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齐国玉器出土稀少,临淄商王战国墓出土玉环为齐玉中的珍品。本文依据考古资料并参考有关文献,对玉环的用途及造型艺术特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临淄商王村墓葬中出土的玉器,可以根据其风格区分为两组。M1与M2所出玉器可能来源于楚地,并非齐国玉器,M4属于典型的战国晚期齐国贵族墓,墓葬中出土的玉器可能是齐国玉器。根据目前资料可以推测以水晶、玛瑙、滑石为代玉用品是齐国丧葬用玉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陶朴满     
陶朴满朱玉德朴满既为积钱罐,应为最早的货币储蓄器。临淄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征集了陶朴满若干件,其中有详细出土地点的仅有三件,出土于齐国故城西北部晏婴墓东北1华里。B30012号,已残缺,内装五铢钱锈成一体。钱罐的形状很奇特,外形象人头盖骨,青灰色泥陶,...  相似文献   

4.
张越  王滨 《管子学刊》2011,(2):130-F0004
白玉双龙双螭纹玉环,战国时期玉器。器物外径11厘米,内径6.1厘米,厚0.4厘米。1992年临淄商王基地出土。这件精美绝伦的玉佩饰品,其玉料选择考究,品质优良,为新疆和田玉。玉环内外缘雕饰陶文。雕琢柔美规整,陶纹之间透雕双龙、双螭,左右对称。双龙造型曲颈回首,张口露齿。  相似文献   

5.
临淄出土一批汉代青铜器杨英吉1995年9月2日,在临淄齐国故城大城北约一公里处,今敬仲镇泄柳村西出土了一批汉代青铜器皿。这批铜器系该村村民崔东升在修建蔬菜大棚挖土时发现的,共计八件,分别是:鼎一件;斗二件;洗一件;盆四件。经现场考察,这批铜器系出自一...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九年秋,在齐国都城临淄今齐都镇大夫贯村西约300米处,从一座战国基葬中发掘出土了一套直甬编钟,共八件,形制相同,大小依次排列。同时出土的还有伴随的两套青石编磬,每套八件,共十六件。此墓规模宏大,墓口达30米见方,有南北墓道和槨室墓室组成,在墓室四角有四个陪葬坑,西北和西南两坑为铜陶器陪葬坑,东北和东南两坑分别为殉狗坑和乐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90年代首次发现汉代镜范开始一直到今天,临淄齐故城内出土大量镜范资料。伴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开展,临淄齐故城作为汉代铸镜作坊的一个中心已经毫无争议。陈介祺作为晚清收藏大家,开镜范收藏之先河,其铜镜收藏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以临淄、青州为中心的齐国故地。通过对陈介祺收藏铜镜及镜范资料与临淄齐故城内出土镜范资料进行比对,进一步确定了这一观点。而陈氏所藏铜镜及镜范中的稀有种类也为临淄齐故城铸镜作坊研究也提供了新的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8.
包兆会 《天风》2018,(12):36-37
新疆古城阿力麻里城(今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境内)在元代曾是景教活动中心之一,这里曾出土了十多件叙利亚文的景教墓石。20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工作者和群众陆续在这里发现了不少叙利亚文景教墓碑,有的收藏在霍城文管所和新疆博物馆,有的存放在伊宁市伊犁地区博物馆。这些碑刻的形制不仅与在中亚七河流域出土的六百多件景教碑刻相同,其十字架形制也与七河流域附近的克什米尔地区出土的粟特文、梵文景教十字架形制十分相似,都是希腊一马耳他混合型,十字架底座有个弧形托住十字架(见图1、图2)。另外,七河流域出土的文物有若干注明墓主籍贯为阿力麻里的墓碑铭文,这表示七河流域的景教徒与阿力麻里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元代,它们有可能属于同一景教区。  相似文献   

9.
国子鼎     
张越  王滨 《管子学刊》2011,(4):130-F0004
国子鼎。春秋时期青铜器。此鼎通高33厘米,口径27.8厘米。1956年山东临淄尧王村出土.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该器为子母口,盖面微鼓,盖中间置半环形钮一个。周边饰有三个曲尺形片状钮。直耳按于器口两侧,马蹄形矮足。腹微鼓较深。腹中部饰有一周凸弦纹。  相似文献   

10.
一临淄齐国故城遗址中出土一件陶制板饰建筑构件,属战国遗物,已断为两截,粘接后完整。高20.2cm、最长处40.5cm、厚2.7cm,色灰,质坚,背面粗糙,正面平整磨光并有凹线纹饰,主纹为粗线型对称旋涡纹,有边框,空白处分布六个乳钉纹。板饰外形与主纹共同构成了一只鸱枭(即猫头鹰)  相似文献   

