子思想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看到一些讨论孔子思想的文章,觉得大家对孔子思想的看法还有不少分歧,评价有高有低。我对于孔子,没有作过深入的研究,但“管窥蠡测”所及,有的不与大家相同,现在提出我的看法,向同志们请教。这篇三论包括论孔子的仁与忠恕,论孔子对人民的态度和方针,论孔子的礼与法先王。(一)论孔子的仁与忠恕冯友兰先生说:“孔子的仁,它的主要内容是‘爱人’。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是实行仁的方法。”(录其大意)关锋林聿时两先生也有类似的说法。这个看法,我很同意,与管见不谋而合。但是他们未加论证,不免使读者感到缺憾或怀疑或反对。自然有些同志还信从朱熹、章炳麟等对忠恕  相似文献   

20.
最近回老家,发现一位曾经说我“不适应生活”的老同学,夫妻都下岗了,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很是艰难。他问起我的情况,我笑着说,我也下岗了,但我是主动下岗的──主动辞职回家做了自由撰稿人,每个月的收入比上班时要高出一大截,日子过得还可以。他也就苦笑一笑说:“看来你这个‘不适者’也能生存,而且还能生存得更好一些啊。”那还是十多年前,这位读书时与我很要好的同学,见我仍是不喜欢抽烟,不喜欢打牌,总是喜欢一有时间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呀写,就一边抽着烟一边对我说:“我发现我比你善于适应生活,我学会了抽烟,就能与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