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晓雨  孙佳影  彭姓 《心理学报》2020,52(3):257-268
本研究基于线索-靶子范式, 操纵目标刺激类型(视觉、听觉、视听觉)与线索有效性(有效线索、中性条件、无效线索)两个自变量, 通过3个实验来考察双通道分配性注意对视听觉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的影响。实验1 (听觉刺激呈现在左/右侧)结果发现, 在双通道分配性注意条件下, 视觉目标产生显著IOR效应, 而视听觉目标没有产生IOR效应; 实验2 (听觉刺激呈现在左/右侧)与实验3 (听觉刺激呈现在中央)结果发现, 在视觉通道选择性注意条件下, 视觉与视听觉目标均产生显著IOR效应但二者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双通道分配性注意减弱视听觉IOR效应。  相似文献   

2.
一般性注意资源限制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志成  陈骐 《心理学报》2003,35(2):163-171
通过探讨视空间和语义通道内的注意资源的限制对IOR的影响的4个实验,来验证“IOR的低级成分不受注意资源限制的影响和IOR的高级成分受注意资源限制的影响”的假设。实验1A和1B的结果表明,在基于空间位置的简单检测任务中,IOR的低级成分既不随语义通道内注意资源的减少而消减,也不随空间通道内注意资源的减少而消减。实验2A和2B结果表明,在基于客体特性的辨别任务中,IOR的高级成分既随语义通道内注意资源的减少而消减,又随空间通道内注意资源的减少而消减。因此,辨别任务中的IOR受一般性注意资源的限制。同时,实验结果还表明,IOR的高级成分对空间通道内的注意资源的需求要高于对语义通道内注意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注意中的返回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返回抑制是指在空间某一位置呈现一线索,一定时间之后(一般为自线索呈现后约300毫秒),对再次出现在该线索化位置刺激的反应比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刺激的反应慢,这与线索在出现初期(约100毫秒以内)引起的易化作用正好相反。该文介绍了有关返回抑制的稳定性、容量与机制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在客体返回抑制与辨别任务的返回抑制研究。存在的争论,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4.
李晓轩  王甦 《心理学报》1999,32(3):241-248
返回控制中的知觉优先是指相对于非线索化位置,线索化位置的刺激被优先知觉到的现象。研究采用时序判断方法对不同注意定向下返回抑制的知觉优先现象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1采用连续线索化的安排,发现当注意从线索化位置移开后知觉优先仍然存在;实验2采用同时呈现双线索的安排发现知觉优先也存在。  相似文献   

5.
采用记忆更新任务,实验1要求被试分别更新3个和4个记忆项目,并设置不转换、控制转换和抑制转换条件,考察记忆集对注意焦点转换及其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2操纵两次更新同一记忆项目之间对其它记忆项目更新的次数(2次、3次及3次以上),在实验1基础上,考察返回抑制中项目抑制状态的消退过程.结论:随记忆集增加,转换代价增大,而返回抑制效应消失;当注意焦点对其它记忆项目更新2次时,之前被抑制项目的抑制状态可完全消退.  相似文献   

6.
王敬欣  贾丽萍  张阔  张赛 《心理科学》2013,36(2):335-339
分别将情绪面孔图片作为线索(实验一)或靶子(实验二)呈现,利用线索-靶子范式考察了定位任务中情绪面孔加工对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发现:以不同情绪面孔作为线索时,返回抑制稳定出现,表现出与情绪加工的分离;而当情绪面孔作为靶子时,与中性面孔相比,情绪面孔引发的返回抑制量显著较小。该研究表明,在定位任务中,返回抑制不受线索生物性的影响,但是会受到靶子性质的影响,反映出机体在不同条件下对空间注意和情绪加工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工作记忆内容能够以相对自动化的方式引导视觉选择性注意。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工作记忆内容对空间返回抑制的影响。实验一要求被试在客体工作记忆保持阶段完成返回抑制任务,结果发现无论返回抑制任务目标是否与工作记忆内容匹配都出现了返回抑制效应。实验二要求被试在空间工作记忆保持阶段完成返回抑制任务,结果发现当目标落在记忆空间上时返回抑制效应消失。因此,空间返回抑制仅会受到基于空间工作记忆的视觉注意引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注意定势及时间不确定性对基于空间的返回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陈骐 《应用心理学》2002,8(3):15-21
在两个实验中使用比例控制范式 ,研究了基于空间位置的注意定势及时间不确定性对检测任务中IOR出现时程的影响。实验 1以 75名本科生为被试 ,将SOA水平作为组间变量 ,从而消除了时间不确定性。结果发现 ,当被试形成“更依赖于提示位置”的注意定势时 ,IOR出现的时程延长。实验 2以 2 2名本科生为被试 ,将SOA作为组内变量 ,从而将时间不确定性引入实验任务。结果表明 ,存在时间不确定性时 ,IOR出现的时程恢复到正常水平。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 ,IOR的时程受到内源和外源性注意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 ,而注意定势和时间不确定性是决定IOR何时出现及持续时间的两个十分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过程的角度考察注意焦点转换中的返回抑制产生的原因。两个实验要求被试为三个图形分别保持一个数字。实验1设置两种任务:"提取且更新任务"要求被试每次提取一个图形的数字,并对数字进行更新;"提取任务"要求被试只需提取图形的数字,而无需对数字进行更新。实验2设置"更新任务",要求被试只需更新图形的数字,而无需对数字进行提取。实验同时设置抑制转换类型和控制转换类型,以考察返回抑制现象。结果表明,在"提取且更新任务"和"更新任务"中存在返回抑制现象,而在"提取任务"中未发现返回抑制现象。这说明,注意焦点转换中的返回抑制现象与更新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付佳  张明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7(4):265-268,294
联合空间cue—target范式和空间Stroop任务,考察了空间注意在解决空间Stroop效应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1)与空间Stroop刺激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相比,出现在线索化位置上时,被试对位置和空间维度不一致试验的反应更快,且空间Stroop的量显著减少;(2)返回抑制影响空间Stroop效应量的大小,返回抑制对非空间Stroop效应量的调节和对空间Stroop效应量的调节有所不同,无论一致条件,还是不一致条件下,对空间Stroop反应的反应速度要快于非空间Stroop。  相似文献   

