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悟真篇》是中国道教内丹修炼著作中的重要经典。历代以来对它的解读多由其它经典的汇注或解读者所得的传授展开,很少能完全按照《悟真篇》文本本身来解读。本文试图在全面搜集《悟真篇》同类诗句的基础上,以《悟真篇》自身解读自身的理路,整理出《悟真篇》基本的修炼框架,对《悟真篇》提供一种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明《周易悟真篇图注》在《悟真篇》诠释史上地位举足轻重,但一直以来罕见传本。中国国家图书馆今藏一种,实为难得善本。通过对之详细考察,笔者认为《周易悟真篇图注》即是《秘殿珠林》所录之《五注悟真篇图解》,其作者程易明与《指玄篇本末原序》(《藏外道书》收录)的作者应是同一人,而该图注所用《悟真篇》底本与《顶批三注悟真篇》(《藏外道书》收录)的底本同源一致;此外,从内容上看,《周易悟真篇图注》乃道教诠释之"图解"传统和"丹道易图"自身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顺凡逆仙"的丹法原理与性命双修的工夫论系统,皆较前人有进一步的细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体 《中国道教》2008,288(3):39-43,49
北宋张伯端所撰《悟真篇》是道教内丹学的元典之一,与汉末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并称于史。《悟真篇》自问世以来,后世注本很多。就目前初步考察的情况来看,从宋代至清末大约有《悟真篇》注本60多家,其中,亡佚注本大概有40种左右。  相似文献   

4.
一、《悟真篇》著于何地以道、释、儒三教一理,阐述气功理论的经典著作《悟真篇》,与《周易参同契》并称为“丹经之祖”,作者北宋张伯端因而被誉为中国古典气功学的主要奠基人。自南宋以来,为《悟真篇》作注者凡数十人,由于正史无载,道书语焉不详,历代作注者对张伯端的生平及《悟真篇》的成书之地,一直未有定论。近读樊光春发表在《中国道教》1991年第4期的大作《张伯端的生平考辨》,认为张伯端修成内丹,著《悟真篇》和《金丹四百字》等著作,是在今陕西紫阳县的紫阳洞中,其依据是援引《神仙通鉴》所载:“往荆南访都运马处厚,得其资材,择兴安之汉  相似文献   

5.
道教内丹修炼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深受研究者的注意。北宋张伯端的《悟真篇》是汉代魏伯阳《参同契》以后的又一本重要的丹经著作,可以说同为丹经之祖。本文对《悟真篇》的作者、基本内容、理论渊源、修炼实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宋代紫阳真人所著《悟真篇》在道门内丹学里,是一部重要的著作。我们知道,修炼内丹,有正道,也有很多旁门。一些内丹著作,在阐明修炼正道时,往往要费些笔墨批判那些似是而非的修炼理论与方法。那么《悟真篇》所反对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自北宋张伯端的《悟真篇》问世以来,注家蜂涌。南宗翁葆光亦给《悟真篇》作过注。翁氏认为性命要双修,不过,他重在修命。其注在论及内丹修炼原理及药物来源、内丹上的特殊空间观、先后天模型、炼丹的两个主要步骤及离中阴的问题等修命理论上,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翁葆光的注在宋代诸多《悟真篇》注解中,理论最为深刻和系统。翁氏成为对当时和后世给该文作注的影响最大的内丹思想家。  相似文献   

8.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张伯端《悟真篇》有云,"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可见自古以来,《五千  相似文献   

9.
正紫阳真人张伯端,一名用诚,字平叔,天台(今属浙江省)人。《张真人本末》~1、《悟真篇记》~2等文载其事迹大略。所著《悟真篇》"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所推为正宗"。~3《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27首,含《西江月》词25首,《满庭芳》1首,《解佩令》1首~4。词中藏道家修持之诀,宋元以来,屡有注解。但言词者以为"词至此亦不  相似文献   