11.
蔺静  王雁 《管子学刊》2014,(1):93-96
临淄古墓群数量庞大,出土文物众多,是齐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座颇为壮观的地下博物馆。本文从临淄古墓群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入手,依据临淄古墓群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了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宋代金文著作中曾著录过一件公壶,系公为其女叔姜所作媵器。清代山东境内出土过王妇孟姜匜,也是国为其女嫁给周王时所作媵器,这个姜姓国和文献中的姜姓纪国是否一国,近代曾有争论。1969年烟台上夼的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侯鼎和己华父鼎,器与己器共存于一墓的事实结束了已往的争论,证明、纪(己)确系一国。1974等莱阳一座墓葬中再次出土纪国铜器己侯壶。烟台市博物馆收藏一件纪侯钟,与清代寿光出土者铭文有别,传  相似文献   

13.
该铜镜出土于临淄大武乡窝托村西汉齐王墓随葬器物坑。坑同出土矩形钢镜1件(参见《管子学刊》1990年第一期),圆形铜镜4件。圆形铜镜分别置于漆奁内,已破碎,能复原,大小相似,形制相同,体较薄。三弦纹的桥形小纽,纽周围有一周带纹。边饰连弧纹,带纹外有4个肾形纹。3组纹饰皆为微凸平面。无地纹。直径24、厚0.2厘米。该墓出土的圆铜镜,形制独特,对研究战国末期到西汉初期的齐文化面貌乃至中国镜(?)学都有其参考价值。铜镜起源于西亚和中国。中国铜镜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齐家文化一直流行到近代,各时代、各地区、各民族的铜镜都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临淄地区出土特大方形石铲朱玉德,王新良1990年6月,临淄区朱台镇、桐林村东,农民取土时发现一件特大青石方铲。这件石铲长30.7厘米,宽14厘米,孔长5.6厘米,宽2.1厘米。通体磨光,腰部略弯,刃部已有一定的磨损。桐林、田旺村,位于齐国故城西北15...  相似文献   

15.
一九九一年四月,退休老教师刘忠立,送到齐故城博物馆两件青铜量器。据了解此物出土于临淄区,梧台乡,东齐村北二百米处,村民徐士亮打菜棚时发现。巨地表一米左右,拌随出土的有花纹铺地砖、板、筒瓦、陶罐、钵的残片。地势较高,面积约三千平方米,地面上有较多的遗物,应为战国时期的古遗址。这两件青铜量器出土于一窖穴,两件套合。这两件青铜量器造形类似现代的水舀,直口、平沿、直腹、平底、口大于底径,腹部有较长的园柱形柄,柄与体有一方形铜片连接为一体,起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淄工作站简介罗勋章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淄工作站的前身是山东省文化局临淄文物工作队。它建于1964年,队址设在齐都镇。建初期,由扬子范(后任山东省博物馆馆长)、黄景略(后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担任队长。为适应工作需要,1987年在...  相似文献   

17.
1996年,淄博市博物馆征集到一件有铭铜戈,援长12.5,宽3.1,内长6,宽3,胡长10厘米。援略上扬,前锋作弧形尖削,内部平直,中有一长方形横穿,胡部阑侧有三穿,援胡均有刃。胡部铸铭文一行五字:“叔孙氏监戈”。(图一)该戈与临淄敬仲镇白兔村高墓...  相似文献   

18.
齐国玉器文化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古齐国地域内出土的玉器考古资料,从考古学和矿物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科学地分类研究;系统地分析了齐国玉器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并对齐国玉器文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论证了东周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对齐国玉器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齐国玉器文化所包含的思想道德观念;阐述了齐国玉器文化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因而对齐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杨益青 《管子学刊》2020,(1):125-128
1990年在临朐县沂山乡傅兴村出土了一批齐国刀币,共234枚,有齐返邦长法化刀币、节墨之法化刀币、安阳之法化刀币、齐之法化刀币、齐法化刀币五种。1994年在临朐县七贤乡长沟村出土了一批西汉四铢半两石钱范,抢救出三件,形制分为二式。这两批文物都是研究我国古代货币的珍贵资料,现入藏在山东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黄建秋 《学海》2004,(2):94-101
玉梳背饰是良渚文化特有的一种外形似倒梯形、底边接一个有1~5个销钉眼的榫头玉器,以往被称为垂帐形玉佩饰①、玉佩饰②、倒梯形器③、冠形饰④等,1999年周家浜遗址30号墓出土的象牙梳背上就镶嵌有这类玉器⑤,从而解决了玉梳背饰的用途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