11.
任务难度对于返回抑制出现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王均  王玉改  王甦 《心理科学》2000,23(3):319-323
在返回抑制的范式下,以大学生为被斌,采用线索一靶子模式进行了两项实验.实施一发现,在觉察任务中,返回抑制在线索和靶子的时间间隔(SOA)为300ms时出现;在辨别任务中,返回抑制在SOA为700ms时出现.实验二发现在选择任务中,返回抑制在SOA为1300ms时出现.这些结果表明,随着实验任务的难度逐渐增大,返回抑制出现越来越晚.实验任务的难度是影响返回抑制出现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分配注意对短时记忆中知觉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包燕  王甦 《心理学报》2000,32(3):258-263
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双作业技术研究自由回忆和顺序回忆中编码和提取阶段分配注意对短时记忆知觉组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集中注意条件下,自由回忆和顺序回忆中分组项目表的回忆成绩均最著优于不分组项目表,表现出知觉分组效应;在编码阶段分配注意,自由回忆和顺序回忆中的知觉分组效应均消失;在提取阶段分配注意,顺序回忆中的知觉分组效应消失,而自由回忆中的此效应仍然保留,显示出自由回忆和顺序回忆的不同特点。作者设想,短时记忆的知觉组织加工既发生在编码阶段,也发生在提取阶段,而以编码阶段为主,并需要较多注意资源。  相似文献   

13.
任务难度对基于位置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王玉改 《心理科学》1999,22(3):205-208
在返回抑制的实验范式下,采用线索一靶子模式进行了视觉字母觉察实验、实验发现,返回抑制在线索与靶子之间的时间间隔(SOA)为700ms时出现,且在900ms时消退。这与先前许多实验发现的返回抑制在SOA为300ms左右时出现的结果不一致。作者认为,实验任务的难度是影响返回抑制时间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分心对记忆影响的年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分心对老年人和青年人的记忆影响的年龄差异。分心条件是在判断简单算术题正误的同时,识记指向记忆和故事。结果:1.在上述分心条件下,老年组记忆作业受损比青年人更为严重;分心扩大了记忆的年龄差异。2.相对分心消耗值显然受刺激条件的影响,属片断记忆的故事分节分,分心消耗最大,类似语义记忆的故事意义分,分心消耗最小,介乎两者之间的指向记忆分,分心消耗居中。3.分心对上述记忆的影响有适应现象,两组的第二次分心测试成绩均较第一次进步。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带颜色的字母为靶刺激.通过操纵被试任务.考察辨别任务中认知控制对基于位置和颜色IoR的影响.结果发现:要求被试辨别带颜色的字母,没有出现基于颜色的IoR;要求被试辨别颜色.出现了基于颜色的IoR.说明.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是基于颜色IoR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内在机制可用抑制模型和注意资源分配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同时,两种任务均未要求被试辨别靶刺激的位置,却都出现了基于位置的IoR,验证了Russell"注意可能存在对位置信息自动加工"的假说.  相似文献   

16.
靶子的潜在位置数对辨别任务中返回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线索一靶子模式的返回抑制范式.考察了靶子在注视点周边可能出现的位置数与辨别任务中返回抑制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辨别任务中靶子的潜在位置数对返回抑制量有影响,随着位置数的增加,返回抑制量减小。该结论为返回抑制的注意性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被试内重复测量设计和经典的线索—靶子实验范式,考查了外框数目(4和8)、线索数目(1和3)、不同线索类型(on-off线索(即线索出现后消失)、onset线索(即线索持续呈现))对返回抑制的影响,发现靶子潜在位置数目越多反应时越长,返回抑制量越小;线索数目越少反应时越长,返回抑制量越大;onset线索反应时长于on-off线索,onset线索产生的返回抑制量大于on-off线索。这表明空间工作记忆负载和记忆痕迹会影响返回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