10.
《悟真篇》薛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悟真篇》“薛注”的有无,是关系到金丹南宗的思想传承和演进的重要问题,但该问题自元戴起宗力证其伪以来,一直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在系统地检讨戴起宗所依例证的基础上,详细校核了现存的《悟真篇》注文,从中找到了可以证实“薛注”存在的可靠证据,并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进一步疏理,考察了“薛注”与“翁注”混同的过程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清儒毛奇龄提出,《太极图》的第三层图,窃自于《周易参同契》之"三五至精图"。这一说法目前无法从版本学的角度予以验证。对此问题,我们试图从比较《太极图》与《周易参同契》和《悟真篇》这三部著作对于"三五"思想的不同表述入手做出回答。我们认为:首先,毛奇龄在论证《太极图》与《周易参同契》在"三五"思想上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时,误将《悟真篇》的表述等同于了《周易参同契》的说法,论证极不严谨。其次,《太极图》的第三层图对五行思想的表述,与《周易参同契》和《悟真篇》对"三五"思想的表述,均有所不同。再次,《太极图》的第三层图与《太极图说》中"五行一阴阳也"的表述一致,从而体现出相当的原创性。从这个角度判断,我们认为《太极图》当出自周敦颐本人之手,与道教思想并无直接性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2.
《青华秘文》全称为《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道书署名为北宋张紫阳造,有学者认为该文晚于北宋,非张紫阳所成,本文不作考辨,只明文中哲学意蕴。应该肯定,《青华秘文》是一篇理论水平极高的文章,如果说《悟真篇》是总结先前道教实践的理论篇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中国道教》1988年第4期上刊登的严振非《杜光庭和张伯端》一文中关于张伯端的一些问题而发,并对张伯端的生卒年份、1012年张伯端返回天台、1065年授予马处厚以《悟真篇》、张伯端师承刘海蟾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14.
一、基本精神《悟真篇》收入于《道藏》、《释教大藏》、《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子部》中,在《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中也均有著录。《四库提要》说它与魏伯阳《参同契》均为道教丹法正统著作。近人丁福保《道藏精华录百种》中,赞之为“辞旨畅  相似文献   

15.
试释“愚人以天地文理圣”许寿霖北宋著名学者张伯端(983~1082)集内丹功法(气功)之大成,其《悟真篇》中卷第58首:“《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他对《阴符经》之推崇,于此可见。《阴符》全文只三百多字...  相似文献   

16.
王沐 《中国道教》1984,(15):1-41
序言道家内炼功夫,从现存文献考证,成周时期已有系统记载。汉末会稽魏伯阳著《参同契》,义理精深,包罗广泛,被称为“万古丹经王”,实非虚誉。北宋张伯端更根据魏所述奥义,进一步将丹诀加以发挥。《四库提要》云:“是书专明金丹之要,与伯阳《参同契》并推为正宗。”清董德宁《悟真篇正义》自序云:“  相似文献   

17.
龙虎与丹经     
在南阳汉代画像石中,有一幅神秘的龙虎呼吸图(见篇末),这幅图的涵义学术界一直不得其解。我们在研究道家丹经的时候,才恍然悟出原来是有关丹经的形象图。《周易参同契》是丹经之祖,作者魏伯阳是东汉人,有丹经王的美称。该书朱子考异前序中引五代彭晓的话说:“魏伯阳会稽上虞人……得古人《龙虎经》,尽获妙旨,乃约《周易》撰《参同契》三篇。”明杨升庵《古文参同契序》中说:“《参同契》为丹经之祖。”又引《悟真篇》中的话说:“叔通受学魏伯阳,留为万古丹经王。”在魏伯阳之先就有《龙虎经》流传于世,后经魏伯阳的实践与发挥,《龙虎经》便…  相似文献   

18.
再论张伯端师承刘海蟾许寿霖北宋学者张伯端(983~1082年)集内丹功法之大成,著《悟真篇》,和誉为“万古丹经之王”的《周易参同契》齐名,独领风骚九百年,至今还没有一本气功书超过它的水平。此书为性命双修的全真教奠定理论基础,因而又被尊奉为道教南宗开山...  相似文献   

19.
阴蹻穴探秘     
王沐在《悟真篇研究》一文中,谈到了丹功四秘窍,其中的第一秘窍就是阴穴。它究竟秘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称之为第一秘窍?我认为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经脉总源阴穴在经脉上是处于重要位置的。它在两阴之间,中医称为会阴穴,丹道修炼中称之为生死根、虚危穴、归...  相似文献   

20.
宋元南宗阴阳双修的代表人物和经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代表人物和经诀,勾勒宋元南宗阴阳双修丹法的历史脉络和主要内容。早期的《悟真篇》阴阳双修注释以翁葆光注为代表。早期的钟吕金丹派阴阳双修经诀有《钟吕传道集》等。内证和外证皆表明,钟吕金丹派南宗的建立者白玉蟾传授并实践阴阳双修。南宋还有紫团真人等几位钟吕金丹派南宗阴阳双修丹家。陈致虚确立了全真教南宗的阴阳双修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